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然除了嚴肅的勞退制度,還是要談談每週鄭秋霜的文創園區。
創意市集,是創意攤販嗎?注意鄭秋霜提到的:東西大同小異,希望能有新的特色作品出現﹔另外,就是希望台灣的官方能注意提供場地等問題。
場地絕對沒問題,像各地的蚊子館也夠多了,2100這兩天才在追屏東機場的問題(航空公司因為虧損申請退出航線,交通部不准)。不過對一般人而言,是一個總體概念,但是走錯部門,只是浪費時間﹔直覺上這種東西就是文建會可以處理的,但是文建會的業務屬於展場與文物管理,尤其重心在於透過活動推廣文化建設,上述創意市集,應該沒有太大關係?
民間一直有一股文創力量,不管官方或學界搞不搞的下去,都會用某種形式下去,只是這個創意,是否是主流精英認可的而已,像我們談到的西施,也是。不過它能否彼此串聯出一股更總體的力量,也是問題,以及它的走向,是把市集最後搞成創意攤販而已,還是有其他出路?
 

而關於2004年創意市集的作者王怡穎觀點,拿台灣跟英國比,的確有學習的角度,不過,如果把台灣英國化,是否是條好路子?像珍奶,西施等都是十分台灣味很重的,可能沒有什麼國際觀,但是換個角度看,當具有強烈的本土特徵,在國際上才有立足之地,當台灣創意市集稿的英國一樣,人們只會看英國,而且台灣人,也只會透國台灣的創意市集,去崇拜英國而已。
而關於創新度不足,是否跟這批人出身相同有關?華山的Simple LIfe,背後是有操盤手的,有操盤,意味就有品味界線,所以像春吶喊,野台的團與朋友(隨便舉的例子拉),應該不會進駐simple life吧?

======
2007創意市集 進入關鍵時刻
 
【經濟日報/文/鄭秋霜】 2007.03.03 04:07 am
 
 
近年來創意市集在全台快速走紅,有的已闖出名號,有些成了台灣各型活動的「基本配備」,從街頭到社區、從戶外演唱會到大學校慶,只要有足夠場地,就會有創意市集,而且總是吸引人潮的「亮點」,預料這個趨勢在2007年會愈演愈烈。

以誠品書店為例,去年8月在有「誠品夜市」之稱的誠品敦南店外推出「一卡皮箱SHOW自己」創意市集活動後,今年3月起至12月捲土重來,每個月將舉辦一次創意市集活動,且今年的創意市集規模將比去年更大、時間更久、攤數更多。

誠品書店指出,全新的「一卡皮箱SHOW自己」活動,預計3月17日重新登場,徵選攤位從去年的30攤變成100攤,舉辦時間也從去年集中在三個月內舉辦,拉長為十個月、每月選一個周六舉行,且今年申請參與數超過200件,約比去年成長一倍。

誠品創意市集的攤位每次徵選100攤,入選攤位將分五組輪流擺攤,每個月會有三組攤位、60位攤主參與市集活動,讓遊逛的人每回都有新發現。

台灣著名的創意市集,除了誠品創意市集外,還有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CAMPO、寶藏巖等,2006年底的「簡單生活節」,兩天吸引3萬人次的「來客量」,更為創意市集掀起高潮。

延續這股創意市集風,今年農曆春節期間,台東推出「手創藝術市集」,位於南投草屯的文建會工藝所新年活動中也包括工藝年貨市集,由50攤工藝創意攤主組成。

這麼多創意市集,鼓舞許多創意人口,其中很多人的作品愈來愈趨成熟,有些已從創意市集進入百貨公司通路,甚至還有商品成了電玩主角;不過,創意市集其實正面臨發展的挑戰,其中之一是作品「大同小異」。

大同小異 等待更多創新

誠品創意市集總召、台灣首位入圍葛萊美獎的知名設計師蕭青陽觀察,台灣各個創意市集裡很多手作物的同質性頗高,例如許多人都在做包包、布娃娃、胸章、明信片、T恤等,這些不是不好,而是創意應該有更多可能性的呈現。他曾經在台東的藝術市集裡看到酒瓶做的風簾、漂流木加刀子等作品,很有當地特色,讓他感到很新鮮。

「還好,這只是過渡期。」蕭青陽說,由於已有人注意到創意市集同質化這個現象,他相信這會影響下一波投入創意市集的年輕人,必須更去找到自己產品的特色;他並希望創意市集擺攤者要有長遠眼光、不同眼界,不要別人賣什麼,就跟著賣什麼,「不要小看自己,只要產品夠創意,有機會變成品牌。」

蕭青陽表示,創意市集必須更新玩法,才能突破現有的瓶頸。創意,不只是商品化,還可「作品化」、「藝術化」,他期待看見更多元、更具有主題的作品,緊扣著生活,不僅實用,也可觀賞,可能是物品、也可能是一段表演,且不必然全部都是營利行為。

因此,誠品創意市集今年特別規劃每月主題,請評審團每次推薦五個攤位。3月豋場的是「Music Underground/On the ground」,請蕭青陽以音樂為題獨家推薦,目前已邀請「小白兔音樂」、「風和日麗唱片行」,並結合誠品敦南音樂館的黑膠唱片大展,挑選經典黑膠在市集上重點陳列,邀請十位DJ,以一人一小時的接力方式輪番上陣,讓現場洋溢黑膠音樂的迷人風韻。

此外,台灣創意市集還有場地太小、不固定等窘境,在歷經2006年的創意市集高峰後,創意人士呼籲,創意市集發展至今,2007年應是政府重視且拿出政策,在法令、場地上給予協助的關鍵時刻了。

「創意市集」作者王怡穎說,台灣的創意市集比亞洲有些國家如大陸早興起、且較成熟,她還聽說有些國家民眾特別到台灣參觀創意市集,顯見台灣的創意市集頗具亞洲區域名聲。但創意市集如何形成固定據點或變成吸引國外旅客的文化觀光景點,有賴政府願意撥地及意識到這是重要的。

場地受限 亟須政府重視

蕭青陽表示,現在全世界、整個亞洲都在關心創意這件事,以泰國為例,政府積極改裝舊市場或廢棄小學,供作創意市場之用,如果我們政府也可協助提供固定據點,才能有利創意力量的集結。「就像夜市,也是攤販一攤、兩攤愈集愈多後,政府介入,讓它慢慢形成觀光夜市,發揮結市的效果。」

蕭青陽說,台灣很多年輕人願意主動投入創意市集,這是很好的現象,但現在的創意市集的場地需求幾乎都是飽合狀態,有些市集舉辦時間及場地都不固定,使得創意人有點像是逐創意市集而居的遊牧民族,甚至沒入選的創意人如果到創意市集附近擺攤,就會被當成流動攤販,可能被警察開罰單,顯示場地問題若不解決,很難讓人落地生根。

他呼籲,政府要做的事,應是協助解決法規或場地的問題,營造一個環境,讓年輕人認為做創意是可長久經營的,而不是玩個一年、兩年,就該離開去找其他工作了,如此才能有助創意市集的長遠發展。

【2007/03/0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觀點頻道》創意,不只是把東西變可愛…
 
【經濟日報/鄭秋霜】 2007.03.03 04:07 am
 
 
創意市集近年來在全台各地走紅,田園城市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創意市集」一書,應是一個催化劑,本書作者設計師王怡穎在書中介紹倫敦市集裡的創意人,不只在書市獲得好評,還促使創意市集在台灣快速蓬勃發展。

王怡穎說,倫敦並沒有以創意市集為名的市集,但很多市集裡都有創意人,讓市集變得很有創意。當初她因為很喜歡逛倫敦的市集,想看看別人有沒有創作新東西,並把這些內容集結以「創意市集」為書名出版,沒想到台灣這幾年卻把「創意市集」做出來,讓她頗為驚訝。

比較倫敦與台灣創意市集,王怡穎說,台灣的創意市集是賦予使命,以創意及設計類作品為主,且屬於「事件」式;但英國市集是融入生活,歷史悠久,已成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她樂見有朝一日,創意市集也能變成台灣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但現階段台灣把創意市集以事件來辦,其實也很有趣,只是希望各個創意市集不是一窩蜂地辦,之後很快就沒有了;她也認為,創意市集不必每周舉辦一次,如果一個月或三個月舉行一次都是可行的,但內容應力求豐富有趣。

王怡穎自創一個叫「Noodoll」的品牌。她說,她比較幸運的是,這個品牌圖案是她在英國唸書的碩士畢業作品,一開始就被專業公司看上,使她可以以授權方式,收取權利金,雖然收入不高,但能維持生活,不需從創意市集裡一步步爬,才能被看到。

但她相信,這在台灣是很難發生的,「除非你有名、紅了,否則小小畢業生,不太可能被看見。」因此,她希望台灣人應多幫助自己的年輕人。

她觀察很多倫敦的創意人,都是靠持續堅持下去,才能擁有自己的品牌。雖然很難所有作品,都會讓人家一定喜歡,但市集提供了在第一線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機會,有助找到品牌的走向,是創意品牌練兵最好的地方。

在倫敦市集中的創意人,能存活下去的,都是做得較成功的,因為做得開心,作品得到別人的認同,再累也要撐下去,有毅力及堅持,才能讓人家看到;他們很多人是把創作當做事業規劃,而非玩票性質,而且若要以此為維生,不能只靠市集,還要靠網路、擺店多管齊下。

創意市集要成功,與年輕人的創作熱情持續度有關。王怡穎認為,台灣創意市集的挑戰,在於國際觀教育還不夠,較不習慣用不同角度獨立看事情,且創新有待再提升。

她指出,台灣有很多東西都很精美、很可愛、很棒,但創意或設計不只是把東西變可愛,而是要再強化創新;台灣創意市集商品有些雷同性頗高,較難讓人看到就忍不住發出「哇!真是創新」的驚喜,或發出會心一笑,心裡想「哇!怎麼這麼好?」「怎麼會有人想到這樣做?」

她表示,雖然每個地方的人都想買便宜的東西,英國也不例外,但創意商品的成敗不在價格,而在如何發揮創意,用什麼呈現創意,不能因為遷就定價,而做出那樣的材質;在國外,消費者覺得你花五個小時,做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東西,是很有價值的,但台灣甚至可能還覺得手工不值錢,這種落差得從教育著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