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早上聽到的錄音,蘭萱主持節目。
ICB全名為international creative  business,從商業角度看文創的。常常專門報導。

裡面起初談的是,中國的文化藝術市場,在這裡的文化,是從商業、拍賣與藝術市場去看的,談蘇富比。蘇富比10年前還在台灣,現在已經大膽西進,遠離台灣。

中國在剝削經濟中崛起,藝術市場也是,但是仍突顯出一種暴發戶心態,但是這一波爆紅,也可以創造出話題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包益民談到的是,其實藝術市場本身因為商業化,會推動一些議題、企畫,不只是交易,這點就是策展人工作之一,所以,似乎我們主流對談的是藝術文化的內涵、美學內容,然後區分派系、喜好,可能對談方式都錯了,如果是一個後端產業化的討論,應該談如何提出藝術企畫、藝術議題,以及這個通路是否健全。
如果在純藝術市場的角度,是有這個機制的,但是注意,當炒手跟藝術家結合,藝術作品都是被選過的,類型類似1億元補助65團體的狀況,但是市場推出重點產品、明星化,勢必難免,而且藝術界本來就是明星、典範之間的鬥爭。

台灣人有老二心態,現在用語是代工心態,所以我們喜歡的詞彙是KNOW HOW,其實到文創界,都瀰漫著自我領域化(自掃門前雪,不願去理解其他部門或產業)、實際產業狀態就仍是代工狀態:代理業強。

http://www.furk.net/20080307.mp3.html


SB


http://www.driveway.com/t7x5b5j2z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