目前分類:外面的世界 (1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篇分析,介紹韓國似乎相當誘人。
韓國那個最強?出版?影視?
管他那個強,我只知道,現在台灣比起他們,少的是自信。沒有自信,做起來什麼都怪。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要先提的是,第一篇作者就是『好創意好管理』的鄭秋霜。
談到愛丁堡,大概觀眾們精神開始一亮。我倒沒啥好亮的,關鍵在於,台灣不可能有這種藝術節,想湊熱鬧,不只花10英鎊,還要花數萬元機票錢去英國。
台灣就消費與文化特徵看,至少短期內不可能有愛丁保藝術節,縱使有場地,也會看起來差很多,關鍵不在於硬體,在軟體與觀眾,台灣的活動看起來都類似那種一日,吃喝的節慶而已。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今天在經日的新聞,貌似小,但是很重要。這是評判一個地區創意『產業』是否真正能興盛的關鍵:資金。
可以見到的是,香港與中國過去電影起來,很多所謂台灣暢銷的華語片,包括色戒,嚴格說都是大陸與香港等地合作而成的,包括資金來源。
台灣,創意產業在銀行部分是很難融資的,關鍵在於沒有看到獲利模式。香港電影產業只有蕭條,沒有死亡。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岸最近也在辦一個文創論壇。我只注意到以下一句話,北京其實產業鏈並沒有齊全,雖然每年,他們都會辦文創論壇。
台灣算偶爾探討一下拉。尤其文創熱潮已過,下一步要幹嘛?不知道,只好減少消費。

對岸現在還在嬰兒學步的階段,哪時候腳步站穩不知道,但是台灣,一直蹉跎機會,包括數位遊戲產業,其實都錯過時間讓韓國超越。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出現一個新聞,義大利出現所謂慢城文化,有意思的是,這個不開車,盡量減少廢氣排放,大量生產,崇尚手工製品等,一開始被人以為大概玩不下去,是落後?還是反璞歸真?
結果手工製品,諸如食品,非常吸引觀光客等,倒給我們崇尚文化產業的朋友有相當的啟發。
現在過渡消耗,過渡消費,作品的內涵還沒有消化,就已經出現新的文本。我們是要這樣的文創產品,還是?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走在台灣前面,未來這也將出現。日本比台灣更早的就是引入外勞,還有搞派遣制度。未來網咖流浪漢,我看也很多。
原因在於工作實在沒有,背後的根源是資本社會已經高度兩級化,你當不上最高經理人,當一般的職員?只有派遣型的,按日計酬。

網咖有兩種人,根據日本調查合起來超過50%:年輕人,以及中年人。後這應該失業者居多。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步看到下面品牌力下降的品牌,似乎都是老的,尤其跟日常生活脫離不了關係的。麥當勞跟可口可樂還彼此結盟。
新崛起的,一個是文化,另一個就是網路科技﹔看來新兵器在所難免。
品牌背後就是產品的保證與實力,這一點我在之前看歐洲流行品牌時就看到,LV作皮革與旅行包起家,19世紀老闆認知到品牌重要,但同樣重視LV在製工與材料品質的重要,所以LV真品不只’有名’,還是品質象徵。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台灣報導大學生選科等消息,今天工商時報討論美大學生起薪。
注意美國哪些畢業生薪水最好,還是工科,還有機械電機﹔這個結構跟台灣類似。
我注意到社會基礎學科大概都敬陪末座,總體社會學科大概還是非常應用的─行銷,掛帥。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中國少數人經濟崛起,人數夠多,刺激出飲食市場。下面的報導可以注意﹔
但我更注意的事是,飲食上因為開始注意,是注意精緻?還是注意流行?台灣是注意流行,看來北京也走上這條路。
很多人也開始注意美食是台灣優勢,我主張香港是宿敵,但是中國本身,有多少能耐?尤其向北京與上海這種大都會?台北腹地太小。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鎮子我們才po世新朋友拍攝的腳尾米事件,當然手法被人詬病,相當不齒﹔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是高度讚賞。
北京也搞這套,看來還真是世界潮流。
一個媒體的進步很緩漫,因為條件不確定﹔諸如提升製作水準,如果相對的收視率沒有跟上,那就要人頭落地。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歐最近開始熱,而除了風光與人文以外,我們還能看到什麼?
這篇報導提到,北歐是一個向外掠奪的民族,當然不適用搶的,而適用品牌攻佔世界。
台灣的條件跟北歐很像,甚至自然資源非常匱乏,是否需要走北歐的路?還是滿腦袋都是中國的低價?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天看到大陸人們參加音樂會,吵雜到讓音樂家落淚。也是一奇。當然也不是說台灣多高上,把國家音樂廳當成幼稚園,是每個期望小孩當莫札特的家長的舉動。
我是崇尚技術複製時代的人,因為大師因此保存。反而聽現場,作秀心態較高,這犯了很多文化研究朋友的核心價值,因為書上不是這麼寫的。

中國瘋園區,抓到了。但是拼命蓋硬體,搞秧歌舞,印象劉三姐以外。一般民眾怎麼看待藝術?在歐洲,聽音樂會猶如參加廟會,是莊嚴肅穆,事實上去博物館也是,總是穿個短褲觀光,但總也不好大呼小叫,在博物館理接吻打屁。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今天工商時報的大陸版,最近幾年大陸也很火的搞文化園區,我的印象除了大以外,就是跳秧歌舞,這是陜西共產黨的家鄉味。不少去看過的朋友說,其實大陸的文化產業花拳繡腿。
步上了台灣的後塵,我的看法是,一個這才有政績感。尤其大陸從中央到地方,要討好媒體,討好百姓,蓋硬體最快,這一點是台灣執政者們早就深思熟慮過的,充滿哲思與官場巧思。得100分。

不過大陸這方面可能迫切性沒有台灣高,因為台灣地狹人稠,大陸地多不籌。台灣幾個都市內的廢棄園區,新設聚落如果表現不佳,立刻就會被指責,因為在人潮眾多的地方來個蚊子館,那真是強烈對比。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今天回歸10年,翻翻報紙。實在乏善可陳。大概都是民主化,不然就是統獨。實在不想看。
最近TVBS也在回顧,昨天看到香港光華雜誌的發行人,其實也轉型商業,不禁想起肥佬黎,光華雜誌還算是比較關懷社會的,還有文化基金會的。

我的觀點,香港在美食跟創意產業,是台灣的勁敵,尤其像港劇,電影,早就打掛台灣。台灣最近在想美食,抱歉,港式料理以珠江三角洲為背景,當然還包括之前中國內戰的移民者,將是下一波重擊台灣的力量。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日本文化產品真的只能在亞洲而已嗎?文化上也只是雁行理論嗎?不一定。老美第一個對黃種人的印象,是日本人,是武術與忍者。
其實日本動畫是有反銷到日本的,美國也有御宅族,不過美國因為庶民文化娛樂太強,日本這款只是她們的一隻而已,不是全部,因為美國是漫畫老祖宗,日本動漫還是學她們出身的。
但下面的新聞,像指出的音樂產業,的確如此。日本有個唱黑人樂很有名的久保田利伸,到美國發展等於登陸月球,根本無消息。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經濟日報的香港專題,寫的很好。再一週,香港回歸中國就要10年。
文創,尤其是金融業,香港都是台灣的勁敵,尤其香港以一個小都市的規模,遽然可以跟如日本,南韓,台灣等地平起平坐,尤其國民平均收入還超過台灣,的確不容易。也看的出來香港擅用優勢,台灣喜歡談美食,香港也不弱,別以為只有台灣靠小吃什麼的,可以搞美食文化,香港一樣可以。
香港回歸後,看下面的報導,似乎成為中國的一區﹔以前,在英國殖民時,因為後來英國影響力大不如前,香港反而自成一格,又不屬於中國,英國又天高皇帝遠,但現在命運大不同,可能只是北京的一個棋子,或泛珠江的一環。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台灣的反省,很多時候背後是對美國的反省,因為台灣往往以美國為師。而且比日本更為全面。
我們希望有多一點非美國,非資本主義掛帥的聲音,但我們也非排斥資本主義,因為生處在這個時代。
很多人崇拜郭董與王董,但是她們對企業體系的刻扣,破壞環境與公資源,回饋卻非常小,應該就是潘文所說的沃爾瑪奉為企管圭臬吧!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跟文創產業毫無關係,我看了之後反應是哈哈大笑。why?共產黨理論始祖馬克思,就是在英國看到虐待勞工,虐待童工因此疾呼打倒資本主義,20世紀中國農民革命推翻國民黨後,建立亞洲第一個共產國家,稿的就是馬列主義,今天出現這個新聞。
我笑的不是山西奴工,笑的是中國。
我們對中國猛流口水,滿腦袋都是上海,北京的大建築,印象劉三姐。這對我就是假象。山西應該才是真實的中國,包括各位如果注意,中國還有個節目叫做質量報告,每次都推出中國的黑心產品,諸如把喝黑色顏料+鹽巴,當作醬油販賣。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關於北歐的專題,最吸引我的不是她們的設計感之類的東西。而是在她們面對社福困境與失業率的問題。這一點在文創上會有很多啟發。瑞典有很多一人公司。包括他們左派力量較強,在台灣沒有左派影響工資,勞動條件下,真是天壤之別。
社福將是拖垮歐洲國家的駱駝,像法國跟德國,因為對外國人過於禮遇(社福制度),引爆本國人相當不滿,於是在歐陸的本土意識,就是趕走外國人,搶回本國人的資源。但是她們忘了,外國人往往就是外籍勞工,台灣也出現類似聲音,就是趕走外勞,台灣失業率就會下降。

順代一提,當然報導不免對比台灣,有指桑罵槐之意。台灣現在類似1920年代後期的德國,不是什麼思想家或哲學家的威瑪天城,而是抓內奸風氣興盛。猶太內奸─被當時納粹認為是一戰失敗最主要原因,於是打擊共產黨與猶太人,歐陸當時的各法西斯(義大利的,西班牙的)也因著打共黨起家。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歐是否會成為一門學問?有別於英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典範?
二戰之後,世界分成兩大陣營,英美還有共產﹔共產國家表面施行社會主義,骨子卻是極權國家。於是日後紛紛倒臺。有人說是資本主義全面勝利,但它門忘記了,北歐也搞社會主義,而且撐的很久,體質比美國還健康,尤其民族性與生活美學,更勝美國。
北歐也不是全無問題,諸如種族歧視仍是,丹麥就是前鎮子讓阿拉伯國家因為漫畫跳腳的國家。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