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先要先提的是,第一篇作者就是『好創意好管理』的鄭秋霜。
談到愛丁堡,大概觀眾們精神開始一亮。我倒沒啥好亮的,關鍵在於,台灣不可能有這種藝術節,想湊熱鬧,不只花10英鎊,還要花數萬元機票錢去英國。
台灣就消費與文化特徵看,至少短期內不可能有愛丁保藝術節,縱使有場地,也會看起來差很多,關鍵不在於硬體,在軟體與觀眾,台灣的活動看起來都類似那種一日,吃喝的節慶而已。
這就要回到台灣人怎麼在過生活上,台灣的休閒娛樂,是相當要熱鬧,話題,搶著看色戒跟哈力波特的,自然,花在其他休閒對象身上會很少,大多不參加。
前兩天出現的藝文消費減少,關鍵是人數減少,不只是消費因經濟而衰退,拜託,李安色戒賣了1億,看看『倒數第二個男朋友』票房多好,哪有消費緊縮?

愛丁堡案例,當然會有些文化人出來講東講西,說英國有多好。但是台灣是很難直接搬移的,不是人笨,台灣人聰明的很。
是,台灣沒有這種文化習慣,要培養,要花很多時間,可能還會失敗。最近李永萍也在搞了個啤酒節,換篇我PO,跟這種愛丁堡的開放,全民參與就差很多。

========

愛丁堡藝穗節 城市與創意雙嬴
 
【經濟日報╱文/鄭秋霜】 2007.11.17 03:04 am 
 
 
  
圖/小丑默劇團
 


位在英國北方蘇格蘭地區的愛丁堡,是舉世聞名的藝術節之都,全年大約有20個藝術節輪番上演,每年為愛丁堡帶進超過新台幣百億元的經濟效益,使得愛丁堡這個二次世界大戰後,被選為肩負以文化整合歐洲使命的城市,如今已成為全球的藝術重鎮,不只為文化創意產業帶來難以漠視的成果,也成了全球表演團體最佳曝光的國際平台。

日前來台、甫卸任的愛丁堡藝穗節前執行長保羅‧古晉(Paul Gudgin)指出,愛丁堡市議會及蘇格蘭政府曾做過一個正式研究,發現2004/2005年愛丁堡所有藝術節,共為愛丁堡帶來1.7億英鎊的經濟效益,而為整個蘇格蘭地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高達1億8,400萬英鎊,創造了約3,200個全職工作。

據指出,愛丁堡地區一年舉辦的所有藝術節估計約20個,光是8月就有近十個,包括愛丁堡藝穗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等,其中最易被外界混為一談,就是愛丁堡國際藝術節(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及愛丁堡藝穗節(The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


10英鎊門檻 創造7500萬英鎊經濟效益


明天事務所劇團藝術總監李立亨指出,愛丁堡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被選為藝術節舉辦的城市,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應運而生。但當時有八個民間團體,卻未被排入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中,他們便在外圍演出,並被媒體形容為藝術節邊緣(fringe)的精彩演出,後來他們便決定以Fringe為名,成為今日的愛丁堡藝穗節。

古晉指出,愛丁堡藝穗節已有60年歷史,一開始沒有籌備委員會,1948年起以「Fringe」命名,直到1955年才成立統一票務中心,而到了1958年則成立藝穗節協會,目前是全球最大藝術節之一,去年在愛丁堡區域250個場地上演約2,000場秀,售出超過150萬張票,每年估計為愛丁堡帶來超過7,500萬英鎊經濟效益。

直到現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與愛丁堡藝穗節都在每年8月登場。李立亨說,兩者最大不同在於,前者的表演者通常必須受到邀請,但後者是一個「開放式」的藝術節,任何人都可來此表演,沒有正式邀請、限制、也沒有篩選過程。

想到藝穗節表演,必須先到藝穗節的官方網站,付10英鎊左右會費,就能得到藝穗節所有訊息。接著,必須自己找到表演場地,每年藝穗節期間,愛丁堡很多場所都會改為表演場地,網站上提供名單,可供參考挑選。第三是讓你的表演進入藝穗節的節目中,最後則是自己做行銷,以便你的表演節目能為人所知、所見。


匯聚全球藝術表演能量 處處是舞台


我國已有一些表演團體曾到愛丁堡藝穗節演出。小丑默劇團團長黃浩洸表示,小丑默劇團今年在完全沒有政府贊助、全憑自費前進愛丁堡藝穗節,雖然花費很貴,且必須練就15分鐘就要裝好表演台、收台的功力,但一切都是為了「表演」,很值得;也曾前進藝穗節的劇場工作者林欣怡說,藝穗節因為很大,有很多充滿熱情、但被淹沒的人,必須很努力,才能在人群中被看到。

古晉也表示,愛丁堡藝穗節開放、沒有限制、民間主導的方式,全由表演者及藝術家發動,在藝穗節期間愛丁堡表演場地、住宿都一位難求,有些來此表演的藝術團體是虧錢做戲,「志在參與」的精神造就了愛丁堡藝穗節的影響力,很多演藝名人甚至都在藝穗節得到第一次的演出機會。

藝穗節更是一個提升國際能見度最佳場地。古晉指出,藝穗節協會本身不提供任何獎項,但會協助很多公司或團體提供各式表揚表演或音樂的獎項,韓國已積極善用此場地,宣揚韓國藝文表演。

分析愛丁堡藝穗節成功的因素,古晉認為,愛丁堡本身的城市魅力,不容忽視,因為愛丁堡是座迷人的小城,使得8月藝術節「旺季」期間,走在城市的任何角落,絕對不可能錯過藝術節的訊息,因為街上到處是表演者,發送表演傳單,這在全世界很多舉辦藝術節的城市中是很罕見的。

其次是愛丁堡市中心有許多表演場地,隨著藝穗節的發展,很多場地經理人愈來愈懂得把任何空間變成表演場地,且讓表演場地成為吸引人的地方,像是兒童樂園、車子、巴士、甚至電梯、公廁,都可舉辦表演。

「當然所有藝術節成功的主因,莫過於有投入的人及一些主要團體。」古晉說,每年來到愛丁堡的表演者約有1.7萬人,吸引上千個各國記者,而本地觀眾願意參與,更成為藝術節的最大支持,藝穗節30%的觀眾是愛丁堡居民,他們買了超過五成的票,這些都是促成此藝術節成功的原因。

【2007/11/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這個新聞,我倒覺得無理頭的。

韓國有文化部,做後端的外出協助,台灣團體出國,全部DIY樂趣多,所以比較基礎就差很多,結果一樣,那才值得徹底研究。
台灣團體不只消費是內銷,連生產面都是內銷心態。這篇最後一段突顯出來。

=============

藝言堂》台灣劇團 應以世界為座標
 
【經濟日報╱文/李立亨】 2007.11.17 03:04 am 
 
 

圖/李立亨提供
 
任何一個重要的國際藝術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以被置放在世界舞台的座標上來定位,而非僅僅跟自己國家的藝術節來相比。任何一個國際表演團體之所以可以走上國際,一定是因為它在世界同行當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非僅只是自己國家同行當中較為活躍的一員而已。

台灣還沒有真正的「國際藝術節」,卻有幾個名副其實的國際團隊。它們是:長年在國際藝術節出現的「雲門舞集」,強調京劇和現代劇場結合的「當代傳奇劇場」,結合擊鼓、武術和靜坐質地的「優人神鼓」,融合南管樂和舞的「漢唐樂府」等團隊。

然而,在這些創團超過20年的團隊外,我們卻再也提不出什麼新名字。相較於台灣團隊的資深身分,鄰近我們的韓國,卻早已有意識的將年輕表演團體往國際上推。過去五年,每年總能吸引超過1,000名國際媒體前往採訪、規模已屬世界最大的「愛丁堡藝穗節」,是他們走向世界的主要行銷平台。

曾經二度來台的「亂打秀」,先在愛丁堡藝穗節獲得好評,接著受到許多國家的邀約。現在,許多到首爾的觀光客,都會把造訪「亂打秀」專屬劇場看戲,當作旅遊行程的一部分。去年,韓國表演團隊在藝穗節演出「功夫秀」。想當然耳,去首爾的觀光客現在又多了一個選擇。

除了這兩個成功的商業劇場外,韓國「文化與觀光部」更在今年砸下重金,安排了12個韓國劇團跟舞團,前進愛丁堡藝穗節,隨行的還有八家平面和三家電子媒體。藝穗節結束前夕,捷報持續傳來,「韓國隊」已經受到超過20個國際劇院或藝術節的邀請。

官方補助,固然壯大了韓國劇場走向世界的聲勢。成功的關鍵,卻是韓國劇場工作者前進國際舞台的準備跟決心。事實上,韓國各大劇團,早就在演出當中搭配英文字幕。大多數表演者,都是科班出身。同時,不管是韓國自己培養或曾在海外學習過的創作者,幾乎都深諳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創作手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國際行銷幾乎都委由韓國經紀公司處理。這些成員大多只有三到五人的公司,隨著韓國表演團體持續在愛丁堡曝光,而有了更多跟國際接軌的操練機會。

這幾年,不少韓國表演團體已經從表演的形式與內容,以及行銷和包裝手法上面,在在都以世界同行為對手來思考對策。他們因為要走上愛丁堡藝穗節,刻意要求自己從表演品質到劇團體質,都得轉化成名副其實的「世界的韓國劇場」。

作為一個以表演團體為中心的國際藝術節,愛丁堡藝穗節並未設下任何加入門檻,只要你繳交10英鎊(約台幣680元)成為「愛丁堡藝穗節協會」會員,就可以開始進行場地租借與行銷推廣的準備。

任何劇團都可以前進愛丁堡,台灣團隊也不例外。但是,事實的真相是,多數台灣團隊創作品質跟經營思路,都還處於「台灣的台灣劇團」階段。看到韓國劇團目前的成績,相信身為文化創意產業一環的台灣表演團隊,應該開始亟思從心態跟作法上,朝著以世界為座標的方向前進,來定位跟要求自己。(作者是明天事務所劇團藝術總監,culture.pb@msa.hinet.net)

【2007/11/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