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藝術業 (1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在網上看到這篇,是談最近中國當代藝術場的消息,也就順手收下。

首先注意到的是,這是什麼報紙報導?工商時報。其實象徵著是視覺藝術真正能有產值的部分,是在交易市場。尤其閱讀一下下面的文字,雖然有藝術家暴起暴落的現象,但是,更關鍵在於市場操作、藝廊運作的關係使然。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出刊的破週報,針對最近的第二屆台北藝穗節有專題的報導,也訪問了裡面的節目經理。

其實前半部一大篇在介紹活動或節目,以及其精神,這個小弟比較不關心。倒是重點在中間以後的篇幅,受訪者來剖析台北藝穗節的結構,尤其可以具體提出台北電影節預算總額、藝穗節預算總額等數字,才打到重點。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天看到自由這個標題,就很感興趣。

因為藝術圈從理論到實際從業者,依靠公部門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拿人手短,政府自有其規格以及需求,政府是不可能無私、公共地為每個藝術家、藝術團體服務與資源挹注,能通過補助與否,能獲得展演機會與否,通通都是政治問題--它未必是藍綠或左右的政治,更是藝術圈的政治、文化行政的政治,以及藝術+文化行政的政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有朋友上來留言,也參觀了一下它的blog,不知道她是不是那個光頭?

倒是在他BLOG連結中,看到「穗過頭」,而今天的中時,也剛好報導這樣的訊息。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次林懷民接受類似專訪,一定是文化界的大事情。其實也沒錯,相較於空洞的文創論述,林懷民其實從一個長期的表演者、經營者,同時還是四處跑的前輩,觀點往往鏗鏘,關心點也很重要。

今天的專訪是文化西進以及台灣潛在危機的剖析。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篇上一期的當代藝術新聞內的文章,蔡康永寫的。

主要說,畫家與藝廊經紀制度之間的關係。前兩天文創園丁舉行過的「視覺藝術產業」對談中,畫廊協會理事長特別強調,台灣視覺藝術產業不成熟的其中原因,就是整個產業鏈不夠完整,收藏家可以直接找畫家,跳過中間代理機構;使得市場秩序混亂。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對藝術市場不熟,除了只是欣賞沒在記名字以外,我也沒買過畫,買一個畫幾萬塊雖然便宜,但是對我來說很貴。

但是最近一些機會,也在看看一些較新的藝術市場報導,十分有趣,也不斷在觀察、學習這一塊領域的變化,尤其台灣究竟能站在什麼位置?還是沒有位置?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趕快趁這個月還沒過,也介紹一下這期的表演藝術。其實表演藝術也會有一些討論產業現象的文章,可惜,在電子版方面,主要還是以藝文活動介紹為主。

這一期其實先談的是台灣劇場西進的現象,比如表坊、李國修等團進大陸的一些過程、困進與現狀。相當值得參考,首先第一個問題:大陸與台灣畢竟文化還是不一樣,發展階段也不一樣,西進,如何可能?可能語言方面接近,但是觀眾反應、生態都不一樣,一定有一些需要適應調整的問題。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上一期的典藏今藝術,這是一個典藏舉行的活動紀錄。

其中值得注意的當是關敬社長對目前日本當代藝術市場的觀察,提到了幾個藝術家,不管他們是哪一派,就其面對金融海嘯後的力量消長,大家都可以參考一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有個歐洲頂尖的音樂家,據說他來亞洲,所有場次都被日本人訂光。當然,那不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也不是什麼三大男高音。當時亞洲,請的起歐洲頂尖樂團的國家,只有日本:中國還從文革中走出來、台灣兩廳院可能都還沒蓋....。

但是今天,中國、台灣都競相邀請音樂達人、歌唱家、知名表演團體進駐,甚至開國際標,M邀請設計歌劇院、戲劇院....。當然,中國與台灣有一點類似的是,地方行政者對這一套很感興趣。

下面焦元溥從齊瑪曼開始談起,談的就是表演的硬體與軟體,並且點到台灣目前幾個趨勢(暫時先不稱之為問題)。我們的頂級展演場所越蓋越多,甚至在規劃中的還有,但是,似乎以焦元溥的觀點來看,硬/軟體之間是有落差的,甚至政府蓋好場合,如果沒有民間團體熱情協助,還真的會成了蚊子館。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其實有不只一則關於表演藝術、劇場的新聞在中時,挑一篇來聊聊。下面談的是一些小團出國募款的過程與方式。

以前有聽說過一個練小提琴的少女,為了籌措出國經費,到西門町當街頭藝人表演。看到下面這些新聞,不禁讓我想起以前那個小妹妹。

應該不是這些團體表演的新噱頭吧?應該真的是為了籌盤纏。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名人堂又看到詹副董事長的文章,今天就挑明了來談文創產業,太好了。第一個,我印象中他的文章比較少談文創產業,比較多談的是生活、美學;第二個,他的文章這樣看來,還是很一貫,如果你翻翻幾年前他的「美學的經濟」,其實意見大致定調,也沒有搖擺來搖擺去。

接下來就要來看看詹副董事長的文章內容。這篇首開就是針對文創「產業」以及「政策」進行論述,我的解讀,他說文創當然是產業,不過話鋒一轉,又指出文創當然是以文化為核心。就論理上來看,執兩用中,四平八穩,當然說的都沒錯。不過呢,實際上運作的如何?沒有提到(倒提到了IPOD,這個案例他滿喜歡提),第二個,他注意到了政府在權責分工上的問題,不過也沒提出什麼解決方案,以及面對的方案。
我倒回頭去想,台灣在經濟部與文建會的分工差異上,該怎麼做?人們說以後文化部成立,自然是文化部的事情。真的嗎?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兩天雲門的新聞,值得去思考。

第一層是法,一如林懷民所說的,「促參法」,希望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在比對德商風力發電撤資的消息與能源法躺在立院這麼多年;為何會有「文化例外」?以及,能源法是在立院「躺著」。文創法連進去躺的機會都還沒到。不過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文創法本身還要研討、甚至不適用未來的主管單位被管的團體、企業,那立法院躺著,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各方利益團體、關心人士,都可以在法案討論過程,持續關注與施加意見(壓力)。

第二個是空間問題。照國外對文創空間的研究,發現其實文化/創意工作者,會有空間聚集現象,甚至如柏林、蘇黎世等地,可以畫出裡面各創意產業分佈在哪裡。台灣/台北似乎還畫不太出來。下面說道淡水「集市?排擠?」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淡水是藝術家喜歡聚集的地點(因為特殊魅力)?還是因為不得不(比如租金較便宜、或材料取得容易等)?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半個月前兩廳院受到監察院糾正,這個消息似乎後續冷了下去。因為兩廳院一如下文,也就這樣過了5年,也沒什麼不好。
而且台灣這樣的展演場所就這一間,經營了快30年,品牌、口碑、通路通通都成熟,小巨蛋雖然陳綺貞等人會去辦演唱會,但基本上還是搶不了兩廳院的票房。

怎麼驗收兩廳院成果呢?用購票張數?營收?人次?服務天數?展演場數?還是不需考核?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中時專訪了林懷民先生,他發表了很多看法,小弟覺得非常重要,這一篇,不管你是在這裡看,還是去中時看,或者去其他地方看,拜託,多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文化產業、文創產業的現況,尤其,林懷民是長期從事表演藝術,也觀察表演藝術,更已經進入總統府當資政的人,他不是隨隨便便說兩句的人,他的觀點相當值得參考。

我抓幾句我認為是佳句,給各位欣賞一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民生E報看看,看到這篇談表演藝術的觀點,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次的報導主題是上個月在主辦的一個講座,裡面由施振榮提到品牌與創意產業之間的關係,不過,可能科技業前進歐洲、美國的經驗,抽象到理論層次,對創意產業不知道幫助有多大。品牌與微笑曲線我們也聽了很多了。關鍵是,如何實際運用,施董說的沒錯,理論上都沒錯,不過我看下面提出的一些案例,都是台灣比較大的表演藝術團體。

目前,可能問題在於: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個報導小弟注意到的不只是台灣或香港哪個展覽有什麼作品,而是,台灣跟香港有很多會一較高下的地方.

其中更為注意到的是,香港是一個協會在舉辦這個活動,台灣則是半官方組織.以及,台灣的發展時間上落後於香港.
亞洲如果不看日本,其實香港是英國對亞的櫥窗,英化幅度很高,也導入相當英化的生活習慣與社會構成進入這個小半島.相比之下,台灣雖然很美國化,但只學了美國的一半,在學一些日本.其實對於制度,各個領域的習慣建立,還不夠完全.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曦大大傳個新聞,認為這個值得注意,轉PO這則新聞,飯店式的藝術展出,越來越多的空間布置、策展的可能性,雖然藝術產業在台灣條件不是很好,但線上從業者總努力突破吧!

=========
台灣首屆飯店型藝博會明年5月登場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消息其實不是新聞,但比較可惜的是,記者可能訪問太多人,一個人一句話,能說到多詳細?
一句話就能道破困境?看來很難。

面對藝術困境,包括官方能作什麼?小弟歸納為:外在條件不佳,希望政府出面抒困。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常一篇報導或是資料,大致上都看的懂;只是各位同不同意其資訊與觀點。
這個藝術投資、私募基金,小弟看了還是不太懂。因為裡面有很多門道,老實說這是一個學習、理解,包括透過此一報導給各位介紹:包括他們何時覺得是進場的好時機,在哪裡設立、怎麼買?買的人是誰?等問題。
不過一看到下文,就知道,這些買家你我大概接觸不到了,除非你在他們基金下面服務,可能偶爾會接觸到:台股慘跌,部分的購買者「對他們影響不大」。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