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閣名單出爐,這波是比較關於文化相關的部會公佈。

就跟文化直接相關的幾個部會,嚴格說人都不是很有名。新任的文建會主委,背景比較學術出身(雖然先前有去過兩廳院),給外界印象就是:嚴肅,文筆好。不過這根龍應台可能發生的問題一樣,文筆好、不一定代表文化施政好。不過也靜觀其變,畢竟新人上路。
但是文化界對主委的印象,就比較值得談談。第一個是,比較沒有惡評,或許可能因為不太認識,或許因為不想得罪未來的長官,所以期待比較多。不過,最後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說,文化預算要增加四倍,不知道從何而來?前兩天自由時報公布的新聞,編列120億元,只有增加一倍,但是也不知道怎麼用。如果120億元通過,或減少20億元,黃主委都是有史以來預算最多的主委,但她還是個Bambina呢。
還有一個小點:注意,報紙訪談的文化界人士都是大腳,太小的團體,不是對文化政策沒意見,而是根本排不上版面。

第二個是新聞局長,昨天看政論節目,媒體人已經開罵。認為他不會應答媒體詢問,尤其以後管的是媒體;這位史女士,如果從單純發言人角度,撇開反應,其實門面不錯,乍看之下具有知性,好想不到40歲(事實上他1962年7月27日生,自己一登台救自我介紹,下面一定要選一張美人局長的照片)。但他的背景似乎更適合當外交部(不一定當部長,當司長或駐外主管都可),拿來當新聞局長,門面或許有,但實際能發揮的功能如何?
據說她昨天發言不當在於:馬英九對外界宣稱,內閣人士尊重劉兆玄,但史女士卻直言:我是數年前在澳洲遇到馬,才跟他有接觸,完全跳過劉,作為一個門面、發言人,讓長官打長官,一登場就NG。
尤其,在正式的媒體發展部門成立以前,新聞局長管的業務就是媒體產業,是台灣具有競爭的產業,表面上,局長好像出來說說話發言,事實上,局長若真有心,其實是要發展媒體產業:從電影到電視、出版等。
史女士,不知道準備好了沒?還是只能作公關外交,最後荒廢了媒體產業這一塊?如果荒廢了,文創恐怕媒體這一塊就很難推了(但馬先生好像把文創列為白皮書之一)。

是否擺錯位置?這點是最近馬內閣人士一直被詬病的一點。史女士有這個爭議,賴幸媛一登場就被邱毅臭罵,據說泛藍支持者、馬迷紛紛都要找馬英九算帳,還有,教長人選出也被中小學團體質疑,高教出身,是否能辦理國教事務?以及,一綱多本爭議,他擺的平嗎?而且也有人建議,其實鄭部長更適合當NCC委員,還是,他適合當新聞局長?

PS:上次這麼大規模報導新任文化主管名單,好像是翁金珠與謝志偉上台時。

=======
掌文建會 黃碧端:致力全面向文化建設
 更新日期:2008/04/28 14:16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二十八日電)內定出任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的前台南藝術大學校長黃碧端今天表示,,文化關係著每一個人,文化建設應是全面的,因此,上任後會著力於教育、媒體、觀光等面向,共同合作達到更全面的文化提升。


黃碧端祖籍福建,在台北長大,初、高中於北一女中六年求學期間,遍覽學校圖書館中的藏書;大學進入台大政治系修讀學士和碩士,社會科學的訓練給予她理性和知性的平衡。1980年獲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歸國後任教高雄西子灣畔的中山大學,擔任外文系主任。


1992年北上任國家兩廳院副主任,並創辦「表演藝術」月刊。三年後應新設的國立暨南大學之邀,擔任語文研究中心主任,並籌備外文系。之後獲聘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校長,在兩任任期中,將這所國內台北地區以外唯一的藝術大學,營造出自由的學風,師生在藝術創作及學術研究方面績效卓著,屢獲國內外各項競賽獎項。


黃碧端始終關心國內教育、文化的扎根與落實,勤於各大報章、雜誌撰寫專欄,談教育、文化和社會現象。並著有散文集「有風初起」、「沒有了英雄」、「期待一個城市」;時論集「記取還是忘卻」、「沉寂與鼎沸之間」;書評集「書鄉長短調」等。


黃碧端今天在新人事公布後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文化建設不論在傳統與現代活力的結合、南北資源的平衡、各族群的融合等都須兼顧;文化更須與教育、媒體密切合作,上任後會和不同領域合作,努力尋求其他部會的支持。


對於政府先前提出的將文建會整併為「文化觀光部」,黃碧端支持這個大方向,她指出,現代人觀光的機會多、頻率高,而一個國家、地方的特質、美好的一面要被看到,文化是其中的重點、更是支持的力量。970428


===========

中國時報 2008.04.29 
認真嚴謹 不愛出鋒頭的學者作家
陳淑英、林采韻、丁文玲/人物側寫

     新任文建會主委黃碧端,總是一襲套裝在身,思緒清晰,說話鮮有贅字,語中少見玩笑之語。與她共事過的人,對她的評價大都是「嚴謹」、「溫文儒雅」、「不怒則威」、「行事明快」,文壇人士形容她是位低調且特立獨行的作家。

     黃碧端雖在文壇勤於筆耕,卻不愛出鋒頭,很少與文人作家交誼。黃碧端寫作的文類包括散文及評論,展現學養閱歷與知識分子良心,時常臧否國事現狀,剖析社會病態。

     九歌出版創辦人蔡文甫眼中的黃碧端,中西學養深厚,剖析時事深刻,是個「對事不對人」的人,國、民兩黨她都批。她筆鋒犀利,待人卻十分「正直、謙虛,很有禮貌」。

     一九九二年,黃碧端擔任中山大學英文系系主任時,接受兩廳院主任胡耀恆的邀請出任副主任。當時先生和小孩都在高雄的她,毅然決然北上,開始南北奔波的生活。

     胡耀恆說,當初需要副手,馬上想到黃碧端。「她中英文造詣很好,另外我是戲劇專業,她則喜愛音樂。」他說黃碧端對於古典音樂的作品如數家珍,「她的功力高到聽錄音帶時,是哪個交響樂團演奏的版本都說得出來,她之後更與已逝樂評人曹永坤結為忘年之交。」

     現任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邱瑗,過去曾在兩廳院做黃碧端的屬下,她指出黃碧端認真嚴肅,「有一次員工聯歡活動,我們企畫組演了一齣戲,為了效果開了表演藝術雜誌一點玩笑,沒想到她的臉馬上鐵青,我們隔日趕緊送花陪罪。」

     邱瑗透露,一九九三年慕尼黑愛樂來台演出,樂團首席指揮傑利畢達克因病不刻前來,當時慕尼黑開出許多替代指揮,但是都不符期待。「她就對我說,呂紹嘉不是剛在法國得獎嗎?為何不請自家人。」這次演出也讓呂紹嘉一戰成名。

     台南藝術大學建築所副教授則說,黃碧端在行政制度的執行,十分嚴謹。工作認真,是個夜貓子,曾有同仁在半夜兩點鐘,收到黃碧端的回覆Email。嚴謹的她卻又對學生十分心軟,不但學生犯了錯她會溝通並網開一面,南藝大「建築繁殖場」於二○○四年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當時黃碧端不但提供校方資源,還幫忙募款,才使整個計畫得以成行。

========
中國時報 2008.04.29 
林懷民:不要只辦活動 應檢討體制
陳淑英、林采韻、丁文玲/台北報導

     文建會主委將由黃碧端出任,文化界有人驚喜贊同,有人意外。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表示,黃碧端是個「非常沉穩的人」。他並期待:「文化一定要做,但不是急著用衝的,要從容審慎思考。」

     林懷民也強調,不要只把眼光放在提升多少文化預算上面,要先檢討現行的法規、預算等層面,才能落實在新的制度、預算面上。「千萬不要只辦活動,而要檢討整個體制面。」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林谷芳指出,新任文建會主委將有幾項挑戰。首先,文建會因政治掛帥,主委更換次數太高,文化政策不連貫,內部文官消極的程度已達極點,新主委必需帶出文建會的活力和積極。

     另外,文建會未來將成為文化部、文化觀光部,在部會轉換過程,文建會的角色十分關鍵,也必須符合社會期待。

     他又指出,兩岸已經進入競合時期,目前台灣對於自己的優勢陷於過度的樂觀,文建會主委應該幫助台灣團體認清自己,同時幫助團體發展。

     天下遠見出版創辦人高希均表示,黃碧端既有文學修養,又具完整的行政經驗,「期待她帶領台灣,發揮文化的軟性實力。」高希均認為,黃碧端「對文學、文化有深刻體會,也深知校園與年輕人與文化之間的隔閡,必須盡哪些努力。」

     文訊總編輯封德屏則指出,黃碧端曾長住南部,並在南部擔任教職,「不會犯了文化人以台北觀點為本位出發的毛病。」

     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指出,新任文建會主委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落實馬蕭競選期間提出的文化白皮書。

     「白皮書中清楚的將文化視為國力,明確指出以文化為核心的全球布局,這是現今台灣最需要的文化政策。」

     朱宗慶強調,文化界過去不習於對政府表達意見,未來政府的文化政策若想落實,文化界應適時反應,同時加以敦促。他也直言,政府應多支持藝文界,但政治力應減少對藝文界的干涉。

     優劇團藝術總監劉若瑀表示,盼新主委定要具國際觀,而國際觀不是到國外演出,而是指觀念視野,並從扎根開始做。

     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表示,黃碧端知識領域很豐富,具有相當氣度遠見,希望未來她能更了解常民文化,全面性檢視現在演藝環境,像是廿個鄉鎮的表演廳卻有十八種規格的情形。他說,政府提出文化預算要增四倍,但如何善用很重要。

======
新聞局長》史亞平三聲道 美麗的局長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台北報導】 2008.04.29 04:18 am 
 
 
 
幹練又美麗前駐澳大利亞副代表史亞平(右)將出任新聞局長。史亞平在外交部頗得人緣,部內對她的形容是「幹練、美麗」。
記者陳再興/攝影 
新閣新聞局長人選爆出黑馬,由前駐澳大利亞副代表史亞平接任。前外交部禮賓司長馮寄台說,史亞平在外交部曾擔任他的副手,部內形容她是「幹練、美麗的副司長」,馮直言史的人緣很好,彼此合作很愉快。

史亞平昨天說,接掌新聞局是一大挑戰,她將是政府與媒體、政府與人民的溝通橋梁,將來不僅忠實傳達政府政策,更會重視人民意見。

史亞平也證實,接掌新聞局是準總統馬英九引薦給劉揆,她與劉揆「並不太熟、也沒有經常聯繫」。對於獲得準總統的賞識,她解釋,兩年前駐澳時接待過馬英九,盡責安排馬訪澳行程,雙方才有互動。

史亞平民國五十一年出生,台北市人,政大外交所畢業,曾任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秘書、外交部人事處副處長、禮賓司副司長、駐澳大利亞副代表。在她的外交生涯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她曾擔任前駐美代表丁懋時的機要秘書達六、七年,丁轉任國安會秘書長後,她也跟著到國安會,在丁出任國安會秘書長時,台美歷經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等兩岸重大事件,史亞平因此累積不少經歷,並獲得與美方互動的經驗。

據了解,史亞平這次能脫穎而出,關鍵人物是馬英九外交幕僚馮寄台。史亞平一九九九年出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時,直屬長官就是當時禮賓司長馮寄台。兩人曾合作完成首次政黨輪替元首就職典禮的禮賓作業。

對於史亞平從外交系統轉戰新聞局,馮寄台直說「很好呀」,認為史是中英台三聲道,應可充分扮演政府發言人的角色。

【2008/04/29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2008.04.29 
史亞平:忠實向民眾報告
江慧真/台北報導

     準新聞局長史亞平廿八日下午公開露面,年僅四十六歲的她強調,新聞局要扮演政府與媒體、政府與全體人民之間的溝通角色,她將忠實向民眾報告。對於出線的原因,她自認「可能是兩年前馬英九到澳洲看到我的工作表現吧!」

     史亞平民國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出生,歷任外交部新聞文化司科員、北美司科員、駐美代表處秘書、國安會秘書長秘書、外交部人事處副處長、禮賓司副司長、駐澳洲代表處組長、駐澳洲代表處副代表,今年三月二十一日發布為非政府組織委員會副主委,但未就任。

     史亞平乍見龐大的媒體陣仗,一時不免緊張忐忑,遇到記者直言要她自我介紹「生辰背景」,她一開始還笑說,「女人的生日不是秘密嗎?」

     史亞平強調,新聞局也是台灣與國際社會的溝通平台,對國際媒體的新聞發布與聯繫,是今後加強的工作重點。她過去外交部與外放經驗將有助於國際媒體聯繫,「但是跟國內媒體的聯繫,我算是新手上路,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