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討論探究 (37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看到第一段,倒嚇了一跳,文創產業發展不如預期,看在2008年的今天,比對國家計畫、民間發展,各方的態度,好像有點這個端倪。
下面是一個競賽,文創競賽,贏的人可以去英國,主要是針對創意創業家,去年三采出了些書,我想他們定位的就是在創意創業家的介紹上,則,如果你看過那一系列的書,可以發現產業特色是有針對性的,不是現在所謂13項產業通包。

英國的創意產業涵蓋範疇很廣,表演藝術、博物館、媒體、數位軟體、設計、建築等都有;不知道下面這個台灣區比賽,你參加了嗎?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兩天蘭萱與作家李欣蘋對談,談他最近出的新書,似乎是談創意與創作的。
我倒對創作沒多大興趣,在對談當中,我比較注意到是,李最近因為去北京讀博士,也被受邀到各地演講,當然講的也是創意、創作之類的題目。

現在大陸等於是先前的台灣,過去90年代在台灣報紅的創作人、文化人、藝術人、媒體人、音樂人,通通在大陸出現身影,可以說,大陸快速吸收著台灣90年的的果實,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的經濟日報,探討的是一個座談會,專門討論文化資本的座談會。

文化資本出自於法國社會學家P. Bourdieu的思想中,詳細定義自己去查書。簡單的說,我們在社會上討生活,錢(經濟資本)與人脈(社會資本)以外,還有一個無形的、從支撐著判斷力、美學鑑別力的文化資本,作為判斷彼此出身、是否是同一群體的東西。
既然是資本的概念,意思就是:他是可以累積的,甚至可以轉換,所以,有錢人參加音樂表演,不斷訓練自己的鑑賞力,就是用錢去買文化資本(當然中間還要參與、訓練、感受,不是有錢買就好)。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的小說家,跟陸續談現代大學。
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們談到大學,都不自覺肅然起敬,對教授、追求學術認為神聖的不得了,也沒想過,這個機構是怎麼來的,到了今天,他們到底在搞什麼鬼。
每個時代都有他們要拜的神,以前我們信上帝,現在科學時代,我們自然改拜科學之神。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要給老焦拍手,昨天看到馬英九的名單,氣急敗壞,我非常不滿認為:馬對林懷民開黃腔。
今天老焦就砲轟馬,批評的點小弟都滿認同的,文化人是被迫當行政人,不是什麼燒出來的,雲門不是行動藝術(林懷民也沒有倒栽蔥的照片),是表演藝術。

後面開始轟美女局長史女士,小弟觀點也差不多,因為敏感的人就知道,未來影視產業政策應該會停滯,因為主管者史局長不只對媒體應對不熟,可見的是,對產業發展業不熟,但是,大眾娛樂是被新聞局管的,小眾電影等著領新聞局補助,如果興趣不高,停滯將會開始,但是馬卻宣稱,文化創意產業是他的白皮書。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看報紙,突然看到這篇探討文創與借道中國的報導,應該事前一陣子的座談會。不過我以為借道中國是在產業合作上,原來是中國原創元素。

我比較注意到的是法藍瓷的老闆陳立恆提出的一系列觀點,他跟學學的徐麗玲算是推文創論述很熱心的大老闆了。
他說:哲學帶動文學,文學帶動藝術,藝術影響產品,產品形成文化,文化反過頭來又可以帶動哲學,不斷循環。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昨天聽到蔡詩萍談嚴長壽的新書『我所看見的未來』。
時間很短,所以提不到什麼太多書的內容(蔡先生現在也是當紅炸子雞了,也當難怪遲到)。

比較有意思的是,嚴長壽的觀點相當實務,也非常具有戰略觀點;第一個他認為觀光是國家級的戰略事務,只是來看看、玩玩而已,他必然是在製造業以後,最適合台灣發展的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論述大多從感覺開始,我想下面的飯店業者,每天晚上轉遙控器,也成為他的感想之一。

他提的幾點很有探討意義,其實我們都提過,不過繼續在提,狀況沒改變,我們有機會就碎念。

台灣電視難看不是第一天,先前,台灣也是出口電視劇的大國,我記得包青天之類的應該還有出口機會(這個恐怕作者不太高興,因為他對做燒餅歌的劉伯溫不耐),或最近花樣少年少女翻拍後,連日本都要跟著拍(野豬妹還看著Ella的錄影帶)。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下午不經意錄到了楊照訪談詹偉雄,因為這位數位時代的副總編輯,最近要出書了。
詹副主編因為是媒體人出身,所以他的書有個特色,至少跟一般分析、學術類的書不同,這種媒體人出身的書篇章之間獨立性很高,幾乎也都是透過採訪方式構成的書,當然,一般像教科書,他的貫徹性較高,前後邏輯性較強。

詹偉雄的論調其實沒有變化過,大致維繫在風格、美感之類的詞彙;尤其,詹開頭的論述,還是從科技產業、科技業報導的角度切入。這個要回溯一下,前幾年在趨勢雜誌報導上的路徑取決,先前因為科技產業火熱,有『長』字輩的邀約不斷,但是現在文創起來了,也開始要鬥科技產業,尤其詹也對訪談科技業感到厭煩(詹先生是財經記者出身),認為訪問郭台銘也也不過爾爾。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錄下了與時尚記者Eddie的對談。
我還滿喜歡聽些歐洲、世界各地的時尚新聞,小弟本身一個名牌都沒有,不過也會看看世界名牌的時尚圈的變化,以及這些地區的人們在搞些什麼。

時尚圈不是一個人呆的地方,他的生產者、他的消費者通通通都有瘋狂、燥鬱的傾向。但在瘋狂的過程中,卻產生一種過癮感,自虐之中,有種快感。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看到網友木瓜樹上來貼了這一篇,原刊載在新新聞的文章。標題、內容跟我們所關心的一致,我也忘了1101期是否有轉載,應該沒有,那就一起討論。

就新新聞這篇的文章,是有點到台灣從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口號、成為計畫的問題點,批判問題的力道,小弟Brahms6認為是夠的,但是他所提出的方案是不夠的。
其次,我想ZEN也把我看到的論述問題點出來了,是有幾個層次混淆在一起,比如,把創作者跟行銷者混為一談在批判,所以還是沒積極提出分流、合作的方案前景。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前兩天剛好聽到la vie這其內容,想去買來看看;另外一篇是買了後的三篇介紹。都可以看看。
德國人的設計給人什麼感覺?很多人都說很無趣、僵硬,因為先給德國人戴上理性的高帽子;但是現代的藝術卻很多來自於德語系國家,又十分矛盾。

因為對德國理解不深,所以我們一直認為時尚是法國、義大利的天下,這也是刻板印象。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看到中時文老師的投書,談到表演免稅,這個其實先前不少人主張過,但是都無疾而終。
該觀點大致就是先前在本版也探討過:透過對藝術消費的減稅,間接帶動藝文產業成長。廣義來說還是補助,唯補助對象不同。

小弟Brahms6不是反對藝文減稅,也不反對補助;而小弟是將這些大聲疾呼的主張當成已知項,回頭想探討:我們準備好了嗎?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日在公視上看到何洪東等人談春吶,之後在中時上他又跟非主流樂團的鄭凱同一起發表了這一篇,大談春那的的各個角度,當然,比較多是在談音樂,部分談到污名化。

春吶雖然不為媒體所友善(事實上媒體滿愛報導的),但是,春吶並不排斥商業化,但是他們也坦承遇到兩難,第一個是如何不受干擾的進行音樂交流與創作,第二個是缺乏資源,但是他們不止一次說過,不贊成全然由官方補助,臺灣不會沒有官方補助的活動節慶,包括音樂季。

不過文中還是充滿了『原創的』春吶,包括一直希望能正本清源,這我就不太同意,因為再追求所謂的『最本源』時,就是透過筆戰在分派系,文中提到差異最大的是有音樂公司也進駐一起,大概是搭便車,這點在諸如台客風波時候也出現過;不過,我對『真正的音樂』、『這才是原創』之類的觀念與用詞感到不安,很多時候創作人、創意人、文化人一直希望考察他們創作的歷史(包括找老祖宗),在尋根過程中、強調最真的過程中,不斷跟異己劃分派系,但是什麼才是『原』、『創』?始終說不清楚、其實也搞不太清楚,都是靠感覺。談戀愛可以靠感覺、創作可以,但是當落到論述層次,就會發生一些問題。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剛看到公視『有話好說』,談春吶。來賓有墾丁管理處處長、輔大心理系何東洪,以及一位春吶樂團與觀眾代表。
春吶每年這個時間剛好就是每年春吶開始,過完年,臺灣其實有兩個文化觀光的大事,一個是春吶,一個就是會打成一團的媽祖去嘉義新港,我猜,歐美的觀光者,應該最喜歡看的就是媽祖出巡這種,百分百臺灣味。

這個對談滿好的,談春那幾個角度;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經日報上突然發現這個短文,談園區。

其中主張,光創作本身是無法成為產業者,要靠多層次的合作,跟其他產業將作品轉型,有可能產稍高的附加價值。

所以在歐洲,有幾個數位藝術園區。藝術,本身一種創作,的確無法產生經濟價值,當然,因為創意本身是難以用數量的方式直接衡量,它無法稱斤論兩,但是透過數位、製成產品,如果讓商人在下游端合作,鋪通路,藝術創作還可收到一點回饋,繼續創作本身。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到漢館長投書,相當失望。這位頗具名望的博物館先進,觀看文化政策,文化是這種水準;人家一看本BLOG,還以為小弟好像很沒水準,天天罵人。

漢館長的文化政策觀念相當落後,也相當封閉,這一點上次投書他已經提出文化與創意產業分家,現在,他公開反對文化部,但是他反對的理由,相當無理頭,他說文建會是在搞文化建設的,要把台灣這批野蠻人提昇水準,這是非常蔑視臺灣本地文化的一種觀念、十分菁英,而且失望的是,漢館長也經營過博物館,卻絲毫沒有關於文化產業經營的觀點,他說,文建會現在作的就是文化部的事情,反而荒廢文化建設本身,我的觀點剛好相反耶,文建會就是因為業務屬性,只能限在部分業務,無法如英國等總體整合不同業務,使其版圖無法擴大。
數年前,曾經要規劃文化部,找的就是文建會,但是被批判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文化人只能從文化自己角度去想,無法擴及到諸如觀光等領域,使其他領域朋友不滿意;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近也上AMG:媒體改造學社看些文章,同時也結合在網路搜尋到的一些訊息、短片等,一起看看,在總體文創的口號屋簷下,各方面是怎麼看到這個議題的。
首先我想說的是,文創這兩個字很抽象,給予人們很多想像,每派也因自己的出發點、觀點等,分別給予不同的意義,文化研究最基本ABC說:每個都會賦予事物意義,就是他自己給的意義,一點都不錯。

下面我找到簡妙如、唐士哲兩位學者的觀點。大家一起看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學學董事長徐董上報投書,我一看到文創的標題,就感到興趣。
先前我在廣播上有聽到徐董跑去陳文茜那抱怨,說文化應該是跨領域的,不要把藝術文化給窄化了。今天的投書出現這個論調,但是看到他的論調,還是過於浮泛,當然,他又不是學術人,更不是記者,逼他強化論述是高難度。

不過他的文章大概可以歸出幾個要點: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聽到小說家與台大戲劇所長紀蔚然對談,因為他最近有又新戲在劇場上檔。
舞台劇最近很喜歡諷刺時事,這齣也不例外,大談混亂、狂顛。
不過表演藝術在誇張,還是不如政治界,雖然都是一種表演,但是,政治的表演是發內心的,演技更好,如果各位看過希特勒演講,就知道那種出自於哲學的憤怒,對華格納音樂的愛好,對『不淨』人種的憤恨...那種不是表演,是最高的演技:真情流露...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