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政策與法律 (2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早上開網路,發現訪談現在的衛武營中心主任。談到的就是從高雄發包、未來要完工的衛武營藝術中心。2012年完工。
高雄這個中心,跟流行音樂中心不同,是另一座藝術展演中心,或許在政策展示上多了一座,但是南部立即的有無這麼多的文化消費人口?
訪談的最後兩大段比較值得聽,比較一下主任分析的現象,以及現在在規劃的是否一致。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陳董事長、陳秘書長很委屈,因為建構台灣本土認同的路,以文化方式打造,她老人家一路相當寂寞(同志都去搶政治飯碗了)。

文化是建立認同感?很多書都這麼寫,我倒不這麼認為;尤其台灣類似荷蘭,是一個重商主義的國家,荷蘭曾經多次議會通過,把自己國家賣給強國,換取商業穩定,其本土認同力不強,但相當重視商業利益,其殖民也是為了鞏固商業貿易,而不是什麼虛幻理念;台灣或許也類似這樣。
所以小弟認為,文化如果真的產業化,應該觀察他所有的從業部門,能在一個地區自營的比例,如果部分強勢部門,高度仰賴國外,則並無尊嚴可言,不知道兩廳院代理了這麼多的國外戲劇,海削以後,能否給我們『本土文化認同』一些交代。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的藝文版,偶爾在文化行政上的探討滿深入,比如先前討論過兩廳院,今天探討文建會預算。這個消息5月後就要提交,凌記者未演先轟動,把消息告知大家,未來文建會要編列多少預算。

查一下主計處的資料,就最新公布到95年度的預算,如果採最終的法定預算看,我們的文化支出總預算(所有中央政府用在文化事務),約200億元(1.3%理論是探討這個)、文建會當年度預算約為52億元。過去幾年立法院讓文建會通過預算的金額,最高是2003年的71億元,其中,文建會自己提的案子僅51億元,最後立院多給他了20億元;因此這幾年最高的是2003年。
在看一下記者的報導,即將過的2009年文建會預算,達125億元,衝破歷年最高,而且跟前一度65億元比高了足足一倍(2008年度65億元也是數一數二的高)。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中午在蘋果上看到一個圖文並茂的消息,台北市文化局預計規劃台北三大地方當作國際展館,一個是台北的流行音樂中心(南港)、一個是中山區的圓山新樂園、一個是士林夜市旁的台北藝術中心。
另外,文化局又提出了一個L型的想法,這個想法其實在李永平上台後就提過,大致是從士林,在台北車站轉東,一直延續到士林的想法。
先從L開始談起。我的看法,這個L應該將現有的一些官方土地,透過改建後加以串連起來的,應該說,先有展館,才有動線;我的看法,這個L有點保守,雖然比單一展館的方式已經進步不少;其實台北是一個多中心的地方,文化局注意到串連,不錯,但是不夠細膩、檢討,也沒有智庫、專業的策展單位協助規劃:從單點規劃、到區域規劃,最後到整個城市各中心點的規劃。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看到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消息又浮上台面,值得探討。

http://blog.pixnet.net/ccindustry/post/5504182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新聞通常不是這文創重視的,因為他不是藝術、媒體或設計,但是對台灣影響不小;或是說,他被歸類為數為內容產業,因為數位跟創意產業分家,以致於其對創意產業的影響被低估,很少有文創論述的會專門探討這一塊。

還有,下面談的是稅務,那更僵硬,沒有產品介紹、作者八卦,完全是產業政策。

下面的新聞我想到兩件事,第一個是注意政府修法的腳步,這個案子到97年財政部才開放,認定時間是95年,事實上,西元2000年(民國89年)前後台灣遊戲產業已經被韓國打掛,因為韓國全力發展數位遊戲,台灣還在單機版,且韓國有國家作為後盾,這不是有無單一部會問題,是政府要不要做的問題;我也接觸過業者,對這個非常苦惱,因為政府不是沒做,是方法有問題,先前礙於會計認定,包括公平性問題等,業者補助通常是齊頭平等,不只資源少,關鍵是流程繁複(要符合公家規定)。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到這個新聞,我對馬文化政策就不敢苟同。先前我們PO過,科學人問候選人文化政策,兩人不約而同都說,要文化園區,我批評,兩人思維其實差不多,都還在硬體式的思考。
看到故宮中院的消息,感覺的確如此,連博物館界都反對大興土木。

興土木?在目前執行的幾個國家計畫都在做,比如板橋還有個大歌劇院、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台北還有一座)等。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昨天有新總統上台,想起先前龍女士在中國時報上文章,也提出所謂一毛三理論,剛好,龍女士先前就是馬英九的文化局長,這篇一毛三理論,包括一些分析圖表,我上網在亞洲時報上看到,再幫大家溫習一下,尤其,這篇文章,當初的訴諸對象還不太明確(2008年1月),因為總統當時只有候選人,未來非常明確,就是龍女士的老上司:馬英九。

我對這篇文章也有點意見,簡單陳述,之後PO出亞洲週刊版。(亞洲週刊版還有圖,故選擇該版)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今天最夯的新聞就是文建會。

我首先注意版面。通常藝文新聞都會出現在藝文版,好像被圈養一樣,少數文創新聞會出現在經濟版,因為領域不同,經濟新聞通常走的是設計,晚近藝術市場崛起,也兼報導藝術市場,但是藝術交易市場與似乎無關,國外畫作再熱,好像也熱不到台灣本土創作者身上,熱不到台灣表演團體分一杯羹。
今天的版面,在中時事焦點新聞。自由時報則放在藝文版。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的確我不是搞這一行的,對公法人是啥,真的搞不太清楚明確定義,好像也沒有法條可以直接告訴我們。
不過在一些諸如民法概論裡面有。

我直接上知識+查看看,這樣最快。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中時藝文與聯合等媒體,看到都對文化預算有些探討。可一併處理,還有其他主題,以後在談。
表盟昨天去找王拓,就針對目前文化補助過低陳情,希望從1億元提升到5億元。我特別注意他們的說詞,也注意他們的方案,是不是想亂漲價,

表盟有個主張是走投資路線,以投資替代補助,這點終於走出新的路子。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今天中時藝文版傾巢而出,大談文化補助,正好也藉機會反省。
文化補助現在出現幾個被批判的弊端,首先就是假平等,這點被罵的很久,但是矛盾的是,諸如表演藝術界,卻因為雲門補助相對過多又有微詞,不均等分配,策略性發展就是要扶植大團,雲門一定補助最多,但是要平等,就是維持現況。

首先應該要反省的是補助與產業發展政策的路線差異,其次才是要檢討補助的方式吧?大前提與內涵有層級性的反省,才有意義。為何政府補助文化團體是天經地義的呢?這只能算是一種施政學說而已。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看到工商時報小社論,從國策面向反思我們的文創,感到有類似的問題。
第一個是中間提到的,台灣在進出口面向上的轉變,第二個我覺得是重點,工商時報是從總體台灣經濟去看,他們認為,台灣近幾年沒有產業具體政策走向,有想轉服務業、有想當石化大國、想去印度,但總體說就是在十字路口徘徊。
就是沒看到文創。加上最近看到雲門與補助的消息與新聞,發現,文化真的是自我領域化,自成一格,閉門造車。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位廖前局長,今天投書,回應蕭麗虹的意見,不過看起來政策宣導意味較重。
我是沒聽過這玩意拉,真是才疏學淺,也可能這個政策根本不重要。沒有迫切性。
廖提的東西,我覺得關鍵字在,台北市地租昂貴,刺激藝文團體生存堪慮。這是世界藝術產業共同面對問題。很多人以為去都市,大都會,藝文才較為容易生存,比如包容力高、可能性高、跨界容易,但越中心,地租越貴。也是一樣的現象。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今天的最新新聞,在即將交替之際,不管那個政黨未來執政,想要改革行政院組織?
2000年民進黨上台,先前已經開始推行政院改組,當時成立海巡署,但是像警政、消防等,似乎都還早的很,文化?還在文建會拉,文化觀光部大家當成好像有這麼回事,根本八字都沒一撇。
連當初2005年前後在監督文建會研擬文觀部的幾個立委,都人事全非,李永萍在當官、林濁水早就辭職,林淑芬落選,剩下周守訓2月1日還在立院。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後一段說,文化藝術不是一年就看得到成果。反過來問,如果長期投資,還是看不到成果怎麼辦?
如果我是資源投入者,不管是公家或私人(前者把關者乃議員、後者就是企業主或企業財務),看到這種空泛的說法,一定砍預算。
果然,這則新聞的內涵,就是說預算遭到刪減,於是扶植65團隊好不容易湊足1億元。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聖誕節才1個多月前,在歐美,這等於就是西方的過年,有年假等。各位有在美國工作的朋友,他們一定在這段時間回台。
而聖誕節、元旦等,就是歐美人海削外國人的機會,因為這個傳統節慶,一年一次,本身就會辦活動,不需要特別籌畫。

台灣類似的活動,最大攤就是過年,一般諸如端午與中秋,因為通常只有一天,那種連續感不高,在華人社會,台灣為何不能優先把過年,變成一種公共節慶?這麼多吃的,一定在這段時間傾巢而出,平常還吃不到。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馬蕭又提出經濟政策,其中有一部份談到愛爾蘭,提到中小企業。我們轉PO。
不是獨厚馬蕭,而是謝陣營雖然提出幸福經濟,至少小弟BRAHMS6才疏學淺,沒有看到,挺台灣的朋友如果知道謝除了綠卡風暴以外,還有經濟政策、尤其針對文創,拜託一定要告知,大家一起超級比一比。

因為馬蕭的全文很長,一開始是總體、其次是針對問題回答。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版應該很少談特殊藝文展演、產品消息,原因在於,我們談比較產業或是趨勢,比較根基性或平台性的。太偏重特殊喜好,等於在小天地裡面在搞派系。
兩廳院前陣子陳郁秀的爭議,反應文化產業界長久未面對的問題,派閥抗爭、內鬥不斷。
我也一直想談談這個,今天在文建會補助裡面,又可以看到。為了資源分配,引發不公爭議。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注意到的新聞都是文建會。首先是行政面。
文建會要改組,標題提到文化部,我趕快看一下,結果什麼都沒有,原來只是文建會改組,從現在四處改為六處,把快30年的的業務分類擴大,並且檢討營部都比司令部大的現象。

為何我會覺得文化部與此無關,關鍵在於沒有提到產業發展,只是談現在的文建會業務重組而已。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