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的藝文版,雖然大多都是產品介紹,不脫一般藝文報導弊端;但是,偶有爆炸性佳作,突破文化行政的困境,凸顯問題。
先前多是針對文建會,今天這篇針對國藝會,而且問題不在藝術本身,而在於協助文化的週邊環境。可見其深度。
破報5月說,要尊重藝術的本質,小弟觀點不一,應該重視的是,如何協助藝術有個良好的環境,比如國藝會這個問題。
國藝會是一個基金會,最開始是受到文建會撥款協助成立,逐漸累積到一定金額後,漸漸自主營運,靠財務運作、基金孳息執行業務,其中業務,就是補助。所以大家說文建會補助僅1億元,事實上,應該還有國藝會的補助。
下面是比較詳細的一些報導,包括國藝會跟哪些投資廠商合作,作的如何。就不細表,因為搞不懂,但就記者觀察看來,似乎最近幾個月頗為不妙。
大環境不佳,又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光針對藝術產業,但為何此次如此畏首畏尾?
以及,官方對投資的操作,虧的多還是賺得多?先前朱武獻利用上班時間炒股,虧空公務員退休基金,還振振有詞,這些錢不是普通公司投資而已,一個是未來公務員要退休之用、一個是嗷嗷待哺的藝術團體協助用,看來,在「市場機制」下,壓力很大。
國藝會其實每年都會出年報,最下面、國藝會所宣稱的年度報告,一時間也不知道去哪找,下面是國藝會網站中,05-06年間的年報,其中會有她們的財務報告。
http://www.ncafroc.org.tw/Content/publication.asp
再回到一個先前我們PO過的韓國基金介紹,注意,韓國推文創的基金規模龐大、項目繁多。就算如國藝會之類的基金其中一項發生類似問題,但還有其他可以挹注。台灣,出現這種現象,更可能凸顯的是,我們除公部門資源以外,周邊協助機制文創不足、單薄。
===========
2008-9-4 自由時報
股市慘跌殃及國藝會-董事長黃明川有苦不敢言?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物價大漲、股市大跌,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委由四家投信公司操作的投資,似乎也慘遭殃及。國藝會董事長黃明川對此相當低調,不願公布近幾個月的投資績效(或該說虧損?),倒是坦承:「大環境這麼差,你想,會不賠嗎?」
1996年成立的國藝會,資金來源為文建會捐助、政府逐年編列,至2003年到達目標新台幣六十億元。其後便以基金孳息及民間募款為每年主要經費來源。在基金孳息方面,配置規畫方式大致是二十四億元自行管理、四億元長投賺現金股利;其餘三十二億元全權委託四家投信公司進行投資操作。
就投資分配來看,風險最大的是三十二
億元的委外投資,國藝會每年舉辦一次公開徵求受託機構遴選,於年底結算換約,今年受委託的四家公司分別為國泰、復華、保德信及德盛安聯。
近幾年來委外投資結果雖未隨股市波動出現虧損數字,但今年自政黨輪替後,股市慘跌情況超乎預期,不免讓人憂慮這一筆藝術圈仰賴的補助金來源,是否會在這次金融危機裡被玩掉了?
對此,國藝會財務總監沈惠美表示,雖然大環境不好,委外投資績效也較差,但「在國藝會監控下,賠錢幾乎不可能」。沈惠美表示,除了每天密切掌控,四家投信公司每個月都必須同時向國藝會報告當月的投資績效並進行檢討。但董事長黃明川卻坦承,目前看起來是有賠有賺的。
這筆公基金的投資內容及成效,本應透明化以向納稅人負責,國藝會卻不願公布6、7、8月的報告結果,究竟有沒有賠?賠多慘?納稅人有權知道,國藝會是不能說?還是不敢說?
黃明川的解釋是,因為過去曾發生過年中投資績效不好,媒體曝光後引發批評聲浪,沒想到年底結算時因當月績效反彈賺了不少錢,可是媒體卻只報壞消息,不報好消息,導致國藝會投資「只有虧損」的負面印象。因此董事會決定,日後只能在年底結算時,公布全年投資的賺賠數字,同時,似乎也與投信公司簽有保密條約。那麼,保密到了年底,有沒有可能三十二億元剩下三十億、甚至三億元?到時國藝會是不是要雙手一攤,把一切都推給「大環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