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陣子夏達女士來台,伴隨著對動漫的探討,大概每個週末都有一些在報紙上的討論。滿有趣的是,先前關於電影、足球等,也因為風潮有討論熱潮,但是,說真的,漫畫與出版這部分討論的水準比較高:小弟持的原因是,漫畫很快就進入產業討論,並且明確點出很多重要問題,比如人才培育、國人價值觀、產業鏈、生產狀態等。
像電影就經常會產生奇妙的幻想,比如拍了海七,台灣人因為重視本土元素大賣(台灣人拍的多數都是本土元素,為何只紅一部海七?),那就更別提談運動/足球的低水準,還有人主張要送巴西、每天找台灣之光....
下面這篇由撰寫余曜成的「得獎背後 同人繪者苦淚刻畫」,有點出問題,同時也點名一些仍在線上的創作者,最後還點到:「再次呼籲政府提倡的文創,絕對要透過更基層的培育做起,扭轉社會偏見與改善產業環境同等重要,社會與政府的支持,缺一不可。」其他關於社會價值觀等,先前也滿多人都提過了,不過說真的,要改早就改了,不會等今天,還在談什麼杭州動漫園區....
台灣,已經是日本等地的漫畫殖民地。代理沒有罪,只是我們是否能夠認清現狀。還有,我們對「閱讀」這件事情,究竟意義為何?如果看漫畫不算閱讀,看文學類書籍才算,那漫畫就只能自成一格,甚至「玩物喪志」下去;但如果從「閱讀」、「圖書」等去總體思考,局面又不一樣。甚至包括既有出版品,如何透過漫畫、繪畫、動畫的形式傳遞概念,甚至再跟線上遊戲等結合,或許局面也不一樣。但如果我們對出版的意義限定在某些範圍,那可能就在既有的窠臼裡面轉。
=======
得獎背後 同人繪者苦淚刻畫
【聯合報╱余曜成/動漫文化研究者(台北市)】 2010.08.01 03:00 am
第一屆金漫獎得獎名單公佈,得獎漫畫幾乎為出版社編印的出版品,惟最佳一般漫畫類獎為「自費出版」,似乎成為同人(源自日語,指有著相同志向的人們、同好)作品與出版社作品相抗衡的代表作。
這些同人的作者在近年來看似大出鋒頭,例如VIVA在二○○七年出席威尼斯雙年展,CHuN、彭傑也都在日本做出成績,然而就如最佳一般漫畫類得獎的咖哩東,或是以《馬皇降臨》得名的韋宗成,他們在同人圈的辛苦,卻少人知曉。以筆者長期接觸的角度來看,咖哩東的獲獎並非偶然。
首先,他不荒廢學業考取機械系與城鄉所,符合父母期待,這是國內漫畫家、研究者為了能在偏見的社會概念中所需面臨的最大考驗之一;其二,他結合本科學習的概念或理論,創作出系列有關數學、資訊社會與科技的同人誌作品時,頗具說服力,如劉興欽老師在創作《小博士》、《阿欽系列》等作品一般;其三,他能持續閱覽群書,這對於漫畫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人、物、地點的描繪與想像,沒參考書籍的補充是無法增加其繪圖細膩度與多樣性;其四,他透過特意或非特意的遊覽考察、生活觀察,就如班雅明的「漫遊者」一樣,藉著觀察與記錄,理解、參與及描繪城市現象與人群,也因此他畫的《樓友一號房》系列深獲金漫獎評審肯定;其五,他持續加強電腦繪圖技法,這是漫畫學習者的基本功。
他成功背後所代表的,絕非是一步登天,而是同人繪者的辛苦與長期努力的刻畫,這除了再次點醒一般想以此為生,或是想出人頭地的初心者一個棒頭,同時亦再次呼籲政府提倡的文創,絕對要透過更基層的培育做起,扭轉社會偏見與改善產業環境同等重要,社會與政府的支持,缺一不可。
- Aug 01 Sun 2010 12:16
得獎背後 同人繪者苦淚刻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