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在中時看到這篇報導。思考一下這個政策,為何不是在早幾年提出?或這不是在民進黨政府時期提出?
尤其,在王偉忠等人的作品大紅之後才提出?為何不是在王偉忠的紀錄片「建國二村」推出之後就規劃提出?

台灣有多少政策是跟風、即興?相當值得探討。
以及,下面談不少建築、都市規劃等,但是文化/創意規劃在哪?文化只是「文化資產」嗎?也值得思考。

外省掛這幾年快速凋零,眷村是一個好的象徵。其實保留這些老建築,小弟覺得倒是其次。而,快速在台灣凋零的,但曾經在台灣成為一個重要次文化的外省掛、眷村,它軟體面的快速消失,才是值得恐懼的。
外省是因為被同化之後漸漸淡了嗎?以及他流失了什麼?我們有保留些什麼?至少王偉忠有這一部紀錄片。

當這些操外省口音的人越來越老、死了之後,他們還能留下些什麼?還是就沒有什麼留下了?

頓時想到的是,台北也有幾個類似的案例或區塊,也早就消失或正在消失。我印象最深的是西門町一帶,尤其那邊有很多外省美食。
四四南村呢?那邊是台北最精華的地段....101、松菸、誠品、世貿....四四南要以什麼方式保留?還是要BOT?

說到寶島一村,倒覺得還好。先前看過一點王偉忠的建國二村,還比較有啟發性:

建國二村
http://web.hach.gov.tw/hachweb/blog/yehqmb/myBlogArticleAction.do?method=doListArticleByPk&articleId=4269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pr/19/today-center2.htm
http://blog.nownews.com/alexandros/textview.php?file=0000061943

王偉忠姐姐的眷村菜

=========
救眷村淪口號 竹籬笆如廢墟
 
高有智、郭石城/專題報導  (20090403)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屋頂瓦塌木柱頹毀,地板、窗格都被挖空,庭園雜草叢生,插著一面殘破的國旗,猶如風中殘燭。(高有智攝)  
 
 

 ▲民生社區協會總幹事王佩雯曾住過「將軍府」,看到老建築日漸破敗,連屋頂都破了大洞,心中相當不捨。(高有智攝) 
 

     編按:《光陰的故事》和《寶島一村》等戲劇爆紅,引起國內關注即將消失的眷村文化,然而,許多眷村文化資產卻因為維護管理不善逐漸凋零,甚至遭到人為破壞。政府即將要設立「眷村文化園區」,各縣市爭相競逐大餅,但相關評審辦法和作業流程卻遲遲未啟動,搶救眷村文化亮起紅燈!本報調查採訪室記者走訪基隆、桃園與花蓮等地深入報導,一窺眷村的美麗與哀愁,希望社會各界重視。

     基隆港口旁的眷村早就拆遷重建,獨留中正路上兩棟日式建築見證過去光景,然而,庭園內雜草叢生,地上還插著一面殘破的國旗,不僅屋頂磚瓦崩塌,木柱頹毀,就連地板、窗格都被挖空,猶如風中殘燭,真能見證的就只是眷村文化資產的凋零。

     這裡曾經是基隆要塞司令部的校官眷舍,諷刺的是,這兩棟房舍還是基隆市政府指定的古蹟建物,除了屋前解說牌是全新的,整棟建築物殘破不堪,滿目瘡痍,一新一舊形成強烈的對比,文史工作者不禁痛心疾呼:「難道這就是我們的古蹟?」
     除了解說牌 古蹟眷舍滿目瘡痍

     巡迴全台搶救眷村文化的外省台灣人協會執行長黃洛斐目睹現狀感慨說,眷村文化搶救聲浪四起,各地政府雖然積極指定或登錄文化資產,然而,這些文化資產如果沒有妥善管理維護,保存文化變成口號,「該偷的都被偷光了,難道以後還要花錢去補回來?有些地方破壞到根本看不出原貌,又要無法補救?」

     基隆市文化局對此現象則相當無奈,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這些建物的管理責任在於國防部,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李小梅說,這些建築物確實因為具有保存價值才指定為古蹟,文化局過去還曾動用罰則,發函要求國防部改善,除非國防部願意無償撥用土地和建物給文化局管理,不然,他們也無法插手,只能監督要求。

     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北台灣的基隆,就連桃園、花蓮和台南等地也有同樣困擾。目前全台約有二十幾處的眷村文化資產,黃洛斐也發現,很多地方都是因為維護和保全不善,文化資產只能任其凋零,經常只用圍籬隔絕,根本難以防範文物流失與建物損壞,甚至導致遊民與竊盜佔據空置眷舍,形成治安與公安問題。

     老樹都被砍 鐵皮圍籬難防宵小

     台南水交社宿舍區保留部分建築列入市定古蹟,周遭眷村都已經拆遷,水交社文化工作室執行長姚蓬麟也說,水交社眷舍用鐵皮圍籬阻隔根本就不管用,到現在都還是有小偷出沒,之前就連老樹都會被砍走。

     桃園縣是眷村大本營,境內眷村最多曾達八十六個,如今保留憲光二村為暫定古蹟,馬祖新村及太武新村則列為歷史建築,除了馬祖新村由軍方委託文化局代管外,其他兩處都曾出現管理與維護的困擾。

     拍攝電視劇「光陰的故事」爆紅的憲光二村,鎂光燈外的真實世界卻面對嚴苛的保存考驗,許多眷戶窗條、門戶早已被小偷拆掉變賣,現場處處可見殘破景象,只有在劇組借景拍片會重新整理。

     由於電視劇引起參觀人潮,協助維護的桃籽園文化協會一度酌收參觀民眾每人八十元費用,作為清潔維護費,不料遭檢舉私相收費,引來國防部關注,最後才決定委託文化局代管,有了代管權,文化局也將編列預算維修。至於太武新村為避免外界破壞,文化局目前只能暫時封起來。

     維護費傷神 搭鋼架庇護將軍府

     至於東台灣的花蓮,美崙溪畔日式建築原為日本高級軍官宿舍,共有八棟房舍,全區列入古蹟保存區,聚落中心最大的建築「將軍府」,曾經是日軍花東軍事指揮官中村大佐的寓所,已列為縣定古蹟,其餘七棟建築物則是歷史建築。

     國防部一度有意要拆建當地建築,在文史工作者與社區居民搶救下才擋下堆土機,目前由當地的民生社區發展協會志工代管巡守,不過,因為年久失修,建築物出現毀損,去年還有一棟建築物因為薔蜜颱風吹襲下,整個屋頂被吹垮,最後只能用帆布緊急處置。

     民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明崇說,當初眷舍住戶搬遷後,也是有不少盜賊橫行,其中兩棟房舍的檜木板也被偷走,如果沒有志工隊,想必破壞會更嚴重。不過,社區的力量畢竟有限,他們自己出錢出力,前後花了二、三十萬元只能簡單修繕,維護主體建築需要一大筆錢,地方政府就算有心也拿不出來。

     社區協會總幹事王佩雯曾住過「將軍府」,直到二○○四年才搬走,「將軍府」之後歷經海棠、龍王等颱風肆虐逐漸破損,如今申請文建會的經費搭鋼架緊急維護,她心痛地說,政府如果再不處理,「這些建築物不出五年就全毀了,到時候,還要保存什麼?」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雖然修法通過,將在各地設置「眷村文化園區」,不過,相關評審辦法和作業流程遲遲未啟動,引發文化界不滿,外省台灣人協會等十餘個文化團體為此發起連署搶救,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召委周守訓將在近期召開專案報告,希望能加速協調解決搶救眷村文化資產問題。

     評審未啟動 文化團體發起連署

     面對外界批評聲浪,國防部眷服處處長林景福則說,國防部必須有法源才能編列保存文化的預算,未來將加強協調,委託地方政府先行代管,或者加速解決土地和建物撥用問題。

     他強調,目前已經協商相關單位擬定相關評審辦法,預計四月就可以完成公告,半年內將可完成評審機制,年底前就能公布評選結果,協助各地成立眷村文化園區。
 
=========


眷村文化園區 南北搶破頭
 
高有智/專題報導  (20090403)

     政府預計今年底在各地設立「眷村文化園區」,粗估至少千萬以上的大餅成為各縣市爭取對象,其中北區和南區縣市政府的文化資產提報較多,儼然形成一級戰區,競爭格外激烈。

     眷改條例修法後,政府預定在北、中、南、東、離島等地區擇定一到二處的「眷村文化保存園區」,目前各縣市積極規畫爭取,甚至大量提報文化資產地點,眷村文化資產保存成為當紅的文史顯學。

     目前全台眷村文化資產集中分佈在北區和南區,除了已改建四四南村和新竹市湖畔料亭外,基隆市尚有三處,台北縣一處,台北市三處,桃園市三處,新竹縣也有一處;至於南部方面,台南市三處,高雄市兩處,高雄縣三處,屏東縣也有一處,這些都是可能入選的熱門地點,出現「粥少僧多」的爆炸爭取局面,而東區、中區和離島地區則相較單純。
     國防部眷服處處長林景福說,未來擇定眷村文化園區,並非只從各地提報文化資產資料中取捨,評審辦法將建立多元指標,充分考量地方經營能力和文化資產保存價值等方面。至於各區文化資產分佈不均,造成爭取爆炸的問題,他說,未來園區的設置將不會硬性各區都平均分配一至兩處,原則上以全國不超過十處為目標,打破區域的界線,解決各地眷村文化資產分佈不均的情形。

     一位長期關注眷村文化保存的文史工作者觀察說,許多地方政府過去對保存眷村文化並不積極,因為民間搶救眷村文化聲浪漸大,寧可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不願得罪地方文化團體壓力,反正管理責任是國防部要扛,眷村文化資產地點因此突然暴增。

     他也強調,各地文化局普遍缺人缺錢,當然希望有機會能爭取到眷村文化園區,甚至有地方政府還找專業的建築師團隊提出設計規劃案,不過,這也反映過去地方政府實在太不重視眷村文化保存工作。
 

====

代言移民文化 拒成為蚊子館
2009-04-03 中國時報 【高有智/專題報導】
     面對即將設立的眷村文化園區,中央大學法政所副教授、眷村文化保存計畫主持人李廣鈞建議,眷村文化園區絕非只是保存眷村外省人的族群文化,眷村和台灣移民歷史息息相關,必須擴大結合移民文化,多元豐富文化園區意涵,不然勢必淪為蚊子館。

     李廣鈞分析說,眷村不只是外省人的聚落,眷村文化也不是外省人文化,事實上,外省人只有十五%住過眷村,眷村居民也有其他族群,眷村文化園區必須吸引多元族群,強調眷村的公共價值,包括本省和外省族群同樣都有的生命經驗故事。他也說,眷村除了呈現過去的政治性移民經驗,其實也可以貫穿整個移民文化,包括清朝時代的經濟性移民,甚至近年來的新移民,這也是全球化浪潮下的經驗,可以呈現各國解決移民衝突的作法。

     長期推動眷村文化保存的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副教授陳朝興也說,眷村文化園區不是保存「眷村」,是保存「眷村文化」,不能只是保有器物,這是「木乃伊的保存方式」,重要是如何透過文化生產的方式,呈現人的生活脈絡與歷史經驗,經營與活化眷村空間的意涵,推動眷村文化創意產業。

     至於眷村文化園區畢竟選址有限,難免出現遺珠之憾,外台會執行長黃洛斐建議,眷村文化保存政策不應只是硬體或單點保存,除了加強眷村文化軟體資料,如相關研究、文物徵集、口述與紀錄片等工作,園區也必須成為當地眷村文化保存的平台或基地,串連在地的文化團體,建立整體性的保存策略,許多不被重視的弱勢眷村文史同樣值得被保存。

======
活化園區 永續光陰的故事
2009-04-03 中國時報 【高有智/特稿】
     面對搶救眷村文化的聲浪,立法院朝野合作前年底就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條例修法,如今一年多了,眼看各地文化資產逐漸凋零,無論是天災或人禍因素,老建築的殘破卻是不爭事實,缺乏管理與維護更是當務之急,搶救文化資產刻不容緩,任何行政單位的延宕推託都只是破壞文化資產的幫凶。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造成的大批政治移民潮湧向台灣,今年適逢六十週年,這段特殊的移民經驗也形成台灣獨有的眷村聚落,這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並非只是外省族群的生命經驗,更何況,眷村通婚情形明顯,眷村文化是跨族群的生命故事。

     走過一甲子,曾經高達八百多個眷村數量,如今剩下一百多個,眷村改建有其時代需求,然而,在無情推土機粉碎眷村景觀同時,應該設法搶救與保存眷村文化。

     各地政府雖然逐漸重視保存眷村文化,然而,空有古蹟或歷史建築的法定地位,絲毫搶救不了破敗凋零的眷村文化,國防部儘管要負起管理文化資產的責任,各地文化局也不能只有把皮球丟給國防部,也要負起監督責任,總不能「孩子生了,卻沒有人要養,」任由文化資產殘破,這是對號稱重視文化建設的執政者最大的諷刺。

     除了搶救與保全,政府未來將要設立眷村文化園區,這只是文化保存的起點,絕非終點,尤其各地「蚊子館」殷鑑不遠,如何活化與經營園區,卻是眼前規畫最重要的課題。

     面對各縣市政府競逐眷村文化園區大餅,未來選址不能只是政治考量,應該著眼整體的文化保存策略,讓眷村文化園區帶動在地的文化保存工作,結合國防部、文化局和民間文化團體等力量,才能發揮文化保存的最大效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