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個小新聞,昨天晚上聽說,上網找一下,其實這消息見報的不多。

文建會要建置一個音樂授權平台,並且涉及下載機制,聽到的時候感到很吃驚,因為流行音樂界之面對最大問題,也就是數位版權管理(DRM)以及DRM-free的爭議;這一點在文創園丁談音樂產業時,IFPI理事長就一再提及,並且認為國人需要建立良好的觀念。  

不過仔細一看,原來是文建會要把自己下面管理的民族音樂等,作一個線上付費平台。應該無涉及整體流行音樂產業的付費機制嘗試。
不過,理事長有提過,他說先前一些音樂下載平台,也都不容易經營,同時仍有版權爭議,因為,一首歌放上去,是全世界下載,而不是單首,所以先前有廠商想模仿美國付費下載MP3的機制,都失敗,而i-pod的模式,也僅在美國成功,這涉及到消費者願意付費的問題。

http://blog.roodo.com/ccigardener/archives/9737359.html

這些方方面面的問題,是先前流行音樂界已經面對,他山石可攻錯。建議一下文建會要釋放這些資料時,也找這些業界先進來諮詢一下。硬體、包括建立數位資料庫的技術,都不難。問題在後續使用。

========
建置臺灣音樂授權平台 擬建付費下載機制  
20091215 20:38:51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15日電)「臺灣音樂中心」正積極建置「臺灣音樂授權平台」,中心主任方芷絮今天表示,正委託律師查證資料庫的影音樂曲授權證件是否齊全,以利明年研擬建立付費授權下載的機制。

「臺灣音樂中心」隸屬行政院文建會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許多人不知這個中心做些什麼事?中心主任、文建會第一處處長方芷絮下午在記者會表示,中心主要業務為音樂資料的整合、管理、與推廣流通。

方芷絮說,中心最早是民國79年成立的民族音樂中心,民國92年改名民族音樂研究所,96年納入文建會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並改名臺灣音樂中心,10幾年來蒐集與採集音樂資料相當豐富。

其中,中心結合各大學音樂系所師生到處採集廟會、部落等台灣民間音樂,建立學術資料庫,包括許多快要流失的音樂,如黑膠唱片、日治時期在台採集的蠟管音樂等,都可提供創作者更多台灣音樂素材。

還有臺灣音樂中心近年進行「許常惠(民族音樂學者)民歌採集運動時期歷史錄音還原計畫」,已完成第1批成果,總共採集430首,將在明年「許常惠老師逝世十週年紀念活動」重新面世,都是很珍貴的保存資料。

方芷絮表示,為使蒐集豐富的音樂資源能更活化利用,中心從97年起籌備建立「臺灣音樂授權平台」,除整合中心各項資料庫,最重要是希望透過授權下載聆聽的機制,積極推動各項音樂資料的推廣與再運用。

她說,「臺灣音樂授權平台」今年已經完成硬體建置,並已將原來數位資料庫的8000多筆影音音樂檔,分批分次陸續上網,明年將研擬與建立付費授權下載的機制,未來有人要教學、創作的參考資料時,即可經一定程序獲得授權,也使台灣音樂的流通更趨活絡。9812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