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想談談邱坤良這篇,抱歉先po了乖乖。因為我沒找到...雖然我知道在中時。
樂生,現在也成了文化人鬥爭的文本,真是越來越熱鬧了﹔樂生除了當政治人物的鬥爭籌碼,還成為文化人的。

簡單說:樂生沒有認定古蹟,跟發展派競爭就矮了一大截,各位觀眾可以看到這些文化人現在義憤填膺的嘴臉。

現在文化對樂生的反省,都來的太遲,廖咸浩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同時,就是樂生在認定古蹟的時候,台北市政府捷運局當時就要踏過樂生,當時,怎麼沒看到廖局長像今天這麼猛,現在的李局長,外號鐵娘子,遇到華山好像鍊了99神功,碰到樂生....。
現在樂生還在當明星,還在風向球上,問題在於,大家都在等公程會報告,如果出來決議41%,整個社會氣氛開始圍剿樂生時,不知道這些文化人還會不會這麼猛打筆戰。
要邱坤良有決心,怎麼廖咸浩當初沒對抗捷運局,聯合北縣府文化局保留樂生?

真是別人吃麵,自己喊燒。

最後,附上一份2006年樂生還過街喊打時,擷取於苦勞網的一份中時舊剪報。看看當時邱坤良講了些什麼。

===========
中國時報 2007.04.19 
貫徹文化優先的決心
廖咸浩

    文建會邱主委在貴報A九版,刊出宏文表達了他對樂生一案完整的想法,開宗明義便指出,此案發展至今,「整個社會或許就是一個共犯結構,很難只歸罪於哪個機關團體或哪些人」,並用一連串的「如果」打散本案的責任歸屬。其中甚至還特別對學社運團體有所指教,認為「樂生青年聯盟」之類學生、社運團體,不是遲至二○○四年以後才成立」,否則,「當年工程單位豈能一意孤行?」同時,文中也對文化人之介入以「旁觀者清/輕」譏之,並以現任台北縣文化局長之不敢作為為例,指出事情之複雜非升斗小民所能理解。對筆者卸任前毫無聲音,卸任後則「大聲指責各級政府」,尤表不然。

    筆者當然不是「突然英明起來」。九十三年時,「樂青」中我教過的學生即已要求我直接介入,但當時因係蘇縣長主政,為避免因藍綠而失焦(而不是怕丟官;我可以隨時走人這件事,當時的馬市長非常清楚),我告以不宜出面,但我可在市府協調捷運局,因此,本案雖非台北市文化局業務,我早就以文化人的身分介入。期間曾有我個人出面及副市長主持之多次府內及府外協調。當然在卸任前並未獲致理想的成果,也才會有今天直接介入的需要。

    邱主委以北縣朱局長之「不作為」解釋本案之複雜,看似諒解其無力,但在其任上卻幾度行文要求其作為,邏輯上豈非前後矛盾?而文建會做百分之九十的保存案,卻是為自己若需對樂生進行文化資產身分確認時,需有實證基礎,以「避免加深院民與地方的衝突」,「演變成無限期的爭議」,則不但是「先工程、再文化」,更是「己所不欲,強施於人」了。而在台北縣府迫遷的公告貼出後,文建會卻仍不願認定台北縣政府「無作為」,並根據新文資法一○一條「逕予代行」,反而再次行文要求縣府有所作為。如此反覆,原因何在?

    其實,這個案子,就像許多看似文化與工程衝突的案子一樣,並沒有那麼多的「如果」,完全看首長是否有實踐的決心。有決心以文化為尊,文化就能有生機。以筆者在台北市政府三年九個月的經驗,衝突都是假象,只要決策者有決心,工程要調整的彈性非常的大。故本案之所以會搞到這步田地,真正原因,其實是邱文所列諸多「如果」中的最後一個──如果「台北縣政府能不計地方壓力,完成樂生院古蹟審議」。但此案九十三年樂生陳京川院長即已申請文化資產鑑定,如果當時的台北縣蘇縣長有決心,也不會再拖上三年。

    今日,當相關資訊不再由官僚壟斷之後,工程與文化衝突、院民與市民衝突的假象早已戳破,而且即使拖到了今天,事情也未複雜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捷運局北工處(及諸多其他單位,包括市府的交通單位)也早就透露了可以分段通車到丹鳳(即樂生前一站)的可能性。於今所缺者,就是決心了。

    以北市為例,在文化業務中光是在文化資產保存上折衝所需的心力,就已可累倒一個首長,因為北市案子多,開發與保存的衝突也似乎隨時隨地會爆發。但在筆者任上從未因為為壓力而低頭(所謂「處理寶藏巖事件受到批評」也不知何所指?)這正是因為我堅持並貫徹文化優先的決心。因此,在市府內,捷運局也不過是業務需與文化局協調的苦主之一而已。

    其實文建會做出百分之九十的方案,對本案有其貢獻,但為德需卒,不要怕壓力。筆者原先對文建會之建言,對事不對人,甚至有替文建會解壓的意思。但既然主委感覺委屈,筆者深覺有必要與主委分享文化首長的經驗:既來自學界者,無欲則剛;格調是一個文化首長的生命,文化部門既是弱勢,首長就更應挺起腰桿、舉起肩膀,先自重而人方重之,否則文化哪會有出頭天?與邱主委共勉。

    (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曾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
中國時報    A9/專論           2007/04/18
樂生院替台灣上了一堂課

【邱坤良】
  新莊通往桃園龜山的縱貫線上,樂生療養院靜靜地散落迴龍的山坡上,林木蒼鬱,隱密又神秘。一般人驅車經過,不會察覺這個醫療聚落,就算知道,也不想多看一眼,彷彿多看一眼,眼睛都會得癩病似的。七十多年來,這裡收容來自台灣各地的痲瘋病患,他們失去健康,也被奪走了尊嚴,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被汙名與身心折磨的悲慘故事,連家人都因而受到歧視,血淚斑斑,堪稱醫療人權史上的白色恐怖。
  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醫療的進步,漢生病不再被視為洪水猛獸,但社會大眾刻板印象已成,民眾一旦罹病住院,要重返社會困難重重。通常在病情獲得改善之後,主動或被動選擇以樂生院為家,一住就是數十年,同為天涯淪落人,相依為命,每個人的生命記憶與情感生活,散布在這一片與世隔絕的聚落空間。
  以往鮮少有人關懷的樂生院,如果不是捷運新莊線工程引爆爭議,恐怕樂生還是樂生,漢生還是痲瘋病,樂生院也只是迴龍一個治療特殊疾病的醫療聚落而已。
  捷運規畫初期 樂生無人問
  回顧一九九○年代初期捷運新莊線開始規畫,樂生院成為捷運機廠預定地,舊有院區房舍必須拆除,院民則安置到新的醫療大樓。當時希望在老院區安享天年的院民曾經表示抗議,但聲音微弱,並未引起外界注意。說來諷刺,外界對樂生院的第一波關懷行動還是以搶救院區老樹為訴求呢!而二○○二年六月因配合新莊機廠開工,一百多棟樂生房舍被陸續拆除,也未引發文化界的強烈反彈。二○○四年以後,學生、社運團體的介入,院民的聲音才逐漸變成怒吼。
  原籍花蓮,年已古稀的自救會李先生十幾歲就被送來樂生院,一轉眼已經過了半世紀。他被推選為自救會會長,經常代表樂生院民到處陳情、抗爭,他無奈地自我解嘲:「食老了,才出癖!」在他眼中,出面抗爭應是年輕人的事,像出麻疹一樣,小時候就該「出」,那有一大把年紀才「出」的道理。不過,為了爭取卑微的願望,再艱苦的事也得做,唸過初中的他,現在連枯燥的文化資產保存法條文都能琅琅上口了。
  照理文化資產保存與公共工程建設皆屬國家有形或無形的資產,從空間到動線,不難建構一條既具人文意涵,又能彼此呼應的脈絡。從文化角度,樂生院見證台灣公共衛生發展的一段滄桑史,不但不應成為以歷史人文傳統聞名的新莊地區之負面場景,反而能為當地添增一處文化資產。保存樂生院,不僅保存歷史空間記憶與醫療人權紀錄,也為社會保留反省與進步的空間。
  錯失太多「如果」 導致衝突
  還原樂生院事件始末,整個社會或許就是一個共犯結構,很難只歸罪於哪個機關團體或哪些人。如果捷運新莊線在確定工程基地、路線的關鍵性時刻就能注意文化資產問題;如果機廠設在原先規畫的輔大附近而非樂生院區;如果捷運局早一點肯就工程技術問題研究保存樂生院區的可行性;如果地方民眾對漢生病患多一分同情與瞭解;如果媒體、專家學者、國際醫療、人權團體及早關注樂生院;如果捷運規畫案完成之初,台北縣政府能不計地方壓力,完成樂生院古蹟審議… …。
  甚至,「樂生青年聯盟」之類學生、社運團體,不是遲至二○○四年以後才成立,在二十世紀末就像現在一樣「代天巡狩」,當年工程單位豈能一意孤行?樂生院事件又豈會演變到這步田地?讓原本就嚷吵不安的台灣社會,在政治、族群、意識型態的對立之外,又多了一層公共利益與歷史空間、醫療人權之間的衝突!學生與社運團體聲援樂生院,誓死保衛家園,三重、新莊市民也在地方首長、民意代表領導下,強烈呼籲拆除樂生院,讓捷運早日通車,甚至帶著已搬進醫療大樓的部分樂生院民出來陳情,與另一批死守樂生院區的院民勢同水火。
  二○○五年十一月新版文化資產保存法正式施行,文建會代替內政部,成為古蹟之中央主管機關,並於十二月將樂生院「暫定古蹟」。依照規定台北縣政府應在六個月期限內審議完成,並指定公告,必要時得延長半年。台北縣文化局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時,與會委員雖一致認為樂生院是具歷史價值的古蹟,但只作成會議結論,並未完成程序。另外,台北縣政府與台北市捷運局針對樂生院區做出四一‧六%的保存方案,並報陳行政院備查,完成行政程序。
  本位不可取 求共識謀圓滿
  當社會大眾愈來愈關心樂生院事件時,四一‧六%的保存方案已無法被樂生院民與社運團體接受,就結果論來說,樂生院一旦遭到拆除,青史成灰,再也不能回復。因此,不論事件的演變過程多麼複雜、曲折,改變捷運工程計畫有多麼困難,保存樂生院幾乎已成文化界、社運界的共識抗爭行動愈演愈烈。
  樂生院事件積累近二十年的爭擾,時空交錯,層層疊疊。文化界「旁觀者清」或「旁觀者輕」之士頻頻出面分析、評論樂生院事件,並提供各種錦囊妙計。然而,事件豈是如此單純,否則,那位曾以文化立委著稱的台北縣文化局長,不知道應該完成樂生院古的古蹟指定、公告程序?相對地,曾因處理寶藏巖事件受到批評的直轄市文化局長卸任之後,突然英明起來,大聲指責各級政府處置不當,不知其任內曾否就這個事件在市府會議向捷運局提出建言?
  文化資產對古蹟的認定有一定的流程,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倘若文建會從嚴認定台北縣政府沒有「作為」,進而召開審議委員會代行,以現在的僵局,難道就能有專業的討論空間?而在古蹟指定之後,必須重新就指定範圍研判捷運工程變更、技術可行性、通車時程等問題,難道不會激化衝突,演變成無限期的爭議?
  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立法基礎建立在:社會各界皆具文化概念,把古蹟、歷史空間、文化景觀視為國家資產,共同維護。面臨古蹟保存與重大工程興建衝突時,才能透過一定的審議程序,讓文化資產保存得到最妥適的解決。而非各自站在本位,把法律當作攻防的工具,只想從行政程序與文資法條文尋求對自己最有利的部分。
  文建會版本 保存九成院區
  為了保護文化資產,也為了避免加深院民與地方的衝突,一向「弱勢」的文建會苦撐待變,以台北縣政府所提現有院區四一‧六%保存方案為基礎,委託專業工程公司與專家學者研究,希望能在不影響捷運工程進度、不增加太多經費的情形下,尋求最大共識,而有所謂保存現有院區九十%的「文建會版」方案出現。
  藉著這個平台,承擔各界壓力的行政院蘇院長最近展現魄力,責成公共工程委員會與捷運工程單位協調,就九十%的院區保存方案進行專業評估,並為以往政府政策的粗糙向院民道歉,事情總算有了轉圜的空間,文建會也將在適當時機啟動機制,讓樂生院區得到妥善保存。不過,面對新莊、三重地方首長與民眾可能的抗爭,「協調」工作仍然是一件艱鉅的「工程」。
  樂生院事件十餘年的發展過程慘烈,為台灣社會上了一課,每個人都獲得教訓,也得到了學習的機會,包括最近發出正義之聲的文化清流,固然顯現社會進步的動力,又何嘗不是反映社會文化的荒謬與無奈呢!文建會作為文化資產中央主管機關,對於樂生院的保存責無旁貸,面對外界的期許與批評也概括承受。事件還在進行中,期盼最後能圓滿落幕。
  透過事件的過程與結果,如果能讓社會大眾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真正精神,學習到人文關懷、在地創意與相互尊重,便是樂生院事件為台灣社會所提供的最偉大啟示了!(作者為文建會主委)

========
中國時報 2006/05/27   苦勞網社會運動資料庫

--------------------------------------------------------------------------------
 
邱坤良:樂生院將依法古蹟審查友善列印
--------------------------------------------------------------------------------
 
 
丁榮生/台北報導  (20060527) 
 
 
 
面對新莊樂生療養院暫定古蹟爭議越演越烈,文建會主委邱坤良昨日接受專訪時指出,保存派要求「全區保存」的意見大家聽到了,但文資法程序是由古蹟審議委員會來考量樂生院的文資價值,而暫定古蹟的時程到6月12日,他呼籲,大家要理性面對,不是提了訴求,就忘了法律的運作。
 
由於樂生保留自治會日前到文建會抗議,指稱行政院核備台北縣政府與台北捷運局提出的樂生僅保留40趴,其餘可供捷運工程施工,因此指責行政院未審議先決議,是帶頭違法。且要求文建會在完成審議程序前,不得同意捷運開工,而地方政府在暫定古蹟到期日若還不作為,文建會應依法介入代行指定。 
 
面對排山倒海的各式訴求,邱坤良指出,不管全區保存、中央介入審議、保留40趴、文化資產與國家重大建設並存等意見,該會都正面看待,也高興這麼多人來關心文化資產。但面臨樂生院與捷運工程的衝突,他呼籲大家要以能解決且積極正面的態度來看待,也給於專業界有討論的空間,而不是用對立、僵化、不能溝通的訴求,最終導致「玉石俱毀」、「訴求絕對要遵守」的方式來保護古蹟。 
論壇也討論到文資保存遇到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處理,如樂生院保存,學者意見是即便是最佳保存方式,也要兼顧地方建設需求與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