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草山行館燒了,倒先撇開政治陰謀論﹔想要透過這個悲劇,具體了解一下,這個立足於陽明山上的87歲古蹟,意義為何。
本篇純就是一個認識與回憶,
另,也看到台北市政府在古蹟上,有多麼積極(一旦他們真的想認真幹的時候)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來一篇今天的春吶吧,原因在於最近聯合報連載。
今天這個,從創辦人去看春那的改變,也提了一下他們對於商業機制進駐小眾團體的感想
我brahms6認為,台灣商業與文化的矛盾始終沒有解決,在此基礎上發展文創,就是現實﹔我想純創作與創商業派,彼此都相當不滿。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版共同版主Brahams6大,最近貼了不少關於「春吶」的訊息和討論在版上,雖然我個人非常懷疑:Brahams6大大對比基尼妹的興趣可能遠大於討論「春吶」的文化創意產業內涵,不過仔細分析這些討論大概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關於音樂的商品化和保存其「反叛」精神的爭辯,這是很傳統的文化產業的討論,不僅是音樂產業,在許多不同的文化產業類別內部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爭辯。

第二類,是關於「在地」元素的討論,扣除關於以自然環保為主題的「國家公園」內部是否可以辦人數這麼龐大的活動不談。其實「在地」這個東西,雖然大家朗朗上口,好像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在地」元素是什麼,但一旦認真分析起來其實沒那麼簡單。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草山行館4月7日發生火災,全館主建築物200多坪被毀,這裡面引起了一些政治的聯想。不過看下面這則新聞就知道,古蹟被火燒毀在台灣、甚至在台北不是第一次,最有名的就屬蔡瑞月舞蹈教室宣布被列為古蹟的第二天,就發生一把無名火被燒光光。

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利用,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一環,不過在台灣,被列為重要文化資產的同時,常常也是這個文化資產宣布死刑的時候。由這個角度來看,新莊的樂生院可以活到現在,還不會被無名火摧毀,可真得感謝守護樂生的那群青年朋友,雖然我們也不敢確定,會否在行政院宣布新莊捷運線更改施工設計的同時,樂生院也發生了一把無名火...。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鄭秋霜的文創園區,十分重要。
上週她們舉辦了一個工作坊,針對設計﹔李永萍也去了。下面李局長在現場的宣示,我覺得可以從幾個角度去看:
1.當中央都做不到,打成一團的時候,李版的文創法,尤其只限於台北市,就算市長給她廣開方便門,能達多大效果?尤其,當更多管制還抓再中央手上的時候,文建會就算友善,其他部會不敢說。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還是繼續看看春吶的新聞,比較有意思的是,今天在兩大報都有春吶從在地文化面,或是從商業面去看的。
首先關於文化面,倒想問的是,台灣的東西的在地,是要分割到諸如墾丁如此的單位?還是具有台灣意向就夠?如果是前者,林彥佑的文章就成立,但是對外國人而言,來台灣無所謂墾丁或是台北,通通都是台灣。
第二個是馬世芳,馬本身比較屬於商業領域,當然碰地下﹔無意批判或維護馬,只想說,他的下面文章,也點出了現在在主流/非主流音樂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具體呈現在,墾丁春吶中的意義。尤其,碰到了音樂節所謂為何?夏天還會有個更大的海洋音樂季,7-11進駐好幾年了,當然也有主流/非主流共存的問題。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先前我們討論過西施,還討論南非人歐陽峰﹔今天,中時社論突然出現這篇,大家不妨看看。
拋棄掉道德角度,觀看西施對台灣的意象本身,先前,不是票選台灣意象?為何沒有西施?原來可能是根本不列入選項,甚至受訪者可能都被挑選過﹔
今天combine的新聞還有一個,大家不妨一起看看,我們也po了,就是賭博與觀光,同樣都是觀光,一個是台灣本土冒生的現象,另一個是模仿澳門(不過據說根本烏龍),何者才是台灣呢?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則是延續昨天的博藝特區,先po一位研究生,從是否有觀光角度去看賭博。
我Brahms6的觀點是,不會有觀光。就算有賭場特區,也會搞的科學園區一樣,獨立自主﹔這一點在其他國家,把賭場設在離島或沙漠,還能如此繁榮就可見﹔現在評論界對澳門觀開始反駁,原因在於,先前媒體只看到4萬的收入,沒看到,一個高中以下學歷者,放棄學習,只為了當小弟的4萬,總體對國家影響會有多大。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界的自我欺騙,大拜拜原本只是我們口耳之間戲稱研討會的一個詞彙,沒想到今天登上大雅之堂。
去年石之瑜打了一槍,沒有後續反應,讓人感到寒禪的是,學界從業者的蹣頇與阿Q,也好,反正自作自受。
對於坐穩教授寶座的人而言,其實無所謂,雖然教授賺的不多,但是位置很穩,除非系倒﹔不過對於想學習而後進入社會的學生,或是想以學術為人生規劃的學生(如正就讀研究所者),乃至於,研究所達一定程度,想在學界求職的人,通通很傷。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今天的頭條,之前,zen大有詢問過類似新聞,我看也一並處理好了。
看到這個新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台灣人特性﹔台灣人對賺錢很感興趣,其他事情都意興闌珊,這就是推文創的基本環境。
在經濟不景氣時,搞賭博特區,十足符合台灣人本色,台灣人對大的,長期,百年樹人真的想都不敢想,但是如果有一點暗示,最好是可以照抄,然後達成目標,台灣人就興致很高,最好是能夠花很少力氣,然後賺錢﹔賭博事業,就相當符合這個特色。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冷鋒,根墾丁實在連不上吧?看到照片中的人們都穿著短袖,跟現在台北濕冷天氣完全不同!真是一國兩制啊!
不說廢話,繼續談談這個春吶。值得注意的是,幾個音樂廠商已經看中了這個自然匯聚而成的民間活動,昨天晚上看電視,熱狗等人也去了,熱狗現在商業味也頗重了,01年我買他第一張專輯,滿口髒話批判,連楊乃文都差點罵進去,現在MChotdog已經變著佛心來的!
音樂的文化生產場域鬥爭,在春吶這次充分展現,我們也讓新聞來說話,有意思的是,春吶是要維持小眾自發的特色?還是要商業機制進駐?春吶,似乎在墾丁也搞一國兩制了,這些商業人搭著春吶的便車,在旁邊也搞了一個,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線上音樂,與數位下載不同。看來微軟不能讓幾的敵手跑在前面,否則將會開的大洞。
美國已經積極開放,當然還在商業營利的諸端矛盾搖擺:不開放,利益趨緩,原因在於新科技新起,但是開放太多,也可能毫無利潤。
後續此一趨勢將更值得觀察。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龍峒的事件,其實在古蹟保存上,與建成圓環都是民進黨與台聯相當關心的議題。下面我想介紹不少。
文化管理真是一面照妖鏡,認定的標準與步調,不同的案例呈現出不同的對待方式,真是奧妙無窮。台灣人崇尚爆破藝術,對文化產也毫無概念,也就任由公權力處理。
台灣人喜新厭舊的條件下,去發展文創,何者重何者輕,漸漸都可以浮現。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吶要開始了,每年不免被媒體報導的說與毒品扯上關係。其實這種聚會難免,不過似乎媒體對音樂本身沒興趣,對毒品興趣很高。
前陣子所謂元宵燈會,豬古力送進焚化爐,這種活動,十足官方+有力財團﹔但像春吶,還有即將來的海洋音樂季,起源的時候是民間力量,當然現在不免營利。
但是這都是這幾年冒生,而且相當成功的一種可以結合觀光與音樂等其他跨產業奇蹟的,去年底的simple life,不也是嗎?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去問津堂,看到這本書只剩最後一本,買來看看,價格比柏克萊還低。上柏克萊一看,原來也被搶購一空,原來台灣再軟實力,文化娛樂產業上的認識需求可能越來越高。

談談這本書。半年前,我買了Nye的軟實力,的確不負盛名。這位前國防部長,果然是深知用兵的法則,知道最高檔的方式在於:不戰而屈人兵,同時也服膺著中國跟德國軍事的最基本法則:軍事乃政治的延長。
不談軍事這麼嚴肅的理論。談軟實力本身。這個弗雷澤的書,是建立在Nye理論基礎上,尤其是站在美國觀點去看世界的,當然序論之後,所援引的在電視、電影與音樂,乃至於飲食,都是美國的強項。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種柳丁的朋友曾經問過我:為什麼農業不可以是一種「文化創意產業」?接受政府這方面的補助。從某個角度來看,如果文化創意產業強調的是一種「創意」的話,例如創意市集、簡單生活節...,那麼我覺得農業作為一種創意的生活方式,其實也可以是一種文化創意產業。

以下的活動就是中部一群從事有機農業、綠色生活事業的朋友,經過數月的討論,籌畫出來的活動,當人們討論到文化創意產業,就直覺的想到「誠品」、「琉璃工坊」等集團的時候,這個「合樸農學市集」或許可以給我們更多的想像。

說了這麼一大段,其實我真正的目不過就是:幫好朋友打廣告而已...:P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近因為撰寫一些設計業的文章,朋友Sabrina提供了一些網路的文章,有些遠見與天下關於設計業的報導。寫完之後,把她們羅列在下面。報導中比較多是在設計案例上,當然,類似的產品,用個案方式報導比較好,也不太碰觸到結構面,如果碰結構面,似乎,報導就會變的很生硬。雜誌就難賣了。

無論如何,有空的話看一下吧,只少知道現在市場上,有哪些風行的品牌與產品。

=====================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去逛唐山,番到幾本書,跟大家分享兩本。台灣的文化方面書籍,文化研究是大宗,不過特色我覺得是:大多學術味很重,尤其是翻譯的教科書,難怪台灣的文化觀點,總是從西方的八股開始寫起,反思,也是帶著歐洲人的眼鏡去看。
就從這一點談起。先談這一本:

這一本算是一本外國藝術社會學的教本,裡面用觀點與方法去區分認識藝術與社會關係的章節。大概幾個藝術派別、認識方式與大頭,都看的到。不過回到一個上述說過的,我們的文化教本,都是這種國外的,當然我們猶如帶了一個藍色的隱形眼鏡。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地大,加上千年的歷史,對於籌辦觀光活動絕對是強項。青島,下面的條件分析,我想一目了然。
光觀光帶來的經濟,就跟總體約佔1/10,不可說少。台灣如果看到類似新聞,一定下意識的說,台灣也要弄塊地方搞一樣的,搞在蘇澳好了。
問題在於,台灣沒有出現逆向思考,如果中國,如青島市如此,則,台灣,條件跟中國完全相反的地區,在有些地方跟中國地方競爭下,如何走出不同的策略?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個是大陸的消費新聞,當然,大陸經濟在成長,人民普遍也願意出外消費,於是可帶動服務業發展﹔
我更注意的是,大陸在下崗(失業)者身上,靠這些服務業,需那了200萬個機會,像農村低學歷者,在大陸很多,在都會求職失敗時,正好被經濟成長中的服務業吸納,當然,還有剝削的問題沒被報導─吸納,是用什麼方式吸納的?
另外,台灣剛好是對照組,當台灣經濟下跌,我們談過的攤販,其實是一個吸納失業人口的機會,不過經濟不好,是百業蕭條,轉服務業,尤其服務業沒有轉型,台灣也很難吸納多少服務者。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