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天下推出應該是專題特刊吧?1949-2009年60年回顧,為何突然選個49?.....49可是對岸新中國的代稱耶?

不過看到這麼多老照片,回顧60年,甚至看到一些小時候熟悉的景象。倒是看到角度跟天下不太一樣。我印象中的鄉親,一如日本第3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所說「愛錢、怕死,愛面子」很好威逼利誘。

 

(1898年這位後藤受兒玉源太郎派任台灣時,做過徹底的調查與基礎建設,並且禁絕台灣鴉片吸食)

同時,看到一些老照片,也想到最近一部日本大叔片(對岸已經戲稱是日本主旋律片):官僚們的夏天。台灣過去是有類似這樣的技術官僚,也在拼命(當然那時也有警總),現在的官僚....,有長的像佐藤浩市的就阿密佛陀了。



-->不過雅人兄的髮型這次實在三條線,還不如篤姬那短命的老公。


廢話少說。想要來聊聊這次的天下,原因是,在大概218頁開始,有一系列文創相關的討論。首先是台灣娛樂與亞洲的關係。

報導中有趣的是,從流行音樂、電視劇等領域分別剖析大陸這個市場。而不同產業,其實面對中國的態度與觀點都不一樣。關於對張培仁、王偉忠等人的訪談,大家就去翻翻雜誌吧。不過有幾點倒是我看完之後想來談的。

1.電視業。台灣一些製作電視劇、綜藝節目的團隊早就已經前進中國了,不過,明顯的,中國的市場跟現在的台灣差異很大。普遍都聽的到,中國現在還在管制期,類似25年以前台灣三台管控時期。小弟倒向前想一步。如果,以後中國影視業開放,尤其可能從娛樂開始開放時,會不會重蹈台灣的覆轍?1994年以後,台灣出現了「有線電視」(因為有法規了),當時,硬體面系統業者開始整併發生一些問題;軟體面頻道業者也激烈競爭,於是產生現在台灣仍未解的電視問題:普遍低收視率,多頻道、低電視內容品質。同時,台灣抄襲風從三台時期就開始,綜藝的抄襲、戲劇節目的抄襲,形成創意的通貨膨脹現象。這個會不會也在中國出現?甚至玩更大?還是不會?

2.唱片業。有趣的是,如果你有在follow我們「文創園丁」的話,先前我們發佈過一份「流行音樂」的對談。把這份對談跟這次訪談對比,你應該會對流行音樂產業在對岸、台灣的發展更進入狀況。
http://rapidshare.com/files/260463372/__38899___27138_0717.pdf.html

張培仁計算,唱片在中國被盜版率90%,如果一年以5億張計算,10年下來已經50億張。而相對於電視業,對岸未來前景還不明,唱片業有趣的是,由於數位化、網路的發展,消費端可能不輸台灣,甚至領先台灣(因為市場夠大)。大陸消費人口雖然多,但是盜版/數位化比例比台灣更高。他到位的速度比電視、出版,甚至藝術業快的很多。
而台灣,根據報導來看,贏還是在實驗性(蔡建雅訪談中好像也提到)。則,實驗性,也不是產業,怎麼轉型到產業?這個沒看到,只能說我們有這個特色。而且,台灣也贏在說中文,因為日本實驗性、前衛性、底蘊更高,但是他們說日文,而中國會日文的人很少(但是都會看日劇),台灣相對比較多;而韓國實驗、前衛性也不見得低,可惜,他們說韓文....

後面還有一篇,談的是所謂生活風格。裡面談了諸如台灣咖啡店越來越多,還有特色風格的小店越來越多,跟過去製造業/大賣場/工廠型態的生產模式相當不同。

當然,免不了還是得來念念「生活風格」的經,大家也就在念一遍吧。要說的是,「開放性」、「包容」這個Florida提出的概念,的確對創意是有很大影響,不過,這東西跟創意一樣抽象。也很難碰觸到實際問題。文創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風格拉、包容拉,可能是被忽視掉的議題。而文創,這個議題其實很好作,找一些明星、知名人士,談談經驗/感想,也就是一篇了。而,最近房地產要開始飆漲,台北居以後可能更大不易,這對創意產業是否有在地條件上的重大打擊?不知道,沒人聽人再討論。

這回天下在網站上還有「文創,台灣說了算」的影音:

http://video.cw.com.tw/pages/public/movie/player/tv_player.jspx?id=40288ae722c0f7c70122c482b9671773

歡迎大家去看。不過,台灣真的說了算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ndustry 的頭像
    ccindustry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