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不只小弟,今天中時投書也注意到了兩個文化人相互鬥爭的現實。可悲!樂生學生們的悲情+熱情,卻成為這些政治人物鬥爭的相罵本。
這位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分析的就是我們的意見。不妨看看。
樂生,還有一個月,就要見真章,不是公裎會報告,而是民進黨初選。既然樂生走上了政治這條路,那就只好靠政治方式解決﹔非常矛盾:不利用政治人物矛盾,以及媒體衝撞,根本沒有票房﹔但一旦惹上了,床頭金盡時....現在,樂生剛好在熱頭上,文建會什麼都都想來參一腳,但一旦樂生開始臭了,我們就看看這些什麼邱坤良拉,廖咸浩拉,到時候敢不敢說話。
尤其當蘇貞昌哪天火了,說:樂生的不要再鬧了!的時候
======
中國時報 2007.04.20
文化首長該打屁股
張世文
不知為何,在四月十五日樂生大遊行後,「應該是文化首長」的人都來投書了,不過看了這些投書,我只能說這些文化首長通通該打屁股!或許這就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權力的傲慢在此清楚的呈現!十八日邱坤良主委及十九日廖咸浩前局長在中國時報的文章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兩位做過行政長官的文化人,文章中多在推卸自己的責任和教訓他人。邱文中表示:「還原整個樂生院事件始末,整個社會或許就是一個共犯結構。」其中提到了很多的如果,包括捷運機場基地、文化資產保存問題、地方民眾缺乏同情、社會團體未提早關心、縣政府畏於壓力等等,就是沒提到文建會的「如果」。
記得去年五月邱主委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備詢,明確指出如果台北縣政府沒有「作為」,文建會會依新文資法一○一條規定「逕予代行」,時間過去一年了,還是沒有看到文建會任何逕予代行的動作。而邱文在後面還提到「台北縣文化局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時,與會委員雖一致認為樂生院是具歷史價值的古蹟,但只做成會議結論,並未完成程序。」既然未完成程序,請問文建會的角色呢?邱文做了回答:「倘若文建會從嚴認定台北縣政府沒有『作為』,進而召開審議委會代行,以現在的僵局,難道就能有專業的討論空間?」好一個義正詞嚴!
但是政府是一體的,可以指責台北縣政府沒有完成古蹟審查程序,卻不檢視自己是不是也怠忽職守,卻沾沾自喜於自己的不作為?甚至在文後還教訓以法律層面關心本案的朋友「…把法律當作攻防的工具,只想透過行政程序及文資法條文尋求對自己最有利的部分。」在這裡,邱主委非法律專業,筆者在此不忍苛責,但是法律本來就是保障人民的最後防線,當人民受侵害時,不找法律對自己有利的部分進行,那要怎麼辦?
至於廖文,更是爭功諉過。廖前局長當然沒有「突然英明起來」,他說「…衝突都是假象,只要決策者有信心,工程要調整的彈性非常的大。」但是,既然衝突是假象,調整彈性也很大,那怎麼沒看到當時身為直轄市文化首長有「信心」來協調這個案子?同樣是去年五月,廖前局長在建啤舉行活動時,不也說會透過市政會議來協調樂生案?怎麼會在還有權力的時候沒把事情做完,到變成真的「文化人」了之後才大聲疾呼,難道是「廖局長」沒信心,而「廖文化人」信心十足?
廖文又提到,「九十三年時,樂青中我教過的學生即已要求我直接介入,但當時因係蘇縣長主政,未避免因藍綠而失焦,我告以不宜出面…」在這裡,廖文後所稱的「堅持並貫徹文化優先的決心」到哪裡去了?如果堅持文化,就不會想到因藍綠而失焦,身為「廖文化人」口中的「文化首長」以政治問題為前提的思考,「廖文化人」如何解釋?更別提廖文中所說的「我隨時可以走人這件事,當時的馬市長非常清楚」,因筆者僅看到「廖局長」不僅沒有走人,還待到任期結束,這與邱文中推卸責任的方式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不只是「邱主委」和「廖前局長」,筆者想提醒的是,既然自認為「來自學界」,就請負起教育責任,所說與所做言行一致,大家會感佩這些文化人的風骨;當有權力的人不作為,非要逼到沒有權力的人來採取行動,也就不要感嘆現在的狀況為甚麼這麼混亂;文化人的風骨請不要變成兩位的債務,與邱文化人、廖文化人共勉。
(作者為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