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前聽說了這期的遠見雜誌,在悼念台灣商業巨人王永慶之死以外,用了一個專題,談台灣的高等教育與就業市場,非常有意思。
首先要說的是,在4、5年級每天大嘆下一代是草莓族、水蜜桃族時,注意,這樣的高教成績、就業困境,可不是草莓族門弄出來的,4、5年級之在體制上沒想清楚,亂開放、亂規劃,甚至粉飾太平,這點上一代好像很少提及自己的錯誤,但是對6-8年級的草莓,好像非常不耐。

其次我們要來看看一些遠見上的圖表,這些資料都是從與見裡面摘取出來的。頁碼從340開始。

首先,圖一。台灣在2005年入學率為66%,比英國、日本高,但次於韓國,韓國已經瘋狂到100%,有考就上,為全世界高教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在創意產業假象下,韓國其實有很嚴重的經濟差距問題,這次經濟風暴,台灣還沒倒,韓國倒先倒了。

圖二,談的是台灣教育經費。首先在表1-1上,台灣最窮的家庭、跟最有錢的家庭用在教育經費差距如此之大:未滿8千元VS 8萬元,差距在10倍以上。但是我們的高等教育可不是收稅,有按等級收,學費是一樣的,所以大學畢業即欠款的,小弟也認識一些。與其說出社會迎接新人生,不如說當卡奴。這些卡奴,可沒有刷名牌、低調奢華,它們的錢花在高等教育身上。
在表2是師資能力。大學大概區分幾種等級的師資,教授級,課少自由時間多,學術上兵;副教授次之,助理教授比較慘,課多、同樣要做研究、發表論文等等升等機會,一定時間升不上去,那就...;另外非學校正式體系者,比如講師,它們大概碩士學歷以上即可教授,只做數學分的教學,為此表助理教授以下的比例。這張表在說:台灣的私利大學在聘用講師比例,遠高於公立大學,公立大學是位置穩定、經驗老到的教授下來帶學生的。
台灣雖然貌似資本主義社會,但其實很多地方是走共產路線的,高等教育是一個,另外諸如國營企業等。
表3是說:台灣目前哪些類型大學有就業困難:看來這幾年科技代工風設立的科技大學,已經嚐到苦果。但是這些學生尚未找到工作的比例,算很高。台灣勞委會發佈的失業率,最了不起5%,絕不到10%(10%以上的話,應該會有政務官要掉腦袋,所以,不是灑錢,就是要灌水,比如很多職業是不算就業人口的)。


圖三,也代表著台灣這10年教育改革的成果,除了廣設大學以外,還有就是跟風的教育風格:注意科技類型學系畢業生非常多,一年超過3萬人,總計將近50%,但是表2-3也非常好,人文、社會學科相較之下低,但可惜沒有統計,另外54%的學生,那些人文、社會學類的,它們出路如何?過去台灣科技業好的時候,46%的科技學生好歹還有碗飯吃。
以及,旁邊那張英美文等學生的表,小弟看出兩個現象:第一個,台灣非常不重視人文學科,這是過去歷史、跟風結果,同時,台灣其實翻譯書很少,也很少有好的翻譯書(哈利波特一定有拉),但是在日本、大陸,有國家級的翻譯局,高等教育是計畫性的翻譯歐美的各式著作,從硬書(理論、專業書)到軟性的很多、教材也很多,但台灣很少;第二,注意那排名5裡面的科系,好幾個是文化產業相關....

遠見這次還有一些文字報導,有興趣大家可一起去看看。
高教問題,盤根錯節,問題一堆;他原本是一個國家基礎國力來源,在台灣卻成為國力的累贅。問題很多,小弟也特別在本版開了專題,就是要關心這個。
問題在哪?小弟觀察是:
1.與社會脫節。學術是跟商業社會不同沒錯,以保持研究上的純粹性,但相反的,缺乏良好監督,也可能成為偷懶、舞弊,尤其當高教全由國家經費買單時。
2.跟風、單一價值觀。科技業現在面臨夕陽,科技學生也開始倒楣,但孰令之?學生無罪,它們只是學習,開這麼多科系,毫無檢討國家政策、教育方針,多元化發展人力與職業,不會是學生,或單一教師的問題。台灣教育的單一化,也象徵產業的單一化,雞蛋,全都在一個籃子。
3.資源分佈不均與共產式分配。就資源板塊分佈上,台灣特殊科系的資源過多,相對的其他科系就極少,比如先前的科技科系,現在仍有充沛經費的醫學科系,但是相對一如上面圖表,人文、社會學科苦哈哈,尤其讀藝術,等於自殺(當然除非你進的了兩廳院),為何會有此資源分配情形?背後是何種高教的政治經濟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