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最近有個投書,說台東燒掉了一間戲院,一間老戲院-->其實去九份,不也有一間類似的嗎?

當然夏文博士生的投書,描述、幻想的場景的文字是不少,也當然,這是文人慣常的反應:分析少,描述多。也因此通常文人評論朝政,也都抓不到重點,但是通常說了一堆話。

關鍵在於最後一段。如果只從電影業來看,那不就是燒了一間戲院嗎?建與不建也都是業者的事情,那如果一家網咖燒了,會不會有人投書?

而結論裡面,是將這個層次拉到文創上面。這段才吸引我。因為,似乎文創現在已經有個高度,不然不太可能連帶呼籲「鼓吹文創的政治人物」(這個詞彙最玩味,政治人物指是在政界服務的人嗎?還是有其他領域的意涵?)。尤其,還提到「樂活」。足見博士生其實注意到最近文創的走向以及用詞。還有,他也希望這些人能「一同來台東住住走走」...。

先前我們有從最近的年報選出一份關於地方的資料(豐台灣),其實還有一份還沒發佈。可以看到的是,台灣的文創就是往大都會聚集,尤其往台北市(一水之隔台北縣還沒機會)。這才是文創真正的面貌。除了文化展演設施與數位休閒娛樂產業以外,幾乎所有都集中在台北,而且,台北跟其他縣市,是倍比的差距,非常大的城鄉差距。

目前在文創論述中,其實地理、區位、都市發展也是一個議題,甚至相當重要。一如最近上來留言的Alan提到,推薦大家看看Florida的書,但是我們談的是什麼樣的創意地理學?一般談的創意都市、美感城市、夜店集中....,對比一下下面「十七日凌晨三點,台東燒掉了一間戲院」。是不是在文創領域內,又是一個如防洪建設一樣的城鄉大差距?

台東,我在那待過1年多,是小弟一直想在去的地方。那邊跟台北完全不一樣,路上沒有車、相當寧靜的地方。如果是樂活、美感、創意都市,那絕對輪不到台東,因為台東是一個睡午覺的地方。

==========
沒有戲院的城市…誰為海角歡呼

【聯合報╱鄭宇庭/博士生(台東市)】
   
2009.08.26 03:33 am
 

十七日凌晨三點,台東燒掉了一間戲院。它讓人驚訝、難過,但此刻災民安置與災後重建都來不及了,誰還去關心一間燒掉的戲院!

我已經忘記四年前初來台東時,入場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但我還記得那宛若走入時光隧道的感受,轟隆隆運轉的箱型冷氣與舊式泡綿座椅、坐在影廳最後排依稀聽到的膠卷轉動聲、以及連立體聲都算不上的破音喇叭中傳來的喜慶音樂,讓這間戲院看來簡直是一個記憶回收站。一個人的電影開場後,我即刻被捲入記憶的洪流,回到小學時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的片段。

平凡人如我,生活娛樂除了假日出遊,就是愛看書與電影而已。我鍾愛上戲院看電影,那種感覺絕對不是在家租光碟看電視、或藉由網路看電影可以比擬的,這是一種關於在漆黑影廳裡捧著爆米花看電影的執著;也是一種儀式性的生活行為,我在戲院中馳騁想像,與故事一同心跳,與角色們共同呼吸。

戲院經理說,一年內戲院是不可能再重開了。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戲院的城市,人們生活會有多匱乏。電影應是最容易親近的藝術形式,戲院可以是最沒有文化門檻的展演場所,連戲院都沒有了,政府能如何發展國片?我還能在台東與滿場的年輕人一起看《練習曲》感動拍手,為《海角七號》歡呼喝采嗎?

衷心希望西部的戲院業者、關心電影的文化工作者、鼓吹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治人物一同來台東住住走走,不要讓台東人在憂心家計與生活之餘,連影視娛樂都要出走,難道這就是「樂活首都、年假聖地」的宿命?

【2009/08/2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