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一直說,製造業對台灣不利,但很少人能提出確切趨勢與數據。
今天亞洲開發銀行公布的報告,亞洲四小龍已經進入後工業時代,尤其台灣,更是一個去工業化的時代。
但是關鍵在於,台灣人與官方還在製造業思維,甚至,對於科技產業,嚴格說還是代工產業,廣義還是製造業。看來過去所謂製造業的經濟奇蹟,讓台灣死抱著不放。十分矛盾的民族:雖然每天很熱絡,變化很快,沿著忠孝東路往東走,可以看到說少商店不斷再裝潢,但事實上就根本的產業思維,質,台灣人是很少具顛覆性的,也不敢挑戰主流。

=================
工商時報2007.09.15
製造業移向大陸 亞洲四小龍 邁向後工業地位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亞洲開發銀行周五發布報告表示,受到亞洲製造業投資移向中國大陸,香港、南韓、新加坡與台灣等亞洲四小龍正轉趨成熟,邁向後工業地位。

    報告並表示,從一九八○年代至二○○四年期間,這四大「新崛起工業化經濟體」,外加大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泰國等比重加總起來,占全球製造業產出將近一四%,成長超過一倍多。

    不過亞洲四小龍中特別是香港與台灣,「在一九七○年代到二○○○至二○○四年之間,因為製造業在總體產出已失去重要地位,因此經歷嚴重的去工業化(deindustrialisation)」。

    亞銀指出,亞洲四小龍所遭遇的過程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國家相似,該國際金融組織把此歸為「轉移製造業設備至大陸的後果」。

    報告強調,除了新加坡,南韓與台灣外,沒有任何一個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其製造業就業比重能與OECD的平均水準齊高。以勞動生產力而言,「多數開發中亞洲經濟體與OECD,依然存在很大差異」。

    亞銀在報告中表示,亞洲開發中國家目前生產結構已經較以往稍微多元化,電子與非電子機械與運輸設備,目前占亞洲開發中國家製造業比重約三四%,至於食品、飲料、紡織、服飾、皮革與鞋子則為二二%。

    在一九七○年代這兩者比重則為一七%與三九%。

    亞銀也提及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與台灣已經將其製造業產出轉移至更為科技和規模密集的次類別,以刺激成長加速。

    至於大陸與印度的產業轉型「發生速度較為緩慢,至於其他亞洲國家則沒有看到任何轉型的證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