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週一的聯合晚報,有專門針對文創的專題:文創下一步。
看看訪談的對象,大致上應該都是先前被總統府邀請的貴賓,而談的最多的,當然是副總統蕭萬長。

至於內容是什麼,大概也就是差不多的內容:1.文創法;2.行政院小組;3.文創基金;4.文化輸出;5.文化園區。
過去談來談去的也就是這些了,甚至有些東西早就做了。

比較有趣的是一些民間人士的意見。其中第一個給阮經天的意見,沒有寫是誰?我猜是郎祖筠。他提出劇團收掉的現象,包括政府對它們協助,值得思考。
其次楊渡談到的是文化消費與文化輸出,他指出國內市場太小,養不起文化團體。這個有資料可以依據嗎?我立刻想起的是電影業,他一年營業額至少有200億台幣以上,應該養的起吧?另外藝術表演的總收入,以及「本土藝術團體」的收入,雖然沒有直接資料可以佐證,但也推測得出來吧?
就是說,這個討論沒有更細膩的探討,「不患寡、患不均」的現象始終沒人勇敢提出。另外,2006年兩廳院營業收入,有半數來自於歌劇魅影。

王永山提出,要先針對旗艦廠商進行扶持,以火車頭效益帶動。
這個也非常值得討論。在過去推大工業時,的確是針對大廠先進行協助。最近的例子,當DRAM產業面對危機時,政府也優先協助幾個大廠的銀行抒困。這一套,適合文創嗎?台灣文創旗艦廠商是誰?根據我們一再PO過的英國、德國研究,還包括台灣自己做過的研究,90%以上是中小企業。
「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鄧小平思維,值得討論。

最後關於漢館長的意見,也滿可愛的。
台灣早就有文創的範疇界定。共有13項,完全可以找到主管機關。最近出版的「文化創意產業概論」,也有相當完整的介紹。而館長在提到透過文建會、經濟部合作,那也是很冗長的事情了...

========
文創下一步》蕭萬長:這是台灣最好的契機!
 
【聯合晚報╱本報訊】 2009.04.27 06:33 pm
 
在金融海嘯之後,整個世界經濟起了巨大的變化。

有兩個大趨勢是必須注意的。第一,過去經濟所藉以發展的模式,以製造業、電子業、科技產業所形成的架構,已經面臨了瓶頸。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則隨著經濟轉型的需要,而逐步突顯出來。尤其,隨著台灣文化創意力的開展,一些傳統產業的附加價值不斷提升,文化創意的能量,讓台灣在世界發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台灣自行車產業的設計力,配合世界的觀光潮流,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已經讓這個傳統產業成功轉型,發揮出更強大的競爭力。

第二,隨著美國經濟力的衰退,中國大陸的經濟影響力逐漸崛起。G20會議已讓它更為明顯。隨著大陸經濟崛起的是華人文化的影響力日漸明顯。台灣作為全球華人文化的中心,擁有一個最佳的戰略位置。

這兩大趨勢,對台灣而言,是挑戰,也是最好的契機。台灣在華人文化中,有三大優勢:第一,台灣是華人傳統文化保留最完整,底蘊也最豐富的地方。第二,台灣有海洋文化的傳統,在十七世紀全球化開始的時代,即與世界潮流接軌,心胸開放,容納多元文化,不斷創新。第三,台灣是華人世界自由化與民主化最為成熟的所在。開放多元,充滿創意。這三個優勢,讓台灣成為華人世界最具有創造力的地方。

然而,我們也有缺點。包括了市場太小,無法支撐足夠的創意品牌,跟國際競爭;缺乏足夠的社會基礎,台灣無法形成足夠的內需市場;政府缺乏統合的機制,難以形成產業與文化創意的連結;此外,人才不足,競爭力弱等,都是問題。但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

在理念上,「文化、創意、產業」,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是一個抽象的理念,它是美學,是宗教,是一種價值觀。然而在實踐上,文化的創意,可以成為藝術表演、視覺、音樂、影視、出版、數位、設計、觀光等等。而產業,則是面對市場,讓文化創意實現其價值的所在。因此,我們不能將「文化、創意、產業」做分割,而是視為一個整體的共同表現。唯有與產業結合,文化創意才能形成更強大的動力,成為經濟轉型的新契機。

在具體的作為上,我認為有幾個方向是必須考量的。第一、政府和立法院要儘速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讓文創產業有一個母法可依循,一切政策有所本,政府與民間就會動起來。

第二、由於文化創意產業是跨部會、跨行業且要與傳統產業、科技產業結合的,所以應成立一個類似於當年李國鼎的「科技顧問小組」或「資策會」的行政法人組織,作為整合的平台,統合資源、有效運用。讓所有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行業,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互相協力,互相支撐,互相提攜,成為有機的力量。

第三、成立一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由政府與民間共同出資,協助民間文創產業的投資,同時鼓勵民間參與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

第四、在政策上,鼓勵「文化輸出」。過去,台灣是工業與電子產品的出口大國,但未來,我們要鼓勵民間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輸出」。政府不僅要協助文創產品出國展示、表演、參與國際競賽等,而且更要在鼓勵產業在國外建立據點,行銷全世界。

第五、要重點扶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形成週邊的產業鏈,來帶動民間更多的投資與發展。如此,讓政府與民間同時動起來。

當然,還有許多地方,是法令與政策上可以再加強的。

總結來說,金融海嘯給全世界帶來危機,但對台灣來說,未嘗不是一個轉型的契機。台灣應利用這個機會,掌握前述的兩大趨勢,發展成為世界華人的「文創產業動力核心」,以創意力與創造力,帶動經濟發展,成為華人文化最有活力的所在,讓台灣不僅在華人世界,更要在全世界發光。

=======

文創下一步》想搞軟經濟不如給我阮經天!
 
【聯合晚報╱記者郭曉芸整理】 2009.04.27 05:52 pm
 
 
政府推動文創法,說要「軟經濟」,我其實覺得滿無奈的,因為一直以來不管是哪個政府,都想要在文化藝術上做些什麼,但卻都只有「標題」而沒有配套措施,就像端上來一個空盤子,上面只有一張紙條寫著菜名,我們連菜香都聞不到,想搞「軟經濟」,還不如給我們「阮經天」算了。

雖然過去我同時有藝人、劇團負責人及老師的身分,但目前我只專心當演員當老師,也製作節目,暫時不搞劇團了,我覺得最難過的就是,在我們的春禾劇團撐不下去時,台北市政府不聞不問,反而是我們從來沒去過的台南,有單位打給我,替我們感到惋惜。一直以來政府編列的預算,只有大團有機會拿到,其他的表演工作者,就好像台商一樣,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政府連最基本教育下一代審美觀都做不好,學校沒有專業老師傳授表演藝術,要如何培養小孩的藝術天份?文化不能是比誰最低價誰就標到,每年看到這些文化單位為了消化預算,辦的活動都爛到令人想哭。對於政府將大力振興文化事業,我真的很悲觀也很懷疑。
 
======
文創下一步》看緊新媒體別把人才嚇跑了!
 
【聯合晚報╱記者王慧倫整理】 2009.04.27 05:52 pm
 
 
政府要致力推動文化創業發展法,展現推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決心,真的讓這些年來努力創造流行音樂成績的所有音樂人感到欣慰。畢竟現在台灣的流行音樂仍然在華人音樂市場上佔有領導地位,但近幾年音樂新媒體竄起,嚴重打擊到舊有的市場模式,讓唱片實體市場急速萎縮,大批不可多得的音樂人才為求生存逐漸外流,紛紛把事業重心轉移到中國大陸,實在可惜。

〝智慧財產權 需嚴格把關〞

因此,我身為資深音樂人,認為政府在從事文化創意產業法上頭,在保護且發揚音樂方面,最急迫的是必須先針對新媒體(New Media)的存在,在法令上嚴格把關、制訂明確的法律以確保「智慧財產權」被完全的尊重與保護,不要像現在隨便上網到一個音樂討論區,就可以恣意毫不需要付費的下載任何一首音樂,徹底藐視智慧財產權與著作權最至高無上的精神。

另外一個應該努力的方向,就是政府應該徹底用行動、用法令來支持台灣音樂圈的演唱活動,像日本每年都有各式各樣的音樂祭、音樂文化慶典,藉機讓國內參與音樂活動的人口數成長。另外在演出場地上,政府也應該補助撥款,不要讓興致高昂的音樂人每次要舉辦大型演出,都得付出高額的場地租金,最後上了台才發現場地、設備太陽春,根本無法發揮演出該有的水準。
 
========

文創下一步》楊渡:兩岸的競賽!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整理】 2009.04.27 05:52 pm
 
 
這次全球金融風暴,讓華人經濟、文化崛起,也意涵中國大陸經濟文化市場的崛起。在此刻,台灣的文創產業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弱點與機會點,搭上這班歷史機遇的列車,讓台灣的創意、人才、文化底蘊,和大陸的資金、土地、市場結合;把台灣的文化創意經營成為具台灣主體的品牌,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文化總會連續舉辦十六場文創論壇,可以看到業者普遍關心大陸市場,因為台灣市場實在太小,養不活藝術團體;但台灣文創產業的靈活和創造力,和大陸的資金市場可以互補,就像好萊塢有美國市場為後盾,台灣若能在華人文創產業上扮演創造者、開拓者,文創作品有華人市場就足夠生存,若還能搶下其他海外市場,就都是多賺的。

兩岸合作發展華人文創產業,在電影產業恐怕是晚了,但在電視劇、表演劇場、流行音樂及時尚、設計,台灣的競爭力很強,還有機會。但台灣文創的優勢能維持多久?坦白說,不知道。因為大陸競爭太快,包括文創政策也比我們快。例如北京的七八九藝術區,這個在廢棄工廠創造出來的藝術園區,現在已有五、六十家國際畫廊進駐,買賣中國當代藝術品,提供大陸藝術家在國際市場崛起的機會,進而帶動大陸當代藝術蓬勃發展。

這樣的創意園區,大陸各地都想複製,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如果台灣不全力發展文創產業,我們的人才就會流往大陸,被對方吸收;因此對台灣來講,兩岸軟實力也在競爭,台灣更要掌握金融海嘯後的歷史機遇。這樣的機遇不會常常來,卻是稍縱即逝。

 
========

文創下一步》徐莉玲:產業鏈在哪?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整理】 2009.04.27 05:52 pm
 
 
台灣的經濟現在要從代工走向自創品牌,文創產業將會是不可或缺的要角。但文創產業不只是賣文創商品及觀光紀念品而已,也不能只鎖定單一的明星產業!我認為應該要提高到「跨界合作、整合行銷」的層次,才能提升國際間的競爭力。

舉個例子,7月表演工作坊即將在台灣演出新戲「陪我看電視」,找到BenQ當贊助商,這齣戲已巡迴大陸50多場,節目單上註明戲服是BenQ所研發的全球第一件科技服裝,演出現場也會放三台BenQ電視,等於把表坊的粉絲們都變成BenQ的潛在消費群。

國內每一個優秀的文創人才、藝文活動,都可以是「行銷載體」,像是王建民棒球打得好,宏碁也跟著發光。雖然有些人對於金融海嘯下,文創產業的商機不樂觀,但我認為景氣越不好,更需要撫慰人心、創造回憶,因此文創產業現在才是最大的機會。

可是一天到晚有從事文創的朋友來跟我告別,他們因為在台灣沒有工作的好機會,決定轉戰到大陸發展,我覺得很遺憾。因此我認為政府發展文創產業的當務之急是要扶植產業,留住好人才,若產業不壯大,人才就沒地方去。

〝不能只培養明星 苦工總要有人做〞

我也認為,現今學校對文創產業的人才培養課程,需要作一番改革,不能人人作大夢,都想作super star,如果每個人都想當設計師,誰來打版、誰來縫紉?在整個產業鏈上,不能只想培養明星,苦工總要有人做。

 
========

文創下一步》王永山:文創火車頭 GO!GO!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整理】 2009.04.27 05:52 pm
 
 
文創產業的附加價值比起過去台灣作代工好得多,特別在當前中國崛起、全球吹起一股東方文化風潮時,台灣可以趁勢而起、走出特色。

相較中國大陸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要說到人文素質、以及跳脫傳統包袱,將文化包裝成商品的功力,台灣還是領先。在大陸,冠上「台灣」二字就是品牌,包括台灣茶藝、台灣小吃、慢活的悠閒情調等,都是台灣的特色之一,因此國人在發展文創產業上要有自信。

以琉園發展品牌的經驗,我認為「堅持創意」很重要,有深度的創意就能經得起考驗。第二是「工藝高度」,文創產業的商品技術、品質要有一定的高度,剩下來就是怎麼樣「推廣自己」。

我認為發展文創產業的當務之急,應該由政府找出每個類別中的旗艦廠商,像火車頭一樣帶頭向前行。先把一定規模的產業拉拔成標竿,藉由他們的成功經驗找到經營模式,去輔導其他的廠商。而廠商要建立品牌、走出國際,往往要花大筆的行銷費用,除了給予減稅的優惠措施,我也建議由文建會帶隊去參加國際大展,廠商彼此間也不能有互別苗頭的心態,要能互相合作經營出台灣區的整體特色,不出兩、三年就能在國際間露臉,打響名號。
 
=======
文創下一步》漢寶德:國民美感力 UP!UP!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整理】 2009.04.27 05:52 pm
 
 
政府說要發展文創產業已經好幾年了,但若抓不到方向,花再多錢也毫無建樹。文創產業要從「大處」著眼,而非小處使力,如果光是停留在賣店禮品階段,產值不會增加;還有大手筆設立的文創園區,花了不少維護費用,也找了藝術家進駐,但終究與文創產業不能畫上等號。

〝先定義國內文創產業範圍〞

藝術家與產業是兩回事,文創產業的範圍也十分廣泛。我覺得先要定義國內的文創產業究竟包含哪些項目,對它的期待又如何?是想要向世界進軍?還是走本土路線,刺激內需就好?這些都需要政策作大方向的決定,再選擇具有優勢的強項。不可能說每一樣都要,文創產業不是你想就會有的。

像是國內的設計類發展潛力高一點,鄰近的日本也有設計商品風行世界的成功經驗,這類產業與生活有關,又多了一點品味,目前國內的法藍瓷、琉璃工坊、琉園等,都有不錯的成績。

現階段發展文創產業若要立刻見效,不妨由文建會、經濟部工業局來媒介產業與文化兩端。長遠來講,如果希望國內的文創產業在世界上有競爭力,國民要有一定的美感水準為基礎,也建立國際間共通的美感水準,看的遠、看的高、看到世界。自家人能欣賞,才能以國內市場為根基,再走出台灣,接著感動外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