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出了本書,由左岸經濟出的『有閒階級論』。這本是消費學研究的重要經典,先前我是因為沒中文本(大陸應該有),所以直接看原文本。
查了一下這位翻譯者,完全經濟學出身。所以不少句子,如果你看過,翻譯得相當生硬,應該說是查字典直譯,很多詞彙,或者可能跟原作的英文背景有差,用中文看,也相當生硬。
如果這本是外文系出身的人去翻,或是文化研究的去翻,或許會好點。經濟學訓練的諸如成本效益分析詞彙,抱歉在這本根本不會出現。
- Feb 08 Fri 2008 10:43
【過年來讀書】有閒階級論
- Feb 08 Fri 2008 10:41
英國設計委員會 現有議題介紹
英國有個設計委員會,在DCMS下面推動設計事務,當創意產業談到設計,一定有該單位的計畫與成果介紹。
上該網站,有幾個「LIVE ISSUE」的專題,其中有幾個專題可以一看。
- Feb 07 Thu 2008 13:47
米其林評鑑》食材「鮮」堅持 打響日本美食
評鑑、評鑑、評鑑。這個評鑑,應該比國內5年500億高教分贓來得有趣多了。
米其林雜誌原本只是為了米其林輪胎促銷用,後來因為具有公信力,獨立出刊。據說還有所謂間諜,偷偷入內品嚐後打星號。
這個雜誌過去是以法國為主,現在擴增到了亞洲版,東京上市。
- Feb 07 Thu 2008 11:42
歐洲政府對自由藝術家比較表
除了優先性、政府施政架構等,其實勞動,更是歐洲研究文創非常重要的關鍵。
台灣因為著重園區與活動,簡單說就是表面功夫,於是一直提不出完整的人力報告,故文創論述上,一直薄弱。
歐盟、英國等地是玩真的,勇於調查、面對問題、公布資料,我猜想下一階段,就能執行改革。
- Feb 07 Thu 2008 11:37
【過年來閱讀】是誰把你的商品擠下貨價
過年前買了這本書,先前看完,上來分享一下。
目前在探討產業通路書,尤其是策略的書,我覺得不夠精闢。或大多使針對人物的成功傳記,很少像這種,讓學者透過長期研究發表的書目。這兩位作者,是長期研究品牌、通路的。
- Feb 06 Wed 2008 12:57
【過年來閱讀】質問力
過年,不管是不是文創界的,鬧事者都去放年假了,似乎會清閒一點。
介紹幾本書。首先介紹剛出沒多久的大前研一的『質問力』。
因為天下似乎最近在推的是郭董的語錄,這本書我看要開年甚至3月後才可能上媒體推銷,天下出版社很有意思,他們賣書,重點書目通常會跟各大傳媒合作,派編輯或公關上去介紹,不會只有默默上價,包括他們在各書店諸如誠品,都是放最前面的,足見強勢通路、強勢出版社。
- Feb 06 Wed 2008 12:56
5年5百億大驚奇 政大上元智下
首先要背景說明的是,五年五百億跟文創計畫是同一個挑戰2008的。但似乎這個玩得比較久,文創現在都要收攤了,好像沒啥人知道。但是五年計畫,因為政大搶著鬧事,博得版面、今天博取資源。
小弟說過,政大是為了整個評鑑制度,還是為了錢跟名譽?從今天開始。
剛好元智落選,看看政大這些XX長會不會繼續為了他們發生,包括繼續下一波的為了自然科學制度套到人文學科身上發聲。
- Feb 05 Tue 2008 11:38
文建會扶植計畫 65團隊獲1億元補助
最後一段說,文化藝術不是一年就看得到成果。反過來問,如果長期投資,還是看不到成果怎麼辦?
如果我是資源投入者,不管是公家或私人(前者把關者乃議員、後者就是企業主或企業財務),看到這種空泛的說法,一定砍預算。
果然,這則新聞的內涵,就是說預算遭到刪減,於是扶植65團隊好不容易湊足1億元。
- Feb 05 Tue 2008 11:37
需要自己的國際期刊
因為以前呆過學界,不得不對類似的消息感到關心。
代工我視之為問題,關鍵不在產業,在於心態與文化。他長期瀰漫在各處,當這個產業類型失去優勢時候,他的心態還是會瀰漫。也就是說,當我們代工被中國搶去後,台灣人只會鬱悶,不會想出路,因為代工是我們的慣常操作手法。
學術界也是一樣,要打造自己的學術期刊、學術平台,不管是中文世界或英文,其耗費之人力、物力、財力龐大、長期,現在的所有教授,是否動員的起來,還是能力不足、準備為資源內鬥?誰知道?搞不好五年五百億投下去都不夠。
- Feb 05 Tue 2008 11:36
3500億新商機 品味,成功的另一本存摺
這期的遠見,大談品味。當然,遠見這幾年專題報導很多都針對文創。
首先要談的是,品味的意義。現在在媒體間推動品味,似乎是認為,你穿特殊品牌、吃特殊產品、用特殊產品,就是某種品味。
但是這根一般人認識的品味,包括學界認識的,似乎不同。學界的品味是一個概念詞彙,在傳統經濟學裡面沒有,因為他無法直接量化、圖表化,公式化。
- Feb 04 Mon 2008 11:45
活動 還是各搞各的
聖誕節才1個多月前,在歐美,這等於就是西方的過年,有年假等。各位有在美國工作的朋友,他們一定在這段時間回台。
而聖誕節、元旦等,就是歐美人海削外國人的機會,因為這個傳統節慶,一年一次,本身就會辦活動,不需要特別籌畫。
台灣類似的活動,最大攤就是過年,一般諸如端午與中秋,因為通常只有一天,那種連續感不高,在華人社會,台灣為何不能優先把過年,變成一種公共節慶?這麼多吃的,一定在這段時間傾巢而出,平常還吃不到。
- Feb 04 Mon 2008 11:41
部落客達人 經濟共榮圈
達人經濟,在本BLOG很早就提出這個概念。看到動腦也用,滿好的。
對於宅男、乾物女,台灣人透過疾病觀念,賦予惡名。但是,天下、動腦等雜誌紛紛報導,其背後可能存在的商機。
- Feb 03 Sun 2008 10:51
鎮瀾宮媽祖 神明商機始祖
商業劃對宗教或藝術的污染,爭議又來拉。
在娛樂產業發達的國家,周邊商品都是非常風行的,因為,他們是回味文本的產品。
台灣,嚴格說娛樂事業不強,只是媒體很多而已,但是內容文本重複過多,為文創危機。
- Feb 02 Sat 2008 11:58
總統候選人該做的功課
剛學弟回報,看到陳文茜談文創。找了一下,原來是這一篇。
陳文茜在這幾年算談文創很帶勁,本人最近還要發表鋼琴演奏會。
我記得前陣子聽到他跟學學的徐麗玲對談,學學現在好像頗黯淡,徐董事長說,現在談文化都不好,因為文化不是只是藝術而已,而是生活的全部。
- Feb 02 Sat 2008 11:52
【派遣員的品格】文化機構首長的走馬燈
漢堡德館長投書,內容我是都同意。我只想談一個東西,就是流動率。
在單位或企業裡面,流動率高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除非業務簡單,到處可學。若是相當專精、龐雜的事務,就上層管理來說,流動率高,是一再地傷害,因為,不斷有新人要重頭學起、適應、犯錯…,成本耗費很高。
還有更長遠的看,如果一個老鳥,他不是靠懂得體制、門道打混的話,他對熟悉業務的改良、規劃,是最佳人選,因為他知道阻力在哪,尤其是台面上看不到的阻力、困難,甚至可以預先防範。
- Feb 01 Fri 2008 09:32
產業結構》師法愛爾蘭 保留原產業
今天馬蕭又提出經濟政策,其中有一部份談到愛爾蘭,提到中小企業。我們轉PO。
不是獨厚馬蕭,而是謝陣營雖然提出幸福經濟,至少小弟BRAHMS6才疏學淺,沒有看到,挺台灣的朋友如果知道謝除了綠卡風暴以外,還有經濟政策、尤其針對文創,拜託一定要告知,大家一起超級比一比。
因為馬蕭的全文很長,一開始是總體、其次是針對問題回答。
- Jan 31 Thu 2008 09:45
文建會扶植65團隊 選拔引爭議
本版應該很少談特殊藝文展演、產品消息,原因在於,我們談比較產業或是趨勢,比較根基性或平台性的。太偏重特殊喜好,等於在小天地裡面在搞派系。
兩廳院前陣子陳郁秀的爭議,反應文化產業界長久未面對的問題,派閥抗爭、內鬥不斷。
我也一直想談談這個,今天在文建會補助裡面,又可以看到。為了資源分配,引發不公爭議。
- Jan 31 Thu 2008 09:44
文建會改造文化部 暖身
今天注意到的新聞都是文建會。首先是行政面。
文建會要改組,標題提到文化部,我趕快看一下,結果什麼都沒有,原來只是文建會改組,從現在四處改為六處,把快30年的的業務分類擴大,並且檢討營部都比司令部大的現象。
為何我會覺得文化部與此無關,關鍵在於沒有提到產業發展,只是談現在的文建會業務重組而已。
- Jan 30 Wed 2008 13:45
國發基金掛保證 助新興及中堅產業取得資金
剛剛聽說張揆又宣布了一週一利多,這次針對的是產業。
針對特殊產業,張閣揆預計灑錢,產業範疇有:無限寬頻、數位生活、健康照護。奇怪,2002年就開始挑戰2008了,還有文創計畫,怎麼不見繼續投入?
這次還提到了中堅企業,又不是中小企業、也不是大企業,是哪種?詳細策略?只提到了國發基金,這個基金早就存在,似乎過去主要挹注的是科技等產業為大宗,文創反正都敬陪末座。
- Jan 30 Wed 2008 10:31
談貧窮、學生笑 李家同氣得中斷演講
昨天看到李家同教授被人笑,本不想談這個新聞,因為與文創無關,今天看到讀者投書。
倒想談談世代問題。
李家同談窮,台灣的確可能越來越窮,但是李教授是否穿的像丐幫,如果是,他被笑,我挺他。但如果李教授還是一副好為人師的模樣,陣仗龐大,等待掌聲,談窮、貧窮線、印度,我看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