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消息來自於商業週刊網頁上的經典對談。主講人是故宮博物院長林曼麗。
故宮最近從裡到外大革新,諸如場所變革,設計複製品,數位化,到餐飲。
看來歐美國家重視博物館的風潮,故宮也開始效尤,這當然也是必須,故宮雖然都是中國寶物,卻成為外國人到台灣必經之地,環境也很好,過去在學校時候,那一塊山巒間的清新之地,跟市區夜市完全不同,這種感覺只有在我當兵時的台東才有。
不過縱使郭台銘買下中影,我想也不會讓給東吳吧,事實上東吳很久以前有想買下中影,但是錯過機會,後來中影飛漲,現在東吳校區早就飽和,只能犧牲學生活動場地,才能興建教學大樓,在寸土寸金的士林,尤其那一代是非常高級的住宅區,跟東海校園自成一格,完全不同。
部分見識廣博的文化人,注意到現在文化產業新起的趨勢,於是開始改革。倒不全然是市場化,而開始注意形象銷售,動線,也將言談從原本藝術品延伸到與現況結合,科技結合。這是好的第一步,擺脫過去文化精英的路子。

========
2007/1:從博物館看見全球化時代的創新   今日的經典來自昨日的前衛 

文\ 林宏達 

一九九一年,西班牙第四大城畢爾包,全市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失業,市政府卻在此時做下備受爭議的決定——投資九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九億元)興建美術館。

這座美術館,不但要打破「建築一定是方型」的概念,設計師還要求整座建築物內部不能有任何的樑柱,卻又要像巴黎聖母院一樣寬廣,並能突顯畢爾包的在地特色。


西班牙畢爾包的逆勢經驗

「從來沒有人設計過這樣的建築,」曾經負責設計全球第四高樓西爾斯大樓的結構設計師鮑伯(Bob)分析,整座建築由超過五萬個零件組成,只要一個零件擺錯,整個建築就蓋不起來,這像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結果卻出奇的成功,設計師蓋瑞(Gary)結合高科技和復古的人文素材,美術館表面用昂貴的鈦金屬覆蓋,隨著日照反射不同的光澤,表現十足的科技感。但是美術館內部挑高大廳設計和採光方式,則是繼承西班牙大教堂的設計;門口的高塔,則是紀念當地原有的採石和鋼鐵工業。

新與舊的強烈碰撞,讓美術館一開門,就吸引了一百四十萬名觀光客。成為全球地圖上的一個亮點。

「在全球化時代,博物館扮演的是關鍵角色!」看完畢爾包的例子,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說,不只畢爾包,現在許多第一流的博物館,都正在追求傳統和創新的衝擊,刺激古老經典和當代流行直接碰撞。「我們要回到文化,才能找到新的生命力」,林曼麗解釋,「古跟新是一樣的事,今天的經典,其實就是昨天的前衛!」

美國西雅圖的搖滾樂體驗館,就是最好的例子。這是微軟創辦人保羅‧艾倫,為了紀念西雅圖吉他之神亨德理克斯所設計的音樂體驗館,「他對這座音樂館,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要酷!」

設計者在音樂館裡設計了一個二十六公尺高的音樂教堂,裡面有四層樓高彩色LED螢幕,螢幕上的畫面會隨著音樂節奏強弱、聲音大小而改變顏色、形狀,讓人們「看見」音樂。

參觀者還可以在音樂裡「飛行」。設計者把多媒體效果和飛行模擬器結合,用所有感官重新體會經典音樂,這個館不只是重現經典音樂,更是用科技再創經典音樂的新表現手法。

「這些例子,證明當代創新,已不是一個藝術家可以獨力完成的,它是一個融合過程。」林曼麗指出,過去藝術是藝術,科技是科技,現在這些界限都通通要打破。結合工程師、藝術家的創作團隊,才是後現代潮流裡,最有力的創作形式。


台北故宮的數位計畫

科技也正在影響故宮和文物的關係。過去六年,故宮請來了大批的律師、電腦工程師,和原有的文物專家合作數位典藏計畫。從庫房系統,數位文件內容標註的基本工夫一點點做起,慢慢把故宮六十五萬件的館藏,一點一點移到網路上,過去一些狀況太差,不適合展覽的文物,現在可在網路上看得到。數位化後,全球的大公司都希望跟故宮合作,林曼麗說,SONY的前社長安藤國威就曾親自拜訪故宮,希望和故宮合作;IBM的代表,也經常拜訪故宮「尋寶」。

現在博物館的無價寶藏,許多是千年之間,文化互相融合、創造出的想法。像我們看到的佛像,最早概念來自阿富汗。原本在印度,是用不具人形的象徵代表佛陀,但是佛教北傳到阿富汗後,遇上了亞歷山大大帝西征帶來的希臘傳統阿波羅神像,阿富汗佛教徒開始創造第一批佛像。

西元六二三年,玄奘到印度取經,就曾經親眼目睹,在阿富汗山壁裡五十公尺高的巴米揚大佛。印度和希臘的融合,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佛像。

「我們的任務,是促進不同文明的相互對話。」林曼麗說,在全球化時代,博物館不只是見證過去的終點,也將是創造新想法的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