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看今天似乎很難po文創直接有關的新聞了。因為關於整個產業的消息,blue Monday傾巢而出。
下面從兩個角度,去探討人力的新聞。第一個是畢業生,第二個是產業外移。共通一個問題:我們的產業與人力政策是什麼?如果完全由市場機制決定,下面的消息就會更加惡化,因為中國磁吸短期不會停止,而台灣衰退短期內也不會。
如果過去製造業大舉外移,現在科技業又可能縮編,則,僧多粥少的問題一值都會存在而惡化,接下來就像日本:NEET與Freeter充斥,但是台灣的條件又跟日本不同。
文創,應該是一條出路吧?可惜試水溫也試的不怎麼樣。但是這條出路好的是,它是正視台灣文化本身,而且產業結構是容許充分就業的(無太大的學歷鴻溝)。
===========
工作難找、起薪低 畢業生鬱卒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2007.03.12 03:26 am
 
起薪低,景氣也冷,今年的畢業季可能無法是就業旺季。

房市走多頭,不動產業熱門,其他產業卻冷清清。最近有位國立大學研究所「準」碩士在BBS上抱怨:「工作真難找,丟了廿幾封履歷都石沉大海!」他的反應隨即引發眾網友的呼應。

一位國立大學資管系畢業的網友,跟進抱怨「工作一年比一年難找!」五、六年前,他第一分工作離職不到三天,就馬上找到新工作。但是現在他又離職,過了三個多月卻還每天閒閒在家,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某位商職畢業、曾做過技術員和櫃檯小姐的網友也說,上個月被資遣後,目前已經投了七、八封履歷,想要找尋會計助理的工作。但是只有兩家公司打電話約面試,面談後快一個月了都還沒有下文。

還有某位今年即將畢業的外文系學生表示,最近已經開始找工作,沒想到求職網站中他所屬意的工作清一色都要求「有工作經驗者為佳」,較大的企業更要求「有國外留學經驗者優先錄用」,讓這名外文系學生大嘆工作難找。

台經院研究六所副所長楊家彥以「求供倍數」解釋近幾年就業現象。所謂求供倍數指的是「企業求才數量」和「民間求職數量」的比率。他分析,二○○四年,台灣的求供倍數為兩倍,也就是一位求職者,可以有兩個工作機會等著他去。

但到去年底,求供倍數減到一點三倍,平均每位求職者只剩下一點三個工作機會,在台灣找工作真的越來越難!

中經院研究員吳惠林認為,近幾年產業外移,電子製造業廠商大幅度縮減人力,也是求供倍數下降的主因。他認為,未來的求職者應該要想想自己的附加價值在哪,不要成為企業主為降低人事成本、選擇產線外移下的犧牲者。

楊家彥認為,不僅就業市場成長趨緩,社會新鮮人起薪也偏低。前陣子就有調查指出,大學畢業生的起薪約兩萬六,碩士生約為三萬一到三萬二,但和一般新鮮人的平均期望值還差了三到六千元。

【2007/03/12 聯合報】@ http://udn.com/
 
=====

凍薪六年 勞工苦啊
 
【經濟日報/記者 徐碧華、陳芝豔】 2007.03.12 03:26 am
 
 
經建會日前提醒大陸台商,今年仍將面臨成本增加的問題,中國大陸去年整體薪資漲幅達7.94%,今年漲幅預估仍高達7.7%…。

曉青看到這則報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台灣的勞工薪資也曾經那樣漲過,那是15年前的台灣。曉青的薪水至少五年不曾漲過,期間還被刪減了一些津貼。

「凍薪年代」這幾個字,出現在民國90年討論通縮的日子,那年頭,沒什麼人敢爭取加薪,只求保住工作。沒想到,風水輪流轉,轉到了全世界景氣大好、原物料大漲、房地產大漲、股市大漲、失業率下降,台灣還在「凍薪」。「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成了勞工的口頭禪。

從民國68年有薪資統計以來,台灣從來沒有發生這種事:工業和服務業的平均薪資年增率連續六年低於2%,如果考慮物價上漲,實質薪資幾乎沒漲。台灣的「凍薪年代」已長達六年。

而且凍薪是各行各業很普遍的現象,行政院主計處調查,90年到93年間各約只有一成的公司全面加薪,94年高一些,上升到一成九。

產業大量外移!
本土人資具替代性,勞工談判籌碼降低。

民國90年到95年間,工業和服務業勞工平均薪資六年上漲2,169元,95年平均薪資只比89年上漲5.17%,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4.07%。

勞委會綜合規劃處處長李來希解釋,有些過去在台灣做的,移到大陸去做了,台灣的人力資源出現替代性,台灣勞工失去有利的談判籌碼,「凍薪」成了勞動市場普遍現象。

除了現象的分析和解釋,台灣勞工急著想知道「凍薪年代」何時能終結?因為不少人面臨抉擇。

振民是學機械的,在南部一家電子公司上班,最近他發現,有聯絡的大學同學陸續一個個到越南工作去了。他所工作的電子公司也考慮到越南設廠,他問道:「難道越南就是我的下一站嗎?我小孩還很小,我能不能不去?留在台灣真的沒有『錢』途嗎?」

振民希望能繼續留在台灣,凱奇的哥哥已選擇到大陸工作。凱奇覺得哥哥一家都很可憐,他說:「哥哥在台灣一個月賺8萬多元,到大陸可以賺到12萬多元,他不想離鄉背井,但不去大陸,可能一、兩年後,台灣縮編,連原來的8萬元都賺不到。」

莊周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周昌湘說,許多台灣企業走向國際分工,本地人才需求數量減少,企業認為根本不必砸更多錢在市場搶人才。

去年達到景氣高峰,104人力銀行最新調查,今年有意整體加薪的企業占18.33%,但選擇不整體加薪、會依績效考核加薪的占42.18%。回復不了民國80年代五成以上公司全面加薪的盛況。

台灣勞工只能跟著產業外移的大趨勢走?104人力銀行經理方光瑋說,不必前進海外,還是有加薪的空間,價值等於產值減掉薪資,只要能比求職競爭者提供老闆更高的價值。

官方怎麼說呢?歷次的記者會中,行政院主計處一直對未來的工資上漲有期待,因為失業率在好轉中。但把問題反過來問:如果失業率降到3.5%以下的所謂充分就業狀態,凍薪還不能終結,那是否代表真的不必指望了?官員都沒有給過答案。

幾乎所有人都同意,台灣勞工薪資水準不應該就此停滯,畢竟台灣的工資距離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還有非常大的距離。即便如美國這樣的已開發國家,去年工資比五年前還能漲15%。而和我國經濟結構相近的韓國漲更多,民國94年的工資比89年漲46.17%。

雇主吝於分享?
薪資與GDP年增率亦步亦趨,無背離狀況。

是台灣的勞工不夠努力?以製造業來看,台灣勞工的勤勉和過去一樣,民國91年到95年間,勞動生產力指數提升34.47%,比86到90年間還高一點點,可是加薪幅度卻減了一半。

周昌湘指出,薪資是否變動主要還是跟企業獲利好壞有關,內需這麼低迷,根本無法提高企業獲利,遑論進一步讓勞工加薪。

勞委會主委李應元日前說,台灣勞工並未分享到這一波景氣回升的經濟成長成果。不過,比對平均薪資和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年增率趨勢,兩者是亦步亦趨,並未背離,似乎不能怪罪到雇主吝於分享。一位學者指出,這一波的景氣彈升力道小,勞工只能分享到小果實。

凍薪年代的終結還需強勁的經濟成長。周昌湘認為,如果政府只是持續侷限在用以工代賑來降低失業率,而不是去營造更好的企業投資環境,民間企業將本求利下,勞工的苦日子短期內恐怕無法看到終點。

【2007/03/1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