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教育的新聞,我自己還算滿意,不是得到解決,而是最根本的問題浮上台面,10多年來的亂象,一併討論。
才開始要千頭萬緒的時候。

過去,因為非常重視本土認同、鄉土教育,掩蓋了很多教育基本結構問題,現在吵的一綱多本,只是一個環節,更重要諸如考核制度,不重視多元價值,包括教育體系內的管理制度,可以說全部都是弊端。

『你的小孩被越交越笨』,不是家長的憂慮,家長憂慮孩子考不上台大醫科,足見從家長開始就已經受到輻射污染,生下來的下一代也會畸形,最後教師、學校被要求下,一樣畸形發展。

下面周教授提的第一大點,我非常認同,他已經提出現在教育重點問題,不過他提出的方案,成立教育發展委員會,不一定有效耶?過去我們出問題,對政府第一個慣性動作就是,成立組織(不管是臨時或常設),但問題是,有機關,開了會,能解決問題嗎?不知道。
教育問題一下去就是幾十萬人(含家長與老師約300萬人),光期待一個聖賢部長、完美組織、良好教科書,有這麼簡單嗎?

如果沒有,該怎麼做?

我們的教育會不會問題在於:不信任孩子,不讓他們自由發展(我們的觀念認為下一代都菜鳥,要嚴加管教)。人是教成了會聽話(甚至會欺騙),但事實上越來越笨,觀念越來越狹隘。

=====
中國時報 2008.04.29 
設立「教育發展委員會」
周祝瑛

     歷經層層波折及媒體猜謎之後,新任教育部長終於由鄭瑞城教授出線!無論各界是發出意外、或驚喜聲,接下來的教育掌門人恐怕沒有蜜月期,五二○之後必須立刻捲起袖子幹活。

     鑑於過去十多年來教改紛擾、人心思安之際,今後任何教育興革,必須考慮國情傳統,摒除意識形態、以回歸教育本質為基準,並尊重第一線教師的專業,重視與家長與民眾的溝通工作。至於在訂定教育政策時,務必需將國內少子化趨勢、高齡化社會,數十萬新住民之子,一百二十多萬隔代教養家庭,與社會朝向M型化發展等課題,全面列入考量因素,確實做好風險評估與事後追蹤工作。為此,謹代表許多家長與教育工作者提出呼籲:

     第一,全面檢討十多年教改問題:日前馬英九總統當選人也重申對於教育政策白皮書的兌現諾言,因此部長上任後,應儘速成立「教育改革檢討委員會」,重新檢視當年行政院教改會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及其後進行的各項教改措施,瞭解實施的成效與問題所在。對於近年來較具爭議的教育政策,應儘速全面檢討與改進,而非只是微調。例如:迫在眉睫需解決的高中九八課程綱要與九五暫時綱要問題,教科書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爭議,小學生學習三種語言(國語、母語、英語)與羅馬拼音的混淆、多元入學中的社會公平與效能問題,國中基測因門檻與尺度所造成的升學扭曲問題、國中教育常態編班與能力分組的調整、廣設高中與大學與少子化的矛盾、技職教育的壓縮與實用技能的弱化、十二年國教的務實規畫與調整、中央與地方教育預算的編列與使用效能、如何在地方制度法等管理相關法規下,與地方教育處局保持良好合作關係?還有原先優良的部分師範體系是否應予恢復?而非完全為了「轉型」成一般大學、而「拼SCI、SSCI 、EI等論文」,淪為西方國家的學術代工,忽略本國真正「教育卓越」追求?

     第二,成立常設的「教育發展委員會」:民國八十三年所成立的「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會),只是個臨時任務編組,未經立法程序,形成有權無責,無法持續政策規畫與監督。因此建議仿效日本的「教育審議委員會」,透過立法,在行政院或教育部層級成立一常設性的「教育發展委員會」或「教育審議委員會」,建立委員任期制,持續監督政策執行與後續的修正,確保教育願景與目標的達成。

     第三,領導教育部、依法行政:鑑於現任教長個人特質及施政風格的爭議,民眾希望新部長用人必須才德兼備,尤其「專業高於政治」。部長本人除了在「人文關懷」、「科學素養」與「現代企業領導統御」等方面多加強之外,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對於弱勢與中小學問題多所關注,切實掌握國內現有的教育生態。此外,教育首長必須嚴守教育中立、依法行政的精神,尊重部屬、知人善任,而非限於自己的人馬。除本身能「忍辱負重」、具高度抗壓性之外,最好也具備幽默、快樂的特質,好讓台灣的教育多一點笑聲、少一點口水。

     (作者為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ndustry 的頭像
    ccindustry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