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個美學月,剛好遠見與30,都以封面主題報導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主題。一直想談談,不過每天新聞很多,一直po,我們版就爆滿,觀眾們也負擔太重。
但是還是要談談。
第一篇的是遠見,從故宮這次的北宋展開始去討論現在在坊間很熱的「設計」議題,以及從管理與行銷面,去看這個趨勢。介紹一下:作者江逸之先生,就是去年遠見「創意中國」特刊的操盤手,據說該刊物銷售的非常好。
第二篇來自於30雜誌。該雜誌定位比較是在30歲上下的工作男女為主,這一期針對設計與美感大談特談,論述,跟學學文創,差不多,開頭就是問台灣人:我們的優勢在哪,而後介紹世界全球美學趨勢,繼而警告台灣人:再不做就來不及了。當然,對於科技業,縱使未來優勢不再,還是想要有一個美學與科技的結合,而不是全盤拋棄。
當然,學學徐董的身影也在裡面。
不過論述上,有幾個共通問題:
1. 論述都以個案為主,遠見的孔孟學院、30的vovlo等,雖然可能都是成功案例,但是總體產業面貌是什麼?不知道。我們的陳腔濫調是:個案成功不等於產業完備。看到鼎泰豐,完全不感覺台灣飲食業其實現在業績不太好。
2. 之前學學開幕,也有些朋友對其高調奢華不以為然。我自己是視之為盟軍拉,雖然沒有接觸,但是,如果學學就是要搞奢華也好,先把文創業的論述打開,尤其學學幾個操盤手都是媒體人,這方面當然是能手,雖然我常說她們論述還是薄弱,但是基本上有點到要害。希望她們能在現在燒錢之際,把台灣一向不受重視的美學領域論述,建構起來。
3.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謀略是什麼?沒有交代。其實過去幾年文創的版面越來越多,甚至部份雜誌是有計畫性、給專版去推的,也看的到,當學學崛起後,媒體與之結盟,常常跟于執行長、詹副董、徐董訪問的報導。不過,媒體只是化妝師,其他個案,也都只是廠商而已,她們能建構自己的品牌,無論過程多痛,都只能限於個案經驗,總體趨勢仍是霧颯颯,這也是我們一直看趨勢雜誌,一直沒有一個方針的原因。不過還是要繼續看下去,啟發靈感。
========
http://www.gvm.com.tw/images/249/p158.gif
管理.行銷.設計新顯學 向古人學習
作者:江逸之 攝影:AFP/法新社 2007.3 /向古人學習
向古人學習已經是沛之莫然能禦的大趨勢。全球手機龍頭諾基亞(NOKIA),熱售破1000萬支的6108手機,手寫筆造型竟來自秦代兵馬俑的劍,按鍵仿效兵馬俑盔甲的紋路。
繼《孫子兵法》之後,2006年,印度經典《薄伽梵歌》(Bhagavad-Gita)也成為美國哈佛商學院、華頓商學院的必修課程。
從去年開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相繼開設企業家的國學班,企業老總重新拾起《論語》《孟子》古書研讀。
2007年,政大IMBA也準備開設《論語》《孟子》的「從儒家談管理與領導」課程。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全球掀起中國國學熱潮。2500多歲高齡的孔子再度周遊列國,預計在2010年之前,中國政府將在全球建成500所孔子學院。
「今日的經典是昨日的前衛,今日的前衛可能是明日的經典,」近兩年來極力推廣故宮文物變成前衛藝術作品的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說,「向古人學習的風潮,才剛要開始。」
Ⅰ.全球復古風
時代邁入21世紀,全球化的資訊時代,新知不斷湧現,但誰料得到,就在新知爆炸的年代裡,竟然在全球吹起了一股復古風。
不管是在美國商學院、台灣企業界、歐洲時尚界、汽車廠與科技公司,還是大陸、韓國的大街小巷,從全世界到台灣,幾千、幾百年前老祖宗的智慧、美學,竟然愈來愈風行,成為管理、設計與行銷的新顯學。
精品時尚.向古文物取材》蘇東坡、宋徽宗變成可愛胖公仔;中世紀修道士成了時裝秀題材;11世紀的維京戰船曲線爬上汽車外型。
抓住傳統與經典,融合現代化的呈現方式,正讓81歲的台北故宮博物院脫胎換骨,重新擁抱了年輕世代。
2月1日下午,台北市徐州路的市長官邸藝文沙龍,閃光燈此起彼落,30多位記者都為了故宮首度與便利商店萊爾富線上預購「故宮精品館」記者會而來。故宮副院長林柏亭與萊爾富董事長汪林祥攜手宣布,近70款的故宮授權商品可以透過萊爾富Life-ET預購。
現場展示了五款「大人物小宮仔」,唐朝仕女、宋徽宗、蘇東坡、清朝瑾妃等古代人物都成為了小巧可愛的公仔,翠玉白菜化身為手機吊飾,成為所有媒體的焦點,「哇!實在太可愛了,」一些記者發出讚歎之聲。
故宮精品一上市,立即造成搶購。不到半小時內,馬上有消費者一口氣買了9件。首批售價250元的500組「大人物小宮仔」,不到5天銷售一空,「故宮精品很討喜,銷售速度超過預期,」萊爾富行銷處專員陳培胤笑著說,許多同事也都抱怨買不到,只好說:「下次請早。」
近幾年來,復古風已經是國際時尚界的流行主調之一,近年來更是逐漸推到最高峰,並廣泛影響各行各業。
2006年巴黎時裝週,國際頂級設計師不約而同地上演了中世紀復古秀,大量應用暗紅色、黑色斗篷,與黑色十字架等哥德式設計元素,重現中世紀歐洲修士的樣貌,成為現今模特兒的當紅面紗。
復古風不只在時尚界,甚至也延燒到汽車業。
2006年底,瑞典VOLVO汽車發表全新一代的頂級房車S80。最令人驚豔的是,由車頭水箱護罩延伸至車尾行李廂的肌肉線條,竟是設計團隊從11世紀稱霸北海的維京戰船龍骨造型得到的靈感。
從車尾看去,玲瓏別緻的曲線,則是參考了19世紀的史坦威鋼琴的造型,顛覆了昔日VOLVO方正呆板的印象。
經商中國.向孔夫子學習》現在美日韓等國,為瞭解中國文化、前進大陸做生意,均已開設了孔子學院,瞭解中華文化。
而隨著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前四大經濟體,前途無限看好,一股向中國古文明學習的熱潮,甚至延燒到全世界。
例如一度在中國文革時期被批鬥的孔孟思想,目前正在全球發燒中。
美國、日本、韓國、澳洲、瑞典等國家,為了積極瞭解中國文化,好前進大陸做生意,均已開設了孔子學院,光是中國大陸就計畫在全球設立500個孔子學院,來推廣漢語與古文化。
開啟孔孟熱潮第一炮的是韓國人。2004年11月,韓國首都首爾熱鬧的江南大道巷子裡,一棟不起眼的磚紅色五層樓,正是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成立兩年多年,已有上萬名韓國人在此上中文課,並接受孔孟的儒家思想教育。
2500多年前的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但培養「三千弟子」的他,終其一生也沒有跨出現今山東、河南省的範圍。
在全球化的今天,2500多歲的孔子開始搭乘飛機與透過網路,走向全球,扮演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使者。
在韓國首爾的全球第一家孔子學院成立後,中國政府也開始有計畫性、大規模地向全球輸出中華文化與漢語。
根據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最新統計顯示,世界各國現有4000萬人在學習漢語,100多個國家、超過2500餘所大學在教授中文,預計到2010年,全球將有1億人學習漢語。
身心樂活.向歷史古書取經》易中天口語品三國、于丹藉孔孟分享現代生活的快樂法則。這些學術「超男超女」的古典新譯,引13億人瘋狂。
不只孔子學院熱起來,讀中國古經典也成為一種新時尚。
2006年8月初的上海,天氣燠熱難耐,剛開幕的上海書展一個攤位前排滿了綿延數百公尺的人龍,59歲的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整個下午手幾乎沒沒有停過,一口氣幫4000多位讀者簽售新書《品三國》。
不到五個月,在中央電視台節目「百家講壇」主講三國演義故事的易中天,講稿整理的《品三國》狂賣130萬本。
易中天現象掀起了讀古書的狂潮。
41歲的北京師大傳媒系系主任于丹,緊接著在10月初連續7天於「百家講壇」講《論語》,迅速竄紅全國,被媒體封為「學術超女」。
2006年11月底,于丹《論語心得》首印60萬冊發行,在北京中關村的新書簽售會,8個小時內她簽了1萬多本書;為此,書局還延後一個小時打烊。
這些書之所以暴紅,都是因為在古人智慧裡,注入了現代人容易理解與感受的新元素。
例如于丹的《論語心得》,其實是在解釋這部被譽為治國之本的書,對於現代人的生活、工作、社會,有什麼意義,正如她在書封面上的一行字:「《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最近幾年,只要能和歷史沾得上邊的書都紅了,」北京新六感出版創意與國民閱讀促進中心創辦人程三國指出,從前年的成億君《水煮三國》、去年易中天《品三國》與于丹《論語心得》,都是創下百萬本銷量的暢銷書。
不只是大陸成年人著迷歷史故事,國學熱也延燒到社會各階層。
2006年,台灣人張汝京創辦的中芯國際半導體內附設的浦東中芯國際學校,也開設了一系列《三字經》《百家姓》和《論語》的古書課程。每到上古書時間,小朋友一個個梳起「書僮頭」,身穿唐裝,手捧古書大聲朗誦。
北從黑龍江,南抵廣州,愈來愈多的大陸中小學開設國學班,從淺顯易懂的《三字經》到艱深難懂的《莊子》《論語》,都成為莘莘學子的熱門教材。
Ⅱ.補智慧?借創意
為何在資訊爆炸的21世紀,全球卻開始回過頭向千百年前的老祖宗借智慧、學美感?
「傳統的經典裡已經總結出人類永恆的需求是什麼,你只要從裡頭找答案即可,」易中天強調,許多古老經典,歷經數百、甚至數千年,還可以保留下來,代表有一定的永恆性,不會隨時代變遷而被淘汰,因此要創新,最簡單地方法當然是從古人身上學習。
努力推廣故宮古文物的藝術授權,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認為,千萬不要看不起擺放在博物館裡面的前人古物,這些可都是過去最前衛、最有藝術美感的作品,在各種新資訊爆炸的年代裡,回過頭來跟這些歷久不衰的美學效法,當然是現代人的新功課。
事實上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館,都正在推動將古老文物融入現代生活美學的大工程。
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台北故宮等,都正在進行展館的擴建工作,隨著全球設計界正風行向古人學創意,2006年全球藝術授權市場就高達180億美元。
而專營東方藝術授權的「Artkey」更是連續三年創下100%的高成長率。
補以義制利的智慧》企業掏空醜聞頻傳,而孔孟的中庸思想,剛好彌補了歐美企管理論的缺陷,是談做人比做事多的經典。
2001年美國安隆案爆發後,西方管理學界與企業界開始重視領導人的誠信與企業社會責任。這時候,中國與印度的古書,成為歐美企業界最好的管理新典範。因為強調做人做事、對社會的價值,正好是古代聖賢們所強調的。
「孔孟的中庸思想,剛好彌補了歐美企管理論的缺陷,」清華大學EMBA教授李瑞華指出,當代管理理論大都解決「事」的問題,只求績效成長、股東權益,卻很少處理最細膩「人」的問題。
「《論語》就是一本『談做人,比做事多』的經典,」李瑞華強調。
去年底美國《BusinessWeek》就專題報導,繼中國《孫子兵法》與日本宮本武藏《五輪書》之後,強調共好哲學的印度經典《薄伽梵歌》(Bhagavad-Gita)已成為歐美各大企業與商學院教授的新寵。
報導中指出,來自印度的80歲思想家Swami Parthasarathy巡迴美國企業界、商學院開講。在紐澤西的郊區,來自BENZ、LEXUS、BMW的高階主管聚集聽他的演說;而在華頓商學院,Swami跟學生分享印度人的壓力管理;同時他也對美國金融界管理人才上課,如何在創造財富時也能創造快樂。
目前大約有10%的美國知名商學院,將印度古老哲學思想融入教學課程中。
補企業責任的智慧》印度有很多古經典,強調企業應追求社會的最大利益,也衍生出綠色企業、僕人領袖及永續發展的理論。
印度裔的知名管理學家普哈拉(C.K.Prahalad)就指出,印度有很多古經典,但是共同強調的是企業不能只重視金錢效益,應該追求社會、企業、與所有人的最大利益才對。
從這些思想很自然的就衍生出當紅的綠色企業、僕人領袖及永續發展的理論。
「現在重視什麼,其實就是反應社會缺乏什麼,」中山大學企管系主任葉匡時,觀察這一波的古人學習風潮,正適時地扮演維持社會基本價值的力量。
這一點,由山西話劇《立秋》造成轟動就可以看得出來。
刻畫清末晉商票號誠信勤奮故事的《立秋》,沒有炫麗的舞台效果與配樂,卻在兩年內,巡迴中國各地公演240多場,場場爆滿。去年12月更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引進台灣,三場公演謝幕時,全場觀眾起立與掌聲持續了半分鐘,許多人甚至留下感動的熱淚。
借古人的創意密碼》未來的經典正要從現代與古典的融合中出發。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就經常從古人的詩詞上得到設計的靈感。
向古人學習正逐漸成為全球新顯學,影響愈來愈深,範圍愈來愈廣。可以預見,未來的經典正要從現代與古典的融合中出發。
在趨勢下,古書與古文物並不再是冰冷的東西,只要稍經轉化,就成為經典傳世的創意。
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也經常從古人的詩詞上得到設計的靈感。2006年中秋節前夕,被喻為貝聿銘「收山之作」的蘇州博物館正式開幕,粉牆黛瓦的造型,讓每一位造訪的遊客都發出讚歎之聲。
毗鄰拙政園的蘇州博物館,貝聿銘把宋代米芾的山水畫與陶淵明的歸田園居「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融入整體設計。
他在北牆之下獨創了高低錯落、石片造型的假山,呈現出煙雨朦朧的江南美景,並且在屋頂色彩採用了傳統的中國黑,也把中國傳統建築的老虎天窗,將天窗開在屋頂的中間部位,陽光透過色調柔和的老虎天窗產生了千變萬化的光影效果。
借古物的創意設計》「唐人宮樂圖」變成了豐滿的楊貴妃公仔與春雷琴小狗;名貴的宋代汝窯蓮花式溫碗,演化為宋徽宗的寵物。
當傳統遇到時尚,也會激發出絕妙的創意火花。
台北故宮裡的商代青銅器「爵」的三角鼎立造型,在明基電通設計長王千睿巧思設計之下,轉化為黑白兩色的「兩元相容杯」,簡約卻不極簡的造型,成為明基贈送客戶的最佳禮物,「許多國外客戶都還想多要幾組。」
明基設計部門,讓文物不再在博物館睡覺,而是活在當代人的生活裡。
隨著華人風潮興起,「『東體西形』已經是設計界的新潮流,」王千睿指出,形式是西方的,但內涵卻是東方文化。明基已與台北故宮簽定三年的合作案之後,設計團隊經常到故宮找靈感,數千年前的文物,給予設計師很大的震撼,開始追尋古人的想法與設計概念。
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巷子裡的出色創意又是另一個成功案例。張嘉倫、崔永嬿等四位年輕設計師參加了「Old is New時尚故宮」設計活動,「只有小學課外教學去過故宮一次」的他們,卻意外地發現到故宮這一個創意寶礦,經過故宮人員的解說,開發出極受市場歡迎的寵物宮仔系列。
一張故宮名畫「唐人宮樂圖」,變成了豐滿的楊貴妃公仔與春雷琴小狗;名貴的宋代汝窯蓮花式溫碗,演化為宋徽宗的寵物。他們還製作可愛的扭蛋,外殼設計是採用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照片一在網路上曝光,眾多網友都在熱絡討論在哪裡才能買得到。
從當代最流行的管理、設計到行銷,有愈來愈多人回頭向老祖宗取經,「以古煉金」的新時代已經來臨。
資料來源: 遠見雜誌網 http://www.gvm.com.tw/
======
今天就要的競爭力 美力學
心經濟時代來臨,「美力學」已是工作者的必修學分,但這門學分不要你囫圇吞棗,它要你放慢腳步,細細感受生活。當你愈用心生活,愈會發現這門課,除了改變你的職場競爭力,更會改變你的人生。
不知不覺間,強調美感風格、溫柔感性的美學經濟,已經輕柔卻強悍地打敗鋼鐵紀律般的製造業經濟。突然之間,企業經營者和工作者都覺得世界已經不再熟悉,物換星移,消費者的口味以及工作者的價值都難以捉摸;於是,這股集體的焦慮正催促著我們探尋新的出路...
http://www.chinatimes.com/2007moment/960306p_cover.jpg
《三十》雜誌封面(三十雜誌提供)
文/瞿欣怡
從1976年的蘋果一號、麥金塔、iMac、iPod,到2007年發表的iPhone,史帝夫‧賈伯斯憑著執著的「蘋果美學」,為蘋果電腦寫下三十年的傳奇,至今不衰。不過,卻要直到近年,當過去企業賴以維生的成本控管、流程創新,無以為繼之後,人們才真正警覺到「美學力」無遠弗際的持續創新力量。
回頭看看,彷彿才是昨日,台灣一度被捧上天的部分高科技產業,卻早已從雲端墜落,成了「保二總隊」,企業力保微薄的2%毛利。相對地,台灣的服飾品牌夏姿,自1987年成立之後,全球已經有包括巴黎、上海、香港和台北等四十八個據點,去年營收超過6億元台幣。
全球產業玩起大風吹,對台灣這個蕞爾小島而言,危機更甚以往。過去創造「台灣奇蹟」的製造業,位子已經被中國搶走了;曾經,我們引以為傲的拚命式製造業經濟,早已兵疲馬困。
不知不覺間,強調美感風格、溫柔感性的美學經濟,已經輕柔卻強悍地打敗鋼鐵紀律般的製造業經濟。突然之間,企業經營者和工作者都覺得世界已經不再熟悉,物換星移,消費者的口味以及工作者的價值都難以捉摸;於是,這股集體的焦慮正催促著我們探尋新的出路。
城市
現在不做,以後就來不及了
2006年底,挾著強大資金與豐富人脈資源,學學文創志業正式開課,是台灣這股集體焦慮的里程碑。「現在不做,以後就來不及了。」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憂心地說。
學學文創投入10億元資金,希望成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育中心,進而成為國際間文化創意交流的平台,不只要將台北風格化,更要深刻化。因為,21世紀的全球化競爭已不再只是國與國間實力的較量,而是國家裡以「全球城市」(Global City)為基礎的競爭,唯有創造出風格城市,才能突圍。
學學文創的成立,揭示徐莉玲等知名創意人對「美學城市」的焦慮感與使命感。徐莉玲認為,台灣有三代人,第一代是70至90歲,屬於製造業;第二代是40至60歲,透過國際化與商品代理成功;第三代是30歲以下的世代,必須成為大中華地區自有品牌的領導者。她說:「身為第二代的我們,必須為台灣第三代打造台灣獨有的,美學的深刻環境。」
提起即將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曾經營百貨業的徐莉玲說︰「現在各大百貨公司一定都在開會,討論要賣什麼商品給大陸客。究竟什麼是代表台灣的商品?誰來設計?這裡面就有市場跟設計師的需求,台灣學設計的留學生可以回來,外國的設計師也可以來台灣,有市場,創意產業自然就會蓬勃發展。」
徐莉玲的使命感正引動一些影響。學學文創第一期課程中,一名遠從花蓮來的校長,主動跟學校董事會請半年假上課,思考未來的小學教育走向。這些點點滴滴都讓徐莉玲更堅定走向美學城市的決心。
然而,美學的啟蒙是條漫長道路,是否能夠風起雲湧還未可知,但有些具遠見的企業早早便開始自我改造。
企業
美學與科技,光譜兩端的匯流
英國科學家兼作家史諾提出了兩種文化(two cultures)一詞,而科技與藝術正是兩種文化光譜的極端;但近來,這兩種極端卻成為匯合的主流。
智邦科技執行長黃安捷說︰「美是一種正面力量,科技公司搞美感不是風花雪月,任何事物都是平衡,包括科技與藝術,我相信長久下來,員工對美的敏感度增加,企業也能夠累積渾厚基礎。」智邦本身就在新竹科學園區內成立藝術基金會,經常舉辦展覽。
台灣愛普生科技近年來也致力於藝術活動的推廣與贊助。從故宮「北宋大觀展」、雲門舞集「狂草」到果陀劇場「巴黎花街」等都有他們贊助的字樣。愛普生的辦公室也有許多藝術作品,從攝影師的黑白照、故宮的數位真跡、常玉的數位畫作等;同時內部也不時針對管理階層進行「美學特訓」。
愛普生總經理李隆安說︰「我們的薪傳計畫中,就規畫半天前往博物館或美術館進行導覽課程,我也鼓勵員工要常去美術館,我自己每季至少去一次故宮。」
藝術對於愛普生的管理階層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們把管理當做一種藝術,技術出身的李隆安多年前開始培養藝術欣賞的能力,他深深感受到:「領導者的任務是沉思、規畫產品、創造未來,若只是把所有時間專注在工作,是沒有空間去思考可能的未來,觀賞藝術作品可以讓你的心沉靜下來。」
品牌形象
起步越晚,痛苦和挑戰越大
尚未意識到美學風潮的企業,起步晚,面對的挑戰也越大。起步晚的痛苦,瑞典Volvo汽車最了解。1998年,Volvo汽車終於揚棄舊的設計,開始大改款,在此之前,消費者對Volvo汽車的印象,只停留在「就是兩台車對撞的廣告嘛!」當賓士汽車開始改款,Volvo汽車卻尚未意識到美感風潮來襲,忽略了當安全性已經發展到極致,人們就要求美感,道理就像吃飽之後,就要挑剔盤飾。
直到2006年,Volvo終於追上第一步,由全球車壇名人所組成的第十四屆「全世界最美汽車大獎」中,VolvoS80打敗所有歐洲名車,獲選為第一名,直到此刻人們才發現,Volvo也可以很美麗。
Volvo汽車台灣行銷處處長陳立哲驕傲地說,Volvo的設計之美在於注入瑞典靈魂,內裝的前飾板是以瑞典山川為型,勾勒出漂亮的線條;汽車儀表板和經典簡潔的表款一致,沒有多餘的符號;汽車座椅邀請專業醫療團隊共同研發;內裝的音響是最頂級的配備;內部所有染劑一定是最天然的原料,沒有一絲化學成分。他說:「Volvo的美,來自以人為主的設計哲學。」
然而,改變帶來的陣痛Volvo也得概括承受,光是在台灣地區,改款後的業績就掉了三成,陳立哲無奈地搖頭說︰「跟經銷商講美學沒有用,他們也是拿所有的身家來經營事業,只想知道︰『到底賣不賣?』我們計畫用五年的時間來推動新的美學品牌形象,很辛苦,但現在不改變,以後拿什麼在市場上玩?」
工作風格
醫生也要培養藝術觀察力
企業改變,工作者的機會也跟著變動,研究所招生是最明顯的先行指標。以美國為例,哈佛大學商學院MBA的錄取率為10%,但洛杉磯加州大學藝術碩士的錄取率卻只有3%,其他知名的藝術學院也變得極為搶手。耶魯大學醫學院更規定,學生必須到耶魯英國藝術中心培養觀察能力,因為校方認為,懂得繪畫的學生,更能辨認病情的微妙細節。
台灣職場變化則表現在實際數字上。104人力銀行外包網分析,2005年美術設計類新增案件較前一年同期成長25%,「產品設計類」、「工業設計類」成長36%。104行銷總監邱文仁說︰「這些數字顯示全民美學風潮已經開始。」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也認為,過去只有創意產業需要美,但現在所有產業都應當轉型為創意產業,工作者無論是工程師、行銷、業務,甚至行政人員都要成為創意工作者。吳睿穎並自創「AIDS」創意檢驗法,來協助工作者檢視自己的「美學力」:A是Attention注意力,I是Interest趣味性,D是Desire欲求感,S則是Satisfaction滿意度,唯有符合這四個要點,才算是合格的美學創意。
李隆安則將管理哲學融入美學理念,讓工作者回歸快樂的自然本性,重視快樂的感受,讓每個人可以發揮個性優勢,從工作中追求理想。他更鼓勵員工放下電腦親近藝術,他強調工作者要有三心:「用心生活,在生活中運用五官之外,還要用六感,體會生活真正的味道,即便吃一顆小蕃茄,也將味道嚐出來;開心工作,培養對工作的熱情;關心環境,因為東方哲學中說,施比受有福,關懷別人就會快樂。」
生活
該是慢下來的時候了
感性的魔力是職場的成功秘訣。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60歲打網球、65歲滑雪、70歲潛水,他說︰「因為無法到宇宙游泳,所以想透過潛水,感受那樣的感覺。」在他任內,SONY奠定全球化企業的基礎。
美國生物醫學界最具影響力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一位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前院長、現任史隆凱特靈癌症中心主任的法姆斯,他在大學時主修哲學與英國文學。另一位則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校長巴爾提摩,他在大學時接觸到無可取代的人文經驗,終身喜好古典樂、攝影與現代文學。
面對美學經濟的崛起,台灣企業主和工作者當然可以急起直追,只是美學畢竟急不得,反而該學習慢下來。學學文創的創意總監林文媛說︰「美學涵蓋在所有的事物裡,無論做什麼都真心真意,自然就美,外在的包裝不是美學,那缺少厚度,唯有豐富內心所散發出的美感,才動人。」
美學,不講功利,卻講究生活體驗;不求快速,卻求慢工細活;不需機巧,卻需要真心誠意。心經濟時代來臨,「美力學」已是工作者的必修學分,但這門學分不要你囫圇吞棗,它要你放慢腳步,細細感受生活;有空時,坐下聽風的聲音,逛逛畫展,用心品味生活。當你愈用心生活,愈會發現,這門課除了改變職場競爭力,更會改變你的人生。
30雜誌:
http://www.30.com.tw/spot/trend/trend.asp?ser=12810
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Content/0,4518,9603060231+0+0+102610+0,00.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