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政策與法律 (288)
- Dec 30 Tue 2008 11:10
2.85億助扶植團隊 文建會應善分大餅
- Dec 30 Tue 2008 11:06
98年文化預算對比(96年為對比年)
前陣子公布了98年預算案,為立法院通過的法定預算。
突然想起來,包括最近文化政策的爭議,於是上了主計處網頁看看,找到最新的98年預算案。
由於尚未執行完成,所以98年僅預算案,沒有決算。
- Dec 26 Fri 2008 12:20
廢了吧!新聞局 歷任局長都說應該裁撤
這兩週有兩個新聞,一個是文化部,一個是今天我一進入中時看到的,建議廢除新聞局。
對於文化部,一般的看法都是:究竟觀光與文化要不要合成一部?但很少聽到:文化部其時內含媒體主管單位,如何在文化、媒體之間的取得平衡?發展出更新、更切實的媒體政策?不知道。
新的文化部,究竟在媒體產業政策:平面、廣電、數位等領域,有什麼新作為?沒看到規劃,大多都是文化人。
- Dec 16 Tue 2008 12:12
立院審文建會主管之基金會-國藝會股票投資慘賠 成質詢焦點
- Dec 05 Fri 2008 10:32
文建會:與表演藝術共體時艱
如果你是表演藝術的朋友,你怎麼看這個新聞阿?先前好像輯米等朋友也會轉引本站一些消息去其他網站,則,你們怎麼看待這一波文建會釋出的善意?
文建會對表演藝術團體增加預算,由於今年初的雲門大火,非加碼不可,當然年中的時候,立法院也通過了,雖然沒有加倍,但是也增加不少。
或許部分團體的燃眉之急過了,但是,增加了錢,具體措施是什麼?
- Nov 06 Thu 2008 11:18
高高舉起 輕輕放下 藍委審文建會預算 小刪六千多萬元
對於中央文化預算的監督,也只有自由時報能有這麼專門的報導,可惜兩大報,包括那個自稱是什麼菁英報的,都還沒這麼多文化行政新聞。
下面,看看文建會編列預算用到哪裡去了?這些是目前文化行政,甚至發展文創產業最急迫的事情嗎?
延續民進黨政策不一定是壞事,壞的是延續不可行的政策。
- Oct 21 Tue 2008 11:45
立院審查預算玩假的?-藍委一黨獨大 爭議性文化政策恐過關
自由時報,總能幫我們對文化預算把關。
最近預算要送去立院審查,看到下面凌記者的報導,實在膽戰心驚,這就是文化施政的水準。
在紛紛要求增加文化預算的同時,文化預算怎麼用?很少人問文化官員,包括文化人;只是要總金額的增加,能代表什麼?
- Oct 17 Fri 2008 12:10
馬政府之文建會-買報導藏異見 黃碧端為馬政見硬幹
看到最近自由對文觀部這個急轉彎的報導,感到很棒。
不過他們報太多太陽劇團了,連台灣獨立都可以扯上關係,小弟對自由也對這些大藝術代理機構抬轎,感到XX,現在還沒這麼撲天蓋地的,剩下破報了。
回到這個主題。文化觀光部,越來越覺得是鬧劇一場。原本選舉亂開支票,也就算了;沒想到一批官員也急著拍馬屁,是水溫的結果,民間、媒體都不買帳;
- Sep 28 Sun 2008 11:10
廣電基金會9月30日正式解散 22名員工遭資遣
7/15立法院通過廢止廣電基金,先在終於要兌現。不少意見直指洪秀柱,認為她過於粗糙。
廢的理由,當初說了很多,不過小弟記得的反而是,將這個貌似公正的媒體打手機構終止生命。從政黨鬥爭政治的角度看,敗者為寇,這也沒啥好說的,尤其,統治需要文化與媒體幫襯,國民黨過去應該也鎖定幾個機關磨刀霍霍。
小弟倒是注意到在廢止消息傳出後,學界、媒體人有出現呼籲:廣電基金廢除不如轉型改組。
- Sep 25 Thu 2008 11:54
組織再造 學者專家對文化及觀光部無共識
這兩天連著都是凌記者的報導,專門針對文建會重大施政:華山與文觀部,相當好。
我首先關心的是這個重大組織改造的消息,位於報紙何版?自由有、中央社也有(中央社不太算,因為他比較類似發稿中心),所以嚴格說三大報,只有自由有專題報導,但是就版面來看,自由也只是藝文版,當然凌記者當然只跑藝文,綜觀下來:這麼重要的文化行政大事,先期探討,兩大報毫無興趣,對自由而言,也上不了綜合、焦點,而只是跟其他藝文活動一起並排的新聞一則。
可見文化行政在台灣不太重要。
- Sep 24 Wed 2008 12:44
從華山季節風看文建會不願面對的真相
中間看到「台創」,嚇一大跳,以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承接了文建會華山,然後了無新意;搞了半天,凌記者的縮寫是「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但也沒聽過這公司是幹嘛的,上網一查,在求職網站上才看到其簡介:
http://www.104info.com.tw/comp/28687500000.htm
(資料來源是104的黃頁)
- Sep 19 Fri 2008 10:27
文創法草案
- Sep 19 Fri 2008 09:37
文創法草案未完善 文化界炮轟
今天看到中時這個在藝文版屁股的文章,首先從版面去解析,如果文創產業真的如外界所喊的這麼重要,他應該在前幾版,甚至是電子版的焦點裡面。
但今天你去看,他是在藝文版最後,連產品介紹都不如。版面,是媒體安排議題的關鍵,先從這個去觀察,文創到底重不重要?也無怪徐董事長落淚。
其次,這個民間(其實還有官員拉)面對文創法的反應:憤怒、難過,可見這個法實際上與民間期望差距多遠,比如,優惠方案尚未放入草案、數位與文創法切割、園區規定尚有疑義,甚至主管機關都遭到批評。
- Sep 09 Tue 2008 09:25
2007中小企業白皮書
- Sep 04 Thu 2008 08:52
股市慘跌殃及國藝會-董事長黃明川有苦不敢言?
自由時報的藝文版,雖然大多都是產品介紹,不脫一般藝文報導弊端;但是,偶有爆炸性佳作,突破文化行政的困境,凸顯問題。
先前多是針對文建會,今天這篇針對國藝會,而且問題不在藝術本身,而在於協助文化的週邊環境。可見其深度。
- Aug 31 Sun 2008 09:54
「給菊姊ㄟ一張批」籲給音樂人表演空間
我今天發現這個小消息,高雄在地團體向首長嗆聲,也表示先前支持流行音樂中心,是被動員出來的。
其實也無所謂動員好不好,如果音樂團體認同這個硬體的理念即可。
不過關鍵是,她們所凸顯的是,市府怎麼對待這些音樂團體,以及,她們實際的生活是什麼?
- Aug 30 Sat 2008 10:46
「藝文票抵稅」 最高可扣1萬2
我剛在網路上看到這個新聞,關於文創法這一條,過去討論很多次,應該一年前吧,據說行政院討論將列扣除額1萬2又敗部復活,呼呼一年過去;不知道未來送立院審理後,會不會通過。就總的方向上看,藝文扣稅的方向宣示的是政府關心藝文發展,願意減少稅收,尤其擺平財政單位的不安與不滿,將藝文政策列為重要方針。 但是更仔細去想,我想下文也提到了,獅子王這種熱門歌舞劇,扣的稅連一張門票都買不起,墜入一種矛盾的邏輯裡面。有能力買獅子王票的,會在乎扣這上限1萬的嗎?在乎扣稅者,可能本身就需要其他資源協助,才能一圓藝文夢。這之間看來似乎不能以「齊頭式」的平等加以考慮扣稅,搞到後來扣稅不如直接補助。 =======
「藝文票抵稅」 最高可扣1萬2
- Aug 28 Thu 2008 09:13
文建會首試 補助藝文產業創新育成中心
另外一個新聞則是文建會。首先要談文創計畫二期,其實先前我們也PO過討論的文章,不過,第一個是:02年的挑戰2008應該結束了,成果如何?你知道嗎?
掛在下面的文創計畫一期,成果如何?你知道嗎?在哪有資料可參考?不知道。
- Aug 21 Thu 2008 07:58
劉揆承諾 遊戲業續享租稅優惠自由時報
今天出現這個新聞,注意了一下,以為院長跑去關心什麼文創;原來是參加軟體業者的聚會。
台灣的遊戲產業已經落後給韓國,當然業者會抱怨,政府做的不夠,不過,如果市場都要靠政府扶一把的話,是否真正具有競爭力?這個置疑,以及,如果能夠賺錢,該怎麼回饋其他的產業?
科技產業賺飽了,但是其他新興產業有被這些明星產業、被政府扶持過的明星產業回饋嗎?世界房地產都不好,但是台灣獨強,又,這些明星產業回饋給其他新興產業有多少?賣石油的回饋了多少?
- Aug 04 Mon 2008 09:29
<文 化 評 論>公資源到底為表演藝術做了什麼?
最近以為文化相關消息比較淡,因為獅子王上映,全部都是廣告。沒想到自由今天又搞一個特稿出來,針對國際交流與表演藝術進行剖析。
先前也聽藝術人在抱怨,文建會對他們出外展演的照顧不夠,上網一查,就最新主計處公布去年的預算來看,根據政事別下文建會的業務分類,情形簡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