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我們對於空間的思維,似乎又有了新的說法與概念,在地方政府,開始喊出創意城市的口號,今天這一篇對政府,似乎也停在這樣的概念上。

創意城市,第一個是很空泛、第二個:其實他老概念,早在2000-2001年就被提出了來,如果台灣現在才在風,那真是晚了很多。

回到下面篇投書,其實相當值得反省。台灣發展到一個程度,也面對老街問題,但過去由於重經濟發展,所以處理大多是炸掉重蓋,尤其前幾年興的是蓋科技大樓。
但是「一樣要改建」,現在則是「創意城市」式的改建,仔細想來,似乎有點/線/面之間的問題與爭議。
下面提到老街,而且產品不是在地,那產品是什麼?值得思考與回味,你去過淡水的話,現在假日可以用爆滿形容,如果淡水不是賣特/原產,那賣什麼?這麼多人去那裡要幹嘛?

以及,原產地不賣原產,假設開夜店好了,外國人會想來看嗎?

還有,點的意思是?線的意思是什麼?現在我們常聽到引介英國的例子,有這個老建築翻新、那個館所活化,到底是什麼?英國有沒有小畢的淡水?是沒有?還是還沒揭露?

創意城市在未來將會風行一陣子,我們也看到了,台北縣也出現了創意城市委員會,台北市等地也紛紛有類似的念頭與slogan。

========
老街更新 超越單點思考…
 
【聯合報╱蕭麗虹/文化工作者(北縣淡水)】 2009.06.21 04:09 am  

古蹟只是點,沒有街道的線、沒有巷弄的面,文化還剩什麼?

台灣各縣市正在忙著找創新,希冀發展文化產業,同時又必須兼顧文化觀光的拓展。

以都市更新為理由,許多老社區、街道被建商利用重新開發,都市/城鄉發展局若無法吸引土地所有人,將街道紋理保留而轉移開發利益的話,將面臨只能要求一點對過去房舍的小小回顧,以及保留些許街道原有在地產業活動這樣的情況。如此一來,很多地區的人文景觀將被抹去。

古蹟與歷史建物的保存只是點,沒有街道的線,沒有巷弄的面,還剩下什麼使觀光人士了解及欣賞我們的特色與文化呢?

原汁原味的城鄉環境,在「海角七號」中已正視其重要價值;在都市更新的風潮下,土地的主人也應了解,在地紋理活動內容的無限價值。

信義路的老本店鼎泰豐,比起其旗下的分店,永遠是大排人潮的熱鬧場景,因為其門面永不多改,鼎泰豐成為台灣創意飲食的代言品牌!反觀有「小畢的故事」的淡水,可傷透心了!

因交通的拓寬開發,老街早已不老、產品亦多半不是在地的。更新保留老街後段的公有地是老街最後的希望,加上周邊的重建街,這條蜿蜒行至紅毛城、馬偕博士往昔必經的上坡石階梯,尚可保有一塊文化景觀區域的真實面。因為了解這關鍵點,鎮公所正努力更新公有房舍,規劃為淡水藝文團隊應用,帶動創意的文化活動。

位於其中的縣政府土地,老街上四棟日式警員宿舍正進行拆除,縣府準備建立一棟三層玻璃觀海的藝文沙龍。這是這區域中最需要的藝文空間嗎?永續經營的策略與預算是否已具備完善規劃?政府與在地充分對話,才是淡水創意發展的基礎!

以多元文化為名的淡水,須要自然夕陽、光影水岸的景觀和山坡地形做最佳的搭配。文化風貌不應只是古蹟點的修復,文化經驗是無形且是整體的,擁有完整的文化景觀作為環境背景才能給予人聯想空間。

建議各縣市在更新在地紋理之時,應以生活場景的區域面,而不是單一點作為思考,保留在地空間做文化再利用,原有的開發權利可轉移到鄰近新市區,而非一再拆舊建新,外貌重建也是可行,最下策才是以減法思考,將舊有建物移去,留出更多的開放空間。這樣的街道更新方法,才能真的行銷在地慢活樂活的生活,也才是創意城市的新詮釋!

【2009/06/2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