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遠見8月號要出「文創」特刊了。剛好也在遠見的網站上看到相關報導的摘要。有趣的是,號稱是台灣第一份文創調查,這個其實不對,因為官方早就有年報,我們也多次的介紹給各位,民間關於消費調查等,更是有專業公司在做。

看看下面的文創論述,其實,遠見的確是少數開始跑、直接作文創題材的媒體,其他雜誌或媒體,大概都只有偶爾提一下(或許間隔是半年)。遠見識做過「創意特刊」、「中國特刊」的。不過,就論述來看,遠見這幾年也沒進步多少,看看下面所邀約的人,談的論點,其實跟兩三年前差異不是很大,像吉米等也問到爛了。

翻了一下剛上書店的遠見,這次報導的篇幅很大。不過有意思的是,開宗明義用了一些資料,直陳未來就是文創時代了、文創是火車頭的產業了,以後文創都倍比成長了(比如他們宣稱三個媒體產業累加會有將近1000億元的產值),但是依據是什麼?如果是最近行政院發佈的6大新興產業資料,那就真的三條線了。舉一個例子。

流行音樂產業,在報導中被視為是重點發展產業,甚至是調查業者認為未來發展排行第一。產值不會少吧?但是在先前「文創園丁」向IFPI執行長請教後,他說,台灣在對岸的音樂市場占比早就超過70%,但是,下面這張「文創計畫」的截圖,5年後要把市占率提升到7%,你覺得呢?

(關於該次文創園丁的報導摘要,剛好刊載在新新聞最新一期,後續可繼續注意我們的噗浪跟網站)

http://www.new7.com.tw/journal/1169/html/1169-62.html

http://blog.roodo.com/ccigardener

至於報導內容,數量很大,介紹很多廠商與產品,甚至訪談。但是其實過去都看過很多次了,比如魏德聖,他在半年前就已經接受過多次訪談,李烈也是。新意其實不多。

還有,後面滿多篇幅在介紹文創跟其他領域的結合,比如跟腳踏車,跟農業。文創不是不能與其他領域結合,但首先要回頭來說:文創到底是什麼?否則看的越多,眼睛越花;不過關於「樂活農業」,這點剛好跟6大新興產業有關,先前有聽楊儒門談農業,他認為現在推的樂活農業其實不是很好,因為雖然可能吸引一些上班族回鄉種田,但是如果農產種了後賣不出去,反而會先欠一大筆債。這些方方面的的事情,文創+樂活農業...這樣好嗎?

不過有幾個問答倒是很吸引我。比如,受訪廠商表示,文創經營者「陳立恆」排行第一;文建會主委「龍應台」最適合(後面還有林懷民、陳郁秀);另外最多廠商表示,最能有發展潛能的是「創意生活」,但是創意生活是什麼?好像都說不太清楚。更有趣的是,受訪者普遍表示文創產業現在「產業」發展的條件不足,但是,為何報導,以及報導宣稱的政府預估這麼樂觀?這點沒有解讀出來。

最後,下面報導也寫了,台灣文創界缺郭台銘。真的缺郭台銘嗎?郭董在2年以前就宣布要投資電影業,號稱100部電影,剛好最近「白銀帝國」上映了!但現在郭董與電影業呢?缺郭董?郭董早就投入了拉!

========
文創加身就能聚財 你是否就差文創這一味?
 
 
  作者:楊瑪利 出處:2009年8月號 / 文創航向新藍海
 
 我可以很自信地說,近三年來《遠見》勘稱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持續關注創意、設計等文創產業的媒體。原因無他,正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台灣未來應該發展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大趨勢。繼第三波知識經濟後,第四波正是創意、文化等美學經濟了。
 

     我可以很自信地說,近三年來《遠見》勘稱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持續關注創意、設計等文創產業的媒體。原因無他,正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台灣未來應該發展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大趨勢。繼第三波知識經濟後,第四波正是創意、文化等美學經濟了。


     《遠見》做過〈創意是教出來的〉封面故事,其中包含台灣第一份大學設計院校排行榜。也連續三年進行一年一度的台灣年度最佳創新產品回顧;不斷參加並報導國外的設計創意展;今年初製作的《教出創造力》特刊,還遠赴芬蘭以及英國訪問。


     當今年政府提出六大新興產業,把文化創意(簡稱文創)產業也涵蓋進去時,著實讓編輯部感到很興奮。本專題就是從政府對文創產業的發展架構下,試圖回答如下的問題:


     1.到底什麼是文創產業?涵蓋哪些範圍?


     2.文創產業有哪些成功方程式?


     3.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現況及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哪幾個項目最有潛力?


     4.台灣文創產業發展最大的困難在哪裡?


     5.《遠見》突破困難,從十幾個產業協會以及工業局、文建會、經濟部等提供的600多家正式立案的文創業者名單,發放問卷進行國內首次文創大調查,得到許多有趣發現。(見頁156)


     例如文化部可望從文建會升格,到底哪一位最適合當文化部長?結果業者們最心儀龍應台。目前台灣的文創業者中哪一個最有產業化能力、最像文創業的郭台銘呢?結果第一高分是創辦法藍瓷的陳立恆。
 

 

文創航向新藍海
 
  作者:范榮靖 出處:2009年7月號 / 文創航向新藍海
 
 台灣產業結構,即將掀起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為了突破製造瓶頸、增加附加價值,繼第三波資訊產業後,行政院計畫將以文創產業為第四波經濟引擎,可望:五年後,投資×(音樂+電視+電影)=977.66億產值五年後,文創×數位內容=6800億產值


     史上最大規模,政府眷顧了文創產業


     2月下旬,總統馬英九鎖定六大新興產業為台灣未來發展主軸。半年來,除了迎接陸客的觀光業,外六大新興產業中引起最多討論、活力也最旺盛的,恐怕就是文化創意產業了。


     文創產業正在各個角落散發新活力!


在盛夏的民宅裡,跨界文創正由各界代表催生

     7月4日午后,豔陽高照,台北巿青田街顯得安靜恬適。當地民宅內,20多位青年創業家難得聚會,舉行一場文創、網路、設計的夏日饗宴。


     「不、不,這不是你以為的飯店畫廊或設計師旅館,」前身是CAMPO創意市集的CAMPO BAG文創經紀公司,創辦人陳靜亭賣個關子,請大夥動腦,如何用藝術打造心目中的創意旅館。


     成立未滿一年的主辦單位經世顧問(Chili Consulting)來頭不小,創辦人之一是台灣松下集團洪家第三代長孫、學設計出身的洪裕鈞。從6月20日開始,經世顧問看準文創商機,固定舉辦「Chili Ideas Party」,主題多和文創有關,邀請文創、科技、創投業者參與,尋找投資機會。


在與秒針的競賽中,新銳文創者正在磨練

     當晚,另一場「閒聊」也在捷運剛通車的台北內湖上演。
 

才氣商品化+財氣國際化
 

  作者:陳建豪 出處:2009年7月號 / 文創航向新藍海
 
 一直以來,文創產業頭上雖有「創意」光環,但也難以擺脫「無法賺錢」的緊箍咒。《遠見》遍訪已具營運規模的業者,歸納出兩大文創產業成功方程式,以供參考。
 
 


     「不缺林懷民、很缺郭台銘!」這是不少觀察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的學者與官員,都有感而發的一句玩笑話。


     然而,這句順口溜的確反應出文創業者在面臨產業化的窘境。台灣絕大多數表演團體、包含享譽國際的雲門舞集,以及幾乎所有國片,多多少少都賴於文建會與新聞局的扶植金與輔導金來維持運作。


     而七年級生的創意市集,雖在數年前喧騰一時後,也同樣面臨「創意以上、創業以下」(創意能力高、但創業成效不足)的魔咒,讓許多年輕人黯淡退場。


     難道文創產業,就注定是一個賠錢的黑洞嗎?


     綜合浩漢設計陳文龍、橙果蔣友柏、知名導演蔡岳勳等多人的經驗,可歸結出兩個將「才氣」兌換「財氣」的文創聚財方程式:作品商品化與市場國際化。


1.作品商品化 設計時便納入商業思惟

     「文創業者的產品,為何經常叫好不叫座?最大關鍵在於,在創作前幾乎沒有想過,這東西要賣給誰?如何才賣得動?」中華無形資產鑑價公司協理呂建安指出,忽略市場面,幾乎是台灣文創業者最大通病。


     就連目前台灣文創業界第一流的人物,也都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


     琉璃工坊創辦人王俠軍、浩漢設計總經理陳文龍早年曾經合作過,企圖將台灣特色,輔以流行設計,帶上國際市場,甚至也找來數位有傳統手工藝的老師傅共同開發。
 
 台北愛樂樂團 結合流行創造新樂迷
 
 
  作者:陳建豪 出處:2009年8月號 / 文創航向新藍海
 
 跟緊《交響情人夢》《海角七?》等流行影劇為題、與YouTube合作等,台北愛樂管絃樂團不斷創造話題、更讓時事「剛好」和交響樂有關,開拓新消費族群,更成為文化商品化的代表。
 
 


     對大多數新世代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熟悉的音樂是周杰倫譜曲、方文山作詞,至於莫札特、貝多芬等大師的古典樂,離他們其實很遙遠。


     然而最近卻有一個管弦樂團,硬是用各種策略,吸引許多年輕人暫時放下他們的MP3、略帶狐疑地走進國家音樂廳。


     這個與金融海嘯唱反調、門票幾乎都銷售一空的「流行」樂團,正是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台北愛樂管弦,從兩年多前開始,陸續推出以日劇《交響情人夢》、電影《海角七?》、電玩交響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為主題的音樂會,都造成一票難求的轟動。


     就連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也指出:「大環境不景氣,連擁有許多資源的國家音樂廳,都必須投入更多宣傳,才能吸引老樂迷上門,然而台北愛樂,卻能創造出一批新的樂迷!」


用熱門影劇創造話題 譜成自家樂章

     連續數場音樂會,台北愛樂管弦樂團都能巧妙結合時事,也開始讓外界覺得:「怎麼剛好每次都是台北愛樂搶得先機?」


     「絕對不是『剛好』,是我們盡力要讓『剛好』發生,」為樂團操盤近幾年來的品牌經營、台北愛樂管弦樂團顧問吳宗祐分析,古典樂絕對是好作品,但如何包裝、帶給民眾新鮮感,考驗的是商品化能力。
 
 
從一本繪本 延伸6000萬元文創計畫
 
 
  作者:陳建豪 出處:2009年8月號 / 文創航向新藍海
 
 知名繪本家幾米與墨色國際今年把跨界玩到極致,一次找來港、台、日三國14位創作家詮釋同一部作品《星空》。而這背後還有一個更大的企圖──就是找出文創的獲利模式。
 
 


     已經在全球銷售600餘萬冊繪本、品牌效益包含授權商品更帶動每年10億元以上商機,知名繪本家幾米的品牌還能如何被放大?


     在幕後操盤幾米品牌、墨色國際總經理李雨珊,最近就企圖投資6000萬元,替幾米再打造一個史無前例的「創作PK擂臺」。


     事實上,從8月上旬,幾米就將以最新作品《星空》,PK包含台灣、日本、香港三地共14名創作者!


     這些「挑戰者」來頭都不小,更橫跨許多領域!包含香港知名作詞人林夕、台灣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奏劉季陵、金馬獎最佳服裝造型賴蔚炅,甚至是遠從日本而來、六度拿下「電視冠軍」頭銜的職業模型師山田卓司。


這麼別開生面的堅強組合,究竟所為何來?

     「我們期待,這些創作者看完幾米新作《星空》後,再透過自己獨門的設計語言,詮釋對這本書的想法,」格局不小的李雨珊指出, 這能讓幾米的繪本,經由跨界而產生更多可能,甚至是更多商品!


     之所以會有這次活動,其實有前例可尋。去年幾米推出《完美小孩》作品,畫了36張小孩臉部特寫,展出時就邀請旅法服裝設計師康嘉偉,運用想像力幫這些完美小孩縫製出臉部以下的衣服。


     沒想到,雙方作品出奇地相得益彰,也讓展場的工作人員頻頻被幾米的粉絲詢問,這些衣服能不能賣?


     有了去年經驗,墨色國際在今年就把跨界玩到極致,一次找來14位創作家詮釋同一部作品,舉辦「星空特展」,將於8月初到9月底,在華山創意園區展出。
 
 
 魏德聖:支持文創,重點在產業規劃
 
 
  作者:范榮靖、陳建豪 出處:2009年7月號 / 文創航向新藍海
 
 2004年,果子電影公司負責人魏德聖賭上青春,花費250萬,一人扛下80萬的負債,只為拍攝《賽德克.巴萊》短短五分鐘的影片。
 
 


     2004年,果子電影公司負責人魏德聖賭上青春,花費250萬,一人扛下80萬的負債,只為拍攝《賽德克.巴萊》短短五分鐘的影片。


     2009年,因《海角七?》備受肯定的他,終有機會一圓夢想,開拍《賽德克.巴萊》,預計耗資5億元。


     在這部電影裡,他想藉由1930年代霧社事件,莫那魯道這位原住民對抗日軍的故事,探討「信仰」在每個人心中的意義。


     「什麼叫文明?什麼叫野蠻?如果文明的結果是卑躬屈膝,你要文明還是野蠻?」魏德聖說,賽德克.巴萊在泰雅族的語言代表「真正的人」。


     只是,距離《賽德克.巴萊》10月27日正式開拍日期,已經節節逼近,卻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究竟政府的支持只是口號還是實質幫助。文創界代表的魏導感受特別深刻。《遠見》雜誌獨家專訪魏德聖,請他談談目前的困境,以及他對政府發展文創產業的建言。以下即為他的現身說法:


只有錢配合,行政系統卻不配合

     現階段,拍片資金雖然不足,但可以解決,未來應該都會陸續到位,問題不算大。


     相較之下,比較大的問題是,籌備過程,很多阻力都與政府規定有關,只好不斷溝通協調。


     其中,比較值得探討的是,國家政策。國家一直喊,「支持文創產業」。如何支持?卻沒明確說明。


     支持文創不是只有給錢。重點在於「產業規劃」。例如,行政系統如何配合?包括外交部、國防部、交通部、警政署等的配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