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畫廊產業進入中國,前鎮子沸沸揚揚。我如此看待兩個趨勢:
1.中國經濟崛起,真的有所謂藝術爆發戶。但市所接觸藝術產品者乃全世界,之前趨勢雜誌所介紹者,是把全世界的藝術品或拍賣市場都涵納進去。口水流不停。
2.台灣一則是國內混亂,一則是看到中國經濟崛起,在台商去了20年之後,藝術經營人士也跟著西進大陸。但是這與第一點是兩回事情,有時候中國暴發戶的錢是被歐美人賺走,由其他們運作藝術品市場更是百年基礎。
回流,台商與台灣資金或許很難﹔但是這些藝術家回來,就表面的新聞來看,似乎沒有中國同路人的問題。但是我在下面慘澹經營後轉回台灣,倒看到另一個我們先前討論過的趨勢:台灣人在鑑賞力仍是優勢。不過落實到產業環境上,分立無法串聯,以致於無法彼此信任,一如畫廊協會的胡永芬所說的確是個阻力,也一如蕭富元所說,讓台灣走入國際,才是未來畫廊產業的路。
===============
新聞幕後》看來熱熱鬧鬧 誰知起起落落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7.02.27 03:47 am
台灣畫廊業近一兩年,大量轉進北京發展,有得有失。有人在成功立足北京之餘,積極回台灣開拓新畫廊;也有的悄悄結束在北京開設的畫廊,又回到原點。
台灣畫廊界前進大陸可回溯至2000年,當年,畫廊業最熱門的話題是「到上海正是時候」,如龍門畫廊負責人李亞俐與觀想董事長徐政夫結盟,在上海設立「天地龍門藝術公司」。但直到索卡藝術中心成功立足北京,才成台商畫廊的「樣板」。
然而,赴大陸創業篳路藍縷,也有畫廊業者以歇業畫下句點。如:座落在台北市中山區的家畫廊,2005年底前進北京開畫廊,在經過一年的慘澹經營後,最近已回到台北另謀出路。家畫廊負責人王賜勇坦承,他因台灣人手不足,在北京找不到適用人才,決定「專心經營台北的家畫廊」放棄原有在北京的畫廊,另在台北東區經營中、印藝術品。此外,一家很早即已進駐北京的台灣畫廊,外傳因「燒錢」太兇,正思考要將重心移回台北。一家台商在北京開設的畫廊也因北京電費過高、畫廊所在地區不理想,幾乎是「有客人上門,才開燈」,目前也考慮將畫廊遷移至798藝術特區。
面對台灣畫廊前進大陸的種種現象,熟諳大陸藝術環境的策展人胡永芬批評,台灣畫廊的作風往往流於取巧,而大陸藝術家有許多跟國際合作的經驗和機會,他們不見得要跟台灣畫廊合作。因此雖已有十多家台灣畫廊進駐北京,卻鮮少有機會跟大陸一線藝術家合作。此外,畫廊業者是否有可信任的「自己人」、資本是否夠雄厚,在在成為進軍大陸的阻力。反之,經過多年市場檢驗發現,台灣收藏家的實力足以左右亞洲藝術市場的發展、台灣藝術家的表現也毫不遜色,相較之下,畫廊業者回流台灣或許將成下一波趨勢。
【2007/02/27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灣畫廊在北京 將再開3家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07.02.27 03:47 am
台灣畫廊在兩岸驛動頻繁,今春將達巔峰!三、四月間,多家台灣畫廊業者在北京籌設的新畫廊將開幕;而第一家落腳北京的台灣畫廊索卡,在北京有耀眼成績後,決定回台北開設新畫廊,發展台灣藝術市場。
發跡於台南的索卡藝術中心負責人蕭富元,2001年赴北京開設畫廊,在草創時期先後度過911、SARS等災難的衝擊,在苦撐度過難關後,兩、三年後即嘗到隨大陸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而「噴」出行情的藝術市場佳績,成為第一家成功在北京開疆闢土的台灣畫廊,目前,索卡的營業額有八成以上來自北京。外傳,北京索卡每年的營業額上億。
此一耀眼的成績,吸引無數台灣畫廊業者搶進北京卡位,近一年半來,有十幾家台灣畫廊相繼在北京開設畫廊,而且差不多「數得出名號的台灣畫廊,都已前進北京」。
其中,台北大未來畫廊及台中哥德畫廊、台中新時代畫廊,在北京雍和宮、798藝術特區一帶籌設的新畫廊,都將在三、四月間開幕。此外,台南第雅畫廊已在北京宋莊購地、準備大張旗鼓。
索卡回台北開畫廊,引發矚目。蕭富元說,他在北京開設畫廊之初,台灣畫廊業一致看好上海,唯獨他相中北京身為大陸政治、文化重心的優勢,毅然進駐。如今,業者普遍看衰台灣市場,他卻認為台灣有最好的收藏家、藝術家,極具競爭力,問題是出在「台灣畫廊業者把台灣藝術家困死在台灣」,欠缺國際聯結,他希望能「把台灣藝術家帶到國際上」。
由於看好「亞洲藝術將是未來世界的焦點」,他除了代理兩岸藝術家,尚為日、韓及東南亞藝術家擔任經紀人,預定在五月間開幕的台北索卡,首檔開幕展即以亞洲藝術為主題,將巡迴至北京索卡展出。
【2007/02/27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