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龍峒的事件,其實在古蹟保存上,與建成圓環都是民進黨與台聯相當關心的議題。下面我想介紹不少。
文化管理真是一面照妖鏡,認定的標準與步調,不同的案例呈現出不同的對待方式,真是奧妙無窮。台灣人崇尚爆破藝術,對文化產也毫無概念,也就任由公權力處理。
台灣人喜新厭舊的條件下,去發展文創,何者重何者輕,漸漸都可以浮現。

============
大龍峒史前遺址 文史人士疾呼保留

時報資訊 更新日期:2007/04/05 10:33 記者:【陳洛薇/台北報導】 

台北市大龍峒發現新石器時代的「訊塘埔文化遺址」,年代距今約4500年,地方文史工作室及大龍國小老校友疾呼保留文化遺址,民進黨議員徐佳青、立委田秋堇呼籲北市文化局明確提出大龍峒遺址保存計畫及範圍。

北市文化局表示,市府進行北大同文化園區開發工程時意外發現大龍峒遺址,文資會參考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的建議,擬將大龍國小與六藝廣場遺址列冊,考慮大龍國小南側限定開發。

大龍峒遺址的發現,緣自北市更新處進行大龍峒文化園區六藝廣場工程施工時,地方文史工作者發現疑似清代「輦輪堡」遺跡,文化局旋即於去年九月,針對已暫停施工的六藝廣場辦理文資價值會勘,同年十一月委託考古專家劉益昌進行考古探坑試掘計畫。

劉益昌在大龍國小操場挖掘4個探坑、在校內周圍挖了5個探坑,初期發現日治時期的木屐、膠鞋、生活用品、明治時期的錢幣,再向下挖掘可見道光年間的錢幣、乾隆年間的錢幣,再往下挖掘1.5公尺後皆發現史前人類遺留的痕跡,探坑可明顯見到單一文化層堆積情形,應可確認為4500年前的訊塘埔文化。

大龍峒文史工作室代表陳應宗表示,大龍國小是北台灣教育史蹟,地方早已連署1萬人次希望保留這塊古聚落,現在挖到4500年前的遺跡,市府毫無理由再施工。

大龍國小老校友張國裕也在現場疾呼,當初要拆孔廟圍牆時,很多人都反對,但市府稱「拆牆較有親和感」,如果真是如此,何不先拆中正紀念堂的圍牆?

徐佳青表示,前台北市長馬英九執政時期推動「北大同文化園區」,強行置入無關當地居民需求與連結的「儒學中心」概念,進行一連串荒腔走板的都市更新,藉由打造六藝廣場而輕率拆掉屹立近百年的蘭州派出所即是一例。

徐佳青呼籲文化局長李永萍拿出力保中正紀念堂的精神,絕不能放棄史前遺跡,延滯遺址認定,將千年遺蹟打入冷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ndustry 的頭像
    ccindustry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