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破週報發出一則新聞,是3月29日國藝會施振榮董事長的記者會,以及其後續採訪陳錦誠執行長的內容。

這一則消息其實上個月底就在其他媒體披露,有趣的是,破報報導的角度、面向比較大,當然也有自己在用詞上一些偏好,而其他媒體則比較在介紹董事長、執行長的宣告,所以其他媒體介紹地相對較少,下面再附上幾則舊新聞,可以比對一下。

大概回顧一下這些消息,國藝會新人新氣象,企業出身的董事、董事長作風跟過去文人不一樣,也自然讓國藝會早舊有的「藝企平台」,由企業主導,正其名為「藝文社會企業」。這一點不禁想起早幾年在談文創或文化政策時,藝文大老也有主張文創、文化分立,文化要補助、文創產業化的說法,不過至少在國藝會最近一次的宣示,應該是要將2者統一,且嘗試建立一個在既有體制以外的作法。

在上個月底的報導中,自由的這一篇也有一些分析,還有談到文建會一處處長方芷絮認為,似乎這種作法比較適合文創院。

下面破報的消息,小弟對結尾比較有fu,而報導中間則是比較分析性質的。有fu的是:『我們當然期許藝文市場--這項文建會(文化部)始終未曾積極思考、運作的方向,能夠在企業有效介入後,真正被開拓出來,並抒通國藝會的現實瓶頸。因此往後,這個「不屬於國藝會、文建會之下」,「絕對是存在於法律之外的」企業,是絕對需要長期觀察的現象,以期避免另一個類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單位的生成。』有趣,這一系列的報導。

這個國藝會的方針轉型,其實對文化界、對文創產業都有新的意義,因為他們在嘗試新的作法,衝擊影響到什麼程度?不知道,記者們也都還沒下定論。但可想而知的是,一如破報說的:『企業願意長期贊助國藝會多少,必須看「藝文對社會貢獻多少」,而「藝文的社會貢獻」衡量判準便在於「露出」、「欣賞人口」的多寡,也就是「藝文消費」的市場產值。』以後在國藝會的方針上可能採的是投資,而非過去的補助,未來必然衝擊文化界。

====
施振榮獻給國藝會的遠景-藝文行銷平台社會企業

陳韋臻 — 週四, 2011-04-14 20:03

文/陳韋臻

上個月底(3/29),走馬上任國藝會董事長近三個月的施振榮先生,終於出面與媒體見面,在記者會上公佈未來國藝會的目標和改革方向。當天應該是國藝會舉行記者會有史以來最多大報新聞媒體出席的一次,也因此執行長陳錦誠先生,在最開始幾乎是重新介紹了一次「何謂國藝會」,認真程度可見民間「商業化」、「企業化」的憂心,確實已成為國藝會率先必須處理的質疑。記者會上,陳錦誠執行長表述了多項國藝會未來的目標,有守成亦見開創。施振榮董事長開宗明義表示,目前國藝會面臨最大的瓶頸,在於經費上的拓展,對此,國藝會也研擬出幾項對策,其中最重要也最令本人感到焦慮與憂心的,大概就是由國藝會帶頭,邀請企業捐資組成的「藝文行銷平台社會企業」,一個在施振榮口中「絕對是存在於法律之外的」企業,一個規劃資金總額「幾千萬到上億,幾個企業家分一分」的規模體,一個陳錦誠執行長表示「企業出錢出人共同組織」的行銷公司。為此,《破報》訪問了執行長陳錦誠,希望能進一步理解未來國藝會的操作與規劃,以執行細節來確立「商業化」的憂心無須再續。

首先,記者會上,為了穩定藝文界的憂慮,陳錦誠表示,國藝會在補助機制上,將不會做任合刪減,還會進一步擴大,其中有幾項未來目標,包括:

1. 在102年以前,達到每年補助1.6億的金額。
2. 三年內補助對象達到660件。
3. 在三年內至少達到十項專案補助,或者補助款提高50%。
4. 三年內觀賞人次提高20%。

這些在藝文界極少出現的「明確數字」,目的是為了表明國藝會作為藝文補助單位的本質,並不會因為一位企業大老擔任董事長而有所改變,但也由此,我們隱約地窺見將「數量」作為目標的特殊思維模式。如同記者會上施董事長所說的,企業願意長期贊助國藝會多少,必須看「藝文對社會貢獻多少」,而「藝文的社會貢獻」衡量判準便在於「露出」、「欣賞人口」的多寡,也就是「藝文消費」的市場產值。

依照目前國藝會僅有六十億零九百一十萬的基金,孳息無以支撐補助金額的窘境,國藝會表示,目前正在與文建會協商,期許能夠修法放寬資金可行管理的限制,希望將基金會的投資的上限,由基金總額的30%上修到50%,採取穩健型但獲利高的投資,陳錦誠也表示,目前台灣許多基金會實際上都是具有社會關懷和貢獻的,並不如外界認為皆為企業避稅所用,倘若真正修法完成,將得以拓展基金會的社會所用。而目前與文建會正在研擬的修法,必要時進入立法院做修正,是國藝會在母金拓展上的第一步。

另外,向外增援的部份,施振榮董事長表示,要企業長期掏錢確實難行,因此目前規劃出「藝文行銷平台社會企業」,是希望讓各企業「捐一次就好」的方式,將捐款用於成立社會企業,國藝會在其中作為「不過半數的最大股東」,不以營利為目的,更可能自行營運有餘後,回饋給國藝會基金。陳錦誠表示,國藝會這個規劃,比較類似讓企業「認養」的動作,而非國藝會號召企業成立行銷公司。

這個「藝文行銷平台社會企業」,在目前國藝會的規劃下,年底前將成立,其運作基底便是目前國藝會「表演藝術行銷平台專案補助計畫」(以下簡稱「表藝行銷平台」)的建制。「表藝行銷平台」是從2005年開始的國藝會專案計畫,原意在為藝文團體與各縣市市場端做媒合,透過文宣品發送、電台廣播、講座、在地刊物等管道,減少藝文團隊在各縣市演出上的成本與風險。五年內累積出通路資料庫、觀眾檔案分析資料以及行銷功能系統,2010年由台北的「如果兒童劇團」、台中的「加侖工作室」、嘉義「新港文教基金會」以及高雄「南台灣表演藝術協會」四團體得標,分別以兩年各兩百萬的經費運作表藝行銷平台,累積票房成長率至少如「綠光劇團」的18%,至多如「九歌兒童劇團」成長了147%。

也因此,在目前「藝文行銷平台社會企業」的規劃下,上述專案累積出的通路,便由企業接手,同樣在北中南分設四個「分店」,由出資企業提供企業內部人才,以進行長期累積,而非先前每一至兩年換團體經營的操作。而施振榮則對此表示,至少目前就已有銷售對象,「像是高科技產業福委會的錢實在用不完」,因此倘若透過董事會內部企業大老的關係,渴望將原先用於發放商品券或旅遊等企業福委會的金錢,提供給「藝文行銷平台社會企業」作分配使用,安排不同藝文觀賞作為「企業福利」,「可能企業提供我們一百萬,六十萬拿來作藝文消費,其他四十萬就算我們的委託費用」。

陳錦誠表示,原先補助藝文團體以及「新人新視野」可用於保護小眾或前衛藝文創作者的空間,另一方面,原先「叫好不叫座」的演出,則可能透過此企業模式,拉抬為叫好叫座,打造出藝文品牌。至於藝文團體委託行銷公司的收費,陳錦誠則說,「如果是我的設想」,像是雲門可能先收費,以較少費用達到超出預期外的行銷效果,而如果是莎妹劇團,就可能先不收費,等到票房達到一定後再行拆帳,因此能兼顧不同規模大小的團隊。但這是「如果是陳錦誠來做」,至少陳錦誠還算是個藝術圈內人,能夠把握不同性質團隊的現況與需求,然而,「企業提供企業內部人才」的情況下,恐怕藝文團體要面對的窘境,就是這個行銷平台對生態的摸索過程,而更令人憂心的情況是,各出資企業本身贊助、培植的藝文團隊,是否會同時成為這個「藝文行銷平台社會企業」所分配的重點對象,等於企業同時掌控了市場分配管道,此項憂慮,陳錦誠執行長認為,一旦組織規章處理完善,領頭人也值得信賴,就不致如此。

行文最後,讓我們回歸到法規本身,來思考這整個「藝文行銷平台社會企業」。根據授予國藝會權力的《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中,國藝會「應設各類國家文藝獎」、「辦理獎勵、補助之審查」、「應提供文化藝術資訊及法律服務」以及「應協助文化藝術工作者,辦理各項保險事宜」,就是沒有協助設置行銷管道等相關事項。今日,我們謹記著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在藝文團隊展演與各項藝術節、電影節舉辦的托拉斯機構,甚至由於中央、地方法規不一,引發的資金審查暗洞;一旦國藝會「邀請」各企業「認養」這個行銷公司,首先,企業的運作便非全民可檢視範疇,其次,如此耗資「幾千萬到一億」的行銷公司規模,加上原先國藝會以專案模式累積了五年的基礎一併拿走,除了可能排擠到原先小型藝文行銷公司的生存之外,從生產端的掌握、市場端的分配,兩者權力握於一手,究竟該如何讓人期待?

對於這個疑問,陳錦誠執行長倒是回到了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認為這個社會企業,如同現在藝文界的關注目光一樣,運作之後,仍舊能交由媒體及藝文團隊作檢驗。我們當然期許藝文市場--這項文建會(文化部)始終未曾積極思考、運作的方向,能夠在企業有效介入後,真正被開拓出來,並抒通國藝會的現實瓶頸。因此往後,這個「不屬於國藝會、文建會之下」,「絕對是存在於法律之外的」企業,是絕對需要長期觀察的現象,以期避免另一個類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單位的生成。

資料來源:破週報http://pots.tw/node/7939

====
強化藝文創作補助機制 施振榮:國藝會拓展藝企合作平台
 
楊伶雯

2011年3月29日 19:48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出任國藝會董事長,將全力架構藝企合作平台。(圖/記者楊伶雯攝)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為有效協助台灣藝文生態的發展,國藝會新任董事長施振榮29日表示,國藝會已擬定新的願景與發展策略,將強化藝文創作補助機制,積極拓展藝企合作平台,有效整合資源為藝文界引進更多資源,藉由帶動企業界的藝文消費,進一步為藝文界創造市場。

國藝會指出,首任來自企業界的董事長施振榮今年1月初上任後,就積極思考國藝會未來的願景與發展策略,日前國藝會內部召開策略規劃會議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經董事會討論修訂後,完成「國藝會的願景與發展策略」初步規劃,未來將與藝文團體溝通後再正式定案。

施振榮表示,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加上許多董事給我們寶貴的意見,將國藝會的願景定位為「促進藝文發展,有效整合資源,創造多元價值,厚植台灣軟實力。」

同時國藝會也依據願景擬定具體目標,未來將會重點放在有效管理國藝會自有基金以挹注藝文獎助資源,並將積極鼓勵藝術團體與個人持續創作,及媒合民間參與合作計畫,並有效提高藝文展演的觀眾觀賞人次等目標。

對於外界對國藝會未來是否會過度商業化或企業化的憂慮,施振榮特別表示,對外界的關心與期待,他會虛心就教,但是在不了解前的批判對國藝會來說並不公平。

施振榮強調,在他任內國藝會現有的補助機制不會有方向上的調整,同時他也承諾不僅過去投入藝文獎助的資源會保持水準,未來還會不斷動腦筋,思考如何為藝文界引進更多資源,為藝文生態建立起生生不息的發展機制。

施振榮說,為了能為藝文團體爭取到更多民間資源,未來國藝會將積極來開拓藝企合作平台的機制,以引入更多企業資源。此外,國藝會也將思考如何進一步帶動企業員工的藝文消費,為藝文創作創造更大的市場,建立藝文團體與企業界可以永續發展的合作機制。

本屆有較多來自企業界的董事,相信透過藝企合作的平台,將讓企業界與藝文界能「共創價值」,建立起藝文創作者與觀賞者之間溝通的平台,同時整合民間資源,為藝文界創造更多資源。

原文網址: 強化藝文創作補助機制 施振榮:國藝會拓展藝企合作平台 | 財經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3/29/320-2700801.htm#ixzz1JYLN7xbg

====
推動藝企平台銷 施振榮玩真的

2011-03-30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新上任的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是首位出身企業界的國藝會主事者,他表示預計年底前成立一個藝文及企業行銷整合平台,幫助藝文團體宣傳行銷。施振榮表示,未來將以公司名義成立一個藝文企業整合行銷平台,協助藝文團體推動宣傳、票務等工作,投資的企業股東可以明確在這裡看到成績,這個公司的獲利則有一定比例捐給國藝會,另一部分繼續推動藝文活動。

     施振榮表示,他想推動的是「社會企業」的概念,「社會企業」是指以公益或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為核心目標的企業組織,它不靠捐贈,而靠日常營運,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

     施振榮指出,就是「與其讓社會投資藝文,不如讓社會投資社會企業」的想法,讓這個平台最終成為人人想投資的公司。

     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表示,國藝會目前碰到最大的問題,一是基金孳息已不符合補助現況,二是尋求企業贊助的部分碰到瓶頸,「有心的企業很多,但他們可能捐了一輩子的錢,最後卻看不到貢獻在哪裡。」

     施振榮說,電子業的福委會的錢很多,但都不知怎麼用,他會一一前往拜訪各大企業的福委會,和他們開會,討論如何將這些錢用在補助藝文活動。

     施振榮表示,關於國藝會孳息不足的問題,他希望盡快改善,希望在民國一○二年達到每年補助一.六億的門檻。

     施振榮主掌國藝會,也引起部分人士擔心會不會過度引入商業機制,施振榮表示,外界不要過度解讀,也不要把商業汙名化。「商業的目的就是要共創價值,我覺得每一個團體都要有企業精神,政府如果沒有企業精神,遲早會虧空。」

     施振榮說,現在賺錢、權力對他而言沒什麼誘因,但目前要做的事卻是很大的挑戰,他自己除了親自跳下來做,也拉了很多企業友人下來,但名單保密,「我太太和助理已經被我拉來做這些事了,我現在是買一送二。」

====

施振榮:國藝會補助 不考量市場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2011.03.29 11:43 pm
 
 
國藝會新任董事長施振榮今天強調,國藝會補助精神一直維持中立,由專業評審決定補助,和他將成立的「藝文企業平台」脫勾,不受市場機制影響。施振榮以科技為例,指出「鼓勵發明、創新,是社會重要機制」,像網路發明時,其實是為國防而非市場,只是後來也發揮極大效應。

施振榮期望,獨立於國藝會運作的藝企平台,能真正勾勒出「微笑曲線」,讓藝文生態居於曲線右端的「品牌、服務」起飛。他認為,國藝會補助是前端,「注入不計代價的資源創新,不納入市場考量」;後端將來則可由藝企平台負責,強調宣傳行銷,把好的東西送到人人手上,「不注意後端,藝文生態循環一定會斷掉。」
 
===
張孝威為國藝會基金操盤

2011-03-30 工商時報 【記者邱莉玲/台北報導】

     國藝會董事長施振榮昨(29)日丟出新官上任近3個月以來的三把火,並向企業界喊話,「要避免員工過勞死,企業應多做藝文活動!」

     施振榮表示,國藝會將強化藝文創作補助機制,拓展藝企合作平台,有效整合資源為藝文界引進更多資源,帶動企業界消費藝文風氣。

     為達預定目標,施振榮認為需先突破基金管理規範,穩定經費成長來源,所以將第一把火交給國藝會董事、台固副董事長張孝威,由張孝威擔任「基金保值小組召集人」。據悉,國藝會現有60億元基金,主要配置為24億元定存、8億元由3家投信代操、4億元長期投資,現在找到CEO級大掌櫃張孝威,希望他從提高長期投資與高殖利率績優股比重著手,2年後達到年度收支損益兩平,將挹注藝文獎助資源提高到1.6億元。

     有感於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一句話「到紐約近,到嘉義反而比較遙遠」,表演團體在台灣巡演窒礙難行,施振榮把第二把火指向在全台建構行銷整合平台,由國藝會補助有興趣的企業,在台北、台中、嘉義及高雄建構4個平台,補助金約數千萬元至億元,有意找10到20家企業捐贊助,在這個平台上,表演團體可獲得外縣市巡演補助和增加宣傳通路,企業福委會則可把福利金用在促進員工藝文消費,把展覽、表演團體及企業資源做有效媒合。

====
國藝會財源吃緊 施振榮提案找企業投資入股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11-03-30 06:04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先天母金不足,再加上孳息利率大減,補助業務無法有所作為,就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面臨邊緣化的時刻,文建會請來了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出任國藝會董事長。上任2個多月,施振榮昨提出「藝文社會企業」的概念,未來將以公司形式成立藝文行銷平台,邀請企業投資,股份捐助國藝會,未來該平台將為企業、藝文團體提供服務,收取的服務費用將再回到國藝會。

施振榮強調,這只是一個想法,「但我確定有很多企業會投資,因為我的緣故。」施振榮說,不要把「商」汙名化,商業的意義在雙方各取所需,「我提出的藝文社會企業概念很新,但是大前提是為了社會需要而存在。」施振榮舉例,像南科的福委會,「錢多到不知道該如何花,只好發禮券。」施振榮說,要避免更多的科技人「過勞死」,藝文活動是很重要的選擇。

國藝會執行長陳錦誠說,目前政府舉債困難,沒有理由要政府舉債撥40億把國藝會母金補足,孳息給國藝會做事,「這道理說不通。」國藝會可以透過基金鬆綁、轉投資其他可能標的等作法,也必須經過文建會跟立院通過,「藝文行銷平台」也許是一個可行的做法,希望大家可以提供意見。

對於國藝會必須轉好幾個彎「賺錢」補足孳息的作法,文建會一處處長方芷絮表示,做行銷平台一事,文建會知情,但是「實際執行面」等相關細節,還必須聽取外界的意見,與文建會再做討論。方芷絮說,國藝會仍必須把持住獎勵跟補助的角色,回到國藝會設置的功能跟定位,「國藝會是在藝術前端的補助把關,後端的產業面部分,可能比較適合文創院。」

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何康國則認為,政府的概念就是民間可以做的事,政府就不能做,否則就是「與民爭利」,這對於非營利組織的國藝會來說,雖然轉了好幾手,卻還是會違背國藝會法制,「有利可圖,為何要獨厚這家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