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然又聽的到一些言論說,滿街都博士,很好阿,代表台灣教育水準很高。這是一種何不食肉靡。
當你30多沒社會經驗,空頂博士頭銜,試看看這種滋味。

問題不在受教者,因為有受教機會,當然可以讀,又不是犯罪﹔問題在於擴張的教育體制,以及連知名大學都開始靠這個斂財與吸收低廉的研究人才現象。

我不認為這個量變可能帶來多少質變,可能又是一個流浪教師現象而已﹔因為台灣到底還是一個收入優於教育程度的社會,一個光桿博士,不如一個一技在身的水電工。

這些人術業專攻,怎麼發揮?不只是幫她們解決問題,更在於它們受了這麼多教育資源能量,該如何回饋給社會?如果3萬多博士,大多數都進不去高教體系或研究單位,因為未來越來越僧多粥少,則,應該有什麼樣的新視野?

==========
2007.09.02
找不到頭路 一堆博士家裡蹲
韓國棟、林志成/台北報導

 「我拿的美國長春藤名校博士,為什麼連XX技術學院都不要我?」百無一用果然是書生?頂著洋博士頭銜的Jay,學成歸國大半年,就連去某技術學院應徵教職,都碰壁。他從台北的學校找到彰化、雲林,仍無著落,自嘲成了「流浪博士」。
大學生滿街走、十八分就能上大學不稀奇,如今連博士都爆量。

全台博士生近三萬人

教育部統計,九十五學年度的大專院校在學學生共計一百卅多萬人,其中碩士生高達十六萬三五八五人,博士生將近三萬人;十年前,博士生人數約一萬人,教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坦承,這是很「恐怖」的事。

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曾在民國九十一年公布資料,當時擁有博士學位者,八九%都有全職工作,其中近七成都在教育部門,例如在大學任教等。當時博士的年收入,多半為新台幣一百萬到一五○萬元;並有高達六五%的博士認為,其工作與所學非常相關,僅有二.四%認為相關性不高。擁有博士學位,卻在待業中者,僅○.七%。

不少大學促管控名額

如今情況不同,最新的博士就業調查尚未完成;但教育部說,已有不少大學校長向教育部反映研究生過量,應該管控。

博士,最適合的工作是到大專院校任教,但大學教職有多競爭呢?興國管理學院校長黃俊杰說,該校今年聘請十一名專任教師,應徵者達近百人,多為國內外大學的博士,最後「獲選」的十一名師資,三分之二是國外名校的博士,其餘則是國內台大、政大和中正等國立名校的博士。

黃俊杰說,國內私立大學的博士,除非是全國唯一的專業博士,否則幾乎不可能獲聘至大學任教。

一有教職出缺就擠破頭

交大電子系曾有兩百人爭一個教職情形;各系每個缺額至少都是兩位數競爭。成大,一個缺額也至少廿人來爭取。

台大學術副校長陳泰然以他任教的大氣科學系為例,去年有一個缺,應徵的國內外名校博士達廿、卅人。最後獲取的是一名畢業於台大、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又到柏克萊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的優秀學者。

有人自曝在速食店打工
依《大學法》,大學教師分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和講師四個等級;擁有博士學位者,理當可直接獲聘為助理教授,但不少名校的博士竟自願降級從講師做起,卻仍被台大刷下來。

找不到適合工作,面子員幫忙安排工作。還有流浪博士上網自曝,邊找工作,邊在速食店打零工餬口。



========

2007.09.02
苦情案例 生技洋博士 失望又感慨
江昭青/台北報導

魏先生,擁有美國食品科學界排名第一的紐澤西州羅格斯(Rutgers)大學的食科博士學位,也是台大及羅格斯的雙碩士,回台後,在號稱最「Hot」的生技產業中卻找不到適合工作。他承認,的確成了流浪博士。
四十歲的魏博士,拿到博士後曾在美國藥廠及知名的「Nabisco」食品公司任職(即巧克力夾心餅乾Oreo的公司)。因風聞台灣要大力發展生技業,認為前景看好,於是在兩、三年前回台。

他曾先後在國內知名的、也是政院開發基金投資甚多的兩大民間生技公司擔任研發,今年初卻因公司營運問題被迫走人或被裁員,至今還在找工作。

「非常失望。」魏先生說,他在美國公司的薪水,一年光繳稅就有台幣八十萬,回台後月薪大約才十萬元,本來認為未來會更好,沒想到,台灣的生技產業才起步,太多博士進來,吃不下。

更讓人感慨的是,在美國做科學,實驗數據就是事實,但台灣,「不能講真話,老闆會受不了。」尤其政府強推生技業,反使公司領導者很政治,派系、私利問題多,大量燒錢卻進帳少,只好「砍」博士。

一些從美國回來的博士朋友們,近都失業,已有人再回美國就業

種番茄過活 下田累出病

朱立群/台北報導

「番茄博士」(化名)具美國長春藤名校康乃爾大學碩士、國立中興大學博士高學歷,但應徵大學教職不順,只好挽起袖子種有機番茄過活,「博士下田,才知辛苦。」他累出一身病後,如今又試著在大學找工作。

自美頂著康乃爾大學蔬菜研究所碩士學位返台,先在老家管理五十位員工與三塊農地。但西方的訓練,讓他對傳統家族企業經營方式水土不服,選擇進修博士。在博士班奮鬥九年,他終於取得學位。哪知生不逢時,沒有跟上國內學界近年流行的分子生物與生命科學浪潮,無法順利取得大學教師資格。

山不轉,路轉!番茄博士看到水耕農法的商機,向家裡借錢自行創業,在南投埔里開設農場,種植水耕番茄。從九十四年底建廠第一天起,就以農場為家,天天工作十五小時。

學術與實作畢竟差異太大,種水耕番茄的資材重量每包重達四十公斤,每天來回搬十趟,番茄博士五個月內狂瘦十五公斤,還累出一身病:脊椎側彎、眼球水晶體破裂、心臟瓣膜毛病、泌尿系統異常、紅斑性狼瘡…。

番茄博士撐不下去了,只好把農場轉給學弟經營,自己回到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並再向各大學遞出求職申請。他嘆:「時局如此,博士也只能順應時勢。」

另謀發展案例》張雲翔賣保險 不後悔沒當教授

林志成/台北報導

博士未必要當大學教授。張雲翔,六十六年次,政大金融所博士,曾在中央大學及世新大學擔任講師。三年前,他選擇投入只要國中畢業就能做的保險業務員行列。他說,博士拉保險也沒啥不好。

「在大學教書很快樂,但當保險業務員我更快樂。」張雲翔說,剛開始「爸爸罵我、媽媽念我」,後來用行動證明自己抉擇並沒有錯,爸媽才改為支持。

張雲翔表示,博三時在棒球場認識南山人壽一位主管,這位主管說服他投入保險業。剛開始他排斥,認為「我怎麼可能大學教授不幹,去拉保險?」

後來張雲翔認為,他喜歡交朋友,當保險業務員也滿適合個性。於是全心投入,真闖出一番成績,收入不錯。他坦言,不少客戶知道他是博士,總是問:「會不會太可惜?」但張雲翔認為,賣保險也是幫助人的行業,假設他有一百個客戶,可能就是負責照顧一百個家庭,更何況,目前的月收入,比當大學教授多。

「當保險業務員態度最重要,跟學歷關係不大。」張雲翔說,若不努力,博士不見得拚得過高中畢業的人。他不後悔沒有往大學教授之路走;念博士,真的不一定要當教授。

另謀發展案例》倪世傑發現 不少人沒事才去讀

陳至中/台北報導

「我為什麼念博士?」目前就讀政大政治所博士班的倪世傑說,本想玩學運,後來發現學識不足,才又回大學讀書。他說,未來想從事社會運動,念博士是學術刺激,不是唯一的就業之路。

今年卅二歲的倪世傑,大學時代便積極參與學運,取得碩士學位後投入勞工運動,先後在土地銀行工會、勞工保險局任職。現在的他除了攻讀博士學位,還在平面媒體當外稿作家,但臉上充滿自信。

倪世傑承認自己在大學、碩士班時期,並沒有把主力放在學業上,賴在學校只為延長「玩學運」的時間,碩士學位念了四年才拿到。但投入社會後,倪世傑說:「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需要再度接受學術刺激。」

倪世傑也發現,不少博士只是因「沒事才來讀」,或者「不知要做什麼才去讀」,有人有錢也有時間,就跑去讀博士。他認為,不知為何而讀,卻一路念到博士的人,未來除了當老師、當教授,也不知道有什麼路可走,就業必然受限制。

=======

2007.09.02
一缸子請託案 立委嚇到手軟
陳洛薇/台北報導

 「我有國外知名XX大學博士學位,卻遍尋不著教職,家裡有老母要養,請委員幫忙…」,多位立委助理說,近年來這樣的陳情信一封接一封,應接不暇,甚至是連美國加州大學的博士,也要立委幫忙找工作。
許多立委發現,近年來博士陳情拜託找工作的比例攀升,多半是希望到大學任教職;立委甚至「嚇到」不敢具名講有關介紹博士求職的案例,就怕再引來更多博士拜託。

某立委助理透露,博士請託時更都表示,正職教授沒缺,兼任教授、助理教授也可以,在住家鄰近幾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也都沒關係。

有立委辦公室曾接獲一位博士請託,表示自取得國立大學博士學位後,向多所國內大學毛遂自薦,卻都被回絕,須負擔家計的他只好求立委幫忙,在私立高中兼任教師。

立委助理指出,請託教職案已像民眾請託中小學學區案那麼頻繁,且有季節性,尤其是教育、預算委員會的委員最常接到請託。

但就算是向立法院長王金平請託,也一缺難求。某委員透露,遇到這樣的請託案,通常他會親自打電話給校長,再寫一封推薦函。但是校長通常都會誠懇回覆:「教師聘任由系所教評會決定」,運作空間有限。

還有些大學則是「近親繁殖」,只用自家人,照顧自己的畢業生,國外知名大學畢業的博士生也不得其門而入。

一名曾任大學研究所所長的立委指出,三、四年前,他所任教的大學成立新的研究所,要聘任二位助理教授,結果有一百四十多名博士來報名,競爭激烈,何況是現在。立委賴士葆也說,最近有某北部私立大學要徵助理教授、副教授共二人,結果來了兩百個博士應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