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對藝術市場不熟,除了只是欣賞沒在記名字以外,我也沒買過畫,買一個畫幾萬塊雖然便宜,但是對我來說很貴。

但是最近一些機會,也在看看一些較新的藝術市場報導,十分有趣,也不斷在觀察、學習這一塊領域的變化,尤其台灣究竟能站在什麼位置?還是沒有位置?

其實坊間報導藝術市場的新聞越來越多了,CANS、藝術家出的「藝術收藏+設計」等都是。

下面談的是Chaiwan成形後的樣貌,談這麼多藝術家、藝術品,不夠內行也看不懂;但是,這句話:兩岸藝術市場將回到一個「中國美術史」論證基礎。倒是若有所思。當台灣解禁,跟中國市場無論生產與銷售面都漸漸統一時,會變成什麼樣子?由於對岸才繼承中國正統,並且具有龐大的創作群與消費群。生產/消費面通通以對岸為尊時,其實不只藝術市場,更早的媒體市場,幾乎全面改觀。

台灣除非掌握極端的「特殊性」,否則同一個文化圈、歷史下,台灣可能連當老二的機會都沒有,因為老二還是中國人來當。

當然還有這句話:台灣美術史將被弱化,重新回到一個「中國美術史」的大傘下論述。

前陣子翻翻「藝術收藏」雜誌,有意思的是,他們也整理了一份關於最近幾年香港藝術拍賣市場的金額,我們把這份表給各位看看,看看大陸以及其他東亞市場的規模。....統計裡面是沒有台灣的。



也在同一份雜誌裡面,我還看的一個骷髏頭。據說他賣了5000萬英鎊。這位名為Damien Hirst的藝術家,根據報導,非常有市場嗅覺,去年9月,在美國爆發金融風暴以前,他的藝術品就高價脫手。看來,視覺藝術與拍賣市場等領域,穿梭其中的藝術家對市場的嗅覺,也是非常好玩的題材阿!



這個領域有趣。不只是銅臭味,而是從事者需要有多重技巧,甚至在學院評價/商業環境裡面競爭求生,複雜而交織起來的生活/創作/販售關係網路,比小說還精彩。

=======
Chaiwan中國+台灣 經濟體成型後的藝術市場發展方向

‧CANS藝術新聞 2009/07/21

前陣子,南韓媒體對兩岸關係大步邁進,中國為擴大內需要向台灣採購電子產品感到憂心,並將這次中國、台灣經濟合作的「中台聯軍」,用一個新的英文字 「chaiwan」詮釋,生動描繪了台海關係解凍及中台經濟合作後的亞洲市場面貌。

【撰文/劉太乃】

「Chaiwan」,指的是「中國China+台灣Taiwan」的複合詞,前面字義包涵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和資金,後面描述的是台灣製造業能力、人才、技術、管理和國際觀。南韓媒體敏感察覺到中台經濟聯合的可怕,發明「Chaiwan」新詞,意謂著「中國+台灣」經濟體的成型,必然對亞洲或全球經濟發展帶來變數。

回顧中國與台灣關係迅速發展成「Chaiwan」共同體,基礎在於去年台灣馬英九總統上台和中國主席胡錦濤都想進一步改善兩岸關係,避免台灣往台獨之路走去,經多次兩岸會談,迅速開展三通,兩岸關係快速發展;接下來的金融危機又為中國與台灣找到合作共生的認知。中國大陸啟動「刺激內需」、「家電下鄉」政策,為進一步拉攏與台灣關係,中國又大舉向台灣採購產品,尤其幾乎定單斷炊的台灣面板產業,在中國大陸來台採購下,在中國市場拿下五成以上的佔有率,把去年近五成佔有率的南韓面板,壓縮到三成以下。除此,在保護主義抬頭下中國掀起「Buy China」,和中國改善關係的台灣自然獲得同是一個中國「Buy China」的待遇。中國八家電視製造商一起向台灣採購LCD面板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兩岸經濟將出現更多經濟互動,「Chaiwan」不僅是新詞,更是兩岸共創經濟成長、走出金融危機的基礎。如果「中國台灣Chaiwan」繼續發酵,不僅南韓感到緊張,相信日本、美國都會因中台聯合擴大合作而不安。尤其中國、台灣擁有龐大的外匯存底,並握有相當的美元債卷,如果台灣跟中國合作、再加上香港,都一起支持人民幣或是所謂的亞元,美國經濟或是美元強權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除了買中國貨「Buy China」外,中國政府在十二五計劃中,更規劃海西經濟特區,希望在台灣的對岸福建沿海規劃一個海西特區,營造一個結合兩岸金融、物流等產業發展的經濟特區,這對缺乏腹地的台灣產業而言提供了可以永續發展的想像空間,也更加深了兩岸經濟密切的合作關係。當然,台灣金融行業前進中國大陸的金融MOU和兩岸關稅優惠的ECFA都即將簽定,更說明未來「Chaiwan」中國、台灣的經濟關係,將不僅是韓國媒體所看到的面板採購上,更會在金融、關稅優惠和福建海西特區全面開展,一個「中國台灣Chaiwan」中台聯合的經濟合作架構已經成型。

當然,在「中國台灣Chaiwan」中台聯合經濟體基礎下,兩岸藝術市場必然將出現調整,調整大致有三個方向:

一、更確定所謂中國(或華人)藝術市場的規模與能量

在中國資本注入華人藝術市場(指台灣或海外藝術家,如陳澄波、常玉、張大千、趙無極)下,台灣或海外華人藝術家市場能量將被重新評估。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常玉〈貓與雀〉能以4200萬港元成交;張大千、于右任等隨國民黨來台的藝術家作品能頻創高價,都充份說明在「中國台灣Chaiwan」經濟體下,兩岸藝術市場整合後的能量。未來這個中國能量,加上日本、韓國,如果能形成東北亞文化藝術共同圈,有可能與西方藝術一較高下,發展成為東西兩個文化藝術的結構。

二、兩岸藝術市場將回到一個「中國美術史」論證基礎

「中國台灣chaiwan」兩岸藝術市場整合後,將回到一個「中國美術史」的架構論述,包括20世紀初三十年代近代中國美術史(林風眠、徐悲鴻、常玉、傅抱石、張大千、于右任、郎靜山等)、六、七十年現代藝術史(趙無極、吳冠中、趙春翔、陳庭詩、劉國松等)和正在進行中的中國當代藝術史。當然,在一個「中國美術史」架構下,台灣美術史將被弱化,重新回到一個「中國美術史」的大傘下論述。這點在春季拍賣,20世紀近現代藝術大師精品拍賣頻創高價,台灣老輩畫家作品難再創高價,似乎市場已回應了這個方向。

三、中國(或華人)價值將主導國際市場發展

「中國台灣Chaiwan」整合後,中國和台灣收藏家的資金將足以牽動國際藝術市場的發展。例如今春拍賣,宋徽宗〈寫生珍禽圖〉以6171.2萬人民幣成交、宋人〈瑞應圖〉以5,824萬人民幣成交、明吳彬〈臨李公麟畫羅漢〉以4,480萬人民幣成交,都足以說明中國崛起所帶動的中國價值的確立。另外,同屬20世紀初巴黎畫派一員的中國畫家常玉畫作〈貓與雀〉,春季拍賣來到4200萬港元成交價位,逐漸接近同一時代的馬諦斯、莫內西方藝術大師畫價,更說明幾乎已確立的「西方美術史」也會因為「中國台灣Chaiwan」經濟力面臨重新的論證與調整。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09年7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