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園區荒廢的新聞,已經不是新聞,而是常識。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對背後結構作更多的理解,並且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分析過,從作官與政績的角度看,硬體才有建設感,這一點我們也遙想中國最近新起的園區。

軟體嚴重不足,是05年底民間文化會議的主軸論點之一,下面,在台東文化園區的民政局長言談,發現結構問題:硬體從中央,軟體在地方,中央,經費充沛,加上上述政績心態,自然遍地開花﹔軟體,交給地方政府,但是地方都仰賴中央資源補助,嚴格說大多數縣市嚴重入不敷出,唯有台北市才入超過出,在此條件下,我們關心的中小學教育,早就淪陷,於是有偏遠小學廢校的危機,而在85%用於人事費的條件下,我們也對未來老師的出路感到憂心(不過老師們好像對自己未來都頗有信心,認為制度保障她們)。
預算結構,教育的例子,我們就會拿入思考以下地方文創軟體問題,在同一結構下,為何文創會例外?
我們對於空間議題,有很多想像,也談過一些,不過,下面這些這幾年蓬勃出現的硬體園區,該怎麼收拾(維護,管理都是持續支出),也是我們要思考的。這些不是荒廢園區噢!只是開了,沒有人參觀,還不到荒草一堆...
(brahms6)

========
客家園區 連假日都沒人
 
【聯合報/記者張明慧、柯佩君、陳嘉信/連線報導】 2007.02.11 03:28 am 
 

台中縣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時常閒置。


記者張明慧/攝影
「原本假日還有遊客騎腳踏車來園區逛逛,自從東豐自行車道梅子鐵橋中斷,連假日都沒人,根本在養蚊子!」台中縣東勢張小姐談到住家對面的東勢客家文化園區,不勝惋惜。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建築美輪美奐,居民原看好可帶動山城觀光契機,但兩年來期盼落空,過於靜態的展示引不進人潮,整年下來沒辦幾次活動。

縣府民政局客家事務課長魏瑞伸說:「沒辦法,土地是無償撥用,經營綁手綁腳,根本吸引不了遊客。」東勢火車站改建的文化園區,只擺一些靜態圖片與客家文物等展示品,展示品一成不變,遊客常參觀不到十分鐘就出來,不想再來第二次。

「前後任市長決策不一,用途變來變去,只能風光一時」,台南市政府花費近億元打造的客家文化會館,原為役政大樓,後更名為水萍塭文化會館,九十三年再改為客家文化會館,準備整修內部。接受管理委託的客家文化協會總幹事謝讓鴻表示,市府未提撥經費,無法採買展品,民眾參觀意願越來越低。

耗資一億六千五百多萬興建的台東縣池上鄉客家文化園區,驗收後縣府卻為如何經營煩惱。民政局長陳明仁說,中央只補助硬體經費,但是地方財政困窘,根本無法支應維修、人事及購買文物等經費,只得任其荒廢。

【2007/02/11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ndustry 的頭像
    ccindustry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