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研發中心 (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1/25被老師抓去早點名,也看了劉老師最新的這一篇「非營利藝文組織與當代文化經濟(cultural economy)」文章,嚴格說來在一個與學學朋友們一起講演的場合,似乎探討第三部門與文化創意產業的主題,有一點點硬。不過我倒是滿滿意的,劉老師身兼中華民國藝術環境改造協會理事長,從學者與第三部門從業者角度,分析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十分重要。

國內嚴格說在非營利組織對CCI的探討上太少,NGO也大多屬於慈善或文教型的,對CCI而言並未發揮整體能量。官方有設立一些NGO,在各個主管單位下也都有,我們也曾介紹過(請去政策牛肉內找)。
影子曾經疑問,我們對第三部門的定義似乎過於負面表列。不過一個學術構成時,好像社會學當初也是這樣。我覺得論述策略上還OK,關鍵是,比對一些發展CCI有成的國家,NGO這方面是否足夠,該如何發揮?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2006/10/1潘罡於中時報導的「文化創意產業 台灣空轉 大陸火紅」一文,也有提到台灣在官方推動文創方面,由於事權分立,造成多頭馬車空轉的現象。現行的國發計畫,就是將一個文化創意的產業計畫,由事權與主管機關,分別將計畫內容與經費,分列給不同部會─文建會、新聞局…等。
猛然想起,事實上在去年底今年初(很快就要成為去年初),由劉維公主持的藝術文化改造委員會主辦,聯合了立法委員李永萍等人,舉辦了一次「民間文化會議」,以民間的角度,針對目前仍在進行的組織改造、文創產業等部份,進行會談。
以下,我想就手上的資料,開始探討「文化觀光部」在官方設計上的意圖。並且,初步我想將整個報告的組織架構扼要統整成下面的部分,然後請各位在進入連結「文化及觀光部組織調整規劃案」PDF裡面閱讀全文。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從台北大學所舉辦的研討會看來,其實台灣已經對文化創意產業官方定義。至於定義是什麼?在此透過表單方式扼要呈現,除13項產業外,還將其細部的行業分類列出,讓觀眾可以理解台灣官方如何看待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po建成圓環時候,忘記分享一篇論文。這是由北科大建築與都市研究所的碩士 楊嵐鈞 撰寫的《夜市》文化地景之地域性研究。在央圖網站可下載全文來看。
zen大提到夜市或攤販研究很少,順道就po這篇上來。

我把央圖的簡介與摘要po上來,大致上就能理解作者的文章結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先發喪。
布希亞昨日辭世,享年77。
過去在學校,也試圖想讀布希亞,不過感覺哲學與政治經濟學底子不夠厚,更玩不起來。於是在文化研究一片倒下,小弟還是決定跟他告別,不想搞一個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的看法。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轉貼自本版的好友連結--孫老師的「鬆綁想像的」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sabinasun/archives/2634877.html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參加這場學術大拜拜的感想
改天有空我再PO文和大家分享
包括我們的好友--孫老師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去經建會網站http://www.cepd.gov.tw/index.jsp
發現一份報告台灣經濟結構的轉型與願景之研究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先前,與滾石段董事長有一面之緣,感到一位地位高卻熱情洋溢的人物。現場,他一再強調一個概念,在推動文化創時候,不能只推創作者,事實上關鍵在於所謂『經紀人』的觀念。我個人十分認同,我的觀點是,過去國內政策與經營方向是,補助創作者,因此形成了品味之戰與補助爭議﹔但是現在,若將焦點轉向經紀人的角度,則是活化產業面,讓創作者透過完整的制度能接觸消費端,不再只單純訴說個人創作理念,當出資者與消費者聽無時,又彼此因不理解而不諒解。

經紀人在媒體出身的人士不是新聞,但是在藝術方面仍是草創階段,前兩年陳其南辦過研討會,提出『策展人』的觀念,段董意思是,經紀人制度等,在歐美,諸如藝術管理的學系十分熱門。因此,回憶起來,我也曾蒐集過,台灣目前關於藝術管理方向的學校與學系,現在,剛好想起,趁此機會將它彙整一下,讓我們看看,在台灣文創產業冷清的條件,有人提出藝術管理,而台灣早就有藝術管理所,則,問題在哪?

請點選以下圖示進入: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11/25被老師抓去早點名,也看了劉老師最新的這一篇「非營利藝文組織與當代文化經濟(cultural economy)」文章,嚴格說來在一個與學學朋友們一起講演的場合,似乎探討第三部門與文化創意產業的主題,有一點點硬。不過我倒是滿滿意的,劉老師身兼中華民國藝術環境改造協會理事長,從學者與第三部門從業者角度,分析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十分重要。

國內嚴格說在非營利組織對CCI的探討上太少,NGO也大多屬於慈善或文教型的,對CCI而言並未發揮整體能量。官方有設立一些NGO,在各個主管單位下也都有,我們也曾介紹過(請去政策牛肉內找)。
影子曾經疑問,我們對第三部門的定義似乎過於負面表列。不過一個學術構成時,好像社會學當初也是這樣。我覺得論述策略上還OK,關鍵是,比對一些發展CCI有成的國家,NGO這方面是否足夠,該如何發揮?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5上午專程跑了一趟東海大學,去聽「2006年社會學年會」,這場社會學界一年一度的大拜拜,我比較有興趣的是上午討論「文化與產業」的這一場,主要是關注在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記錄研究所助理教授蔡慶同的這篇大作《全球化與文化產業:一個研究架構的反省與重建》。 

企圖心龐大的論文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我們習慣的看法,喜歡把文化看成是在地的,諸如尋找台灣本地文化的產品,特色風格,事實上,有在地的,相對就會有跨越一地的互動產生,剛剛參加一個會議,探討了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WTO下在文化的部分。一個感覺,文化即戰場,我想這一點無論是在國內或國際之間都是成立的,在國內,不同的文化團體、強弱大小會互相競爭無論資源與觀眾吸引力,放到國際,其競爭籌碼更大,諸如好萊塢VS各地的電影製片,力量更為懸殊。
2005年10月20日,聯合國通過《保護與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前身為2001年通過的教科文組織的《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UNESCO 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針對世界不同地區與文化的多樣性進行保護,但內容嚴格說來大約是一宣示性的文件,背後強制力並不強。在2005年通過之後,已經有30個國家申請加入,並通過18個,目前,尤其如南韓、加拿大、歐盟等地,本身具有文化文自主性與產品,卻又與美國強勢文化產業楚競爭關係者,十分支持。
然美國,雖然早期積極投入本公約的草擬工作,由於認為本公約對其本地影視產業影響甚鉅,於是轉而以公約內容瑕疵、UNESCO對意見表達自由不足的理由反對,故不參與該公約的締約與約束,現在,僅美國與以色列表示反對公約草案,其他國家全部贊成。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上搜尋到的一篇文章

上一任管理台北 華山藝文特區的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篇文章,原是在劉維公老師的新書中有介紹到〈台灣消費社會形成的初步思考〉,我覺得陳光興教授再討論台灣的消費社會的時,循著歷史條件的脈絡來看,從各各時期資本累積的角度,分析台灣消費社會的發展特色,由台灣的社會體質出發,挺有獨特的角度耶。

看過之後的想法是,台灣在許多層面就如劉維公老師書裡頭說的『急速擠壓的發展狀態,是台灣社會的一大特色』,陳光興教授的這一篇文章也多少反映了這樣的論點,資本快速的累積,生活需求快速變化,許多外來的意義符號迅速在我們的都市中累積,造成了多元和有些後現代的現象,陳光興教授是從歷史的資料角度來看的。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上孫瑞穗老師的網站,看到先前他貼過一篇劉維公老師的文章
似乎就是談空間的,也是對先前"創意都市"的簡介,大家想討論都市空間
倒是一個不錯的前導文章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在網路上看到訊息,預計11月25日、26日在東海大學舉行
其中有幾篇文章看起來和文化創意產業有關

特別是11月25日上午的「文化與產業」那一場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天下文化曼谷的報導,正好想起我手上的'創意地理學'的一份文件
順勢它PO上來.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般我們分析產業發展的資料,除了從目前從事產業工作者的數目,營業數字以外,比較細膩的,還會去比較其內外銷的數目。原因在於,在產業的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就是交換,國內的交換,其貨幣出不了地域界線,如果像美國或日本,消費能力很高的國家來說,內需市場往往就可以支撐其生產,像日本雖然語言限於,無法像台灣可以攻佔東南亞,但其由於內需市場夠大,於是也可使音樂市場蓬勃,甚至轉而外銷﹔但是,像台灣,缺乏物產、加上人口少,消費力未必如大國強,因此更需要仰賴外銷來維繫競爭力。像台灣過去幾個產業,往往都是依靠外銷、轉口、出口創造經濟奇蹟的:加工出口業、製造業、乃至於科技代工業。
文化創意產業,很多人說它是要自身文化特色的產業,事實上,它也是非常需要交流,透過出口利潤支撐的產業,原因在於,創意並非實物,能夠收取附加價值,往往在於設計力、美力的產生,而在設計導向上,光台灣一地長遠來說,也是無法支撐,甚至發展我們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因此,有必要了解我們目前內外銷狀況,並與世界各個發展文創業有成的國家進行對比。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02-2003年間,我隨同劉維公老師進行這個研究案的調查,開啟我對文化創意產業之認識。老實說之前我對這個產業十分不熟悉,大概祇知道個別產業狀況而已。
這個案子再國內是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因為它在方法上建構一套調查模式,同時在60多位產官學、超過15場的訪談會中,也直接、首次碰觸到台灣發展文創業的現況與問題。當然在進如訪談前的資料調查,尤其在主計資料上,遭遇到的困難也首次呈現出來,可以說這一點到今天(2006)還懸而未決。
同一時期,中央才開始推動國發計畫,並將文創產業列入成為發項目而已,現在的年報,在當時包括產業類別、調查方式等,在本研究案結案前,都還在摸索,透過跨年檢討才日益進步。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一篇剛出版的碩士論文,有什麼特別?第一個:他是針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的研究,第二個,他訪談到了目前推動文創的單位,獲得在法律面官方認可的訪談資料

以Porter鑽石模型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法規
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94/碩士/094NCKU5457052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