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政策與法律 (2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於地域與空間的議題,似乎從不同的事件與角度,漸漸發現一些面貌。先前討論的是k樂園,延伸出一點南北問題,3/5同樣出現一個新聞:嘉義縣政府與法國文藝季。
當然陳縣長,因為想導入法國羅浮宮分館,所以認為嘉義與法國里爾類似,但是,法國對藝術品鑑賞的能力與重視這個最基本的條件,台灣類似嗎?
不是瞧不起南部朋友,而是台灣這個地方在長期產業發展方向上,如果是一個後進國,則縱使地理條件類似,人文環境也不同。之前聽富邦基金會的總幹事說,她們也想過要讓藝術展覽進入難不,但是成果不佳,所以富邦至今的主力都還在台北。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高雄這幾年也意識到推動創意產業,尤其看到製造業外移,高雄港已經被上海等地趕過去。也知道,製造業與加工,造船業全部都失去優勢。
另一個就是所謂節慶活動的策略,吸引目光。

流行音樂中心,其實談了很久,地點也選好,應該是要建在高雄附近,而主管計畫的單位─文建會,也沒一定要設在哪,交付高雄市評選後,決定高雄港。遭到反彈。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提到中正紀念堂事件,原本不想深入探討的,但是中午在電視上看到郝市長與李局長,拿著文化資產法大說特說後,於是想透過這個事件檢視一下文資法。
1.在於古蹟認定標準。今天比較爭議的是,像一些被認定的歷史建物(如植物園的歷史博物館),都是40年以上,中正紀念堂至今30年,夠’古’嗎?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時,新聞很淡,出了一個法國的公主復仇紀,戰場就是米其林評鑑:

2007米其林指南出爐 公主為家族奪回三星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文化創意產業裡面,智慧財產絕對是重要的一環﹔其實任何只要靠知識獲得利益者,智慧財產的保護必定是重要的一環。
在科技業裡面,也就因為創新不足,寧可直接搬移歐美研發成果加工後,被人詬病,甚至跨國引發智財爭議。
之前在流行音樂產業中,科技進步角度遠快於智慧財產權,這一點歐美也頗為苦惱,於是爭議不斷,甚至在法院的拉扯中,kuro的優勢中箭落馬,反讓KKbox崛起。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紡拓會是台灣推動紡織產業的官方NGO,現在所印象中義大利與法國稱霸世界的時尚工業,其實源頭就是紡織,或是說,台灣是以紡織產業的一環延伸出來為代表。
不過紡織產業是非常龐大的一個產業,小弟也不甚了解,只知道,台灣過去靠女工等的努力,曾經是世界上紡織的加工出口國之一,不過,可見龐大廠房的趨勢,一定外移到中國去。
不過如果這在兩岸是一個完整產業鏈的話,台灣一定知道自己跟中國的區隔在哪﹔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完年的下個節目,當然非燈會莫屬。
大概10多年以來,官方也刻意跟媒體與一些企業合作,炒作,就是要在元宵節進行一個奢華饗宴。事實上,元宵的由來,也就是跟奢華消耗有關,起自於隋煬帝的大手筆。
看到101放煙火,以及今天點燈的燈節,絲毫不會覺得台灣現在經濟停滯﹔全台估計北中南各地的燈會,金額將3.7億元,上不包含開半個月晚上的電費。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首先向影子大大呼籲。我想我們的文創,應該不只對藝術內容的分析(抱歉小弟好像沒分析過什麼文化文本)。我一直想跟影子談一個主題,如果有空,是否能將台灣關於勞動的觀點與理論,派別,重要事件列出,讓大家認識一下,繼而,在這個歷史與環境下,去探討文創裡面的勞動問題─諸如文創勞動者的薪資條件,受雇條件,失業率,兩性參與率等。

以下新聞,拋磚引玉。07開年至今,發生兩件產業界重要新聞,正好下面的經日社論都談到:產業三法與勞動三法。
鄭村棋前兩天訪問勞委會的勞動條件處處長,還問他參與的勞工領袖是誰,哪些工棍。勞委會說:其實李應元只是拋個議題,都還沒開過委員會,事實上什麼2萬元,不能做準(勞委會都還沒定案,更別提送去立院審議)。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感謝zen大提醒,昨天傍晚我有看到這新聞,祇是沒順手貼上來而已。
看來又要發布新的台灣總體數據,昨天的新聞,突顯一些意義。
1.所謂食衣住行育樂,還是吃飯皇帝大,有人說現代人花很少時間覓食,錯了,我們大部分工作的時間,都是為了換取食物的金錢。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行政法人,其實之前兩廳院要通過行政法人組織法時,最近忙著喬事情的連爺爺手下的政策研究基金會,就已經寫過專文探討。
以下,po出全文,並在文章後,再附上行政法人組織法一份的連結。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今天新聞出現,盧修一夫人,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即將掌管兩廳院。我覺得以下報紙分析,還不錯。
台灣有幾個文化人與學術人,站在非常高的高度,陳郁秀是一個,以她的背景與社會知名度,可以對文化產業有根本上的協助,如果他願意去找郭台銘與張忠謀,願不願投入藝術界是一回事,至少見的到兩位董事長。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在中時與聯合都不約而同看到對官方數字的反省。
最近看2100,民進黨文宣部副主任,年紀輕輕、嘻皮笑臉,拿著一些官方統計數字說:台灣其實過的滿好的!當場被圍幹。
我也是學過看數字的人,學的越久,越知道靠不住,越知道:數字不會說話,只有人才會說話。但是對一般人而言,已經建立一個刻板印象(這是來自於教育體系長期灌輸):手中有數字的人,猶如掌握聖經。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今天經日的新聞,主要是工商團體與經濟部就未來幾個產業法,進行爭執。爭執原因在於:過去是採租稅優惠,未來經濟部研擬朝向補貼。
對產業政策不太熟悉的朋友,包括我,也只能簡單看輕鬆聽,我的理解是:
1.台灣政府政策與美國不同,屬於扶持政策而非自由經濟學派,所以產業界期待政府援助的心態始終存在。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20070212)後續聯合報還有其他的文化園區報導,不過過於單項園區介紹,我就不一一細表。
只挑以下這一則,因為文建會主委說話:不能用量化去表現。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感謝julianwang3剛剛上來的留言,
我把他所提供的網頁,原文全部刊出,剛好是今天的聯合電子報首頁。
我們站應該介紹過挑戰2008,我再給大家溫習一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園區荒廢的新聞,已經不是新聞,而是常識。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對背後結構作更多的理解,並且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分析過,從作官與政績的角度看,硬體才有建設感,這一點我們也遙想中國最近新起的園區。

軟體嚴重不足,是05年底民間文化會議的主軸論點之一,下面,在台東文化園區的民政局長言談,發現結構問題:硬體從中央,軟體在地方,中央,經費充沛,加上上述政績心態,自然遍地開花﹔軟體,交給地方政府,但是地方都仰賴中央資源補助,嚴格說大多數縣市嚴重入不敷出,唯有台北市才入超過出,在此條件下,我們關心的中小學教育,早就淪陷,於是有偏遠小學廢校的危機,而在85%用於人事費的條件下,我們也對未來老師的出路感到憂心(不過老師們好像對自己未來都頗有信心,認為制度保障她們)。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這則昨天文建會的新聞,分做兩個層次。第一個是重整既有設備,檢討文化中心利用。這一點其實過去幾年都在作,屬於硬體。
而至於南方計畫,則是要打破既有重北輕南的特色,讓藝術南下。似乎我們也探討過一些,諸如富邦藝術基金會,也指出,她們的藝術展覽,不敢下南部,原因在於北部人比較有素養﹔而我們從文化創意產業年報也發現,歷年,台灣都是台北市在文化創意上,獨霸,約佔掉一半的營業版圖。
我們從分工上去解讀過,台北乃一個政治與企業總部的區域,像高雄市,縱使已經是南霸天,仍因為屬於加工與出口區域,休閑與娛樂屬性上長期就跟台北不同,還不論及其他農業縣份。不是說南部人較為低俗,而是我們從產業分工的角度去看,發現在其經濟基礎上,所言延伸出來的娛樂屬性,再從此推敲對藝術的需求。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最近一期的亞洲週刊,專文探討最近中韓的文化大戰──為了一個漢朝時候的高麗英雄:朱蒙。
突顯了兩個問題:
1.是我們談過的,中國表面上在推文化園區,但是箝制媒體的本色不變,前陣子查禁書與主旋律,現在又拿韓國人開刀﹔中國推文創,光內容部分還像80年代的台灣,簡直開玩笑。現在,大家看中中國只是其製造業,可被剝削的低廉勞力,以及消費量(如一人一瓶可口可樂)而已,質方面,沒人敢保證。而中國現在刻意製造央央大國風範,事實上隋煬帝跟唐太宗多次征伐高麗,中國可沒這麼友善....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談到稅率,都不是什麼好消息,一個是財長對文化減稅打回票,一個是宣布未來勞工還要變相加稅。
今天蘇貞昌院長指示財政部,運動產業要減稅,給我幾個感想:
1.運動界因為可以參加國際級比賽,所以有此優惠,給文創的idea是,果然還是要拿下世界焦點,才能回頭跟台灣政府談,過去的侯孝賢,也是因為威尼斯影展,才有後來輔導金的政策﹔不過一旦獲得國際知名獎勵,多少人還會想到我是XX產業的一員,要幫產業說話?我想參加記者會與拍廣告都來不及了。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漢館長這個投書,我覺得刺激我們再回憶過去我們對公部門施政,美學教育,公共空間美化等問題的討論。
漢館長談到幾個面向,我們條列式探討。

1.關於美學工作。漢館長列出三點,其一是生活環境,要把都市環境藝術化;其二是普遍的提升人民的美感素養;其三是扶植藝術人才。都非常大,都是幾十年還未必做得到,漢館長也說,他也質疑文建會能量與過去的施政經驗,是否做得到。但嚴格說,上述的口號,對美學或文創,是否是一直存在的問題:眼高手低,口號多於執行。什麼方法,什麼方式可以達成生活美學化,培養人才,乃至於遭到阻力或是派閥抗爭時,開如何處置?似乎都沒聽過。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