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政策與法律 (2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自由又推出新的專輯,針對立委,真好。

過去有些朋友上來,對一些文化施政感到無力,然後說台灣怎麼都沒有資料?
小弟說,立委可以去要,他們應該會有一些資料;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今天在自由看到這個新聞,查了一下,97年度文建會送去的預算,到底有多少?被砍了多少?

文建會網站上所公布的資訊,97年度送出去的預算案,編列的大概是60億1217萬元,比前一年多了4億元,比前幾年大概編列50億元出頭的額度,大概成長了10億元。

今天翁前主委所的投書,立法院通過的法定預算,應該是58億元,占比為0.48%(龍女士說的1.3%是全國文化支出,包括新聞局、教育部等,不過文建會預算全部列入),如果比以前的預算,比例上是成長的(以前文建會預算約0.33%)。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兩廳院的事情,本版不只討論過一次,都長篇大論,滿好;
我記得第一次是為了文化補助延伸到行政法人,第二次是針對行政法人與其臂舉原則進行探討。
小弟的疑問是,行政法人中正文化中心未來是否能在毫無疑義下正常運作?不管是哪種身份。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昨天其實就傳出這個消息,甚至前天晚上,不過今天有讀者投書,包括彙整一下最近報導,大家在一起看看這個問題。
很妙的是,剛剛好一年前,陳水扁高喊:這是什麼世界,場合就是在高雄音樂中心定址,結果現在大翻盤。

這個政策好不好?小弟觀察,最好不要見,90億元其實南北都要建一座,高雄已經執行,應該會先建好,台北還在討論;但是,一如今天建築師所投書的,16、17號碼頭看出去都是貨櫃,怎可自稱雪梨歌劇院?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民大大提到了『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的確對這個法不懂,印象中對於政府委外的案例,比較是諸如高鐵之類的BOT案,現在一些流行詞彙諸如OT、ROT、BOO...令人眼花撩亂,但事實上公共工程、甚至文化政策都已經再施行。
由於對不斷膨脹的行政體系、法規變革不熟悉,於是對相對的監督、討論也就越來越少,在學界還在爭論菁英乎?大眾乎?究竟文化有沒有受到尊重的老議題時,政府與民間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複雜,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怎麼辦。

只好班門弄斧,先找找網路上的一些公務資料,做最初步的理解。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逛了一個網站,主推的是文建會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
先前的計畫,從2003年開始執行到2007年為止,這個網頁,繼續介紹、報導了下一期計畫,2008-2011年的下一波計畫。
民間也有聲音,希望文化與創意產業分家,不過這應該不是文建會的既定方針,這份計畫,可以在該網頁下載,以下是他的網址: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交通部開始伴隨陸客來台,推出一系列的計畫;看了一下報導,感覺不怎麼樣,台灣人好像特愛推日月潭跟阿里山,但先前中時也報導過,反而大陸朋友喜歡台灣的是故宮,因為北京故宮看不到這些玩意,大陸朋友想到誠品開開眼界,反而不是週車勞頓,跑去中南部。

我們是不是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大陸朋友?甚至:我們是不是根本沒去過大陸,不知道大陸所謂大山大水長什麼樣子,給他看個小池子,就以為可以收幾百幾千一天?

如果是內陸省分的朋友,可以讓他吃基隆、高雄的港口海鮮,這個應該有賺頭:又便宜又新鮮、種類多樣,比如前兩天要改裝的碧莎漁港。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潛水許久的本版共同版主「影子」,前一陣子因為工作、學業兩頭燒,加上年初家中有事,因此半年來都未專心處理版務或PO文,有勞Brahams6大大了!

  這兩個月因為接了一個 私人的研究委託案,有機會整理閱讀到一些資料,在此借本版一角,跟各位關心台灣文化政策的網友分享。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上網查了一下,吉米的依據應該在去年5月的新聞找的到,我的印象,藝文扣稅應該還沒施行,但是行政院內部提出的文創法草案有提到,當時審查有過。
但因為法案尚未通過施行,所以現在5月報稅,各位也享受不到最高1萬2的扣稅列舉額。

有分聯合報的新聞,應該搜不到了,但是在部落格上有:http://blog.pixnet.net/zoe1015/post/8203770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天聯合有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報導,其實各報文化消息主要都是故宮,不過聯合較為全面。

首先可以看看新主委的思維其實活動過去幾年已經遭到批判,不過還是是照辦拉(因為可以有門面、養活很多團體),但我比較注意的是,他在其他方面怎麼處理,比如,他說到要做中小學生免費看展演,那比較要注意的是,是僅免費?還是強迫式的校外教學?如果你寒暑假去過故宮之類的地方,發現學生很多,也有些朋友在旁邊嬉鬧(在百駿圖前面說女孩門的悄悄話),是真的愛好傳統藝術?還是不得不做的家庭作業?
很多人會以為有美學教育就好,小弟不這麼認為,這種強迫的美學灌輸,小弟認為寧可不要。在百駿圖前面想昨天為何跟男友吵架,不如回家想。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馬上,就跳票。
這是我對馬團隊的感想。這兩天經濟部、交通部等單位,對馬的愛台12建設,通通開始走修正路線,看一下中時的藝文版,連文建會都開始修正。深深有這種感覺。
這些自稱什麼老兵,還根菜鳥一樣嗎?還是選前支票都亂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上了馬蕭部落格去看,他們在上面系統性的發佈了自己為來治國的理念、方針甚至具體措施。
其中關於文化或觀光,應該跟文創產業有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看馬蕭先前公布的觀光政策,還真吃了一驚。這就是他們要上路的、準備好的政策。
總體看下來,他們的觀光政策似乎是東拼西湊,尤其看到最後,天下文章一大鈔,以及,台灣在觀光政策上,究竟要誰重誰輕?主軸是什麼?配套策略是什麼?簡單說,主推的是什麼?周邊協助的是什麼?比如,我們以故宮作為最核心觀光事務,規劃士林、圓山、大直觀光帶,然後擴充到台北市,周邊協助的就是台北市政府、松山機場、捷運、公車體系。這樣從軟體-硬體-政策-資源,也可以算是一種策略。其他類似這樣,去規劃臺中、花東與南部,分區推動,觀光或許可以這樣起來。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另一個筆記,是新象的許博允投書。先說一個背景資料,他就是引入大長今的台灣代理公司老闆。

他的投書在馬團隊上任前,包括宣示文化預算提昇到4%,具有喊話的意義。
不過我注意到他的言論,果然是立場決定言論,他作為一個表演藝術的代理公司,對文化政策、預算的用途,自然跟他的立場(利場)脫離不了關係。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有兩篇重要的報導或文章。
第一個是出自於文建會。自由今天對八年扁政府的文建會主委進行體檢,除了略述以外,也開始臧否。
因為圖片會掛,就不抓圖了;但是他們的側標很有意思,直接說明記者或報社的立場,比如陳主委是強勢領導、小有成績;邱與陳兩位則是建樹皆不大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先前,馬在選前參觀了法籃瓷,跟老闆陳立恆對話。
比較可以看看他們對話的紀錄,看看,這位創意產業老闆,以及准總統之間的文創觀點。

當然,抽象理念是說了不少,但實際可參考的是,這場對談相當重視所謂通路與品牌的力量,似乎與經濟日報的觀點類似。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文化局也有這個新聞,改造永樂市場。

首先要對李永萍,小弟想說,李最可取的是,他的觀點並非將文化『單一領域化』,他想做的應該事more than culture,應該不是more culture而已;所以他注意到,需要將數位生活與文化創意一起推動,他不反商、也不會只高舉藝術本質而已。
下面的新聞也會有讓我這種感覺,他推文化政策,時常是跟都發局、傳播觀光局一起推。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公布文建會主委名單後,馬去見了一個人,當然是文化界最舉足輕重的林懷民。

提了些什麼?了無新意,對林說的:『文化行政是不是燒出來的?』若問到的是小弟,當場就面色鐵青,不過雲門未來還是要拿文建會補助的,自然不能讓馬總統太難看,尤其馬還主張提升到4%的文化支出預算(不是文建會預算),當然不能得最大金主。

這幅圖算滿難看的吧?文化人、學術人應該受到行政單位的尊重,怎麼覺得好像是記者?馬英九是殘廢了(有跟他的輔選大將、未來內政部長申請殘障津貼嗎)嗎?需要林幫忙拿麥克風?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閣名單出爐,這波是比較關於文化相關的部會公佈。

就跟文化直接相關的幾個部會,嚴格說人都不是很有名。新任的文建會主委,背景比較學術出身(雖然先前有去過兩廳院),給外界印象就是:嚴肅,文筆好。不過這根龍應台可能發生的問題一樣,文筆好、不一定代表文化施政好。不過也靜觀其變,畢竟新人上路。
但是文化界對主委的印象,就比較值得談談。第一個是,比較沒有惡評,或許可能因為不太認識,或許因為不想得罪未來的長官,所以期待比較多。不過,最後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說,文化預算要增加四倍,不知道從何而來?前兩天自由時報公布的新聞,編列120億元,只有增加一倍,但是也不知道怎麼用。如果120億元通過,或減少20億元,黃主委都是有史以來預算最多的主委,但她還是個Bambina呢。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經濟日報,提出澤崎小姐論的鄭秋霜特別報導了松菸。可以談談。

松菸在東區一帶,老實說那邊因為開發較晚,所以具歷史意義的建築不會很多,反而向威秀是一個滿代表東台北的建築。

這塊地方包括小巨蛋,是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相當自傲的兩塊地方(西邊還有紅樓),要將其整合成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硬體園區基地。下面的報導滿好的,相當深入,不是浮光掠影的推銷而已。目前規劃松菸是AB兩區,A區是古蹟區、B區我稱之為商業區,商業區的利潤要回饋給A區。乍看之下,似乎是有跨領域結合的意義,比如文化古蹟帶動觀光,然後去B區消費後,回饋給A區,但是A區究竟有多少的歷史意義?我只的不是松菸不夠歷史,是,他在台北50年以上了,要開放早就開放,未來開放後,能提出什麼大菜,吸引我們、尤其吸引國外觀光客前來『觀賞後消費』?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