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焦雄屏,外號老焦,現任台北藝術大學老師。
昨天侯文詠與老焦對談,我是回家後才聽到,於是順手錄下﹔後半老焦大概也清楚交代自己看待現在與未來電影業的問題與出路。台灣電影有幾個階段,不再贅述,簡單說就是:大小眾市場沒有分眾,一團混戰後全盤皆輸,這一點,美國分眾很好,近幾年小眾創意也漸漸融入好萊塢﹔在台灣,音樂市場比較劃分清楚,之前談過的MUZIK或台北愛樂,漸漸也是小眾向大眾融合的一個例子。
現在的電影業,我聽老焦這麼說,感覺要開始走製作人制度,就是,在預算與進度控管下,包含先導的市場考量,共同打造出新的電影事業。當然,老焦以學者和影人的身分,對現在長期新聞局的輔導金政策,十分不滿,也回到我們「社福黃牛」的譬喻上:究竟,補助是好事嗎的反省上。
不過還有一點隱藏在裡面的,老焦應該迴避了:現在萊有所謂純種的台灣電影嗎?老焦舉了很多例子,都是中國出品的(或中國跟好萊塢合作),都是那種大製作的東方味,小弟覺得有點粗糙拉,不如港片,但是老焦卻認為在產製上是成功案例。這樣看來,台灣在電影方面,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因為台灣生產電影模式完全與鄰國不同,像日本與南韓,都幾乎是百分百自製,台灣(香港也是),則是高度跟中國兩岸三地綁在一起,各位記憶中那些本土的、搶攻輔導金的影片,現在好像很少在看到了(諸如忠仔),這新模式,壞就是完全被中國磁吸,但好就是進入一個人才庫拍攝。
還有一個談到日韓,老焦倒是很靈敏。小弟Brahms6長期看日劇,觀察日本電影從垮掉又再生,原因在於電影界把能量藏在電視,在豐沛的電視人才中,又透過跨業回到電影,現在電影演員,大多都是電視出身﹔台灣比較搞「純電影」,沒有影視謀略,剛好跟日本相反,當電影/電視界線分明,部份電影人實在撐不下去,只好轉拍電視,諸如陳昭榮。現在,日本這幾年又有新的趨勢,就是跨文本一魚多吃,諸如電車男:有小說、電影與電視,各版本都有自己特色,行銷的相當成功,還有一個例子是「現在,很想見你」。現在台灣還在搞單一企劃的偶像劇,我的感覺台劇在模仿韓劇。可惜,日本完整體系、容納小眾的特色,沒被台灣採納。
像同樣名模,台灣的所謂名模花瓶特色很大,但是日本模特兒當退伍後,就可轉戰影視,表現不俗者還不少,自身也自許要成為實力派,諸如小雪,最近我注意的是一個叫水川asami的。


說的太多啦!最後po幾張美女,紓解一下最近鬱悶。檔案可以在這裡下載來聽一下:
http://files.filefront.com/alteGiaump3/;6928178;;/fileinfo.html

本文末,為「台灣電影筆記」網站上對焦雄屏的部分簡介。全文請進網址觀看。

==
1953年生,政大新聞系畢業,美國德州奧斯汀分校廣播電視電影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博士班候選人。焦雄屏自美返台後便積極投入媒體改革的活動,1981年任職於聯合報時,與眾多影評人在『聯合月刊』以<金馬獎會外評鑑>為題,系統性地批評當時金馬獎的保守主義。1982年,焦雄屏主持聯合報「電影廣場」專欄,由焦雄屏與黃建業、陳國富等年輕影評人共同撰寫短評,卻因為評論尖銳,引發片商團體的強烈反彈,導致「電影廣場」旋即停刊,但也促成這些年輕影評人改革電影界的決心。1982年,台灣新電影由《光陰的故事》發端,在1983年蔚為風潮,得到焦雄屏、黃建業等新派影評人的大力支持,為文加以評介討論,使「新電影」成為當時文化界的盛事。

但在1984年後,隨著多部「新電影」在票房上的失利,使「新電影」遭到舊派影評人質疑,並在金馬獎評審上引發激烈爭論,導致「新舊影評之爭」。1988年,在「新電影」風潮消退之後,焦雄屏蒐集幾年間討論「新電影」的影評文章成為『台灣新電影』一書,從工業環境、創作者、內容形式取材等多面向來檢討1983-1986年間的「新電影」風潮,為目前研究台灣新電影的重要參考資料。焦雄屏除了對台灣新電影貢獻良多外,也積極主導各類電影文化活動。1987年擔任「中時晚報電影獎」發起人暨評審總召集人,並於1988至1995年擔任其評審。1992年,擔任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影展評審。1993年,焦雄屏接受新聞局委託,策劃「中華民國電影年」的各項活動並擔任執行長一職,同年並也策劃《中華民國電影多媒體電腦資料庫光碟系統》、《台灣電影研究及文獻出版概況》等,以及開設製片、攝影、錄音、美術等電影工業專業訓練課程,舉辦歌舞片回顧展、青少年電影研習營、電影視覺特效展、青少年學苑影展與國外十五個影展單位合作,辦理各型台灣電影回顧展,為國內電影文化扎根。

1994年成立「台灣電影中心」,為國片處理海外事務,並致力將台灣電影及創作者推銷至國際影展。1997年更成立「吉光電影公司」,出品多部優秀紀錄片,2001年監製「三城記」系列廣受好評,台灣導演林正盛的《愛你愛我》以及大陸導演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皆有亮眼的成績。另一方面,焦雄屏也從事電影教育的推廣,1981年至1998年期間曾於國內多所大專院校,如國立藝術學院、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私立東海大學、私立輔仁大學和私立文化大學等校教授電影課程。現任吉光電影公司董事長、台灣電影中心主任、國立藝術學院及國立政治大學教授,對台灣的電影文化影響極大。

資料來源:
http://movie.cca.gov.tw/PEOPLE/people_inside.asp?rowid=63&id=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