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個,這裡所談的音樂,是西洋音樂,甚至是古典音樂。
如果是西洋音樂,無論古典或搖滾等當代音樂,都是西洋人說了算,這點跟時尚產業一樣,所以「大師」,還早的很,真的有在聽古典的朋友,翻翻手上的收藏,黃面孔的有幾個?尤其是名盤,黃面孔的有幾個?黑面孔呢?
選舉還可以選出一個半黑人,美學可不是民主。

至於台灣音樂大師?台灣對文化並不是特別看重,也不太搞民族主義,中國、日本或南韓有可能,因為他們是有可能用政策,配搭民族精神,民族認同,推出幾個音樂人才,進入歐美一搏,台灣的話,是可以搞國際推廣,但基本上還是杯水車薪,比較屬於「辦活動」、拼外交的層次。
台灣的文化界基本上是內銷,但是其精神、經驗被凝結下來,廣被華人世界(甚至東亞)吸收。

所以台灣市場如果一不好,消費力下降,文化、藝術就會倒大楣,除非可以西進大陸的一些工作者或團體,否則大概大多都是內銷為主。

很奇特的現象,第一線的人內銷,但是第二線把這些精神、經驗凝結下來的人,對岸、香港或其他地區的朋友卻相當有興趣。


既然談到音樂………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演出SWING GIRL、野田妹、岸本瑠可的雙子座:上野樹里,上了8月的「神戸コレクション」(Kobe Collection),令我驚豔。她是神戶人,正是衣錦還鄉。
突然想PO一下。

 

=========
台灣的音樂人才 怎麼成不了大師
 
【聯合報╱記者李玉玲/台北報導】 2008.12.01 02:38 am
 
 
鋼琴家藤田梓說,和四十年前相較,台灣音樂環境已經進步很多,和國際樂壇也有密切交流,「台灣,已是世界的一分子。」

四十多年前,藤田梓從日本遠嫁台灣,開始在台灣的土地上播下音樂種子。藤田梓說,早年台灣學音樂的人要冒出頭來,唯有當小留學生一途;現在,越來越多人學成歸國,音樂師資多了,國際級表演也很頻繁,要學音樂不一定非出國不可了。

藤田梓以她多年舉辦蕭邦鋼琴大賽為例,本土培養或是出國留學的演奏者,差距已經不大。

為音樂留學苦旅的案例早年比比皆是。鋼琴家陳瑞斌也是十三歲負笈奧地利,經歷過異鄉求學的孤獨。前陣子,陳瑞斌巡迴台灣各地開設大師班課程,讓這一代青年學子不必出國就能得到專業的指導。

但不免要問:大陸這幾年有郎朗、李雲迪等青年鋼琴家冒出頭來,台灣未來的鋼琴大師何時才能出現?

藤田梓認為,「大師」的出現除了天分,有時還要靠國家力量培養,但台灣一直都是靠著音樂家獨力奮鬥,台灣的音樂教育是齊頭式教育,不可能培養出天才。

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認為,台灣並非沒有音樂人才,缺的是經紀人把台灣音樂家推到國際上。

陳瑞斌以多年海外經驗指出,時代已在改變,藉由商業包裝塑造演奏明星,藉此帶動學琴風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大陸的郎朗就是個例子;國家也要投注資源,台灣音樂家才有可能在國際樂壇冒出頭來。

【2008/12/0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industry 的頭像
    ccindustry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文化 創意 產業

    ccindust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