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翻翻雜誌,發現這一篇。今藝術。

談的是前陣子的台北燈節。當然有很多場座談會,圍繞的主題,與其說是燈會這個活動,不如說,「台北」作為一個都市,他未來該如何行銷自己?以及他能怎麼定位?有什麼特色?

現在大家喜歡談「政府」能作什麼?大多把焦點鎖定在中央政府,但事實上,台灣還有相當的論述是把層次訂在「都市」或「縣市」。
仔細一想,其實文化政策、文化產業,範圍、推動策略,大概以地區政府層次較為適當,諸如省、縣市、或者是都市。中央、尤其是大國家型的都市,文化政策、文化產業通常抽象,甚至也不容易推動。

但如果像比利時這種規模國家,大概中央/地方推文創是可以合一的。

台灣這麼看,其實地方政府推文創比較積極,北高就不說了,他們資源是最多得。其次,諸如台中市,尤其是苗栗縣長劉政鴻,野心勃勃,最近電視上看到他打著蝴蝶結,邀請大家去聽音樂會...

回到這篇座談會的整理,我們也該思考一下。其實外縣市無論多努力,藝術、流行文化,還是台北市的天下(台北縣還要靠邊站)。
無論是政策使然、還是自然如此,台北對文化消費高度集中,甚至像誠品的活動,要前進南部,也都不容易;則,台北究竟該形成什麼樣的樣貌?

策略性的發展到底是什麼?在台北辦「節慶活動」不少。但,我們真的找過公關、廣告業的朋友,彙整藝術、媒體與設計的朋友,一起訂出「行銷台北」的策略嗎?


=========
藝術能把城市帶向哪裡?
 
‧典藏今藝術

元宵節的夜晚,除了提燈籠看花燈,還能做什麼?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的精心安排下,2009年燈節不只帶給民眾別開生面的新媒體公共藝術饗宴,元宵節當天晚上,更搭配璀璨的低空煙火,以及震撼人心的優人神鼓現場表演,將聲光表演效果發揮到極致。 
 
文/林妤玲

元宵節的夜晚,除了提燈籠看花燈,還能做什麼?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的精心安排下,2009年燈節不只帶給民眾別開生面的新媒體公共藝術饗宴,元宵節當天晚上,更搭配璀璨的低空煙火,以及震撼人心的優人神鼓現場表演,將聲光表演效果發揮到極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這次大幅改造傳統燈節活動,將嶄新的能量注入傳統節慶,使傳統的「實體花燈」與運用科技投射成像的「虛主燈」相映成趣,不單只是為了讓民眾大開眼界,瞭解當代藝術也可以很好玩、很炫,更期盼能接收文化界、藝術界對此項創舉的建議與觀察,進而帶來更廣泛、更深入的討論,也期許能為未來公共空間或傳統節慶活動,加入更多的創意和藝術性。因此,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特地於2月12日及13日兩天,在西門紅樓二樓劇場舉辦一連串的論壇與講座,邀請多位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與會,暢談並剖析新媒體公共藝術!
 
從節慶到美感,公共藝術的光彩新貌

第一天的活動主要以座談方式進行,全天三個場次,分別從今年臺北燈節的活動型式、技術層面,一直到公共藝術與燈節這一傳統節慶的結合等等問題,做深入討論。與會者包含此次燈節執行單位負責人(黃茂嘉/平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創意總監)、公共藝術學者(黃海鳴、林志銘)、當代藝術策展人(張元茜、胡朝聖)、藝術家(吳瑪?)、建築評論家(阮慶岳)等人,分別從不同角度來探討。

在第一場「市民空間的光彩焦點,全球城市公共藝術的媒體新動向」,與第二場「新媒體公共藝術技術大剖析!臺北燈節的光畫藝術展演秀」的論壇中,平台文化創意總監黃茂嘉提供許多國外光畫藝術案例,讓現場聽眾大開眼界。許多歐美巨像投影作品不僅具創意,而且有趣易懂,和現場觀眾能夠產生高度的互動頻率,大大拉近當代藝術與市民的距離。同時也談到臺北做為一個光畫藝術的展演城市,在以節慶為主題時,如何運用減法思維去讓活動更聚焦!另外,由於臺北市缺乏無線通訊的管制、投影現場光害問題嚴重,都讓現場技術人員操控機具時面臨許多挑戰。不過,做為引進此種模式來舉辦傳統活動的亞洲先驅城市,今年的臺北燈節確實帶給市民極為特殊的美感經驗。

未來我們該用什麼方式來舉辦燈節

至於最後一場論壇「我們永遠得不到永遠!新媒體藝術與公共空間的短暫交會」,由阮慶岳主持,張元茜與吳瑪?對談。一開始,張元茜便建議阮慶岳直接轉變成一同討論的身分,而非單純的主持人角色。在這樣的安排之下,三人分別以建築師、策展人與藝術家的不同身分來發言,過程中激盪出許多有趣的議題。例如阮慶岳比較去年燈節與今年公共藝術加入活動的不同意義。去年建築師劉國滄所設計的主燈,一方面保留了燈節中「燈」的意象,另一方面配合鼠年,紅色的大主燈,宛如老鼠娶親的囍房大花燈,既傳統又當代;而今年新形式光畫投影則在形式與規模上跨出以往的界限,亦是十分難得的契機。張元茜則從其他地區舉辦燈節時所發現的問題切入,例如中國泉州舉辦元宵節,其活動規模雖大,但是在美感與精緻度上出現了極大的落差,追求形式化與設計粗糙,喪失了傳統更見不到未來方向,著實是當前節慶舉辦時常見的難題,這不僅要從源頭思索,更要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把關。
 
延續這樣的問題,在未來我們該用什麼方式來舉辦燈節?又能在這個活動上加入什麼創意,才能保留節慶本身傳統氛圍所承續下來的綿延情感?藝術家吳瑪?提出在全球暖化與公民意識抬頭的潮流中,所謂燈節是否可以在舉辦形式上,朝向更貼近傳統的出發點、源頭。意即,我們好像都忘了在元宵節提燈籠的感覺,舊社會中藉此一節日來與人交遊交流,而現在只剩下走馬看花燈。眼前的挑戰即是如何回到燈節活動的本質,並且將節慶與公共藝術所關注的焦點,回到每一位參與者身上,或許由你、我從下往上凝聚的力量,更能傳達節慶活動本身的情感。

這是一天的活動中,最為進入活動本身核心的一場思辨。對於未來,我們能有什麼選擇、可以有什麼樣的創意作法?都是這一場論壇所產生的啟發性內容。透過這些多元面向的發言與討論,著實為主辦單位、現場與會人員帶來許多不同的創造性思維,與值得參考的意見。

未來城市需要美感與軟性實力!

2月13日的三場講座,則在「藝術能把城市帶向哪裡?」的主題下,分別邀請三位對文化創意產業有研究與論述的學者、文創產業的企業經營者、專家與顧問,為各縣市政府之文化單位工作人員及一般大眾,深入探討城市的魅力、藝術活動如何提高企業的參與、舉辦活動所需熱情與視野的培養等等題目。

在第一場講座「幾個座標,看城市的魅力」中,林谷芳(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提出城市價值與實力根植於幾個特色,其一必須要有能夠令人感動進而消費的產品,其次是具有意義的極致象徵與神聖性,以及提供讓人感動的經驗等等。透過這些標準,自然能夠將城市的風格與地位建立起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經濟上的物質消費的能力。

第二場「藝術文化活動的行銷策略!公民、企業、政府三贏的境界」講座中,邱天元(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EMBA文化創意特邀講座主講人)以長期為企業策略顧問的經驗,提供藝文團體許多從企業角度出發的建言,並大方傳授諸多實際操作面的技巧,舉凡贊助案的企畫書撰寫與提報、廣告資源與媒體的運用和交涉等等,讓許多現場參加者在會後仍舊圍繞著講師諮詢問題,成為此次最受聽眾歡迎的課程之一。
 
而兩天活動的最後一場,也是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總監桂雅文主講的「文化治理的實踐!全球文化公部門的格局與視野」。課程一開始,桂雅文便將講題改為「十步之遙,富而好里/禮/理的臺灣」,目的是要從原本大範圍的命題,縮回到從個人出發、個人可以立即改變與改善的角度,談更根本的問題:「熱情!」整堂課中,桂雅文設計諸多互動橋段拉近聽眾的距離,並配合美國創新大師彼得斯(Tom Peters)十分鐘演講影片的激勵。桂雅文以親身體驗與實作經驗,為對文化創意產業抱有熱情與憧憬的聽眾,提供一些務實又鼓舞人心的建言,讓原本接近尾聲的論壇,在最情緒高昂的狀態中落幕。

典藏今藝術2009年03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