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剛上孫瑞穗老師的網站,看到先前他貼過一篇劉維公老師的文章
似乎就是談空間的,也是對先前"創意都市"的簡介,大家想討論都市空間
倒是一個不錯的前導文章

-==================================================

【轉載】創意城市與創意人才:臺北市文化經濟的發展基底(劉維公,2005, 台北市文化局國際論壇「創意城市」研討會論文)

作者: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今年臺北市文化局國際論壇的主題是關於「創意城市」。這是一個令人期待的、也亟待推廣的討論議題。因為創意城市是臺灣推動文化經濟的重要關鍵。打造創意城市,不僅吸引文化創意人才與團體組織進駐城市,更同時能夠以創意方法解決城市發展的實質問題。創意城市對臺北市與其他臺灣都市都是當務之急的發展目標。作為會前會的文章,本文將自己定位成介紹性文章,主要是透過兩本代表性的著作--Charles Landry《創意城市:都市創新的工具書》(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以及Richard Florida《創意階級之興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介紹創意城市與創意工作者的特色。希望藉此,讓與會者能夠深入認識一個將會對臺灣都市21世紀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概念--創意城市。

 

今年臺北市文化局國際論壇的主題是關於「創意城市」。這是一個令人期待的、也亟待推廣的討論議題。因為創意城市是臺灣推動文化經濟的重要關鍵。打造創意城市,不僅吸引文化創意人才與團體組織進駐城市,更同時能夠以創意方法解決城市發展的實質問題。創意城市對臺北市與其他臺灣都市都是當務之急的發展目標。作為會前會的文章,本文將自己定位成介紹性文章,主要是透過兩本代表性的著作--Charles Landry《創意城市:都市創新的工具書》(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以及Richard Florida《創意階級之興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介紹創意城市與創意工作者的特色。希望藉此,讓與會者能夠深入認識一個將會對臺灣都市21世紀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概念--創意城市。


一、創意城市

英國學者Landry可說是當代「創意城市」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其代表性著作《創意城市:都市創新的工具書》中,Landry指出,當代都市發展面臨嚴峻的結構變遷問題(如都市傳統經濟產業衰退、缺乏集體歸屬感、生活品質惡化、全球化威脅挑戰等),而這些問題往往需要創意的方法才能加以解決。Landry將創意歸納成下列幾項核心特質:以開放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承擔智識風險、嘗試以新的方式探討問題、具實驗的精神;具有反思與不斷學習的能力。

Landry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創意的平臺與資源。文化提供創意所需的素材(the raw materials)。創意是在實踐觀念與思維的力量(the power of thinking and ideas),而此一力量需要文化所蘊藏的豐富資源如多元的價值、生活方式等。文化是創意源源不絕的溫床。

創意城市發展規模
Landry在《創意城市》一書的開頭就清楚點出其研究著作的訴求:

「《創意城市》描述的一種新的都市規劃策略方法,檢視人們如何在城市中以創意的方式進行思考、計畫、與行動。該書探索我們如何可以透過駕馭人們的想像力與天分,使我們的城市更適合居住與更具活力」(Landry 2000, p. xii)

創意城市是城市發展觀念的典範移轉

Landry認為創意城市發展規模可以分成下列十個等級(Landry 2000, p. 234-236):

第一級創意甚至未被視為是重要的或相關的都市事務,也未被看做是屬於發展迴圈週期的某特定階段如觀念建立或行銷等;存在非常基本簡單的創意活動;對於發展議題,各個城市行動者具備極為微弱的自我意識。沒有公開討論創意或革新議題。即使有,其活動往往是隱匿的,不受到公部門的鼓勵。城市不是正在追求未來,它可能已經在自斷生路瀕臨敗亡。

第二或第三級城市決策者自己本身開始意識到革新議題很重要。有一些是來自公部門的鼓舞,例如慶祝地方性的成果;私部門則有一些偶發的創新活動,但未有全盤的發展策略,仍已獲得媒體最低程度的承認。一些地方企業經常是以層級不高的接觸方式去幫助「創意者」,讓他們獲得機會階梯的第一步。城市仍然沒有想到,應該有需要去培養創意。城市的組織和管理仍舊偏向是因循傳統的。城市留不住創意人才的現象仍然非常明顯。

第四級工業和公部門制度的工作者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承認革新議題的重要性。地方上的大學鼓勵或進行一些具前瞻的計畫或研究。可能出現另類文化,開始去創造有關城市或一部份城市的「雜音」(buzz);這可能會因此?生許多計畫構想,但實際上很少被真正實現。在公部門制度內外,皆面臨重新思考組織倫理的壓力。此時是「起飛」層級。留不住創意人才的問題開始得到抵消。一些創意行動者具備自己地方以外的門路或觀眾支持者。

第五或第六級不論是透過商業公司、教育部門、或是活潑的非政府組織,城市地區此時已獲得某一程度的自主能力,而且個別的創作者開始能夠在其所處的環境中實踐他們的抱負。存在著促進創意的基礎設施,如活潑的研究或另類文化;財務網路的發展成熟;公部門/私部門的夥伴關係以及部門間的共生共用逐漸形成。與國內其他地區以及國際間的聯繫開始成為是穩固可信的。活潑的技術轉移或交換方案遍佈在商業、教育和公共領域之間。既有的成就像磁鐵般吸引他人競相仿效,而且導致他們留連在城市裏。經過協調的公共介入手段經常被引用,尤其在技術領域。創意人才開始回流。

第七或第八級公部門與私部門皆承認革新動力的重要性。城市表面上已經能夠培養「創意者」,讓他們大多能在其所處的環境中實踐其抱負。在策略層次上強調整合性的思考,其充分表現針對多元目標而設定的創意計畫,像結合社會、文化和經濟等目標的生態環境創新活動。有助於活動的促進結構是散佈在五個領域中,從觀念建立到生產、物流、傳遞機制和擴散。城市或是城市裏的某一地區已有能力與國外建立穩固可信的聯繫,而不用透過中心城市或是國家組織。創意工作者在這個地區生活與工作,其所創造的價值大多數回饋到地區,例如透過地方的生產能力或是管理與行政組織的服務等方式。研究和反思能力已在大學中建立起來,創意的動發動機和週期迴圈得以維維續而且不斷更新。此一地區吸引創意人才,但是仍然缺乏一些高級的資源,讓它發揮終極的潛力。政治結構安定平和,廣納新觀念並且建立發展策略的重點。

第九級城市地區成為全國和國際知名的創意中心。它自己本身的優勢即足以吸引創意人才以及專業人士。實際上擁有所有的設施,並且幾乎是自給自足。重要研究機構總部或創新公司在此設立。城市是以文化的生命力與活力著稱的地方,因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各部門有想像力的人前來。城市已經能夠輕易地為本身提供大多數的附加價值服務。

第十級一個實際上完全自給自足的地方,已建立有效率的自我更新、自我批判和具反思的創意等發展迴圈週期;城市是一個吸引創意人才的地方,並且能為自己不斷增強創造附加價值。擁有高水準的設施與國際的旗艦店,以及所有類型的必要專業服務。城市是一個眾部門的策略決策中心,並且提供最好的活動。有能力在國際的水準上跟任何城市同等競爭。


Landry認為,創意城市的基底(foundation)是建築在下列七大要件上(Landry 2000, ch.5):
1. 人員品質;
2. 意志與領導素質;
3. 人力的多樣性與各種人才的發展機會;
4. 組織文化;5. 地方認同;
6. 都市空間與設施;
7. 網路動力關係。
創意生活圈

透過這些要件,一個創意城市必須營造出Landry所謂的創意生活圈(the creative milieu),讓創意在最適的環境中成長繁盛:

創意生活圈指的是一個具有必要先決條件(包括軟體/硬體基礎設施)的地方--不論是幾棟建築物、都市的某一區、整個都市、或是某一區域--而由於這些條件,觀念與發明能夠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出來。這樣的生活圈構成一種物理場所,在此一場所中,企業家、知識份子、社會運動者、藝術家、管理者、權力掮客、或學生彼此處在一個崇尚開放心態、世界主義的脈絡中,共同組成關鍵大眾(critical mass)。彼此面對面的互動創造出新的觀念、事物、產品、服務與制度,進而帶動經濟的成長」(Landry 2000, p. 133)。

此處硬體基礎設施指的是建築物與制度所形成的連結,包括研究機構、教育、文化設施、會議場所、以及相關的支援服務如交通、醫療保健等。軟體基礎設施指的則是社群結構與社會網路的系統,有助於個人之間與制度之間觀念的交流。

Landry進一步說明創意生活圈的特質包括下列七點(Landry 2000, p. 140):

1. 創意生活圈是一個具有原創性與深度知識的地方,並且能夠提供技術、能力與人員,而這些人有需要也有能力彼此進行溝通。

2. 創意生活圈擁有健全的金融基礎,讓實驗有充分發展的空間,而沒有過于嚴苛的管制。

3. 在創意生活圈,決策者、企業人士、藝術家、科學家、與社會批評家等的需求以及實際的機會並不一致。

4. 創意生活圈有能力處理未來文化、科學與技術等變化方面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

5. 創意生活圈讓非正式的與隨性的溝通,不論是內部或是外部,都可以輕易地發生;提供多樣性與變異性發展的環境。

6. 創意生活圈是跨學科互動以及發揮動態綜效的環境,尤其是結合科學語意術的發展。

7. 創意生活圈具有結構的不穩定性。
有時候確實需要在束縛的脈絡裏製造結構的不穩定,環境運作本身需要創造「既成事實」與「理想狀態」的不平衡。

藉由上述基底要件與創意氛圍的打造,Landry認為,創意城市的都市創意發展迴圈(the cycle of urban creativity)將獲得生生不息的延續。都市創意發展迴圈是由下列五個階段所構成(Landry 2000, p. 224-225):

1. 幫助人們建立觀念與計畫;

2. 將觀念轉化為實體;

3. 為觀念與計畫建立網路、增加流通與進行行銷;

4. 建立促進機制,如便宜的出租空間、育成單位、或展覽與展示機會等。

5. 在城市中推廣成果,建立市場與客群,以及進行討論形成新的觀念。
創意城市指標

Landry在《創意城市》(The Creative City)提出創意城市的測量指標,其中相當值得介紹的是:都會的活力和生命力(Landry 2000, p. 242-246)。活力是一座城市天然的力量和能源,需要加以集中以形成生命力。創意是活力的催化劑,活力是創意過程的重心。運用革新為城市帶來的長期效益,這樣的作法是合乎永續的與充滿生命力的。

活力包括活動程度──事物的進行;使用程度──參與;互動、溝通、交流與交易程度;再現程度──如何活動、使用和互動在內部是如何被規劃以及在外部是如何被討論。生命力指的是長期的自足、永續性、適應能力和自我再生。有必要先增強活力,以便形成生命力。透過創意過程去加以開發城市的活力與生命力,對Landry而言必須兼顧到四個面向:經濟的、社會的、環境的、與文化的。

經濟活力的測量內容包括人群集中地區的就業、收入與生活水準等的狀況、每年觀光客和訪客人數、零售業的表現、財?和地價。社會活力的測量內容是社會互動與活動的程度以及社會關係的性質。一個有社會活力與生命力的城市具備下列特色:剝削的程度低、強大的社會凝聚力、不同社會階層間良好的溝通和流動、市民的優越感和社區的精神、對不同生活風格的容忍、和諧的種族關係、以及充滿生氣的市民社會。環境的生命力和活力分成二個不同的層面。第一是生態永續性的變項包括空氣和噪音污染、廢棄物利用和處理、交通阻塞和綠色空間。第二是城市設計方面,包括易讀性、地方感、建築特色、城市不同部份在設計上的連結、街燈的質感、以及都會環境的安全、友善與心理親近的程度。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則是與城市和其居民的維護、尊重和慶祝有關。它包括身份認同、記憶、傳統、社區慶典、以及能夠表現城市秀異特色的?品、人工物與象徵等的生產、分配和消費。創意城市的活力與生命力,可以根據九項判准來進行評估:關鍵大眾(critical mass)、多樣性(diversity)、接觸管道(accessibility)、安全和保障(safety and security)、身份認同與秀異(identity and distinctiveness)、革新(innovativeness)、連盟和綜效(linkage and synergy)、競爭力(competitiveness)和組織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city)。這些判准需要透過下面四個面向來檢視──經濟的、社會的、環境的以及文化的。關鍵大眾指的是人數的適當門檻,其形成讓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產生增強效果與群聚效應。保障指的是持續性、穩定、舒適和缺乏威脅。接觸管道指的則是便利性和機會。

二、創意人才在這一節中,我們將透過美國學者Richard Florida對美國創意階級的研究,去呈現創意工作者的特色。Florida在《創意階級之興起》一書中,整理出來美國創意經濟發展特色與趨勢,幫助我們認識到創意經濟不可忽視的發展力量。同時,Florida也在書中詳細探討有利於創意經濟專業人士成長的社會條件,並建構出一套可以衡量創意發展狀態的指標,是一本相當值得介紹的書。美國創意經濟發展趨勢Florida首先在書中說明美國創意經濟的發展(Florida 2002, ch.3)。

研究與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的費用可以說是對創意有系統的投資。該項投資金額自從1950年代以來在美國持續地成長。R&D投資在1953年時為50億美元左右,到2000年時則是超過2,500億美元。控制幣值波動後,R&D的投資金額在此一時期內有百分之八百以上的成長。研究成果在過去一個世紀同樣地持續成長,在1950年代之後更是加速成長。美國每年所核發的專利權數目從1900年到1950年有將近兩倍的成長,從25,000成件長為43,000件。之後更有三倍以上的成長,到1999年時倍增為150,000件,百分之二百五十的成長。Florida根據學者John Howkins的估計,指出1999年全球創意經濟的營收是2.24兆美元,而美國是全球創意經濟的龍頭,其營收是96千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42.8%。科學家與工程師這類技術創意工作者也有明顯的成長。其數目從1900年的42,000人到1950年的625,000,再到1999年的五百萬人。20世紀中葉以後至今已有八倍的成長。以人口比例更可以看出科技創意工作者的成長幅度。在1900年,每10萬美國人中只有55位科學家與工程師。1950年則是400名,1980年時超過1,000名。到了1999年時每10萬美國人就有超過1,800名科學家與工程師。藝術與文化創意工作者在過去一世紀也有戲劇性地成長,特別是1950年之後。專職的藝術家、作家與表演家總數在1900年時是20000人左右,在1950年時是525000人,到了1999年則是2.5百萬人,與1950年相比呈現375%的成長。在1900年,每10萬美國人中有近250名這類創意工作者,1950年時則是增加到350名。1980年時的數字是超過500名,而1999年則是達到900名。

創意階級之興起Florida將這些創意工作人力界定為創意階級(Florida 2002, ch.4)。創意階級是以創意增加經濟價值的一群人。創意階級是以經濟功能所界定出來的群體,涵蓋為數眾多的知識工作者、象徵分析者、專業與科技工作者。Florida將創意階級區分成兩大部分:創意核心群(creative core)以及創意專業群(creative professionals)。二者的差別在於前者的工作本身就是完全與創意有關,而後者的工作主要是創意的支援或支援性質。

創意核心群的職業項目:電腦與數學職業建築與工程設計職業生命、物理與社會科學職業教育、訓練與圖書職業藝術、設計、娛樂、運動與媒體職業創意專業群的職業項目:管理職業企業與金融操作職業法律職業醫療照顧治療與技術職業高階零售與零售管理職業社會上其他階級包括工人階級、服務階級、農漁牧階級等。根據Florida的計算,創意階級現今在美國共有3千8百30萬人左右,大概占整體美國勞動力的30%左右。在1900年約有3百萬創意工作者,相比之下如今的成長已超過十倍。在20世紀初,創意階級僅占10%的勞動力,之後停滯不前直到1950年代開始緩慢成長。在1970年代與1980年代達到將近20%。在這之後,此一新階級爆炸性的增加,從1991年2千萬不到的創意工作人口與占25%的勞動力,成長到1999年30%的規模。超級創意核心群共有千5百萬人,占12%的勞動力人口。創意核心群包括在科學與工程設計、電腦與數學、教育、藝術、設計、娛樂等領域工作的人,他們是直接從事與創意有關的活動。在過去一個世紀,此一部份的工作人口從1900年不到1百萬,1950年的2.5百萬,到1991年的1千萬。其占勞動力的比例在1900年是2.5%,1960是5%,1980年是8%,1990年是9%,到1999年則是12%。傳統工人階級在現今共有3千百萬工作者,占美國4分之1的勞動力人口。工人階級是由在生產操作、交通與運輸、修護、建造等職業工作的人所組成。工人階級的比例在1920年達到高峰,占美國整體勞動力的40%,在1950年之後開始縮減,1970年占36%,在過去一、二十年,其下降的趨勢更為明顯。服務階級共有5千5百20萬人,占43%的勞動力,是美國最大的勞動人口。它包括在低所得、低自主服務職業工作的人如醫療照顧、食物配置、私人看護、文書工作以及其他低品質的辦公室工作等。相對於工人階級的縮減,過去一世紀則是服務階級的驚人成長。在1900年有5百萬的服務階級勞動人口,現今則是出現十倍以上的成長。

創意社會結構與創意指標Florida指出,美國創意經濟之所以興盛,是因為其有強大的制度結構作為支撐。Florida稱之為「創意社會結構」(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reativity),該結構是由三部分所組成:第一是適合科技創意與企業的新體系(例如熱衷於創意產業投資的金融體系、高科技的開發公司、持續成長的研究費用等);第二是創新以及更為有效的貨品與服務生產模型(例如讓員工能夠發揮創意的工作環境、彈性的生產方式等);以及第三是有利於創意的社會、文化與地理氛圍(例如吸引創意人才的生活風格或是鼓勵前衛藝術的文化制度等)(Florida 2002, p. 48)。

在這樣的觀點下,Florida更進一步歸納出對創意經濟而言相當重要的所謂「經濟發展的3T」(the 3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科技(technology)、人才(talent)與容忍(tolerance)。創意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是創意人才群聚與高科技產業集中,同時也是一個表現容忍的地方。一地方想要吸引創意人、帶動創新、以及刺激經濟成長,這三者因素都不可或缺。

在《創意階級之興起》一書中,Florida從「經濟發展的3T」想法中建構出一套創意指標。其所提出的創意指標是由下列四部分所組成:1. 創意階級所占的勞動力比例。2. 創新,稱之為創新指標(innovation index),以每人的專利權數目來測量。3. 高科技產業,稱之為高科技指標(high-tech index),包含兩部分,一地區高科技產業出產量占全國高科技產業出產量的比例,以及一地區高科技占全區經濟出產量的比例與全國比例作比較。4. 多樣性,以同性戀人數指標(gay index)做測量,指的是一地區同性戀占人口比例除以該地區占全美人口比例,所得數值大於1表示該地區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高。Florida在其研究中發現,對同性戀接受程度高的地區,往往也是高科技產業發達的地區。

Florida與相關研究人員所共同提出的其他相關指標還包括:1. 波西米亞人數指標(bohemian index):指的是藝術創意人口數;人力指針(talent index):指的是一地區具有學士學位以上的人口數2. 外國人數指標(melting pot index):指的是一地區外國人口比例;3. 多元組成指標(composite diversity index):同性戀人數指標、波米亞人數指標、與外國人數指標三者所共同組成的指標。Florida建構這些指標的用意在於利用資料去呈現出來一地區是否具備良好的環境氛圍,適合創意階級的成長。Florida在書中根據這些創意指標,對美國各大城市創意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評比。然而,Florida的創意指標很容易被曲解,例如同性戀人數指標會被誤解成高科技人才比一般人更具有同性戀傾向。

其實,追根究底,Florida的「經濟發展的3T」觀點突顯出關鍵的發展要素:一個地方必須建造出舒適的生活風格環境(lifestyle amenities),讓創意工作者選擇親近這個地方,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


2003/9/23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劉維公個人官網:
http://www.scu.edu.tw/society/faculty/liou.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