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呈現今天的經日文創園區,有幾點想談談。
1. 我們僅選了兩篇,一個是扛霸子鄭秋霜跑去學學,聆聽黃河談藝術市場的3M─Market、Media、Museum。簡單說,黃河除了跟你分析藝術如何大賣以外,具體剖析的,就是從哪三個角度去操作藝術市場﹔但矛盾的是,第二篇由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翁美慧所主筆的,談了很多案例,卻最後補上一句:「談到藝術與不同產業的應用,最終的目的要是對藝術源源不絕的熱愛與想法,這也是讓合作關係可以長久各得其利的開始,若不是如此,一味以商業的數字來檢討藝術的附加價值,多半在藝術的展現上流於薄弱,相對的,商業的長期投資效益也會蕩然無存。文創也好、藝企合作也好,在所有的商業行銷手法中可以說是高難度挑戰,美感是否具有共鳴與時代意義?商業與藝術之間是否取得信任與尊重?突破這些障礙才是最終雙贏的關鍵。」這一段,好像放了最近文創主流觀點一砲﹔也突顯小弟Brahms6喋喋不休說的:「商業呼?藝術呼?文創的基本方法與平衡尚未建立,惟把衝突掩蓋在台面下而已。」

2. 最近富邦10年了,要推出一系列講座。下一篇我會present一下。不過有意思的是,富邦10年來,做的就是學學在做的事情(鄭秋霜那篇3M,應該是跑去學學講座聽來的)。

======
藝術投資入門 三M裡找現代莫內
 
【經濟日報/文/鄭秋霜】 2007.03.17 03:34 am
 
如果有人發明可以回到過去的「時光機」,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累積數十年藝術投資經驗的雲河藝術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副理事長黃河半開玩笑地說:「一定要記得回去,跟梵谷買個三張(畫),跟莫內買個十張!」

黃河是很多企業家及收藏家的藝術收藏顧問,日前他在本報與學學文創志業合作的「學學達人」系列課程之一的「藝術投資學」中,以活潑生動、深入淺出及龐大深厚專業素養,講解藝術市場的變化,讓學員聽了大呼過癮。

藝術投資有許多有趣的故事與傳奇。

1998年,佳士得拍賣公司在倫敦舉辦「亞洲前衛藝術」拍賣會,大陸畫家張曉剛的「大家庭」畫作,每張成交價只要9,000美元;到了去年,張曉剛的畫作,以高達97萬美元賣出。不到十年,價格翻了百倍。

大藏家效應 藝術品天價不斷攀高

國內一位企業家第二代,曾經在香港拍賣場以300萬元買到一幅畫作,誰知在飛機上遇到一位同好,告訴他「你買的那張畫我也想買,這樣好了,我用400萬元跟你買。」這位企業家當場轉手,現賺100萬元。

黃河指出,這一波藝術市場從2000年起飛,藝術品漲幅驚人,少則漲了十倍,多則上百倍。例如佳士得拍賣公司1998年在倫敦舉辦「亞洲前衛藝術」拍賣會,捧紅了張曉剛、王廣義、岳敏君及方力鈞「四大天王」,其中張曉剛的作品,不到十年來漲了上百倍。黃河說:「當年目錄裡的作品,幾乎沒有一件超過1萬美元,現在沒有一件低於10萬美元。」

分析近年來藝術市場「天價」不斷刷新的原因,黃河認為,「M型社會」帶來財富集中,全世界前200名有錢人,幾乎都在投資藝術品,是藝術品天價不斷創新高的主因;通常當一個大金主開始買某人的作品時,「其他人就再也買不起」,這就是藝術市場的「大藏家效應」。

過去黃河的學生,幾乎都是藏家,這是否意謂投資藝術商品,是有錢人的專利?黃河說,那倒不盡然,例如有些知名畫家的版畫,價格只要1、2萬元,上班族也買得起;但可以肯定的是,愈晚進入這個市場,未來要想進入的門檻會愈高。

不過,投資藝術品要想有好的報酬,除了要有基本資金外,更得擁有豐富知識與訊息,才能跨過藝術市場的專業高門檻。這也使得藝術投資課程,成了創意學習風潮中的新選擇。

黃河指出,藝術市場的五大元素,包括拍賣公司、畫廊、收藏家、畫家及博物館,深諳藝術史及藝術市場實務的他,提出「三M」原則,做為投資藝術品的入門學。

第一個M是Market(市場)。黃河說,市場包括藝術史及藝術市場。就藝術史而言,有些人有歷史地位,卻不見得有藝術史地位,像一些名人書法寫得極好,雖然留名歷史,卻沒有留名藝術史,必須要在藝術史取得一席之地,才有可能取得市場價位。

在藝術市場方面,投資者須了解作品由哪些畫廊代理,如果是國際大型畫廊代理,通常就是作品漲價的保證,這是拜「富爸爸效應」所賜,也就是所謂的「大畫廊效應」;投資者也需要了解哪些人在買哪些作品,因為藝術品是限量作品,如果有大收藏家,立刻缺貨。

第二個M是Media(媒體)。黃河認為,媒體效應對藝術品價格影響也很大,通常知名藝術專業媒體的封面報導主題或主角,對市場常具指標作用。

投資敲門磚 觀察市場媒體博物館

第三個M是Museum(博物館)。黃河表示,博物館的回顧展、當代展,都是對藝術家的肯定,雖然國內美術館與畫廊較少交流,但在國外,常常「美術館開始蒐藏誰的作品,誰就開始漲」。

不過,投資藝術品最怕買到假貨,或是買到價格不會動的作品。黃河說:「知道是不是一幅好畫,是一門大學問;知道是不是一幅真畫,是一門更大的學問」;投資者務必謹慎,目前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有鑑定組,可幫忙鑑定。

現實生活中沒有時光機,投資者可以回到過去,在莫內的畫一張賣十法朗、20法郎時,就買個十張、20張;或是去到未來,預知誰的作品會大漲百倍。唯有加強吸收各式與藝術投資有關的資訊與知識,用功,才是跨過專業門檻的不二法門。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穫的事,藝術投資,更是如此!

【2007/03/1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藝言堂》藝術家加持 品牌更亮了
 
【經濟日報/文/翁美慧】 2007.03.17 03:34 am
 
談到飲食產業與文化藝術的連結,「酒」確實在近年來表現十分活躍。以案例中的Absolut為例,透過與當代藝術的連結反映出該品牌的當代性與性格,反而在行銷領域展露出一種獨占性,將藝術家狂放不羈的創作能量與形象,和酒串連在一起。

只不過,聰明的國外酒廠不強調喝酒過量可能造成的醜態,反過來透過贊助參與當代藝術,展現了藝術在當代中的另一種象徵文化與時尚的創意。

瑞典Absolut伏特加,從瓶器到行銷手法再確實地透過置入的方式,贊助了許多知名當代創作者的藝術展覽,例如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擅長運用各種大眾廣告上的影像作為自己的創作主題,他也是第一位以Absolut酒瓶創作的藝術家,被Absolut拿來作為廣告,成為最具有時代性的話題與關注。

安迪沃荷與Absolut在文創產業的合作關係中都是成功的個案,過去提到伏特加,一般人只會想到俄羅斯伏特加,來自瑞典的Absolut只是個不受重視的小牌。沒想到卻因藝術家的合作,打下獨特的形象以及市場占有率。Absolut同時也擁有自己的美術館以及當代藝術收藏,2001年Absolut與台灣藝術合作,並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收藏回顧展。

除了這些長期且大型的藝術合作計畫,過去也常見紅酒品牌以藝術家的作品當作酒瓶的標籤設計,賦予特殊紀念意義與品味,像是法國重要畫家巴爾度斯的素描就被紅酒使用過。另外,台灣藝術家郭振昌、楊成愿等多人的畫作,也曾被酒商邀請作為特殊產品的紀念標籤,當然最具有代表性的金門高梁在與本土藝術家的應用上更不在話下。

談到藝術與不同產業的應用,最終的目的要是對藝術源源不絕的熱愛與想法,這也是讓合作關係可以長久各得其利的開始,若不是如此,一味以商業的數字來檢討藝術的附加價值,多半在藝術的展現上流於薄弱,相對的,商業的長期投資效益也會蕩然無存。文創也好、藝企合作也好,在所有的商業行銷手法中可以說是高難度挑戰,美感是否具有共鳴與時代意義?商業與藝術之間是否取得信任與尊重?突破這些障礙才是最終雙贏的關鍵。(作者是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