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兩天看到李家同背背抒發己見,探討產業轉型等問題,不過,因為談論的甚為空泛,而且李背背過去談過多次了,就不太討論。
今天,有教授投書嗆李背背,那這樣來談談吧。

「產業轉型」漸漸成為現在台灣重要議題,原因在於二:
一、經濟衰退,刺激思考,因為舊有的發展模式似乎不敷使用。
二、科技業崩台,今年年過年,還記得郭董出價200萬在尾牙上想一親林志玲芳澤嗎?據說鴻海現在全球裁員5萬人,今年大概鴻海郭董無法鹹濕演出了。其他,早先聯電也採優退等措施,意味科技代工業榮景過去,面版、DRAM更是票房毒藥。則,人們也開始思索:未來台灣要靠什麼吃飯。
在科技業起來以前,台灣是加工、製造業為主,但當上一波產業衰退時,科技代工業及時接手,但過去10年,台灣過度注意代工產業,反而忽略了其他產業的投資與轉型,其中當然包括:文化創意產業。也正好2002-2008年這一波的國家發展計畫,把文創列在中間,但今天2008年最後一個月開始,你認為文創呢?
其他生物科技、能源等產業,英國、德國急起直追,台灣看來過去在政治認同上頗為用功,經濟、生活方面的改變,興趣不高。

現在的產業有兩種類別,第一種是可以產生大量職缺的、第二種是難以產生大量職缺。科技業屬於後者,因為他們的碩、博士比例很高,而且集中在特殊的自然科學領域,過去台灣廣開大學、設立很多人文科系,也幾乎與科技業榮景無關,失業、低薪的人文學生一堆。
但第一種,似乎從英國經驗,尤其最近我們集中探討的「來自德意志的世界」可以看到,創意產業企業數多,但每個企業員工人數少,總體雇用的人員(全職或兼職)很多,比汽車業、化學業、科技業多。

過去幾年台灣的文創政策並未真正開啟,現在收到惡果,因為收納不了經濟衰退的多餘人才,他們不乏財務、管理、行銷,而正好都是文創最缺的協助支援性人才。
金融海嘯,砍了一大堆財務金融人才,他們知道運作方式,怎麼樣可以收到貸款、賺到錢,這一波,如果不懂得運用他們(正好失業空窗期),那真可惜。

===========
加速產業轉型 深化本土優勢
 
【聯合報╱徐作聖/交通大學科技管理所教授(新竹市)】 2008.12.01 02:52 am
 
 
李家同教授在十一月卅日聯合報「名人堂」專欄,提出了大幅提高工業水準的論述,但這種策略缺乏具產業針對性的本土論述及創新思維,恐流於空泛而不實際。

台灣這個以美國為主要模仿對象的經濟體,表現出太多美式思維的影子,其中包括教育、研發、企業管理及產業發展,不適用資源缺乏台灣的發展,而「大破大立」的思維才能創造台灣未來發展的契機,其策略除產業升級外,結構式的轉型成為知識服務業更為關鍵。

就「產業升級」論述而言,線性式的創新思維有水土不服的癥狀,而在現今政府保守的心態更是最大障礙,兩兆雙星產業政策推廣的成果即為明證。

在目前開放式創新、全球化分工體重新調整下,這種策略難以創造本土模式的產業發展及自主技術創新的能力,更遑論發展世界級的頂尖技術。

我們高科技產業強調規模、生產量、及漸近式的技術引進及改良,但在缺乏自主創新及市場領導的條件,在「經濟寒冬、企業緊縮」下受傷甚重,DRAM及面板產業的現況即為明顯例證。

台灣需要真正的「本土論述」及創新的經營模式,而我們確信台灣有能力發展獨特的商業模式,在「製造業服務業化」的趨勢裡,當以既有製造業為基礎,發展以創新及知識為依歸的新世代服務業。

在新的全球競爭環境中,深化本土優勢才是當務之急,其中包括:在既有的產業結構上,優化產業群聚以提升動態專業化能力、全球分工體系聯結、核心能力的槓桿優勢、技術系統強化、改善教育及人才培育計劃、發揮槓桿優勢及提升知識中介體系,以專業化策略取代傳統「全球專業代工」思維,取得產業主導位置,以知識的力量取代傳統的勞動力,加速產業轉型。

【2008/12/01 聯合報】
 
=======
李家同:我們必須再次大幅提高工業水準
 
【聯合報╱李家同】 2008.11.30 02:19 am
 
 
在這場國際金融風暴中,我們有時會看到有關冰島的報導。有好幾次,文章的作者會提醒我們,不要變成第二個冰島。其實這些作者多慮了,因為台灣絕對不是冰島。冰島幾乎沒有什麼工業,我們卻是一個工業相當不錯的國家。

年輕的一代,生下來,台灣就有新竹科學園區,他們認為買快閃記憶體,用電腦,上網查詢資料等等,都是稀鬆平常的事,他們也會認為打手機是一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為。他們買的腳踏車,都有換檔的能力。他們的家庭大多都有私人汽車,不然至少有機車。

30年前 半導體技術還是零

其實我們過去並沒有這麼好的科技環境,民國六十四年,當我從美國回台灣服務的時候,美國和其他的先進國家,早已知道了半導體技術,而我們沒有一家半導體技術。我還記得我在一個場合裡聽到曹興誠先生講解半導體技術。我相信曹先生當時講的半導體,現在來看已經是非常落伍的了。值得慶幸的是:不久以後我們有了新竹科學園區,我們不僅有了好幾家半導體製造的工廠,更有了相當多的積體電路設計工廠。九二一大地震,全國受損,台灣的半導體工廠也受到影響。全世界的電子業都立刻感到了這場地震,可見我們的半導體工業在世界的份量。

再以使用電腦來講,我回台灣以前,一直不知道清華大學用的是什麼電腦。回來以後,才發現我們實在落後於美國太遠了。可是,現在的台灣,在電腦的使用上已相當普及。我們也有一些電子工廠,能夠生產CPU。

經濟躍進 需再次工業革命

民國六十四年,我們幾乎可以說是一個農業國家,我們的國民所得大概是九百美元左右,在十年內,國民所得躍升到八千一百美元。我何其幸運,可以目睹我們的進步,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所創造的經濟奇蹟,完全歸功於我們在工業技術上的大幅提昇。

我們提到半導體,常想到半導體工廠,其實應該想到的是半導體技術。當年政府的政策,不僅僅是設立幾家半導體工廠,而是使半導體技術在國內普及化,也因此奠定了半導體工業的基礎。

我們如果要再創造一次經濟奇蹟,使國家有更好的經濟,我們勢必要有一次新的工業革命。當年孫運璿和李國鼎先生們所做的,並非振興什麼工業,而是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們的工業技術水準。現在我們又需要像孫運璿和李國鼎這種有遠見的大臣了。如果我們沒有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工業水準,我們的經濟不會有什麼進步的。

(本文作者為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2008/11/30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ndustry 的頭像
    ccindustry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