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現在中國人搞老祖宗的東西,總是不堪聞問,總充滿一種土味,不脫共產黨秧歌舞文化與主旋律戲劇風格。
我喜歡看今年日本NHK大河劇風林火山(語出孫子軍爭篇),由於是武田信玄為主角,它常常會在裡面背孫子兵法,聽日本人用白話日文背孫子古文,我倒是開了眼見(孫子13篇還不只背一篇)
這是日本人呈現中國文化的面貌,當然也呈現日本人一貫的細膩。

不過也不用我說,中國人自己都看不下去。這種刻意做做,用另一種文革方式去表現被文革的內容。
台灣也好不到哪去。我們丟到了蔣家時代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但是丟不掉作文方法,於是類似的辭彙,改換上愛台灣,認同台灣,台灣主體性,又做了一篇文章出來。

中國俗諺:老狗玩不出新把戲。說的就是這個。

===================
全民瘋漢服… 聯合表演秀?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專題報導】 2007.04.15 04:05 am 
 
  
 
近年來「漢服」成新時尚,圖為武漢「漢服成人禮」,青年男女著「漢服」宣誓。
新華社
北京出現漢服餐廳、杭州西湖有漢服青年社團、安徽也有大學生著漢服登黃山,一時之間,「漢服熱」席捲了大陸各大城市,漢服真的就是中國的「國服」嗎?穿「漢服」就能復興中華文化嗎?還是只是商人的噱頭?

穿著登黃山,漢雄風再現?

北京的漢服餐廳,民眾必須換了漢服才能用餐,動作慢條斯理,宣稱是回復大漢雄風;而在杭州西湖畔的漢服青年,則是峨冠博帶、長襟寬袖,演奏民族樂器,這種穿漢服、行古禮之風,近年間突然成了風尚,更有甚者,有人提議將「漢服」明定為「國服」。

三月剛結束的中共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劉明華建議:應在大陸博士、碩士和學生三種學位授予時,製作並穿著漢服系列的中國式學位服。

有人出主意:明定為國服!

大陸全國人大代表葉宏明則表示,中山裝、旗袍雖然被不少西方人視為中國的「國服」,但這些還不夠體現民族精神,漢服體現了中華文化與人為善、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服飾的標誌,應該加以復興推廣。

但穿上漢服,就能復興中華民族精神嗎?反對者指出,這只是想打著奧運的旗號搶佔商機。

反對者譏諷:只是搶商機!

大陸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指出:「如果中國人都要穿漢服,那就進入一個民族主義的概念之中;既然已進入這個概念,那我要問:你們把其他五十幾個少數民族放在哪?」

中共文化部部長孫家正也坦承,很難界定何為「國服」。他說:「有些地方年輕人在提倡穿漢服,但是我到現在都搞不清楚什麼服裝能夠真正代表中國的服裝?這恐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困惑。」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不少文化學者也不認為穿漢服就能復興傳統,並質疑只是一場復古表演。中共全國政協委員王旭東表示,「這些舉動只是文化表象、文化符號或文化載體等形式上的復古。」這些活動,其實更像是一場場「表演秀」。

用黃帝紀年,就代表中國?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也表示,一方面,傳統的禮儀很難恢復;另一方面,現代中國人的一些禮儀文化,既有傳統文化,有西方傳來的文化,又有二十世紀以來「革命文化」創造的東西。他認為,民眾需要在這三者混雜中創造面向未來的禮儀文化。

近年來,大陸興起傳統文化熱潮,例如讀四書五經、開設私塾等,農民曆和風水之書熱賣,這些都成為「新時尚」,甚至還有人提議改大陸現在通用的西元紀年為「黃帝紀年」、將地名改為古地名。這些現象,說明大陸民眾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也引起許多爭議。

形式上復古,只流於表象。

但在歷經文革和「破四舊」後,大陸社會僅僅只是「穿漢服」似乎是不夠的。不從思想及精神心靈上恢復中華文化精義,這樣的「復古」必然只能流於表象。
 ================

奧運穿漢服 設計師:Oh, no!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專題報導】 2007.04.15 04:05 am 
 
 
百名學者聯名建議北京奧運,大陸代表團應穿著「漢服」進場,這些學者並繪製了漢服「深衣」的效果圖。
中通社
可以想像劉翔和郭晶晶穿古裝出現在奧運會場嗎?二○○八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大陸代表隊究竟要穿什麼服裝,成為大陸媒體熱烈討論的焦點。文化學者建議要「唐裝漢服」,以體現民族精神,也有建議中山裝和旗袍,卻遭到大陸服裝設計師們的群起反對。

日前,大陸二十多家知名網站聯合發布倡議書,建議北京奧運會採用中國傳統服飾作為中國團隊的禮服。在該倡議書上簽名的百餘人中,有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的數十位教授、博士,也有民間機構的文化人士。

但在上海十三日舉辦的一個研討會上,大陸的頂尖服裝設計師們卻對坊間熱議的北京京奧運「唐裝漢服」,多數持否定意見。

獲中國「十佳設計師」頭銜的陳聞說,唐裝緣自清代,漢服亞洲其他地區也有類似款式,似乎不能完全代表當代中國文化。他認為中國大陸體育代表團的服裝應有時尚感,並符合國際禮儀。

大陸旅澳服裝設計師俞湘琦表示,中國大陸代表團的服裝應表達中國運動員的氣質並體現高科技元素,民族因素則可通過細部來展現,不一定非要「唐裝漢服」。

中國「十佳設計師」之一的張伶俐也同意通過服裝的細節來表現民族特色的觀點,她說中國代表團的服裝應表達「謙良恭儉讓」這一中國傳統思想的精髓,不用太過炫耀。

中國高級服裝設計師一慧則說,中國代表團的服裝應展現出世界最新時尚潮流,她說目前在世界時尚界,「中國元素」就是最時尚的。她將中國代表團的服裝定義為「華服」,並稱福祿壽喜等文字、動物花草等繪畫,以及唐詩宋詞,甚至青銅器的銘刻圖案等,皆可成為設計方案參考。

部分設計師們認為,北京奧運會中國大陸代表團的服裝應體現民族精神、文化特色,其設計非個人能力所及,應是依靠「團隊」的力量完成。

作為北京奧運會獨家服裝及紡織品贊助商的恒源祥集團則表示,該公司奧運項目部李巍透露,中國大陸代表團的服裝設計方案徵集工作將於今年八月結束,明年四月將最終定稿並開始製作。

【2007/04/15 聯合報】@ http://udn.com/ 
 


==========
看問題》文化焦慮,也是文化暴力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專題報導】 2007.04.15 04:05 am
 
 
北京奧運大陸代表隊的隊服,因為百餘名學者上書力挺傳統「漢服」而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認為「漢服」倡議者根本就是一種文化焦慮。這樣的主張,沒有考慮到運動員對「漢服」的看法,若讓運動員選擇,究竟有多少人會選擇穿漢服?

學者王毅就表示,熱鬧滾滾的北京奧運隊服之爭,其實反映出一些人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歷史積澱缺乏信心。當每個人都在拿一襲漢服大發議論之時,企圖以此來寄寓自己的文化理想;塑造自己的文化圖騰,而絲毫不考慮當事人的真正感受,這就是「文化暴力」。

王毅稱自己是支持復興國學、復興華夏文化的。他不客氣地指責百餘名學者上書一事,是「處於文化沙漠的旅行者,把漢服深衣當成最後一滴拯救生命的水,並試圖把這樣一滴水放大成中國文化不斷噴湧而出的甘泉」,這樣的文化心態是不健康的。

王毅認為,復興中華文化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開國學講堂、可以辦百家講壇,也可以著書立作。但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有待於全民族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更有待於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同步飛躍。一味地文化焦慮,只能反映出對自己文化的極度不信任。奧運隊服之爭,其實根本不該被寄託如此沉重的內涵的。

一些文化專家則認為,一種服裝要成「國服」,先要得到國內絕大多數民眾認同,這種認同不能靠政府的命令,尤其是對擁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大陸而言,強制推行「國服」顯然是行不通。

【2007/04/15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