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天蘋果日報、壹傳媒的動新聞事件,成為台灣報紙重要標題。但談論這個事件貌似偏激,但實際上卻頗具意義。

黎智英--一個小學畢業的商人,對台灣來說是絕佳的試金石,檢驗一下這個滿口仁義道德的社會,「底線」、「法律」到底在哪裡。不過,從2002年壹傳媒進軍台灣以來,先倒的是我們,從壹傳媒進來以後,中時第一個應聲而倒,聯合也出現什麼情慾社會,平面媒體蘋果化,電視更是每天念蘋果;連視其為對手的時報週刊,都自嘆不如,昨天晚上看一些時論節目,壹週刊第一期的陽明山狂歡派對,就讓他們自嘆不如。
這些黎智英都看在眼裡,昨天也倒打他們一耙。

台灣很少有人能正面面對蘋果,第一種就是一如非蘋果的主流媒體一樣,只要一出事,第一個就「幫忙」反省蘋果,但平常是在等蘋果出刊,我印象最深就是他們很愛說「我們的社會究竟是怎麼了?」。第二種則處於出世、出家的,或者自有其媒體(比如獨立媒體或拒看蘋果),然而選擇逃避於事無補,7年來廣告量市占率、發行量、影響力居高不下的,就是壹傳媒,幾大報都被打掛:中時被中資買走、聯合唯一能賺錢的是它的活動部--辦米勒展等。
蘋果對台灣是有跨時代的啟示性的,除了檢驗我們的道德系譜以外,重要的是檢驗我們的媒體環境,究竟力量與市場在哪裡,黎智英辦報跟國內菁英不同,菁英們很重視國際新聞,甚至對台灣國際新聞質量過低憂心,黎觀點相反,我聽說,他指出,新聞就是要報導身邊的事情,不需要知道什麼非洲如何。

在動新聞裡面,有一點我是一直在注意的。壹傳媒推出這樣的概念,不管是在蘋果或者壹電視上,意味他對動畫這一塊市場早就涉足,而且在蘋果這樣報導的方式(有圖有真相!),動畫是如虎添翼,更刺激。
昨天也聽媒體在談,壹傳媒培養動畫部已經超過1年,最早要半天才能做出一則新聞,現在是4小時,但黎智英仍不滿意,希望未來2小時就能出一則新聞。

台灣的動畫市場一直經營辛苦,而且在對岸加碼下,杭州等地還出現了動漫園區,甚至還有出版品了,漸漸台灣落後於對岸;然,壹傳媒這些動新聞,內容也就一些社會新聞,蘋果也不是沒報過類似題材,但是每點閱率往往破萬、10萬,說明國人的需求在哪裡。當這股力量在蘋果被培養起來,則,台灣或許就不會有製作其他動畫的需求了,因為壹傳媒能養上百位的動畫工作者,而且是Easy Money,何需辛苦地開創事業,又不一定有前景?這個邏輯早就出現在新聞界,當辛苦跑一條新聞(或翻譯新聞),觀眾可能看不懂、不青睞(可翻翻下面附的「不讀新聞只看新聞的年代」),圖文並茂的蘋果報導方式,就重擊了這些新聞人,而且他們跟其主編、經營者的「底線」也被攻破。動畫更沒什麼新聞與社會使命,只是一個技術性的人員而已。
而,幫動新聞作畫,只是一種加工,而沒有原創內容:原創是蘋果自己。

還有,日本、韓國作這種動畫的力量更大....


繼續補充的是:
昨天看電視,因為談到動畫,所以也連帶談到了中華卡通的鄧有立先生。
中華卡通是台灣很老字號的卡通製作公司,即將40年。當初是謝東閔先生(前總統、實踐大學設立者)支援,派鄧有立先生出國學習,後來也帶進滿多人才,現在仍在營運,前兩年台灣唯一動畫片媽祖,就是該公司的手筆,我們先前也介紹過二代目鄧橋先生的意見: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4476858

以下介紹兩篇搜尋到的文章,給大家參考一下鄧有立先生的事蹟:

堅持走原創之路 鄧有立的動畫家庭
http://blog.roodo.com/twmovie/archives/3688433.html

鄧有立不放棄 就有翻盤機會
http://pro.udnjob.com/mag2/hr/storypage.jsp?f_ART_ID=43770

之所以會介紹這樣的公司跟人物,是因為他們做的夠久,也深知美國操作動畫的手法,也去過大陸參考,綜合下來有自己觀點。而不只是當個代工動畫人而已。


======
社論-請為新聞專業保留最後一點尊嚴

2009-11-27 中國時報 【本報訊】
 
   蘋果日報「動新聞」以羶色腥的擬真畫面,手機上線並在網路上試播,引發各方爭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廿四小時內,從無法可管,到立即開罰。站在媒體同業的立場,我們極不願意政府機關以「管制」的方式,阻絕或壓抑新聞自由、言論自由、乃至媒體更具創新的發展,但是必須嚴正指出的是,即使「裸體與屍體」是社會新聞的兩大元素,當「動新聞」將造成裸體與屍體的過程與結果,血淋淋地繪製成動畫,播放上網、手機上線,標舉言論自由大旗的媒體同業,請你也拿出一點點做為人的基本道德良心。

     台灣社會從威權到開放,最自豪的就是言論自由,多少新聞前輩犧牲個人身家財產,爭取的就是這四個字,我們可以爭到連《出版法》都廢了,就是拒絕讓政府的手,伸進媒體,我們為民喉舌,拒絕充當政客的傳聲筒。當報紙發展到沒有一個主管機關的時候,其實最需要的就是媒體自律,每一位從業人員都要戒慎恐懼地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傳播的不只是訊息,更重要的還有「價值」。

     所謂的「價值」,一點都不複雜,化約成最簡單的話:報導惡事,引以為戒;報導善事,發揚光大。

     蘋果日報的新聞同樣有他們的價值,很多人對蘋果挖掘政商名流八卦緋聞婚外情不以為然,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蘋果不只是為了滿足讀者的偷窺慾,那麼蘋果的道德標尺可能比任何媒體都要更高,在他們筆下,不容許任何出了名的人有婚外情。可怕的是,他們在另一方面卻以近乎下流的方式,製作各種色情暴力虛擬漫畫,取代新聞照片,舉凡淫醫獸父狼教授,性侵凶殺甚至入監服刑者必要的探肛檢查,都可以成為蘋果賣報紙的「圖像」。過去數年中,政府機關少有罰款;民間社團雖有批評,從未施壓;傳播學者拿著放大鏡檢視各媒體,卻鴕鳥般地以「我不看蘋果」,無視其內容,直到「動新聞」產製出爐,才赫然發現:這樣的新聞呈現方式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扭曲了新聞價值。

     新聞到底是什麼?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彭芸說,「動新聞」根本不是新聞。除了「裸體與屍體」,新聞最重要的元素必須是「真」,新聞事件必須是真實發生的事,這就是為什麼新聞照片很難允許合成照片,如果必要都得在一定規範之下。新聞也不同於書籍和電影,新聞只有一個「普級」,一份報紙在報架上陳列,包括各個版面不同的素材,這份報紙應該適合闔家觀賞,既不可能以塑膠封膜包住報紙,要求十八歲以上成年人才可購買,更不可能要求超商查驗身分證做為買報紙的依憑,如果賣給十八歲以下孩子就開罰。「動新聞」網路試播、手機上線後,問題比報紙在超商販售更嚴重,因為政府也不可能訂定法律限制十八歲以上成年人才得持有手機或使用網路。

     有線電視台還有鎖碼頻道,稍為超越尺度者得晚上十點以後才得播放,「動新聞」則是廿四小時可以取得。日本性侵暴力電玩,再恐怖還是明確告訴你:那是電玩遊戲;「動新聞」則是血淋淋地告訴你:這就是你身處的社會每天所發生的事,這就是那個受害人所處的困境。很難想像,「動新聞」使用這些近乎變態的擬真畫面,到底想要刺激讀者的那一種感官反應?

     無可諱言,壹傳媒進入台灣之後,從通路到媒體產製都開創出新聞的路徑,對媒體生態造成極大衝擊,這是壹傳媒的本事,在企業經營之外,他可以不去考量「道德與社會責任」這件事,在壹傳媒的標準裡,新聞不外乎:裸體與屍體,枕頭與拳頭,並用揭弊爆料包裝人性陰暗面。前台北市副市長金溥聰離開壹傳媒,就是無法接受壹傳媒的新聞價值,但是,道德與自律卻敵不過營利兩個字,包括中華電信迄今為止,都不明白目前還擁有最大官股,總該有一點道德感,拒絕讓這樣的新聞內容手機上線。

     缺乏道德與自律的台灣社會,卻必須保障蘋果的新聞自由,即使他以新聞之名,販售性與暴力,並以此成為台灣銷量最好、錢賺最多的媒體,卻不可能贏得尊重。雖然,尊重值不了幾個錢,但是,當人錢賺夠的時候,午夜夢迴,總要想想人生所為何事,既已為傳媒集團,何苦自滿於「裸體與屍體」的新聞取向?

=======
非關正確-不讀新聞只看新聞的年代
2009-11-27 中國時報 【胡晴舫】
     壹傳媒推出蘋果動新聞,動畫模擬新聞現場,腥羶暴力穿透視網膜直逼大腦,再度挑戰眾人神經底線。

     社會能承受多少屍體與裸體,答案可能會令你驚訝。現今世上,人人都愛「看」新聞,而不再「讀」新聞。若暫時不論道德,動新聞的出現,不僅關乎單家傳媒的新聞風格,仍跟媒體搏收視率有關,跟廣告業績有關;其實,根本跟媒體產業的未來發展有關。媒體還能怎麼走下去,新聞還能如何呈現,也許該更大膽問,究竟還需不需要專業新聞媒體。

     網路出現後,新聞媒體面臨空前挑戰。網路瓦解了主流媒體對新聞的壟斷與操控,不但新聞詮釋權交付閱聽人手中,更讓市民也當記者,報導自己的新聞。

     依賴文字的平面媒體早已兵敗如山倒。需要養最多人、印刷成本最高的報紙紛現財務危機,美國論壇報集團申請破產保護,紐約時報出售股權,華盛頓郵報宣布關閉一堆駐外單位,地方性報紙幾乎死光,全國性報紙則不斷併購、變賣資產、大幅裁員以求短暫自保。香港的黎智英與澳洲的梅鐸克都是媒體奇人,全球媒體一片不景氣,唯有他們的傳媒集團一枝獨秀,其共通點便是旗下媒體專爆名人八卦,追求聳動標題。即使如此,梅鐸克日前仍公開聲討網路搜尋引擎如谷歌(Google),批其為新聞盜竊者,不付一毛錢便把他們辛苦生產的新聞免費放上網路。

     這就是新聞媒體的最大困境,閱聽大眾不再付費,資訊成為一種免費產品,每個人都期待一個滑鼠按鍵的免錢動作就能知曉天下事。

     以往,新聞媒體算是一種大型「公共機構」(Institution),負責生產並管理訊息,就像學校老師代表了知識的傳播者與守門員,記者與編輯原本是新聞的傳播者與守門員,當閱聽人對一件事感到好奇,他倚賴媒體的記者與編輯為他追逐來源、整理資訊、甚至觀點分析;他信任媒體,就像他信任小學教師一樣。然而,就像我們長大之後,有機會聽聞其他說法,往往發現老師並不一定是對的,網路雖然也是媒體,卻更像是校門外的花花世界,那間更大的學校,資訊宛如野花自由生長,呼吸新鮮資訊的大眾得以自我教育,自行學習判斷。你我之間也能直接交換資訊,根本無需任何機構的經手或認可。

     但是,網路卻不是唯一令專業媒體垂死掙扎的致命殺手。其實在電視新聞開始流行SNG現場直播時,新聞媒體就只剩下「目擊證人」這點功能了。

     今日的新聞世界,畫面是一切。

     年過四十的人可能不明白社會如何走到這一步。然而,對一個出生時已有手機、網路與電玩的孩子來說,透過畫面來認識世界卻自然不過。對他們來說,即使音樂也該配上畫面作成音樂錄影帶,所以他們能「看」音樂。

     在這裡,看見的已不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對決,更是一個人類敘述文化的斷代。我們的年代變成一個個畫面,文字成了提示卡,點綴其中。周遭逐漸剩下語言,不再有語文。語言重溝通,語文重表達。溝通,只要彼此懂得意思即可,就像一個不懂中文的老外進了上海飯館,靠著簡單字彙和看圖索驥的菜單,也能跟服務生溝通,點他想吃的素菜蒸餃,但如果他想要表達他對素菜蒸餃的思考,他就必須組合單字,織出完整文本。

     昔日人們總是以為文字才能生產思想,但是,習慣畫面、少用語文的新生代可能會說,影像也能製造學說,只要你懂得使用影像思考,用畫面敘說,震撼不會少於文字力量。蘋果動新聞不過洞悉了現代人想要「看見」的慾望,滿足他們喜歡「看見」的習慣。

     李維史陀過世的那周,人人感傷大師的消失代表了一個舊世紀的結束。的確,在這個年代,已不可能出現傳統定義的大師,除非他懂得用攝錄機,還要下對一個驚人標題,網民才會點閱他的思想。

=======
天天裸體加屍體都沒事 「動新聞」讓黎智英頭大了!(2009/11/27 00:06)

影劇中心/綜合報導

黎智英踢到大鐵板!針對旗下壹傳媒「動新聞」腥羶色畫面所造成的爭議,北市府在25日率先開罰。其實壹傳媒不是第一次出事,02年《壹週刊》搶登跳樓女星陳寶蓮遺體照引起各界譁然;06年《壹本便利》刊出鍾欣桐(阿嬌)更衣偷拍照,香港演藝圈為之氣憤,大哥成龍更帶頭出來聲援抗議;最近一次則是陳冠希艷照風波,《壹週刊》更將其集結成冊販售。

「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從偷渡到港工作的童工到媒體大亨,看似白手起家卻頗具爭議。90年代連續創辦《壹周刊》與《蘋果日報》,當時採用全版彩色印刷打得一干同業經營不下去。香港情色雜誌原本就相當發達,但蘋果日報其版面中的「夜生活」一欄,卻是將色情帶入新聞的始祖。之後引發的連帶效應是,對手東方報業也跟隨其推出「男極圈」,旗下太陽報裡的「sun樂園」也全都是仿照「夜生活」而來。

「壹傳媒」旗下的刊物從開創後便備受爭議,近幾年來更有幾件著名案例引發關注。02年女星陳寶蓮跳樓身亡,香港媒體喬裝潛入陳的家中,試圖拍攝相關遺物,其中《壹週刊》更直搗殯儀館偷拍陳寶蓮遺體照並公開刊登,此舉引發家屬控訴,週刊也遭到報評會譴責有違新聞道德。

06年阿嬌赴馬來西亞表演,期間在更衣間卻被偷拍,隨即被《壹本便利》以頭條方式刊出。當時引起香港演藝圈震撼,大哥成龍、曾志偉也偕同上百位藝人出面力挺阿嬌,並發出強烈抗議,陳小春還氣憤的說「黎智英去死!」。

不管外界反彈聲浪多大,黎智英似乎從來沒在怕。06年《壹本便利》登出疑似加工過後的女童星濕身照,當時就被開罰1萬港元;08年當陳冠希的慾照風波鬧得沸沸揚揚時,不但《蘋果日報》連續3天以頭條處理外,《壹週刊》乾脆將一系列照片集結成冊販售,此舉也引發各界砲轟。

不少公眾人物對「壹傳媒」恨得牙癢癢的,但多年來其旗下媒體不管出了什麼事似乎都有辦法安然度過。《蘋果》率先開啟新聞放上網路的風潮,但這次出事同樣是在網路上,「動新聞」所掀起的風波引發眾多團體不齒,北市府也已開罰百萬,甚至嚴禁《蘋果日報》進入校園。眼見事態嚴重,《蘋果》發出聲明稿表示歉意,壹電視也刊出半版廣告與其做切割,但看來看去壹傳媒對於是否停播「動新聞」依舊避重就輕。面對這次的嚴重風暴,大家也在等著看黎智英怎麼接招。

=========
北市校園 停訂蘋果日報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 2009.11.27 05:19 am
 
 
台北市政府再對壹傳媒開鍘。繼前天裁罰壹傳媒「動新聞」五十萬元後,北市府昨天再次開罰五十萬。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動新聞」雖已有改善,但仍有少數新聞具有爭議性,市府依違反兒少法再罰。

此外,因蘋果日報提供可登入「動新聞」的「QR碼」,市府同時決定所轄學校即日起停止訂閱蘋果日報;台北市立圖書館也將蘋果日報改為「閉架」方式陳列,民眾需出示身分證件,年滿十八歲才可借閱。北市各級學校訂閱蘋果日報共約三百份。

郝龍斌說,前天開罰後,發現壹傳媒已移除部分極具爭議的新聞,他樂見「動新聞」從善如流,他並呼籲,內政部及NCC等中央主管機關,應儘速針對以動畫描述新聞事件的內容,訂定分級標準。

社會局昨天持續監看「動新聞」內容仍發現「少女控姦卅次」新聞內容,描述當事人性行為過程畫面過當,不適合兒童及青少年觀看,再次開罰。

除網路外,民眾也可透過蘋果日報提供「QR碼」讓手機登入「動新聞」觀看。

郝龍斌表示,在「動新聞」未改善分級狀況前,北市各公(私)立學校即日起停訂蘋果日報,並將勸導師生不要把蘋果日報帶入校園。

北市教育局昨天發公文,要求學校將校內電腦網站IP鎖碼,封鎖「動新聞」網站,避免讓學生接觸到有礙身心發展的畫面。

教育局長康宗虎強調,教育局是以「勸導」方式,希望師生不要把蘋果日報帶入校園,校方也會教導學生閱讀「正當」書報。若學生執意帶蘋果日報進入校園,學校不會處分。

法規會主委葉慶元強調,依據兒少法,媒體不得提供限制級內容給未成年人,「蘋果日報不做,市府只好幫他們做」。葉慶元說,市府是善盡地方政府把關職責,絕非限制言論自由。

 ========
婦團問黎智英:你願意讓妻小上動新聞嗎?
 
【聯合晚報╱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2009.11.26 03:12 pm

 
包括媒體觀察基金會、婦女團體、台灣記協等民間團體上午到壹傳媒抗議「動新聞」以大量模擬動畫方式報導性侵害、性騷擾、兒虐家暴等社會新聞。他們請問壹傳媒老闆黎智英,願意讓他的妻子、小孩上動新聞嗎?
記者徐兆玄/攝影


包括媒體觀察基金會、婦女團體、台灣記協等民間團體上午到壹傳媒抗議「動新聞」以大量模擬動畫方式報導性侵害、性騷擾、兒虐家暴等社會新聞。
記者徐兆玄/攝影
「拒絕爛蘋果」、「抵制動新聞」、「拒看動新聞」、「新聞不是類戲劇」、「動新聞侵害人權」,包括媒體觀察基金會、婦女新知、勵馨、全國教師會等數十個民間團體,上午到壹傳媒抗議,強烈指責動新聞傳播腥羶色,並指責壹傳媒扭曲事實、誤導視聽、二度傷害,更強調要發動民眾抵制動新聞。
公民團體代表更在現場說,「請問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如果你的妻子、小孩遭到性侵、暴力、自殺案件,你還願意讓妻小看動新聞,讓他們受到二度傷害嗎?」

公民團體今天把羶色腥、二度傷害、扭曲事實、誤導視聽、人心惶惶、劣劣劣等字樣,貼在一張被蟲註壞的爛蘋果圖上。表達婦女新知執行長曾昭媛表示,動新聞鉅細靡遺的模擬性侵、暴力、自殺等畫面是踐踏當事人人權。而且動新聞表達的是「類戲劇」,而不是真新聞,無益於公共利益。她更說,「台灣有最好的動畫技術,為什麼不能表現在科技、醫療上,而非要呈現在如此不堪的用途?」

台灣少年福利聯盟秘書長葉大華也抨擊動新聞對兒童及青少年將造成不良影響,使兒童青少年可能沈淪於性侵、自殺、暴力犯罪的陰影中。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代表也表示,壹傳媒發展動新聞使記者也成為被害人,因為記者本業將不是跑新聞,而是忙於「寫劇本」,侵害記者專業。他也提醒壹傳媒刻意切割壹電視與動新聞的關係,「是沒有用的」,因為民眾早就知道動新聞就是壹傳媒刻意要發展的內容。

全國教師會代表秦德昌表示,兒童及青少年的學習,大部分來自模仿、觀察,如果學生從手機下載動新聞,並模仿性侵、自殺,將使學生受到嚴重污染,因此全教會與230個各地教師團體,都將抵制動新聞。

全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秘書長孫一信說,蘋果日報2003年8月24日刊登智障兄弟亂倫姦淫母親新聞、2005年10月15日刊登民雄智障少年跳火車事件,事後都證實是假新聞,卻配上動畫,對智障者及家屬造成很大傷害。因此如果NCC未來審查壹傳媒電視執照時,輕易讓壹傳媒過關,公民團體將發動民眾拒看蘋果日報、壹周刊與壹電視。

 


========
抵制動新聞 公民團體抗議壹傳媒  
2009/11/26 23:00 華視新聞       

動新聞用寫實動畫,重現腥煽色的新聞內容,引起社會各界的反彈聲浪!包括全國教師會,勵馨等好幾十個民間團體。到壹傳媒總部辦公大樓前抗議,更發起全民抵制動新聞運動!壹傳媒再輿論壓力下,向社會道歉,停止播放爭議新聞,不過台北市政府今天再次對壹傳媒開罰五十萬,通令北市各級學校,即日拒訂蘋果日報,並呼籲學生不要把蘋果日報帶進校園。檢方在今天也主動分案調查,不排除約談壹傳媒負責人黎智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