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在報上看到一則新聞,什麼文創REIT。這是什麼?不知道。什麼是標的IP?會被綠堤封鎖的嗎?

創投早在文創一期的時代,就已經在探詢可能性,政府也都在找可能性,但為何一直到現在不見人下樓?

真的是什麼要有海角七號、要有Hallo Kitty?不過報導中提到「回頭看兩岸,沒有這些架構、各產業互不了解,不似美日具技術和通路優勢,因此以往多靠少數英雄撐市場,但期待英雄式成功不如集合多人開發能量」,的確,但是這是指出產業現象,包括產業問題,然而這跟投資投入有何關係?或者說創投的切入點在哪?

還有,台灣是產業鏈不全,哪不代表中國是。中國近來動畫等產業急起直追,而且引進的就是美國等國家的團隊或經驗,中國可是要當央央大國的,跟台灣這種島內混吃等死的情況不一樣。不少穿梭兩岸的專家,紛紛都指出,多數創意產業,幾年內大陸就會超越台灣。兩者不能混為一談,還幻想大陸落後台灣很多。那是上個世紀的想法了。

至於文創創投,其實創投公會秘書長也說的滿清楚,包括條件。但是這些條件很少公開談論,並且去問為合作不到?小弟不是創作者至上的觀點,也不一定要創意核心強。台灣如果靠代理可以養活創意產業,也行。問題在是否有一套穩定的作法,一如報導所言的,有完整產業鏈?如果沒有,那這幾年我們的媒體在瘋什麼?

有時候,讓不懂文創的人來提問,提條件,反而會比自認為很懂文化政策、文創產業的朋友,發問力更強。

還有,美國算是創投滿盛的國家,他們政府對創投是否有補助?是否一如台灣什麼公基金先投入作保,讓民間投資再進入的作法?科技業美、台的作法又不一樣吧?以及,政府如果也介入風險性的投資,是引領市場?還是計畫經濟?

=======
文創版REITs向創投業招手

2009-10-05 工商時報 【邱莉玲/台北報導】

     近日許多創投業者看了這輩子最多的電影、動畫,不為娛樂還是為賺錢,想試著找出下一個「海角七號」、「中華網龍」等具潛力文創投資標的;一旁的數位內容與文創公司也忙敲邊鼓,藉著國際合作發展全球競爭力,進一步研擬文創版REITs、信託受益權,希望引進創投業的活水錢源,據悉此舉獲得工業局認可。

     文創是行政院規畫6大旗艦振興案之一,有政策支持,數位內容與文創業跟著蓬勃發展,但業界發現,大量業者投入卻產出有限,外界想進入卻不知門道,為了產業永續發展,數位內容衍生商品聯盟、動畫產學共同開發聯盟、遊戲振興會參考美日的「完工保證」與「製作委員會」營運模式,積極催生台版「製作委員會」,確保作品產出,吸引投資人。

     數位內容衍生商品聯盟舉例,之前李小龍兒子李國豪拍攝「龍族戰神」中途身亡,即由完工委員會介入並利用3D模擬真人接續演出;產業鏈完整的日本,則是集合多個產業共同開發單一IP。回頭看兩岸,沒有這些架構、各產業互不了解,不似美日具技術和通路優勢,因此以往多靠少數英雄撐市場,但期待英雄式成功不如集合多人開發能量,採取國際Co-production增加傳播、銷售機會。已有一部實驗案「格鬥世紀」,由國內漫畫、動畫、遊戲及國際型電視台共同開發,將證明台版製作委員會(見表)的可行性。

     進一步,兩岸可望由此推展新的營運模式,包括完工機制─使投資者、開發者、發行者降低預付風險,未來可單獨發展公司組織,衍生Project Financing;信託機制─讓證券商、創投業、銀行家操作資金買賣,可提前販賣信託受益權(標的衍生性商品),或買賣文創版REITs(標的IP),又以有公開市場背書的文創版REITs受矚目。

     創投公會秘書長蘇拾忠直言,創投關心的是退場機制,以及退場時的回收倍數、有無公開市場或強力背書。目前除了遊戲證明成功之外,數位內容因為網路泡沫化嚴重,踢到鐵板的比成功者多,上市櫃不多、併購案少,所以過去創投的投資意願低,隨著創投業轉型和配合政策,現在將嘗試從電影/動畫、數位內容衍生商品、電子書切入,市場涵括大陸也是投資必要條件。

     他舉例,公仔等衍生性商品獲利明確,比數位內容適合投資,據國外經驗,文創商品整合中只要1項成功,就可望帶動9至50倍回收,知名的Hello Kitty、皮卡丘更超過2、3百倍;又如電影,若時間短、回收倍數夠大,年投資報酬率30~70%即列入考慮。接下來就看文創業如何包裝可衡量價值的投資標的、公開市場背書,創投業則希望有政府補助、銀行融資加上收入抽成分紅的配套規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