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開始在報紙上大概就會出現對於盛治仁接任文建會主委的一些民間意見,在4大報上面,聯合相關的消息最多,一共有3篇;中時有1篇;蘋果跟自由都沒有,自由有趣的是,有一篇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蔡同榮「故宮合成院?」,大致是談前兩天被自由記者挖爆的雍正展。

回顧一下今天在報紙上出現的幾篇民間評論,有幾個特色,第一個,都是文教出身的,這當然符合文建會的屬性;但是,為何沒有經濟、媒體,乃至於領域更遠的朋友投書?如果文化人期待的是「文化立國」,又說文化應該是跨部會的事務,那為何都是文教人在評論文建會主委?尤其像記者,如果更換經濟部長或經建會主委,都會有一些評論,當然,可能過兩天會出。

第二個,大概都沒有很大的惡評,現在我聽到比較直接批評的是楊照。不過也並未見報,是他自己在廣播節目內提的。現在大概對盛的觀點是:外人,但是期待他好好做。

第三,最近出來的評論,還比較是「文建會主委更迭過於頻繁」的問題。這樣跟盛的關係就不大,而事實上,以黃主委看,他任文建會將近一年半,不算短(我記得王拓還是翁金珠最短?);且黃主委如果以盛的背景看,是科班出身的,而且還有管理經驗(南藝大校長),但她說她被丟到獅子群裡面。

第四個,下面探討文建會,尤其延伸到文創產業時,還是跟過去一樣,相當空洞。盛老師自有其專長領域,那怎麼在文建會裡面活用呢?主委也可以以研考身份監督下面的僚屬,假設他短期都無法進入任何文建會專業領域時,那具體的應該怎麼發揮盛老師的專長呢?沒看到具體的討論---我們昨天已經介紹過盛老師在東吳大學的背景,以及它的成長背景。

第五,下面廖所長略微提到「籌辦大型活動」這件事情,而且說他是因為籌辦聽奧而被重視。這點昨天我們也提過,如果層峰看到的是這一點,那我為未來文化政策擔憂,因為聽奧才幾天,花了幾十億;如果是因為盛老師公關、辦活動的經驗才任他為文建會主委,未來,這個政府怎麼看待文化事務,以及要怎麼執行文化事務?是什麼思維?

=======
創意行銷 文建「盛」事!
 
【聯合報╱王玉佩/教(高雄市)】 2009.11.05 04:11 am
 
 
行政院文建會主委傳將由台北市研考會前主委盛治仁接任,盛因非藝文界人士,能否扮好這個角色,外界有正反兩面看法。

從一九八一年成立,文建會在首任主委陳奇祿後,已先後更換十位主委,其中有教育家、音樂家,也有媒體出身文化人、政治世家中人,並有立法委員轉任,或許是任期不一、作風各異,也或許文化工作本來即是吃力不討好,因而文建會工作績效,始終是仁智互見。

文建會負責主管的業務甚多,諸如文化資產的維護管理、文化藝術活動的策劃及推動,還有文學、音樂的教育推廣、社區總體營造,以及近年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之規畫、推動,舉凡與文化建設相關的事項,都是文建會的職掌與權責,由於工作繁雜、種類繁多,責任既重且巨,也因而難免動輒得咎,前主委黃碧端之簡訊感嘆,實良有以也!但政務官應該勇於任事,而非邊做邊抱怨。

由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是馬政府極其重要的施政政策,如若由並非出身藝文界的盛治仁接任文建會主委,應是好棋一著。觀察過去盛治仁的言談,其思考敏銳、具有創意,能夠掌握新聞賣點,並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應能靈活整合藝文圈的多元意見,並展現落實文化建設的執行力。尤其他擔任這次台北聽障奧運執行長,非但比賽辦得有聲有色,並且成功行銷台北,馬英九總統及吳敦義院長或許因此故對其印象良深,才會要他接掌文建會,並由其負責籌劃建國百年的慶典活動,以拿出令國人與國際耳目一新的創意表現。

在講求創意的時代,政府人事也該有創意,既是如此,讓盛治仁接掌文建會似乎沒啥不可。
 
==========
文化大業 政「治」考量?
 
【聯合報╱廖新田/台藝大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所所長(台北市)】 2009.11.05 04:11 am
 
 
文建會主委又換人了!換的是政治學者兼名嘴,報載成功籌辦大型活動是臨門一腳。說實話,這裡反映出執政黨現階段的文化格局與視野,我並不太在乎這種權力大風吹遊戲,只是想到文化大業常淪為政治考量下的犧牲品,總是在權力遊戲下被任意擺佈,缺乏長遠專業考量,以文化藝術研究為終身職志的我百感交集,哽在心中的想法不得不吐。

文化如教育是百年工作,這裡有兩層意義:它是長期的,它是感受的;因此,它往往需要累積並且以極細膩的方式呈現,裝都裝不了,一開口就知有沒有。營造國家優質文化環境的文化領導者,在我看來,需要對文化有崇高的理念與深刻的認知、有身體力行的經驗表現對文化藝術的熱愛,並且在政策與行政上能將幽微的文化形貌付諸實施。

同時,文化領導人對文化時尚(如文化創意產業、大型文化博覽活動等)有定見和反省能力,不能隨波逐流,也知道和權謀保持「一臂之距」的原則,並且有抵抗政治脅迫與誘惑的能力。進一步而言,文化政策與文化行政必須要以專業來看待,如此才能讓國家文化運作從裡到外可長可久,非一時的熱鬧。

從事文化領導工作的人,不能沾醬油式地來去匆匆,更需要一股傻勁承諾投身其中,享受文化,把文化藝術當作是信仰,這些都和政治權謀、口水鬥爭、效率經營相衝突(雖然文化運作總免不了和前者糾纏),很可惜,目前看來盛主委並沒具備,甚至是犯了文化操作大忌。我非常期待,盛主委接下國家文化的舵後,要期勉自己成為徹底的文化人:愛好文化、實踐文化、思考文化,成為文化的長期信仰者。

最後,盛主委如果以籌辦大型活動受層峰青睞,我期待我們對他的最後的文化施政評價不只如此而已。
 
==========

朱宗慶:「文化主委猜猜看」 遊戲落幕!
 
【聯合報╱朱宗慶】 2009.11.05 04:11 am

昨日新聞公布了文建會主委將由盛治仁先生接任,我相信以盛先生在北市府的歷練、能力以及對文化藝術的尊重,未來的表現是可以期待的!

主委的底定也終於可讓文化界、媒體界近日興起的一波「下任主委猜猜看」的遊戲落幕,先前只要是在社會上擔任領導工作或是在文化行政領域有一些經驗的人都被猜測即將入主文建會,私下被頻頻追問是否有被徵詢、有無意願或是調侃應該輪到你了這類消遣的話語。

入閣任事 理想應要堅持

社會上對於從事官職似乎有一種迷思,好像以為有幸能夠入閣,就好比中了獎或是事業高峰一樣。而被點名的人不管解不解釋,都會被認定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怎麼回答都會被過度解讀。事實上,到政府單位工作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其人才的選擇將會決定國家政策發展,應該慎重。

台灣政治生態特殊,民意自主性高、媒體影響力大,加上國會立委和內閣閣員的互動就像是長官對下屬一般,對專業的尊重近乎蕩然,令人啟憂!曾有立委對媒體說到:「要進政府部門工作,要帶鋼盔,身段要軟!」這或許是目前台灣政治現實面的樣態,但應為國家社會負責的部會首長,卻不能只用這個標準評量。假使有對民生有利的政策,部會主事者自當積極尋求立院的支持,對理想應有所堅持。不過,如果要面對的是不合理的要求、言語貶抑或態度消遣,那麼政府如何能找到有久留意願且能承擔重責的好人才。或許因此致使閣員們經常動輒得咎,變得必須看長官、看民代、看媒體做事,而無法以專業判斷,從國家人民的整體長遠利益來通盤考量。

專業人才 政府必須尊重

台灣的專業人才很多,他們能為社會做事的方式和舞台也不少,能讓專業人士留在專業領域發展,對這些人才是一件快樂且幸福的事,對國家的幫助也最大。尤其,在國際化的環境,各國求賢若渴,特別是大陸在開放之後,投入巨大資源,營造環境進行布局,廣向全球招手挖角,許多專業人才早已流向對岸。有些人認為這沒有關係,想留下來的人自會留下來,但對於人才出走的漠視是需要警惕的,政府當局應該好好思考的是,如何重塑台灣專業發展取向的環境,給予專業最大的發揮空間。

還記得有一次的大型活動,非常多的藝文界朋友出席,一位貴賓上台致詞時頭一句話就說「各位主委好」,因為台下坐了一排前任及現任文建會主委。可見我國文化部門首長異動頻繁,似乎也說明了在台灣文化藝術與政治仍難以脫鉤的窘境,大不利於我國文化扎根工作。

走出台北 開拓文化活路

政府宣示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厚植軟實力,未來文建會即將升格成「文化部」,成為對國家發展更具影響力的部會。而文化事務包涵了對精緻藝術的耕耘,以及地方文化特色、社區總體營造與藝術教育扎根等工作,期待新任的文化主委走出台北視野,到其他城鎮,對各地文化有更全面深層的了解,並為台灣的文化藝術發展開拓新的活路。

(作者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熱門話題-內閣不是學習成長營
2009-11-05 中國時報 【卓然/北市(文字工作者)】
     喬了兩個月,文建會主委新人事終於出爐,盛治仁坦言與自己的專業不搭軋,接下這個職務的原因是「難以拒絕馬英九」。

     攤開盛治仁的履歷,政大外交系、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博士、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民調專家、台北市研考會主委、聽奧總執行長,確實與文化界沒有淵源。當然,文化行政工作不一定非文化界不可,盛治仁的溝通協調能力與開明形象不惡。

     但是,盛治仁點頭出任新職,竟然是因為一向不會對人說不,「萬一接錯了,也算是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吧。」吾人期期以為不可。盛主委的談話,透露出兩個令人不安的訊息,第一,證明內閣改組還是由總統強勢主導,內閣大小職位都是總統欽點的人馬,再一次挫低了閣揆的領導威信。

     第二,即使是盛情難卻,也要展現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使命,「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的說法,好像把內閣當成「學習成長營」,太消極。

     文建會成立廿八年,換了十一位主委,主委雖非盡皆碩學鴻儒,但也不能有五日京兆「試試看」的心態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