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注意到一篇報導大陸唱片業者的觀點,出自於旺報記者黃奕瀠的報導。其實首先看到標題就感興趣,後來看到記者名字,才想起先前也有篇「拆哪!藝術區拆遷越演越烈 藝術園區將化為烏有 暴力事件封鎖」也是出自於其手筆。
http://ccindustry.pixnet.net/blog/post/25836178
要先說的是,唱片業無利可圖,已經是歷史,而不是即將發生的事件。這樣的風潮其實是世界性的,而沒有太多的時間差距。原因在於如果是數位音樂、網路共享/盜版等侵蝕唱片市場的話,那網路無界線,這個趨勢當然就是世界性的。
當然下面的消息第一眼看來有點怪,因為實體唱片業的消失,不代表音樂產業會消失。只是因為媒介改變,型態與收益改變。以台灣為例,現在已經轉型以「活動音樂」為主,所以大約這10年以來,實體唱片行不斷倒閉下,反而音樂節、現場音樂等越來越多了。或者說,實體唱片的消失,第一個刺激的不是數位音樂販售市場,反而是活動式的音樂。
記得在文創園丁裡面,其實IFPI的李執行長也從08年票務系統資料發現,70%的收益來自於演唱會。
http://blog.roodo.com/ccigardener/archives/9737359.html
在新聞局調查的「97年有聲出版事業經營狀況調查」,也有從銷售、通路,乃至於音樂類型等,分別做過調查,也可以看到這個趨勢:
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45346&ctNode=3741
===========
陸實體唱片業 滿腹辛酸淚
2010-03-30 旺報 【記者黃奕瀠/綜合報導】
上周,在上海舉行的第17屆東方風雲榜主題研討會中,中國大陸最大的唱片公司太合麥田CEO宋柯表示,實體唱片基本零收益,對以他為首的唱片工業從業者是必然的悲劇。因此,他宣稱唱片業要想存活只有拍電影。
東方風雲榜是中國重要的流行音樂頒獎盛會,舉行之前,都藉著舉行專業研討會來「暖身」。在「真音樂的3.0時代」研討會,以宋柯為首的唱片業非但否定「多媒體環境下音樂傳播的無限可能」,反而直批網路衝擊實體唱片的發展,炮轟網路企業的「免費提供」,慣壞消費者,並抱怨網路企業在版稅上缺少誠信。
數位音樂占產業收入大宗
中國媒體表示,這場研討會與其說是音樂界論壇,不如說是網路和通信商的展示會,無論百度、騰訊等網路公司,或是中國電信這種移動通信老大,都對音樂產業的前景抱持樂觀期待。根據中國電信的資料顯示,光是2009年,無線數位音樂收入便高達42億元,若是加上其他運營商,總收入更高達200億元以上,占整個音樂產業收入的93%。而傳統唱片僅占5%,在線收入占2%,足見無線數位音樂已成為當今音樂產業最賺錢的領域。
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大陸幾百家電視劇製作公司,每年會從電視台獲得100億元左右的費用;去年,幾十家電影製片公司從70億元電影票房中分得40%;而唱片公司去年只從無線運營商將近200億元的音樂收入中得到不到5億元。實體唱片銷售和網路版權收入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宋柯表示,音樂這個行業並非賺不了錢,而是網路賺的錢和唱片公司無關。「唱片公司既抑制不了音樂人的欲望,也抑制不了網路的欲望,最後只成了這個時代的悲劇。」
宋柯表示,音樂產業目前最大的悲劇,不是在網路和運營商身上,也非在於詞、曲創作者身上,他們的收入反倒都節節攀升。他表示,由於版權意識淡漠、行業操作不公正以及缺乏有效的第三方評估,唱片公司已經成為整個產業鏈中的弱者。
網路慣壞消費者
「網路企業基本上沒有保護版權的主動性。」宋柯批評,網路慣壞了消費者,讓他們不願意為唱片花錢,另外,網路企業不願提供唱片公司準確銷量統計,「唱片公司根本無法得知自己產品藉著網路去了哪裡。」
雖然宋柯手中握有中國大陸唱片市場最賣座的歌手李宇春的音樂版權,但他仍表示,光靠一個李宇春仍然救不了唱片工業。「李宇春占太合麥田一年的營收大約在20%左右,已經是國內最頂尖的藝人了。」宋柯說,而太麥在大陸唱片界也排名在前,但這一切都不足以挽救整個唱片公司。
宋柯認為,失去話語權,使得唱片行業在3.0時代「束手無策」。宋柯表示,目前中國既無唱片行業協會,也沒有一家市場份額超過15%的「帶頭大哥」,但他們面對的網路企業或是無線運營商,都是產業龍頭,「唱片公司怎麼可能有談判籌碼呢?」
「實體唱片已經消失,唱片公司也面臨徹底消亡的絕境。如果沒有一家市場份額占據35%以上的唱片公司出現,那麼國內唱片公司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倒閉,二是轉型做經紀拍電影。」於是,宋柯接著表示,他已經決定做電影了,與其花300萬元給一個歌手出專輯做宣傳,「還不如拿300萬元投資電影」。宋柯表示,電影可以做到300萬元的投資賣出3000萬元的票房,而在音樂界,「大牌歌手都不能保證花200萬元做的專輯可以帶回10倍的收入」。
==========
喜歡捧唱片感覺 音樂人仍有憧憬
2010-03-30 旺報 【記者黃奕瀠/綜合報導】
宋柯直陳唱片業快要活不下去,但卻又否定歌手與音樂創作者「生存不易」的說法。他表示,大陸音樂人這些年酬勞增長很快,幾年前向詞曲創作者買一首好歌,唱片公司只需付出大約兩三千元人民幣的費用,但現在卻已是七八千起跳,甚至到了兩三萬,翻了將近10倍。錄音師錄音的價錢也從兩三千增長到了一萬。而歌手更是「不差錢」。歌手常說侵權,但其實他們最關鍵的嗓子、樣子別人都盜版不了。」於是,唱片公司只能接受越來越高的人力成本,宋柯表示,歌手和詞曲作者還有法律保護版權,但作為唱片工業的核心版權──母帶版權,雖然歸唱片公司所有,但中國卻並沒有法律予以保護。
和宋柯一起參與座談的音樂創作者李偲菘表示,很多音樂人在改朝換代的階段,因為養不活自己就漸漸被淘汰了。在場另一位台灣知名歌手林宥嘉則認為實體唱片不會消亡,並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捧著唱片的感覺,「我希望可以直接拿專輯來聽,因為付出越真實的東西,你越會用真心去理解它,當我拿到專輯拆開來,放進去聽,一邊看歌詞和設計,看到很美麗的字,聽著很美麗的詞,也看到很美麗的顏色,這是最容易被感動的時刻。」林宥嘉表示,不管時代怎麼變,自己還是會堅持做實體唱片,「我知道可能這個世界上可能有某些人和自己有一樣的感覺,所以我做專輯的時候就感覺很感動,不會覺得自己只是被一個美麗的誤會所打動。」
- Mar 31 Wed 2010 11:53
陸實體唱片業 滿腹辛酸淚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