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也看了一下今年也在公視播出的「國家的遠見」,這個系列是在上次城市的遠見之後,針對國家為單位探討的,並且具有主題性,先前我們也介紹過當時首播時的「文化創意產業」系列,當時介紹的是英國、韓國兩個國家。
不過似乎英國、韓國,都有一點發展遲緩現象。雖然當初喊的很大聲。

 

回到主題。這次談的是觀光。挑選的是兩個案例:第一個是西班牙的畢爾包,第二的是巴西的庫里齊巴。


主要具有觀光性或台灣可直接討論的案例,應該是西班牙的畢爾包。
畢爾包跟德國的魯爾有一點類似,當初,他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都市,重工業都市。但是1980年以後,工業外移,畢爾包開始變成一個醜、重度污染的都市。但是後來,在畢爾包地方政府,包括一直到中央政府的堅持與努力,畢爾包進行一系列的都市更新計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根漢美術館。
在片子開始,談了觀光,並且認為台灣的觀光是只有獨立景點,沒有深入的文化觀光;並且從這個角度切入這次的國家遠見主題。有趣的是,台灣有所謂觀光報告,但其實並沒有文化觀光專案調查,或是說,台灣的觀光還在粗略、粗步的理解,雖然很多文化評論者都愛說文化觀光,但事實上論理是很薄弱的,沒有理論基礎。但是,歐洲有做過專案研究,我記得德國也有。所以在本片開始時,明確告訴你就業人口有2.5億人、對GDP貢獻提升到3.8%、20%的觀光客觀光目的是為了文化。


對這個影片,小弟想談的點有幾點。
第一個是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當初畢爾包在都市規劃時,就想要以關鍵性的案例去帶動周邊發展,所以聽說1988年紐約古根漢的美術館想要設置分館,於是花了1億多歐元爭取這個美術館。但是當地巴斯克分離組織、地主等非常反對,蓋了5年,就是抗爭5年。但今天,這卻是觀光的火車頭。不過,在介紹到最後,影片自己都發現,在地區民其實很少進入古根漢,這對市民的文化參與其實幫助不大。

第二個是片子最後,訪談了兩個專家:台大城鄉所的夏鑄九教授與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的丁致成。
看到畢爾包古根和美術館的案例,丁執行長說,古根漢其實跟當地還是有脫節。尤其他在提到,歐洲欣賞藝術的習慣,但是台灣未必,如果直接複製這個案例,則不一定會有成果。夏教授說,台灣有鶯歌陶瓷博物館,但是由於並未融入「北台」區域,交通也不便,所以發揮不出效益。

這兩位專家都抓到了關鍵問題:案例複製、動線規劃。
台灣也引進卡列拉斯,先前也想在台中設置古根漢美術分館,但畢爾包的經驗,包括丁執行長提到的問題,的確值得深思。

第三個雖然有點跟觀光無關。但是在巴西的庫里齊巴,規劃的大眾運輸系統不是捷運,而是公車:廣大、便利的公車網路,等車不用1分鐘。因為,捷運耗能也很大,包括後續維修等的成本也很高,不如公車,便利的公車體系。這點我聽過台大大學的張學孔教授提過,他說,最好的大眾運輸,是公車網,因為捷運要蓋、要維修,其實尚未開通,就已經消耗非常多的能量,相對的,公車耗能並不如捷運體系多,所以他認為公車比捷運好。
張學孔教授網頁:
http://ce11012.ce.ntu.edu.tw/



最後,丁執行長說道,台灣很多公有地利用太低度,所以都市更新應該以其為主要目的。片子中拍了:圓環與華山。不過華山委外後,有經營壓力應該不會太低度的利用。但是,台灣過去發展文化政策、文創產業,很愛搞園區,硬體建築、辦活動。似乎好像風評不好,也沒看到文化建設之後,建設出一個指標性的都市地景(101應該不算地景,只算一個建築物)。
則,看到魯爾、畢爾包、庫里齊巴,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想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ndustry 的頭像
    ccindustry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