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田幸村被日本人譽為三大悲劇英雄,在德川家康崛起的時代,他多次能以精妙的戰術,打的德川軍落花流水,總能以數千兵力,迎戰以萬、十萬為單位的德川聯合部隊。最為人讚賞的是他最後一仗,1615年75歲的德川家康要一口氣吞下大阪,在寡不敵眾下,他率領3500人三次衝入德川司令部,傳說家康重傷、傳說家康準備切腹、傳說家康逃亡….,不過他也在此戰龐大部隊吞沒。
幸村數十年始終跟崛起的德川家對抗,以寡擊眾,一談到投入文化藝術產業,便想到此人。

昨天看到Zen的一文「不可替代性」,前兩天看到一些新聞,包括我們po過30雜誌的「葉玫汝 創學歷最高的專業歌仔戲團 20歲始練身段,紮實基本功」,還有以下一則新聞「大專畢業生逾四成一就業 但四分之一學非所用」。
文創業,在台灣認定的科系上,大多屬於冷門,尤其是屬藝術文化的產業,跟所謂律師、會計師、工程師,乃至於金融業,甚至考公務員都比不上,原因在於收入不穩定,也沒有高薪,更沒有人帶隊去竹科連誼。事實上熱門科系如何?現在待業最多者,就是世認定的熱門科系(教育與法律),因為僧多粥少,我想以下Zen大的文剛好指出這一點的問題所在,但我想回應Zen大的是:「熱門」、「流行」、「保障」、「金錢」至今都是考慮職業與求學的強項,還有很多條件推波助瀾,也可能刻意操作,維繫既得利益。
在幾個數字上,或許可以看到文創從業者的條件與版圖。根據《文創年報》引述財政部財稅資料的統計,台灣歷年的文創從業人數(13像文創產業),約5萬人上下,而台灣全體勞動者估計約900-1000萬之間。或根據主計處長年的三級產業群估計,所謂文化娛樂事業,大致約佔全體人力的1%,估計略超過10萬人而以。人數有時候代表力量,諸如大學在學生超過100萬,跟過去大學窄門的意義就不同。
從從業者人數統計可略見,文創業除了穩定數量以外,投入者寡也是問題。原因一配搭下兩文:熱門科系就業不足1/4、不可替代性。

談到文創的從業與人力,還有一缸子話可說,包括產業所缺者為何、如何吸引人才投入,或未來時代的產業特徵將如何,繼而影響求學/求職關係。以後慢慢再說啦!

==================
大專畢業生逾四成一就業 但四分之一學非所用
 更新日期:2007/01/10 21:09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日電)教育部首度全面調查大專畢業生流向發現,九十四學年度大專院校畢業生以約四成六就業與約三成四進修居多,服兵役佔一成七;九十三學年度大學畢業後一年抽查發現,四成一就業居多,二成六七在學居次,就業與就讀科系相關者有七成五,大約每四人有一人是學非所用。

教育部去年建立大專學生畢業後流向調查資訊平台,全面調查畢業生畢業前及抽查畢業後一年就業升學等流向狀況,提供學校增設調整院系所學位學程的依據,也作為教育部改進大學教育培育人才的參考,畢業生就業情形也將納入教學卓越學校指標及校務評鑑項目,第一次調查針對九十四學年度大專畢業生畢業前與九十三學年度畢業後一年流向的調查結果今天公佈。

高教司司長陳德華說,九十四學年大專畢業生約二十六萬人,普查回收十三萬四千一百二十份,回收率五成一,其中,挑選回收率超過七成五的五十八校資料與母群資料比較發現分佈相當一致,調查結果應具代表性。調查發現畢業人數較多的領域依序是商業及管理佔二成三二、工程佔二成三、數學電算約一成一,共佔全體畢業生的近五成七。

九十四學年度畢業生畢業計畫以約四成六就業及三成四進修居多,服役佔約一成七。準備就業最多是私立科技大學畢業生比例五成六、公立大學畢業生逾五成一準備繼續進修,計劃出國進修比例約二成四;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專科畢業生約六成四、私立專科畢業生約五成二要繼續進修,值得探究原因。

對就讀學校科系評價約七成八畢業生滿意,對就讀科系評價滿意的百分比也高達八成三,以學門領域區分,滿意度較高的是工業技藝有八成九、家政有八成六、醫藥衛生、法律、運輸通訊、藝術等學門都達八成五。

抽查九十三學年度大學畢業生畢業後一年流向,共一百四十所大專提供十六萬四千七百二十五名學生資料,抽樣四分之一,抽查回收一萬六千多份,回收約三分之一。調查結果四成一就業居多,在學約二成七居次。

就業較多的領域畢業生是觀光服務約六成五、家政約六成四、商業及管理約五成六、醫藥衛生約五成五;在學較多的領域畢業生是自然科學約六成五;待業比例約百分之八點五,比例較高是法律、教育都約二成三。

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與就讀科系相關比例約七成五,最能學以致用的學門領域是藝術約八成八、醫藥衛生約八成八,也就是每四人有一人的工作是學非所用。960110


========================
不可替代性
 2007-01-19 11:28:15

文/zen

研一的時候,高統老師上課時很愛哈拉,除了說他小時候在金門躲砲彈的童年生活外,就是一天到晚叨唸著個人的「不可替代性」這個觀念。

一個人在未來社會能否具備競爭力,端看一個人的「不可替代性」的程度,不可替代性程度越高,無論是進公司或創業,都不容易被競爭對手比下去,不容易被市場淘汰。想要未來有好日子過,就要趁早開始培養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一個人的不可替代性要如何培養?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自己,搞清楚自己的優缺點。將優點盡可能的深化、放大,盡可能的收斂、縮小缺點。一個人的優點就是他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強的人,不可替代性就越高,原因在於差異化所造成的利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具備高度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時,就擁有了不可替代性。

核心競爭力並沒有哪種好哪種差的分別,重點是你是否能夠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到所從事的行業的前幾名,讓市場充分了解你的價值,在市場擁有足夠的市站率。即便你所投入的行業本身規模不大,但只要你的核心競爭力和市佔率夠高,還是擁有不可替代性的。

舉例來說,超額師資問題嚴重,在供多於求的教師就業市場中,要能夠脫穎而出就必須擁有不可替代性,也就是學校在眾多求職者中非要你不可的實力。這實力可能來自於你本身對於某個專業科目的授課能力,帶領學生升學的能力等等。只要你在這些能力上超越群倫,自然有很多人捧著錢來請你上門任教。

在熱門或看似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其實絕大多數的競爭對手都是無足為懼的。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是人云亦云的選擇了熱門行業,這些人對這個領域沒有熱情、沒有願景,專業能力也不怎麼樣(大概就是平均值上下),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想追求什麼,所以選擇了主流價值,追隨最多人投入的領域。因此,務實一點來說,這龐大的競爭對手是虛幻而無需恐懼的。

就像每年有上千人報考傳播所等熱門研究所,但分析榜單你會發現,重複上榜的考生不少。也就是說,實力頂尖的人就是那金字塔頂端的一小群人。這群人有願景、有夢想、肯努力,並且擁有強大的實力,無論到哪裡接受考驗都能順利通過。相反的絕大多數人云亦云,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的人,縱使全部報考,全部落榜者也不在少數。

確實掌握自己的人生願景和實力,了解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哪裡,對於能否追求理想人生有著關鍵性的決定因素,如果對於自己想努力的目標都不知道,對自己的人生願景都不清楚,對自己的核心價值都不了解,只是人云亦云的選擇熱門、有保障、有前景的領域、科系、行業,最後將因為環境變遷而被淘汰,因為不思而行的人的可替代性實在太高了。在這競爭激烈的世道中,能否脫穎而出,靠的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靠的是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靠的是努力加堅持。

平時多想想自己裡面到底有什麼?這些東西是否夠特別、夠專業、夠有競爭力,具備不可替代性。最要緊的是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此生活著的目的和價值,尊此而行,開展自己的生存之道,選擇的關鍵絕非「熱門」、「流行」、「保障」、「金錢」,而是異象、願景、理想、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